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尚眼中的中華文化與世界——訪全國政協(xié)委員學誠法師
距全國政協(xié)十二屆一次會議開幕還有2天,來自宗教界的全國政協(xié)委員學誠法師一邊忙著整理自己的提案,一邊還要抽出時間與微博上來自131個國家的50多萬粉絲互動。
“我每天要用一個多小時與粉絲們互動,回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學誠法師說,“有回復才能留住并吸引更多的粉絲,讓他們關注佛教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而成為在當?shù)貍鞑ブ袊幕氖拐摺?rdquo;
學誠法師是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2005年起,他擔任北京龍泉寺的住持。這座始建于遼代,有著上千年歷史的佛教寺廟,也在這一年起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佛教活動場所。
學誠法師同時還是另外兩所歷史悠久、聲名遠播的古老寺院——福建莆田廣化寺和陜西扶風法門寺的方丈。不同于這兩所名氣大得多的寺廟,學誠法師把正在興起的龍泉寺看做一個新的平臺,來實踐自己對于佛教和中華傳統(tǒng)文化如何適應現(xiàn)代生活、融入世界的諸多新構想。
2011年,學誠法師開通中、英、法、德、俄、日、韓和西班牙語的8語種微博,發(fā)布中文微博14000多條,外語微博15500多條。2012年,學誠法師又增開了泰語微博,而泰國則是一個佛教國家。
過去的一年中,學誠法師代表中國佛教界和宗教界主持或出席了一系列海內(nèi)外重大會議與活動,足跡遍及美國、日本等國家和海峽兩岸四地。同時,龍泉寺還迎來世 界多個國家、國際組織以及國外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團體前來參訪、交流。此外,龍泉寺還邀請海內(nèi)外不同領域和宗教的專家、學者前來開辦講座,把這座規(guī)模不 大的古寺變成一個國際宗教和文化交流的講堂。
談到為何如此熱衷于推動包括佛教在內(nèi)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適應現(xiàn)代社會、融入世界,學誠法師說,一方面,中國的快速發(fā)展讓世界從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關注中國的一切; 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時代,人類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佛教和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必要思考如何適應當今的社會和世界,并為社會和世界更加和諧貢獻自己的力量。
采訪中,學誠法師特意提到了生活在1000多年前中國晉代的高僧法顯的故事。“法顯大師在當時的條件下以60多歲高齡遠涉萬水千山到印度,這樣的精神鼓勵著我們在今天更加努力地進行中外文化的交流。”學誠法師說。
法顯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jīng)求法的大師。
學誠法師認為,其實外界對中國的了解還不夠多,需要包括他自己在內(nèi)更多的人一起努力來消除文化的隔閡。
“我們還會更加努力地適應今天的世界,更廣泛地傳播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更積極地與世界互動和交流,實現(xiàn)東西方文化的溝通與了解,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學誠法師說。(記者 華春雨 李惠子)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