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中央和各地黨委政府的嚴肅整治下,被稱為官場最大頑癥的公款吃喝風終于被強行摁了下去。難得的成果,讓各界人士耳目一新,讓全國百姓拍手稱快。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公款吃喝的沖動仍在,風平浪靜之中,暗流依然涌動,只要查處的力度稍一放松,公款吃喝風就可能再度抬頭,必須嚴格財務制度、多方加強監(jiān)督,靠機制的完善作為治本之策。
削減用于公款吃喝的財政預算,當是第一步。眾所周知,各級黨政機關和事業(yè)單位的開支都是預算制,而預算里就有接待費這一項。殊不知,有多少大吃大喝改頭換面、打著“公務接待”的旗號,每天在耗費人民的血汗錢。因此,嚴格接待標準,削減接待費用,從源頭上斷掉公款吃喝的“財力基礎”,乃是必然之舉。
但只是簡單地控制接待費,并不一定奏效。近年來許多單位的接待費并沒有增加,公款吃喝風卻越來越盛,一些領導干部重面子、講排場,花錢大手大腳,不以節(jié)約為榮,反以奢侈為豪,點菜必點海鮮,喝酒必喝名酒,宴請必進大館。這是如何做到的?內行人都曉得,接待費雖未增加,其它支出預算卻增加了,公款吃喝的花銷轉嫁到其他預算費用里面,其實是一個潛規(guī)則。中國人習慣于“變通”,在發(fā)票滿天飛、商家心照不宣的配合下,把吃喝發(fā)票開成“會務費”、“咨詢費”,把公款宴請開銷用“辦公用品”,甚至機票、車票沖抵,在很多單位都是“公開的秘密”。由此看來,真正奏效還得全面削減各項開支、定期對支出嚴格審計。
遏制公款消費,根本出路在于把公權力“關進籠子里”。黨政機關擁有審批權、執(zhí)法權、處罰權、檢查權、評比權、定價權、建議權等等,這些權力一旦失去監(jiān)督和制約,就會在市場經濟的海洋里自由尋租,公款吃喝不過是公權力尋租的一個表現而已。只要這些權力尋租的便利性、權力使用的隨意性存在,公款吃喝就很難杜絕。所以說,當務之急乃是真正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權力監(jiān)督制約機制,這是治本之策。
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遏制公款吃喝,也要靠廣大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近年來,網絡反腐已經顯示了強大的威力和生命力,這是因為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有鏡頭、有筆頭,輕松行使話語權的“記者”,一寫、一拍、網上一發(fā)之下,群眾監(jiān)督變得十分方便和快捷。各級紀檢監(jiān)察機關應該善于用好網絡,歡迎和鼓勵群眾利用網絡反映情況、曝光大吃大喝問題。當然,廣大網民也要本著對社會負責的態(tài)度,理性、客觀地反映情況,不謊報、不亂報,不能把網絡變成泄私憤、亂打擊的場所。如此,公款吃喝者就會心生忌憚,就會大為收斂。
對官員而言,儉樸節(jié)約,是一種可貴的官德,也是令人尊敬的品行。不講排場、不擺闊氣,不酒氣沖天、吆五喝六,不天天在外應酬、而回歸家庭其樂融融,這樣的干部,形象多正面、群眾多敬重!說到底,有更多的官員發(fā)自內心地反感大吃大喝,遏制吃喝風就不難。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