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實無華獨自芳,櫛風沐雨閱滄桑。多經(jīng)磨難志不移,一片丹心永向陽?!毕笳髦懊骼?、熱情、美麗、頑強、沉默的愛”的太陽花(向日葵),一百三十多年前,被荷蘭著名印象派大師梵高奉為精神圖騰,并創(chuàng)作了多幅以太陽花為主題的驚世杰作,今天,在朝陽區(qū)平房鄉(xiāng),有一位失聰?shù)拿利惞媚?,偏愛太陽花,亦用她手中的畫筆與命運抗爭,書寫著“花開無聲,芬芳有愛”的精彩人生。
意外失聰,自習涂鴉
當語言她叫史曉慧,出生于河北正定縣農(nóng)村一個軍人家庭。正如她的名字所示,父母對于這個于拂曉時分誕生的美麗小天使寄予了深深的疼愛和期望。
由于職業(yè)的關(guān)系,作為軍人的曉慧父親常年在外,一年難得回去一次,曉慧便由母親一手拉扯著,處在那個時代的農(nóng)村,曉慧家的生活是比較拮據(jù)的。雪上加霜的是,一歲那年,一度因為有個美麗可愛的女兒而滿心歡喜的母親痛苦地發(fā)現(xiàn),曉慧不能聽亦不能言。原來半歲那年,因為高燒引起肺炎,醫(yī)治時注射藥物中毒,導致這個女嬰從此與世間的聲音絕緣,聲音之門對她永久關(guān)閉。后來,在村子里,“聾子”、“啞巴”成了這個漸漸長大的女孩的特殊稱呼,而這個有著燦爛純凈笑容的小姑娘在一個人的世界里,也漸漸找到了一個屬于她自己的特殊語言表達方式——畫畫。
原來,因為聽力障礙,曉慧漸漸習慣了孤獨。一個人采摘小野花,一個人看螞蟻搬家,一個人拿著小樹枝在地上畫小花、小狗。后來,因為無法上學,她就扒在村里那所小學的窗口,羨慕地看別的孩子坐在一起讀書、唱歌、寫字。模仿上學的小孩子,曉慧也會找來粉筆頭、磚頭,在地上、墻上,尤其是家里平房的房頂上,或模仿她認為漂亮的小人書或者家里墻上的年畫,認真臨摹或信手涂鴉。沒有人注意到,這個不會說話的小姑娘有這樣一個樂園,在這個樂園里,她盡情描繪著她眼里關(guān)于這個世界的美麗,直到多年以后。
畫畫成了她寂寂童年里的忠實伙伴、她的特殊語言。
幸遇伯樂,走上繪畫藝術(shù)路
1987年,因為有了家屬隨軍進京指標,曉慧隨母親來到了父親所在部隊的駐地北京。幾經(jīng)周折,在父親戰(zhàn)友的介紹下,史曉慧走進了北京市第二聾啞學校。終于走進了夢寐以求的校園,曉慧非常珍惜這一難得的學習機會,勤奮刻苦。這所學校課程包括小學直高中三個階段,因為好學和天分,就讀期間,曉慧不僅一直名來前茅,還自學了初中課程,連跳三級,本來需要11年的課程她只用了8年,這讓曉慧體會到從未有的成就感和快樂,而尤其讓她一輩子感恩的是,在這里她遇到了她人生第一位藝術(shù)啟蒙老師。
這位啟蒙老師叫王玉儉,是史曉慧的書法老師。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曉慧的字寫得很好,就特別給予關(guān)注和培養(yǎng),后來又發(fā)現(xiàn),她不僅字寫得好,畫也不錯。為了不荒廢了曉慧的這一天賦,這位本來教書法的老師不僅為曉慧買了紙、筆、顏料,還自學畫畫,然后再一點點將自己學來知識和技法教給曉慧,并鄭重地來到曉慧家,告訴曉慧父母這一驚喜發(fā)現(xiàn),希望能予以重視和培養(yǎng)。
在這所聾啞學校,史曉慧多次獲獎,找到了自信也找到了人生坐標?!巴趵蠋熓俏乙惠呑佣几屑げ槐M的恩師,他不僅發(fā)現(xiàn)了我,還給我很多的關(guān)心和幫助,教我怎么照顧自己、怎么做人,鼓勵我自強不息、追求理想,直到今天已經(jīng)退休的他仍在關(guān)心我的成長和進步。”曉慧飽含深情地用筆訴“說”對這位啟蒙老師的尊敬和感激。
繪畫漸漸成為史曉慧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讓她找到了與世界溝通的渠道,也找到了她人生的理想,她希望能夠在這片藝術(shù)花園種下屬于自己的那株花。因此當1998年從北京建筑大學美術(shù)設(shè)計專業(yè)畢業(yè)后,滿懷憧憬的史曉慧以正常人的身份報名參加了中央美術(shù)學院徐悲鴻畫室的招考,并順利通過了考試。得知曉慧的故事后,該院破格錄取了這一自強不息又有著繪畫天分的姑娘。
進入徐悲鴻畫室后,抄閱同學筆記,用筆和老師同學交流,在導師的耐心指導下,曉慧用心研習中國畫、油畫,并開始朝著個性化道路發(fā)展。
憑頑強的毅力,付出遠遠超于常人的努力,200年史曉慧順利從中央美術(shù)學院畢業(yè)。
以藝助殘 傳播太陽花精神
2001年,史曉慧創(chuàng)建了“北京書慧苑文化藝術(shù)交流中心”,其為國防部制作的肖像工藝品,贈送美國總統(tǒng)布什等各國官員;2001年6月,史曉慧為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組織委會設(shè)計標志性陶瓷紀念品《新世紀大運之光》被指定唯一制作,并被中國體育博物館永久性收藏;2004年12月,作品獲北京市第二屆朝陽區(qū)殘疾人書畫作品展一等獎; 2006年7月,作品《秋實》被選入展于第四屆“北京2008”奧林匹克文化節(jié)系列活動中……中央美術(shù)學院畢業(yè)以后,史曉慧立志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來。在2005年成為專職畫家后,除了每天不斷地錘煉和提升自己的繪畫水平,她還特別希望能夠用她手中的畫筆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傳播這世間的美與愛。
2006年8月,史曉慧從全國數(shù)百名殘疾人書畫家行列中脫穎而出,入圍為中國殘疾人書畫藝術(shù)群體中誕生的第一塊藝術(shù)品牌“十藝善緣”書畫藝術(shù)中心成員,成為十名殘疾書畫藝術(shù)家成員中最年輕的一名代表。同年9月到10月,會同國內(nèi)12位知名殘疾人書畫家,史曉慧參與組織了“富臨與特奧同行,十藝善緣書畫愛心之旅”,在人民大會堂宣讀“愛心事業(yè)是我們的社會責任”的倡儀書,上中央電視臺、人民網(wǎng)視頻等大型單位媒體進行宣傳和倡議,并從北京出發(fā),輾轉(zhuǎn)石家莊、濟南、南京、杭州、富陽、上海等城市,以義畫義賣等形式,宣傳特奧,募集資金,救助殘疾、智障人士,一時引起強烈反響,史曉慧因此并被中國特奧會特聘為“特奧愛心專員”。 2007年8月,史曉慧參加了“圓夢助殘慈善之夜”的大型公益晚宴和拍賣會,與來自運動界、企業(yè)界、演藝界等600多人一起為中國殘疾兒童教育募集善款,圓西部殘疾兒童的就學夢。汶川賑災義賣……
“讓我們在溫暖的陽光下,像太陽花一樣健康、頑強,微笑著面對生活!愿所有殘疾人朋友的心情和我一樣。這里我想對大家說: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獲,只要有愛,就會有希望?!苯衲?月25日,史曉慧創(chuàng)作的《太陽花的微笑》獲得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全國殘疾人書法、繪畫大賽”金獎,作為全國殘疾人書畫家的代表,她說出了這樣一段獲獎感言,這也是她一直以來希望通過她的畫、她的行動所傳達的一種精神——自強不息、樂觀友愛。為此,她還遠付異國他鄉(xiāng),去展示中國當代殘疾青年的精神理念,傳播她信奉、躬行的這一生活理念。
《聆聽寂靜》 感人故事搬上銀屏
今年上半年,青年女畫家史曉慧的感人故事很快被一位名叫徐向鋒的導演獲知。他便主動找到史曉慧希望能以她為原型拍一部電影。生活中除了繪畫、助殘沒有別的史曉慧,很怕這一陌生事物的介入,打破了內(nèi)心的平靜,干擾了創(chuàng)作心境。經(jīng)導演和制片的再三勸說,申明此片將能夠讓社會更了解殘疾人、鼓勵更多的殘疾人自立自強以及作為一個藝術(shù)工作者的責任心,讓善良的史曉慧終于下定決心配合拍好這部片子。
為拍此片,史曉慧與這位導演兼編劇進行了長達3個多月的交流,用了十幾支筆和一尺多厚的紙?!靶鞂嗄隂]動筆了,寫東西都用電腦,與我筆談把他的手都寫酸了,從來沒有不耐煩。這位導演很讓我敬佩和感動?!笔窌曰凼菨M懷感激地敘述拍電影的那段時光的?!八屛艺一亓肆魇Я说耐?,也讓我進一步肯定了我所走過的路?!?/P>
這部以史曉慧為原型、由史曉慧等多名殘疾人參演的特別影片,與《建國大業(yè)》等片一起被國電總局評為新中國60周年推薦優(yōu)秀影片,并于10月底在北京第十三屆“北京放映”電影節(jié)公映,近期將在央視電影頻道及全國各地放映?!拔蚁M@部片子就像我畫下的太陽花,能夠給人太陽之光的明媚、溫暖和力量。”今天的史曉慧予以了此片這樣的期許,并努力默默努力著,希望不遠的將來能夠創(chuàng)辦一所自己的殘疾人康復學校,實現(xiàn)她的“太陽花之夢”。
作者:馬宇晗
責編:劉潔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