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曾說過:“不學詩,無以言。”這里的“言”,已經(jīng)超越了普通意義上的說話,而是指外交辭令。事實上,孔子的這句話,可以看作是中國古代“詩賦外交”活動的簡潔概述。誠如孔子所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這里除了指出《詩經(jīng)》固有的外交張力,更在于強調(diào)“詩賦外交”在國事活動中的必要性與文化交流意義。自春秋戰(zhàn)國迄今,“詩賦外交”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國領(lǐng)導人在多種外交場合,無論詩文詞賦,還是古語名言,均能旁征博引,信手拈來。中國古典詩詞固有的外交張力,讓嚴肅的政治外交具有人情味、平民性與公共性。中國領(lǐng)導人在各種外交場合引經(jīng)據(jù)典,詩賦言志,既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與國家文化“軟實力”,也讓世界看到了一個具有親和力的“中國形象”。
中國領(lǐng)導人沿襲“詩賦外交”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能詩善賦,使得中國古典詩詞的外交張力日益得到提升,獲得了世界性的贊譽與其他國家政要的借鑒。如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卡特、里根、老布什、克林頓、小布什、奧巴馬等,在他們訪華及其他外交場合,講話中都引用過《易經(jīng)》、《尚書》、《論語》、《孟子》等中國文化典籍及中國名家詩文詞句。
另外,在國事訪問中,適當引用對方國家的文學經(jīng)典,可以一下子拉近兩國人民之間的距離,使國事訪問在賓主融洽盡歡中達到圓滿的預期效果。如2013年3月29日,習近平主席在剛果共和國議會大廈的演講中引用非洲近代詩人艾列格勒的詩句:“向前走,非洲,讓我們聽到你歌聲中勝利的節(jié)奏!”以詩代言中非合作大有可為,前景光明,在世界范圍內(nèi)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讓人們進一步認識到一個自信開放的“中國形象”。
古希臘詩人西蒙尼德斯曾說:“詩歌是會說話的圖畫。”優(yōu)美如畫的中國古典詩詞,在海外的傳播與影響,關(guān)鍵在于推廣與譯介。國家領(lǐng)導人以及外交人員的“以詩代言”,通過經(jīng)驗豐富的翻譯家“二度創(chuàng)作”,為中外文化的傳播交流開辟了一條新航道,為中國特色外交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與國家文化“軟實力”。
(作者汪龍麟 儲著炎系《溫文爾雅》一書編著者)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