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林則徐。林則徐被稱為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組織翻譯了《四周志》。使我們第一次知道了原來世界是這么大,這么多的國家,有英國、法國、葡萄牙、西班牙……
這個當時站在我們民族最前沿的人,他是怎樣看世界的呢?道光二十年八月初四,鴉片戰(zhàn)爭馬上就要打起來,英國人已經出兵了。
林則徐給道光皇帝上了一個奏折,他認為沒問題,英國人來了,我們能打勝他。奏折寫道:“彼之所至,只在炮利船堅,一至岸上,則該夷無他技能,且其渾身裹纏。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復起,不獨一兵可以手刃數(shù)敵,即鄉(xiāng)勇平民競足以致其死命,況夷人異言異服,眼鼻毛發(fā)皆與華人迥殊,吾民齊心協(xié)力,殲除非種,斷不至于誤殺。”這就是林則徐當時的看法,我們今天會認為是個笑話,可這當時是我們民族最先進的人,站在第一線的力量,民族最清醒的力量,對世界的認知尚且如此!
現(xiàn)在很多人說鴉片戰(zhàn)爭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道光皇帝的昏庸,把林則徐給撤職了,用了一幫投降派。這是歷史對一個人的成全,道光把林則徐撤職了,從歷史上成全他了,林則徐保住了他的英名。這是中國歷史最復雜最痛苦的一部分,我們往往不能直面,通常是找?guī)讉€替罪羊,說我們近代本來不錯,就是幾個壞蛋把國家民族給出賣了,要不然斷不至如此。于是,整個民族就得到了精神上的解脫。這種尋找替罪羊的觀念,使得我們直到今天也沒能深刻地認識這場歷史的教訓。
再看當時與林則徐齊名的一個民族英雄,裕謙,浙江巡撫。道光皇帝后來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督辦浙江所有軍務。在林則徐上奏一周多之后,他也給道光皇帝上了一個奏折,說英國人犯了兵家大忌,他們肯定要失敗,并且總結成八條,頭頭是道。
裕謙說該夷犯此八忌。其敗可立而待,我們站在這兒等英國人失敗。結果,裕謙兵敗,投水自盡。這是我們最慘痛的一部分歷史,裕謙這種抗擊帝國主義不屈服的精神,當然是很可貴的,但我們?yōu)槭裁词。粩≡贁??是我們沒有人?我們不敢打?我們不敢犧牲?
我們一幫子人在前方英勇奮戰(zhàn),但最后全部失敗了。裕謙當時守衛(wèi)鎮(zhèn)海,“誓與城市共存亡”,他覺得他肯定要勝,結果鎮(zhèn)海被攻陷,裕謙投水。
整個鴉片戰(zhàn)爭,中國軍隊沒有守住一個英國人攻擊的地點!沒有奪回一個被英國人占據(jù)的地點!我們很多人把所有的罪責推給了道光。道光皇帝。中國近代史恥辱柱上第一人,因為他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
道光這個人是一個巨大的矛盾,其實他是一個想勵精圖治的皇帝。道光上臺,就覺得情況不妙,朝風頹敗,民風頹敗,道光力圖重振朝綱。道光當時規(guī)定“宮中歲入不得超過二十萬”,他節(jié)約開支,就是要支援前方的禁煙,要備戰(zhàn),要和英國人打一仗。今天我們說的“四菜一湯”,道光可能是起源之一,道光當時說“宮中用膳,每日不得超過四碗。”
皇后過生日,道光皇帝用打鹵面在宮中招待大臣和太監(jiān)。他拼命地節(jié)約,甚至穿過帶補丁的褲子,我們近代以來,穿帶補丁的褲子的皇帝道光也是第一人。這是歷史,當然歷史的殘酷性也就在這兒:歷史不記過程,只記結果,道光你勵精圖治,但第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是你簽的,那歷史恥辱柱上的第一人就是你。
南京條約簽約后,消息傳到北京,道光很難受。清史記載:“上退朝后,伏首于便殿階上。一日夜未嘗暫息,侍者但聞太息聲,漏下五鼓,上乎頓足長嘆”。他很難受,不是像我們今天所說的“僅為了一己之安,出賣國土。喪權辱國”,可道光皇帝并沒有認識到敗在哪里。他上臺時,拼命想有所作為,結果最后敗了,直到去世,一直郁郁寡歡。
咸豐皇帝最大的愿望就是要為父親報一箭之仇,給父親雪恥。他上臺第一件事就是把道光時代的主和派全部撤職,重新起用主戰(zhàn)派。林則徐等人全部重新起用,但是后來林則徐由于身體不好。病死在赴任途中。咸豐上臺以后也是學他父親那套,勵精圖治。
希望重整朝綱。成豐還把一個大臣寫的“防三漸”作為座右銘:第一“防土木之漸”,防止大興土木;第二“防宴安之漸”,防止大吃大喝;第三“防壅蔽之漸”,防止上行不能下達,下行不能上達。他想做一個開明的皇帝,想要把問題搞清楚。想要報他父親這個仇。結果,道光敗了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咸豐敗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