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式危機與突圍:亟待產業(yè)升級轉型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首頁> 經典案例> 正文

浙商式危機與突圍:亟待產業(yè)升級轉型

王文亮告訴本刊記者,現在泰國、土耳其的工廠也開始生產同樣的產品,人工成本遠遠低于中國國內。“東南亞一些國家,只要700元人民幣就能找到一個成熟的生產工人,在中國沿海,至少需要3500元,這造成一部分的訂單流失。”

今年35歲的劉文釗正帶著3個員工打包所有的公司貨物,他打算從溫州市區(qū)的寫字樓撤離,搬遷到靠近郊區(qū)的雙嶼街道。這位身材瘦弱的溫州個體老板,做了十多年服裝外貿業(yè)務的沙場老將收縮戰(zhàn)線以降低一些房租成本。

“如果不搬遷,房租將占到今年公司利潤的30%,公司的經營根本難以為繼。”他告訴本刊記者。

隨著這幾年的樓市暴漲,日漸高企的租金,最終波及實體經濟的生存,從制造企業(yè)到商貿公司的運營成本節(jié)節(jié)攀升,堅持或者搬遷,如何抉擇?

從市區(qū)搬遷到郊區(qū)

劉文釗從1999年開始做外貿,主要做服裝和鞋子的出口,是溫州比較早做外貿的一批人。當年才20多歲的劉文釗,每年都跑兩次廣交會,拿著樣品鞋在廣交會上擺一個攤位,外商訂貨后,他就拿著訂單,到溫州的各個中小鞋廠下訂單,在約定的時間內,將貨做好后,交給物流公司,將貨出口到歐美客戶的手中。這個行業(yè)讓他過著體面又低調的生活。

但這幾年來,因歐美國家遭受金融危機,訂單下滑。“以前能做到120萬美元一年,現在差不多也是這樣的數字,因為人民幣升值和國內人工成本的增加,我的利潤越來越少,現在凈利潤只有4%左右,而最高時有10%左右的利潤。”劉文釗表示公司經營的壓力非常大。

他考慮搬遷辦公室。他的公司一共有4個辦公人員,屬于典型的小微公司,原先在溫州馬鞍橋附近租住100多平方的辦公室,一年的租金就接近12萬元,按照簽訂的合同,房東還要每年遞增15%的租金。

“我這里的地段,寫字樓的價格,從2000年的不到1萬元一平方,漲到現在的每平方4萬元左右,400多萬元的房子,房東收10萬元的房租,也不算太貴,但公司真的已經無力承受了。”劉文釗說,他也能夠理解房東。

在雙嶼街道,劉文釗租住到一個二樓的廠房內,有300多平方的面積,租金7萬元左右。他的公司里還有3個員工,他們都是外地到溫州來工作的年輕人。劉文釗說,在溫州一套像樣的公寓,租金都要3000多元,現在這些員工的工資只有5000元一個月,只能做到拼租搬到郊區(qū)后,他將辦公室隔壁的100多平方廠房挪騰出來,裝修成宿舍,安排這些工作人員的住宿。他表示,雖然地方遠一點,但是員工的生活環(huán)境會寬松一點。

來自湖南瀏陽的員工劉萍告訴本刊記者,她現在每月的工資是5300元,與2005年剛到溫州時的1800元相比,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但除去房租后,凈收入的增加幅度并不大,現在搬到郊區(qū)后,房租由老板承擔,每個月能省1200元錢,也就是增加了1200元的凈收入。

類似劉文釗這樣,為降低成本,將公司從市區(qū)搬遷到郊區(qū)的現象,這兩年在浙江地區(qū)并不少見。

“雞肋”廣交會

剛剛從廣交會回來的劉遠顯得灰頭土臉,這次他幾乎顆粒無收,連參展費都收不回來。

在寧波做外貿公司的劉遠自稱外貿個體戶,他形容自己的廣州之行是“打醬油”,即便是打醬油,也花掉了5萬多元的費用。

“在廣交會,與人合租一個攤位,與老客戶見見面。”劉遠說。

作為外貿企業(yè)的重要平臺,被稱為“世界第一展”的廣交會,是外貿企業(yè)交流的重要平臺,劉遠說,廣交會如果不去參加,老客戶也無法維系;去參加,發(fā)現也是疲于奔命,收獲不多。

劉遠的公司在寧波市江東區(qū)的一幢寫字樓里,浙江寧波被稱為外貿企業(yè)最集中的城市之一,這里依托有利的港口和長三角地區(qū)發(fā)達的制造業(yè),在服裝成衣和燈具電子等產品出口業(yè)務上,有著強大的競爭力。

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1年,寧波進出口總額達到980億美元,其中出口605億美元,寧波出口總額位列全國城市第五,是一個經濟外向度很高的開放城市。寧波的外貿企業(yè)以民營企業(yè)為主,有著上萬家的外貿公司和物流公司,5個寧波人中幾乎有一個人從事外貿行業(yè)。

劉遠說,在廣交會,到處可以看到寧波交易團的身影,但是許多人跟他一樣,都是單干的掛靠個體戶。

回顧這些年的外貿行業(yè)發(fā)展過程,劉遠告訴本刊記者,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前,外貿行業(yè)一直高歌猛進。2009年,外貿行業(yè)訂單有一定的復蘇,但是到2011年,訂單又急速下滑。

這些年來,人工成本不斷增加,“美元對人民幣從當年的8.20到現在的6.25,這損失的全部是利潤。”劉遠告訴本刊記者。

掛靠節(jié)省費用

劉遠告訴本刊記者,他的公司為了降低成本,采取類似掛靠的方式來經營,以降低成本。據本刊記者調查,這樣掛靠的外貿公司,在寧波有一定比例。

掛靠外貿公司的運作模式在寧波比較成熟,找一家大的外貿公司,在其公司內部設立部門,一個部門其實就是一個合伙制的小公司,三到四個從事外貿公司的個體戶,一起租賃該公司的一個辦公室和樣品陳列室,就將公司組合完畢。

合伙人共同雇用數個辦公室工作人員,平攤這些人員的工資和辦公費用,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的開支了。“公司需要會計,如果不掛靠,必須自己請,找一個兼職會計,也需要1500元,這些都是開支,掛靠后就能節(jié)省這些費用了。”

外貿從業(yè)人員張國慶告訴本刊記者,掛靠公司不僅降低成本,關鍵還能省去一些麻煩。“如果自己開公司,每年的工商稅務和銀行,這些都要去搞好關系。這對我這樣的個體經營者來說,是為了省事省時間。”

據張國慶介紹,掛靠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是出口退稅的人民幣兌換業(yè)務。按照掛靠的協議,部門所有的資金往來都通過掛靠公司走賬,一般出口退稅在三個月后資金能到賬,掛靠公司則可提前把貨款和退稅給掛靠的個人。按照簽訂的掛靠協議,掛靠公司收取合同金額的1.6%作為掛靠費,這也是掛靠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

張國慶和劉遠等4個人成立一個部門,掛靠在寧波某外貿公司名下,他們一起雇用了7個員工,據2011年的財務統計資料,每年花費房租10萬元,人員工資25萬元,辦公費用6萬元,分攤后,每人承擔的費用是10萬元左右。

2011年,張國慶的外貿營業(yè)額做到80萬美元,除掉辦公成本后,毛利為人民幣42萬,凈利為32萬元。

據張國慶介紹,為了避稅他們4個人還在香港成立一個離岸公司。按照每個人每年5萬美元最高金額,通過離岸公司將美元打到個人賬號,進行合理避稅。比如,一筆金額為20萬美元的合同,有3萬美元是利潤,讓客戶打3萬美元到離岸公司賬號,17萬美元打到掛靠公司賬戶,工廠的發(fā)票也是17萬美元,這樣就將利潤留到離岸公司,再轉移到個人賬戶內,避免交個人所得稅。

“開設離岸公司,將利潤轉移到離岸公司再打入國內個人賬戶進行避稅,這是一些外貿掛靠公司的潛規(guī)則,在江浙一帶不是個別現象。”張國慶說,他周圍的同行,沒有一個不開設離岸公司的,一個朋友每年離岸賬戶的資金達50多萬美元,不得不借用親戚的身份證開設賬號來收美元。

高昂的渠道費

來自重慶的王文亮在浙江寧波從事外貿行業(yè)有10多年時間,從2005年他成立自己的公司運營至今,今年是他第一次虧損,這讓他始料未及。

王文亮主要做灌溉用具的出口,是一個比較新興的行業(yè)。2005年,王文亮與妻子一起到寧波來創(chuàng)業(yè),成立公司時只有6個員工,當年的業(yè)績是80萬美元,毛利達到15%到20%左右,凈利潤是40萬元人民幣。2011年,公司營業(yè)額達到350萬美元,員工有12個人,毛利6%,凈利潤是100萬人民幣。

2012年,王文亮的公司是虧損狀態(tài),公司的日常經營都難以維持,這讓他開始算起公司經營的成本。

“2005年時,員工是2萬元一年,現在是6萬元一年,還不包括每個月500元的社保,房租從6元一平方,上漲到11元一平方,這還是在偏遠城郊。”王文亮感慨這些年的經營成本提高。

王文亮告訴本刊記者,這些年來,企業(yè)產品的利潤在逐漸降低,公司的經營成本卻在提高。不僅如此,因產品缺少技術含量,還面臨著國外同行的激烈競爭。他告訴本刊記者,現在泰國、土耳其的工廠也開始生產同樣的產品,人工成本遠遠低于中國國內。“東南亞一些國家,只要700元人民幣就能找到一個成熟的生產工人,在中國沿海,至少要3500元,這造成一部分的訂單流失。”

在毛利和匯率降低的時候,王文亮想到去開拓內需市場,但是高昂的渠道費用和不確定性,讓他望而卻步,他寧可做外貿,也不想去做內需市場。

“內銷的渠道費用很高,需要墊付大量的資金,這樣反而增加了成本。外貿雖然利潤比較低,但是客戶比較有信譽,不存在拖欠款項的問題。”王文亮說。

本刊記者調查獲悉,寧波一些生產型企業(yè)正在轉內需的過程中,也遇到渠道費用過高的問題,但是同樣面臨的嚴峻問題是,一些生產出產品,在內需上很難取得市場。

寧波一家服裝企業(yè)的老總告訴本刊記者,為避免高額的渠道費用,現在不少寧波服裝企業(yè)都做起了淘寶網店,但是成功者也是屈指可數。

這家企業(yè)的老總曾在寧波開設服裝專賣店做試驗,出售自己工廠生產的服裝,最后面臨關門的窘境。

“房租太高,一般的門面都需要10多萬元,再雇用兩個員工和管理費,一年就要30萬元的費用,賣衣服能賺多少錢?”他現在專攻電子商務,認為只有靠此渠道,才能讓自己的企業(yè)轉型。

棄店與空置

在房價節(jié)節(jié)攀升的江浙,房租成為開店最大的成本。

福建某知名服裝品牌曾在寧波萬達廣場開設一家服裝旗艦店,一年的服裝銷售利潤是120萬元,但是房租也是120萬元,除去房租后,凈利潤為零。今年,這家專賣店搬到萬達廣場對面的小廣場,一年租金30萬元。

老林在寧波做瓷磚銷售生意,門面房租一年是15萬元,兩個員工一年的工資是15萬元,外加其他開支15萬元,一年成本接近45萬元。老林說,今年的銷售利潤大概是80萬元,還有35萬元凈利潤。但是,老林在銷售渠道內投入的流動資金是200萬元。

“200萬元的投入,一年只賺35萬元,這還包括我們夫妻兩人的工資在內,這么低的利潤,我真沒心思做下去。”老林說。

據老林介紹,他的店面在2005年的時候,租金只要6萬元,隨著城市發(fā)展,這里的店面價格節(jié)節(jié)上漲,租金也水漲船高。但即便是經營得不如意,老林也要堅持下去。

“我的200萬元流動資金全在里面,如果我不開店了,人家欠我的貨款,我沒法去要了,而我給廠方進貨都是現金,這等于血本無歸,這么多年辛苦收下一堆欠條。”老林說。

相比老林,郭浩就慶幸自己能夠成功撤離。今年40歲的郭浩經營紅酒生意,他的店從去年11月開業(yè),到今年10月,恰好一周年,經營利潤為30萬元,除掉房租和兩個員工的開支后,剩下2萬元。

在建立熟悉的客戶群后,郭浩把店關門,將公司搬到寫字樓,新的辦公地點有50平方,租金3萬元一年。郭浩說,他現在只雇用一個人,開設網店,到寫字樓散發(fā)傳單,并提供紅酒送貨上門服務,如果運營得當,至少一年能賺10萬元。

“相比開門店,壓力小多了。”郭浩說。

據媒體公開報道,溫州的店面房出現大面積的空置現象。本刊記者調查獲悉,這一現象在寧波和杭州等地也有出現,只是未像溫州那么嚴重。

寧波21世紀不動產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銷售經理告訴本刊記者,隨著經濟下滑,店面和寫字樓的出租生意確實受到很大的影響,尤其是一些大面積的店面房,空置率有一定的提升,但是遠未達到媒體報道溫州所說的60%的空置率。

“很多店面房的房東不愿意降價,因此產生空置,比如300萬元的店面房,租金是20萬元一年合理,現在升值到900萬元,那租金不可能到60萬元,這中間有一個期望值無法滿足的問題,這是房價虛高帶來的后遺癥,商業(yè)成本通過房租轉嫁給經營者,現在經營者無力承擔,只能棄店離去。”上述銷售經理說。

責任編輯:單夢竹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