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舊城更新改造、道路暢通工程已經拉開序幕。道路暢通工程的著力點,是解決當前日益嚴重的城市交通擁堵,進一步優(yōu)化城市路網,改善城市交通秩序。對于銀川市民特別是有車族而言,無疑是一個喜訊。但是在改善城市交通硬件的同時,廣大市民尤其是有車族,是不是更應該掌握和具備一些汽車文化素養(yǎng),從文明行為方面,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行動,甚至多一些憂患意識。
記得就在幾年前,北京路改擴建為八車道之時,銀川一些市民還為此有過怨言,意思是搞這樣寬的路沒有必要,銀川畢竟是一個人少車更少的小城。但是僅僅幾年的工夫,八車道的北京路也在高峰時間開始堵了?,F在人們更多的抱怨,不是嫌道路寬了,而是怨汽車太多了。據知情人透露,銀川曾經每天有300輛新車入戶。依如此的速度發(fā)展,未來幾年內,銀川特別是老城區(qū)的交通,必定會處于癱瘓狀態(tài)。所以,暢通道路工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便顯而易見了。
但是,再完備的硬件條件,也需要人為因素的填筑。這里,就涉及到汽車文化,涉及到市民的文明行為。汽車文化的內容十分寬泛,而我們尚未起步的汽車文化教育,在時下就顯得更為迫切了。許多西方發(fā)達國家都是從幼兒園開始,按照人們的年齡段進行著汽車文
強化教育。這樣做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不斷增強全民的現代交通意識。去年,“中國式過馬路”曾被廣泛詬病,其實這樣的現象在銀川依然盛行,大家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它首先暴露出我們一個方面的問題,就是汽車文化的貧乏和孱弱。應該說,由此而帶來的弊端不勝枚舉。譬如行車時隨意甚至強行變道,搶黃燈,不保持一定的車距等等。而這些不安全因素,在有可能形成人身安全隱患的同時,也勢必造成道路的擁堵。難道不是嗎?有很多道路的擁堵就是人為造成的!筆者曾在一個發(fā)達國家的高速公路上也遇到堵車,是因為前方發(fā)生了車禍,即便這樣我們仍然看到,每一輛車的車距都保持在百米左右。不需要誰指手畫腳,更不見交警的身影,大家都自覺而為——這就是汽車文化帶來的效果。
硬件要改善,軟件同樣要跟上。銀川已經成為全國文明城市,我們不能有辱這樣的殊榮。在市委、市政府大力進行暢通道路工程的同時,我們同樣有必要下氣力開展汽車文化教育,也同樣需要從娃娃抓起。而現在這樣做,還為時不晚。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