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梅到櫻的變遷
在日本最古老的史書《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中,就已經(jīng)有關于櫻花的記載。日本最古老的詩歌集《萬葉集》中,也有吟詠櫻花的詩歌。
在奈良時代的和歌中,如果單純說“花”,是指梅花。“花見”被認為是起源于奈良時代的貴族活動,而在奈良時代,主要是觀賞剛從中國傳來的梅花,但到平安時代就變?yōu)橘p櫻了。
這種變化在《萬葉集》中得到體現(xiàn)。在《萬葉集》中,關于梅花的詩歌有118首,而櫻花的詩歌只有44首。在平安時代的《古今和歌集》中,數(shù)量發(fā)生了逆轉。因為隨著日本廢止派遣遣唐使,以及唐朝的滅亡,唐風文化逐漸衰落。進入平安時代,隨著國風文化的發(fā)展,櫻花在日本的人氣逐漸高漲。
在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的時候,大內正殿紫宸殿前,從寶座方向看,右側種植一顆橘樹,稱為“右近橘”,左側種植一顆梅樹,稱為“左近梅”。但在喜歡櫻花的仁明天皇在位期間,當梅樹枯死后,改種了櫻花樹,稱為“左近櫻”,這是一個標志著時代變化的象征性事件,彰顯著日本人審美觀的變遷。如今,京都御所仿照古制,重新種植了左近櫻和右近橘。
在平安時代以后,“花鳥風月”中,單純說花,就是指櫻花了。此后和歌中,吟詠櫻花的非常多。在和歌詩人中,特別是平安時代的西行法師以喜愛櫻花著稱,“但愿春日花下死”一首最為有名。
(染井吉野櫻:最受歡迎櫻花品種)
江戶時代,日本各地涌現(xiàn)了大批賞櫻名勝,園藝品種的開發(fā)也取得重大進展。至江戶末期,日本櫻花品種已經(jīng)超過300個,如今則超過了600個。江戶時代末期,日本還培育了“染井吉野櫻”,如今是日本最普遍、最受歡迎的單瓣櫻花品種。明治時代以后,日本更多地點種植了櫻花。這時,對所有的階層來說,“花”都是指櫻花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