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美國白宮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2009至2011年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財政赤字分別為14126.88億美元、12934.89億美元和12995.95億美元,據(jù)估算,2012年的財政赤字還將維持在13269.48億美元,即美國在2012年大約有13200億美元的巨額財政赤字。2009至2012年,美國政府連續(xù)四年財政赤字超過了萬億美元。相比之下,在克林頓政府時期美國是把1993年2550.51億美元的財政赤字,扭轉為2000年2362.41億美元的財政盈余。如何降低現(xiàn)今的巨額財政赤字,應對財政困難,是新一屆奧巴馬政府的首要問題。數(shù)據(jù)參見:“Table1.1—Summary of Receipts,Outlays,and Surpluses or Deficits(-):1789–2017”,http://www.whitehouse.gov/omb/budget/Historicals/
[2]The Committee for a Responsible Federal Budget(CRFB),Between a Mountain of Debt and a Fiscal Cliff:Finding a Smart Path Forward http://crfb.org/,http://www.cfr.org/economics/fiscal-cliff/p28757
[3]2011年,美國聯(lián)邦政府直接用于高等教育的支出不足2005年的三十分之一。據(jù)估計,2012年和2013年的支出會逐漸恢復到2005年開支的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詳情可參見白宮官方數(shù)據(jù):“Table9.9—Composition of Outlays for the Conduc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1962–2013”,http://www.whitehouse.gov/omb/budget/Historicals/
[4]美國能源部在2003年公布了題為《2030年電網(wǎng)——電力的第二個100年的國家展望》(Grid 2030”—A National Vision for Electricity’s Second 100 Year)的發(fā)展報告,對智能電網(wǎng)的優(yōu)點與發(fā)展規(guī)劃作了詳細介紹。自2003年至今,這一智能電網(wǎng)技術逐漸被美國政府重視為促進新一輪經(jīng)濟發(fā)展的關鍵。對智能電網(wǎng)提升電能使用效率、降低化石能源消耗的分析,見U.S.Department of Energy:“Smart Grid Research&DevelopmentMulti-Year Program Plan(2010-2014)”,pp.8-12.
[5]3D打印技術,也被稱為疊加制造或累積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技術。以往的打印技術是直接產(chǎn)出2D的平面成果,但是3D打印技術卻可以在數(shù)字模型的控制下,一層一層地連續(xù)疊加多個2D切割面(2D slices)。這樣就可以逐層遞加出產(chǎn)品的厚度(a given thickness),最終造出真實的三維產(chǎn)品。
[6]美國官方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2011年軍費開支大約為6870億美元。據(jù)估計,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將依次縮水至6456億美元、6139億美元和5335億美元,2015至2017年的軍費開支將大約維持在5450到5680億美元之間。見“Table5.6—Budget Authority for Discretionary Programs:1976–2017”,http://www.whitehouse.gov/omb/budget/Historicals/
[7]U.S.Department of Defense,“Shangri-La Security Dialogue”:As Delivered by Secretary of Defense Leon E.Panetta,Shangri-La Hotel,Singapore,Saturday,June 02,2012,http://www.defense.gov/speeches/speech.aspx?speechid=1681
[8]根據(jù)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協(xié)會的數(shù)據(jù),2011年中國軍費開支為1300億美元左右。SIPRI:“SIPRIMilitary Expenditure Database 2011”,http://milexdata.sipri.org.
[9]根據(jù)地圖測算,中國廈門到關島大約3000公里,美國西海岸到關島大約10000公里,美國夏威夷到大約關島6000多公里。http://www.distancefromto.net/distance-from/Guam/to/United+States;U.S.Departmentof Defense:“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2”,p40,http://www.defense.gov/pubs/pdfs/2010_CMPR_Final.pdf
[10]2011年歐盟對華投資為63.48億美元,中國對歐盟投資為75.61億美元。參見中國商務部:“2011年1—12月全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情況”,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tongjiziliao/v/201201/20120107940573.html;以及中央政府網(wǎng):“中國商務部、國家統(tǒng)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發(fā)布《2011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tǒng)計公報》”,http://www.gov.cn/gzdt/2012-08/30/content_2213920.htm
[11]“中國商務部:中國投資指南”,http://www.fdi.gov.cn/pub/FDI/wztj/wstztj/lywzfgbdqtj/t20070117_72454.htm
[12]BBC:“Greece MPs Pass Austerity Pan amid Violent Protests”(February 13,2012),http://www.bbc.co.uk/news/world-europe-17007761;BBC:“Greek Government Austerity Measures”(October 19,2011)http://www.bbc.co.uk/news/business-13940431;Washington Post:“Greece to Unveil another Austerity Plan:Salary Cuts,Tax Increases”(March 3,2010),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10/03/02/AR2010030202028.html
[13]俄羅斯聯(lián)邦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1年,俄白哈關稅同盟貿易額9130億美元。其中,同盟內成員國間貿易額為1245億美元,同比增長13.64%;同盟對外貿易額為7885億美元,同比增長86.36%。參見中國商務部:“俄白哈關稅同盟對外貿易及成員國間貿易情況分析”,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dxfw/jlyd/201211/20121108438368.html
[14][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中評社:‘俄建遠東發(fā)展部重返亞洲’”,http://www.zaobao.com/wencui/2012/05/hongkong120527h.shtml
[15]中國商務部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1年中國對俄羅斯投資額為7.16 億美元,同比增長26.1%;對美國投資額為18.11億美元,同比增長38.5%;對歐盟投資額為75.61億美元,同比增長26.8%。相比之下,中國對俄投資額僅為對歐盟投資額的十分之一,中國對俄投資的發(fā)展空間巨大。中國中央政府網(wǎng):“中國商務部、國家統(tǒng)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發(fā)布《2011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tǒng)計公報》”,http://www.gov.cn/gzdt/2012-08/30/content_2213920.htm
[16]參見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相關數(shù)據(jù),http://www.noaanews.noaa.gov/stories2012/20121205_arcticreportcard.html;以及《對北極地區(qū)氣候變化的監(jiān)測報告》,http://www.arctic.noaa.gov/reportcard/
[17]根據(jù)美國人口統(tǒng)計署(US Census Bureau)公布的數(shù)據(jù):2012年,15-64歲的印度人口占印度總人口的65%。其中,15至34歲占總人口的34%、10至34歲占44%。2012年,15至64歲的中國人口占中國總人口的73%。其中,15至34歲占總人口的31%,10至34歲占37%。并且,印度0至14歲的人口接近人口比重的三分之一,而中國為17%。相比之下,印度擁有更為豐富的人力資源儲備(所占比重根據(jù)數(shù)據(jù)計算得出)。http://www.census.gov/population/international/data/idb/informationGateway.php
[18][印]尼赫魯著,齊文譯:《印度的發(fā)現(xiàn)》,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56 年版,第57頁。
[19]根據(jù)COW公布的國際貿易數(shù)據(jù)庫[International Trade,1870-2009(v3.0)]計算得出,詳細數(shù)據(jù)見Barbieri,Katherine and Omar Keshk.2012. Correlates of War Project Trade Data Set Codebook,Version 3.0.Online:http://www.correlatesofwar.org/COW2%20Data/Trade/Trade.html
[20]根據(jù)美國人口統(tǒng)計署1999年的數(shù)據(jù)計算得出,http://www.census.gov/population/international/data/idb/region.php
[21]聯(lián)合國貿易與發(fā)展會議(UNCTAD)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2年中國人口為13.53億、印度人口為12.58億。到2020年,兩國人口均為13.87億左右。而印度將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參見http://unctadstat.unctad.org/TableViewer/tableView.aspx
[22]根據(jù)中國商務部的最新數(shù)據(jù),僅2012年上半年,中印雙邊貿易額就已超過350億美元。見中國商務部綜合司,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record/view.asp?news_id=31687
[23]中國商務部綜合司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1年中美、中歐、中日、中俄雙邊貿易總額分別為4466億美元、5672億美元、3428億美元和792億美元,其中,中歐貿易額位列第一、中俄貿易額位列第十。參見中國商務部綜合司,《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2 年春季),http://zhs.mofcom.gov.cn/aarticle/cbw/201204/20120408093758.html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