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歐颯
隕星2月15日掉落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致上千人受傷,大量建筑物受損。隕星造訪地球并不奇怪,但像這種對人類生活造成直接破壞的情況相當罕見。這一事件引發(fā)疑問:這種天災的發(fā)生概率如何?人類能否預知?能否防止破壞?
繁星滿天
造訪俄羅斯的隕星直徑17米,以每秒18公里速度撞入地球大氣層,在車里雅賓斯克州上空15至25公里處爆炸,產(chǎn)生強烈沖擊波。
由于地球表面大約71%被海洋覆蓋,陸地部分又有大片地方無人居住,所以即便每天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流星達數(shù)千顆,未在與大氣層摩擦過程中灰飛煙滅而墜落地面、成為隕星的流星卻少之又少,與人群“親密接觸”的就更少。許多流星因白天進入大氣層而觀測不到,即使在夜晚進入大氣層也極少引起注意。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計劃辦公室天文學家保羅·喬達斯的話說,造成如此大破壞的隕星事件“百年一遇”。
曾4次執(zhí)行航天任務的美國宇航員馬克·凱利對“璀璨星空”一詞的感受比普通人深刻得多。他17日做客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訪談節(jié)目“與媒體見面”時說,“宇宙是個擁擠的地方”。
“一直有物體進入大氣層。在空間站工作,看流星進入大氣層是個有趣的事。你看到它們在你下方。它們就在你附近掠過,讓人略感不安,”凱利對主持人戴維·格雷戈里說。
北京時間2月16日凌晨,直徑約為50米的小行星2012DA14按天文學家預計的那樣近距離掠過地球。它是有記錄以來如此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中個頭最大的一個,但不會對地球造成任何影響。
NASA近地天體項目經(jīng)理林賽·約翰遜說,像2012DA14這種在地球附近飛行的小型天體眾多,不下50萬,因為小而難以追蹤。
“追星”不易
NASA說,俄羅斯隕星的軌道與小行星2012DA14不同,這是兩個完全無關的天體。初步分析表明,隕星從北到南運動,2012DA14的軌道方向則是從南到北。
為何天文學家能預知小行星2012DA14的動向,卻未能察覺俄羅斯隕星這個不速之客?
算出小行星2012DA14的運動軌跡不代表所有近地天體都在掌握之中。在直徑超過1公里的近地天體中,5%至10%是未知數(shù)。比它們小的近地天體更是有許多不為人知。
“人們以為時至今日我們什么都知道,其實我們還差得遠。”英國肯特大學天文學家斯蒂芬·勞里說。
在已知的近地天體中,有些被發(fā)現(xiàn)沒多久就在地球附近現(xiàn)身。
以發(fā)現(xiàn)年份命名近地天體的做法已經(jīng)實行相當長時間。剛與地球“擦身而過”的小行星2012DA14去年2月23日被西班牙一家天文臺首次觀測到。
小行星2012BX34去年1月27日近距離掠過地球,離發(fā)現(xiàn)它的時間僅2天。2008年10月27日,前一天剛被發(fā)現(xiàn)的小行星2008TC3掉入大氣層,大部分熔融,殘骸落入蘇丹境內(nèi)。
勞里說,低于某一尺寸的近地天體對地球威脅不大,需要警惕的是“直徑100米左右或幾百米的天體。”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