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舉行的南京大學110周年慶典上,有兩個場景令人久久回味。
一是會場沒有主席臺嘉賓位,“銀發(fā)校友”全部前排就座,主持人介紹出席慶典嘉賓時,最先介紹的不是領導,而是兩位分別在1939年和1944年入學的老校友……“序長不序爵”的接待原則,讓慶典既隆重典雅,又充滿濃濃情誼。
二是十位獲頒“杰出校友”稱號的有數(shù)位來自基層。此前公布的“杰出校友”首條評選標準就是:“長期在基層一線尤其是在艱苦地區(qū)默默奉獻,淡泊名利,在平凡崗位作出不平凡貢獻的校友”。
在“官本位”現(xiàn)象還在社會流行、不少大學還以“校友富豪數(shù)量”來論英雄的今天,南大校慶上的“序長不序爵”、校友評選的“基層化導向”,讓人頓生敬意,讓人觸摸到一所學校可貴的價值追求,感受到百年名校豐富的精神財富。恰如南大校慶口號之一“誠動天下”,這座百年學府用“誠”打動了人心,展現(xiàn)了一所大學的魂魄。
“誠”是南大傳統(tǒng)精神中最本色的東西,也是南大人突出的優(yōu)良品質。從校歌第一句“大哉一誠天下動”,到“誠篤”、“誠樸”、“誠真勤仁”等各個時期確立的校訓,無不將“誠”置于重要位置。110年來,南大校名屢經更迭,校址也一再搬遷,但求“誠”的校風在傳承延續(xù),一代代南大人因此有了“嚼得菜根”的深沉情懷,更有“做得大事”的雄偉抱負。
誠者,真也。“誠”是個人和社會一切道德準則與行為規(guī)范的基礎,也是大學精神的源頭。失掉了“誠”,大學就失去了靈魂,一切科學成就無從談起,更談不上教書育人。大學絕不僅僅是傳授專門知識與技能的場所,更是教人誠實端正、求真求善的精神家園。從長遠來看,如何做人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正如南大校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高等教育在獲得發(fā)展良機的同時,急功近利的浮躁風氣也開始出現(xiàn)。一些大學遠離了誠樸之風,貪大求全,不講科學、不重現(xiàn)實地盲目擴張,逐漸偏離了良性發(fā)展的軌道。部分教師拋卻了誠篤之心,經受不住名利的誘惑,學術失范、學風不端等不良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一些學生丟失了誠信,讀書不下苦功夫,只想走捷徑“混學位”。
我們已經擁有了世界第一的高等教育規(guī)模,不少大學確立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但倘若我們只把眼光盯著排行榜,津津樂道于產生了多少富豪校友,只在意發(fā)表的論文數(shù),而不在意是否做出了真學問,長久以往,大學將逐漸背離科學精神,失掉求真的動力,只會離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漸行漸遠。更可怕的是,一群沒有把“誠”視為信仰的畢業(yè)生走上社會,對社會造成的傷害將難以估量。
愛因斯坦曾這樣評價,“大學向來是把傳統(tǒng)的財富從一代傳到下一代的最重要的場所”。百年南大對“誠”的堅守,對于大學,對于社會,都是一種深深的提醒。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