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解決交通問題關注更多的是建設,就北京現階段來說這很重要。但如果管理跟不上,道路建的再多、再寬也還會有問題。”3月8日上午,全國人大北京團小組會繼續(xù)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審查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馬振川代表第一個舉手發(fā)言,開門見山。
他以北京交通的“潮汐現象”舉例說,“早晨進城,晚上出城”,各國的大城市都有這個問題。有的城市搞可變車道,出城時交通流量大,就把車道移過來給出城車輛;進城車輛多,就把車道騰出來給進城車輛。“加個信號燈、移動隔離就能做到,這是國外成功的經驗。”
馬振川說,不少交通參與者,還有一個壞習慣,就是“鉆”。國外開車很少并線、串行,但在國內,有人就愛鉆著開車。
“所以,我們要想解決無序堵車,還是要靠嚴格管理、嚴格執(zhí)法!”馬振川說,但問題是,時下在北京嚴格管理、嚴格執(zhí)法越來越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執(zhí)法缺乏連續(xù)性、一貫性,時松時緊。“在執(zhí)法問題上必須要有統一標準、把‘橡皮筋’變成‘硬杠杠’!”
說起嚴格管理、嚴格執(zhí)法,代表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開了。“馬代表講的依法嚴格管理我完全贊成!”聽完馬振川的建議,北京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梁偉代表坐不住了,一把拉過話筒說,聽說國外某個大城市,也是擁堵嚴重,最后就是加強管理、嚴格執(zhí)法,從停車入手把擁堵問題解決了。
“必須依法嚴格管理。我們很多東西是沒到位或者是走偏了,不是規(guī)矩不好。”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