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未經(jīng)報告人審核。作者觀點不代表宣講家網(wǎng)立場。未經(jīng)宣講家網(wǎng)站同意,請勿轉(zhuǎn)載。)
提要: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如果家長忽視了情商培養(yǎng),將會影響到孩子走上社會有效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作者以此為基礎,從18種情商能力中,精心挑選出移情、自信、誠實、影響力、適應性、人際關系、樂觀7種能力,以此與家長展開推心置腹的交流,以期使得祖國的未來能夠在家長——第一任老師的培養(yǎng)下茁壯成長。
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對孩子以后的成長影響很大。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如果家長忽視了情商培養(yǎng),孩子長大以后會表現(xiàn)出哪些不良的行為呢?
第一,“穩(wěn)定性歸因”心理分析。首先我們先從“奶奶打地”這件事說起。一位老太太領著孩子在走路的時候,突然間孩子摔倒了,大哭。當孩子哭的時候,奶奶邊打地邊說,全是因為“地”讓孩子絆倒了。孩子聽了這樣的話,會有一種心理安慰,我絆倒了,不是“我”的責任,是“地”的責任。由此,“奶奶打地”的教育方式便為孩子將來走向社會不斷地推卸責任埋下了伏筆。就是當孩子走向社會后,無論接觸哪個階層、團體、組織,一旦遇到困難、問題都會產(chǎn)生出“這不是我的問題”的歸因。“歸因理論”是心理學的一個名詞術語,它包括有穩(wěn)定性歸因與非穩(wěn)定性歸因兩種。比如說環(huán)境,一般來說,環(huán)境是沒辦法改變的,因此,當人遇到困難或者挫折以后的穩(wěn)定性歸因,將會導致期待下降,信心不足;非穩(wěn)定性歸因,比如說努力程度不夠,個人狀態(tài)不好,一般來說,努力程度不夠,你還可以繼續(xù)努力;狀態(tài)不夠好,你可以調(diào)整狀態(tài)。因此,當人遇到困難或者挫折以后的非穩(wěn)定性歸因?qū)е缕诖仙?,信心增強?ldquo;奶奶打地”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遇到困難以后把所有的原因都歸結于外界因素,由此就會產(chǎn)生“這個問題,我解決不了”的心理暗示。進而,孩子就會產(chǎn)生自閉心理,表現(xiàn)在當孩子回到家以后,不想出門,不想與外面接觸,認為外面的任何事情對他都是不利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在孩子培養(yǎng)過程中,家長的一舉一動將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近乎是難以更改的影響。
第二,“啃老族”現(xiàn)象分析。時下,很多人在大學畢業(yè)以后不愿意參加工作,正所謂我們說的“啃老族”現(xiàn)象。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因為這些人從小得到的贊美太多了,另外,從小幾乎沒有得不到的東西。當他長大成人走向社會后,一旦發(fā)現(xiàn),想要的東西不能夠按照自己的期待得到時,便會生發(fā)出不愿參加工作,呆在家里的舉動。雖然已經(jīng)長大,但是呆在家里的他還可以如往昔的樣子,不愁吃、不愁穿,甚至還可以有車子、有房。這是目前社會存在的問題,問題的根源在于從小已經(jīng)埋下了伏筆,就是從來都沒有真正激發(fā)出孩子的自主意識、創(chuàng)業(yè)意識。還有一個例子,就是“網(wǎng)游”,特別是80后、90后的小孩兒非常地癡迷于“網(wǎng)游”,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從心理學上講,人在痛苦的時候會出現(xiàn)一種現(xiàn)象,改變;人在快樂的時候會出現(xiàn)一種情況,堅持。80后、90后的孩子在外面遇到問題,沒有學會很好地調(diào)節(jié),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感到不快樂,因此,便到網(wǎng)上尋求一種虛擬的慰藉。
第三,成績優(yōu)等生交流障礙分析。學習成績在前幾名的孩子,走上工作崗位以后往往都不靈。我曾經(jīng)在初中一年級的時候當過尖子生,我有過這樣的親身感覺,就是如果你的成績排在前幾名,一般情況下,很少有幫助別人的機會。例如準備高考的高中生,成績排在前幾名的學生很少有主動幫助別人的意識。一是因為自私,不愿意主動幫助他人;二是因為別人妒忌或是自卑,不愿意主動請教你;三是因為自己優(yōu)秀,真的是找不到可以問的同學。而中等生、中等偏上生往往會有這樣一種機會行為,有題不會做,去找成績更好的學生問,這題你會嗎?能告訴我這題是怎么解的嗎?同時,那些學習相對于你不好的學生,也不會因為你學業(yè)的高不可攀而拒絕請教你。由此,中等生或是中等偏上學生從小學一直到中學、高中,大學都有這種行為習慣在里面,就是總在問與被問,總在與別人有的放矢地交流。其中,“善問”是一條很重要的溝通原則。營銷學講到,當別人對你產(chǎn)生異議的時候,解除異議的辦法是少說多問。如上分析,中等生或是中等偏上學生,從小學就養(yǎng)成了“問”的習慣,因此當他走上工作崗位以后,自然而然地用上了;優(yōu)等生則很少有機會養(yǎng)成“問”的習慣。優(yōu)等生總以為自己是最好的,事實上確實學習成績也是最好的。因此,優(yōu)等生在走上工作崗位以后,本能地以學校中養(yǎng)成的行為習慣應對社會。當他面對自己不懂的事情時會顧慮重重地想,我要問人家嗎?問人家多沒有面子?別人會不會對我有什么其他想法?但是,從小中等、中等偏上這樣的學生,他遇到相同的事情就沒有這么多的顧慮,會覺得“問”了以后,我能夠從中借到力,我也提高了。曾經(jīng)的優(yōu)等生就不會有這樣的體驗與感覺。
網(wǎng)上有一個由10464名學生組成的網(wǎng)絡討論小組說,父母皆禍害。面對這樣一種現(xiàn)實,身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反思。其實父母給孩子付出的很多很多,但是在孩子看來往往這都是理所應當?shù)?。這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是因為身為父母的你對孩子情商的認知不夠,對孩子情商能力的培養(yǎng)有所缺失。
孩子缺乏情商導致的結果令我們觸目驚心,孩子的情商教育迫在眉睫,那么情商教育都包括哪些內(nèi)容?情商和智商之間又有什么聯(lián)系呢?
有這樣一句話,播種什么樣的思想,會收獲什么樣的行為;播種什么樣的行為,會收獲什么樣的習慣;播種什么樣的習慣,會收獲什么樣的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習慣養(yǎng)成以后,最終的命運就已經(jīng)造就了。因此,如果您的孩子是在學校排前幾名的學生,在家長、老師都在為孩子深感驕傲的時候,作為家長的您千萬不能忽略對于孩子溝通、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其實情商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與領導力直接相關。麥克斯韋爾說,想當領導嗎,想當領導只有一個動機,就是幫助別人。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成就,成為行業(yè)的領軍人物。領軍人物的特制,首要的是想到幫助別人。我們想到了嗎?現(xiàn)實中我們的優(yōu)等生從上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沉浸在表揚、贊美中,當孩子走上工作崗位以后,發(fā)現(xiàn)與在校期間的現(xiàn)實不一樣,在短時間內(nèi)就很難調(diào)整狀態(tài),很難去積極地適應環(huán)境。因此,家長對我們孩子情商的發(fā)展要有一個認知。
那么,什么是“情商”呢?“情商”一詞是根據(jù)智商而來的。智商包括五個方面:觀察力、記憶力、判斷力、思維力、想象力。“情商”一詞是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耶魯大學薩洛維教授和新罕布什爾大學梅耶教授共同研究提出的。1995年哈佛大學丹尼爾·戈爾曼教授根據(jù)薩洛維和梅耶的研究成果,總結出一套相對完整的內(nèi)容并編輯成書——《情緒智力》,譯為中文叫《情商》。十幾年來,這本書在世界各地發(fā)行量比較大,影響力也很廣泛。至此,在情商研究領域形成了三個流派:一是與情商相關的傳統(tǒng)智力方面研究的派別,代表人物:薩洛維和梅耶;二是情商與人的幸福感關系研究的派別,代表人物:魯文·巴昂;三是情商對于領導力作用研究的派別,代表人物:丹尼爾·戈爾曼。情商包括有18種能力,分屬四大領域:一是自我意識(情感的自我意識、準確的自我評價、自信);二是自我管理(自我控制、透明度、適應性、成熟感、主動精神、樂觀主義);三是社會意識(移情、組織意識、服務);四是關系管理(鼓勵、影響力、培養(yǎng)其他人、改革的催化劑、沖突管理、協(xié)作和合作)。那么,高情商的人與低情商的人有什么區(qū)別呢?高情商的人往往比較樂觀、自信,并且影響力比較高,移情能力比較強;低情商的人遇到問題往往處于悲觀狀態(tài),做任何事情的時候總不是那么自信,在人群中、社會組織中的影響力不高,移情能力也比較差。當走上社會,真正到社會比拼的時候,情商較高的人獲得成功的幾率較情商較低的人要高。
智商是想法,情商是表達。智商,借助工具達到目的,你需要做的是努力;情商,借助人達到目的,你需要做的是借力。對于情商與智商的關系,我舉一個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在我十三四歲的時候,大約是70年代中期,我居住在北京農(nóng)村,那時,我們每人一季度150斤煤。放假的時候,奶奶就把煤本拿出來對我說,周日沒什么事,就去推煤吧。每到周日推煤的時候,因為那時候我的體力比較差,推煤推少了怕別人瞧不起,推多了又還真不行。一般來說,手推車一車能裝200多斤,最多裝300斤。我最多能推100多斤煤,有時候也想著自己能不能也推上200斤煤。曾經(jīng)嘗試過,過去的煤基本上是蜂窩煤,推煤經(jīng)過的路坑坑洼洼,再加上自身體力單薄,于是就翻了車,蜂窩煤倒了一地,碎成一片?;丶液笠驗閾p失了煤,還要接受再教育,真是雪上加霜。因此,“推煤”這件事至今令我記憶猶新,對我觸動很大。我總在反思,跟我同齡的男孩,幾乎都能夠推200斤煤,但是我不能。因此,我總感覺有些事情不應該我做。但是那個時代還沒有現(xiàn)在這么完備的市場,就是花倆錢,雇個三輪,幫我把煤送家去。如果有可能的話,那個花錢雇三輪送煤的第一人一定會是我。后來我就想,當年推煤的事情分明是把我最劣勢的地方展示了出來,而我優(yōu)勢的地方?jīng)]有獲得體現(xiàn)。因此,現(xiàn)在我請問各位家長,您對自己孩子的優(yōu)點與缺點到底有多少把握?你對自己以及對孩子有準確的評價嗎?
1981年,我走上工作崗位后的第一年,周末回家,奶奶依舊讓我去推煤,我感覺特別不舒服,于是就用了緩兵之策說,下禮拜再推吧,就是對于推煤這件事采取了“拖”的辦法。有時候家長也會碰到類似的事情,你對孩子說,現(xiàn)在趕緊去做作業(yè)。孩子回應說,待會兒看完電視我再做。您認為這種“拖”是壞事兒嗎?其實也不一定是壞事兒,關鍵是對于類似的事情您是怎么認知的。當你把你自己的主觀愿望完全強加給孩子的時候,這是一種低情商的表現(xiàn)。請問各位家長我們是不是往往都會說,你就得聽我的!還有一些家長,當孩子進一步問到,為什么要聽你的?你告訴他,我是你媽,我是你爸。作為家長的您想到過讓孩子接觸一下社會,接觸比您水平更高、能力更強的人,也會這會對他的成長更有好處。通常地,我們要求孩子放學以后馬山回家,晚回來一會兒可能都不行。你要問孩子,干嘛去了?孩子答,跟同學去玩了。接著家長會說,別瞎玩。請問,孩子回到家以后,你又能教孩子更多的什么?在對話中,我們是不是可以反思一下,其實家長在情商方面也是有缺失的。戈爾曼說,一個人成功,20%取決于他的智商,80%取決于其他非智力因素??梢?,情商占據(jù)主要地位。請問各位家長,我們在情商上具備這樣的知識嗎?如果不具備,您在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當中,是不是屬于無照駕駛,無證上崗。要提高孩子的情商,我們可以采取兩條腿走路,首先自己要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這樣,您在培養(yǎng)孩子的時候,才有可能對他有所幫助;另外,我們可以把孩子送到一個專業(yè)的部門,或者一個社會大家庭里去鍛煉,這無論對家長,還是對孩子,以至于對整個社會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促進。
那么,情商在人的一生中都起哪些作用呢?丹尼爾·戈爾曼總結情商有三大作用:一是把不滿和牢騷化為有效的批評;二是能夠創(chuàng)建和諧的氛圍;第三建立信賴感,能夠贏得更多人的支持與幫助。
結合這三種能力,我認為,情商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和諧問題;二是財富問題。和諧問題指的是通過人際交往,通過人與人有效的溝通化解一些不滿的情緒。如果不通過有效的溝通,不滿情緒會逐級上升,甚至形成對抗與對立,最終導致沖突。當今社會很多不和諧事件的發(fā)生是由于我們的情商低。面對窘境我們應該如何去做?怎樣有效解決問題呢?比如去年英國廣播公司《今天》欄目發(fā)生了一起勞動爭議,起初并沒有上升到糾紛,事情的起因是員工對于養(yǎng)老金數(shù)額的發(fā)放持有疑義,問題是公司對此并沒有給予更高的重視,特別是在某一天,公司領導突然武斷宣布,養(yǎng)老金發(fā)放的方案就這么定了。各位,如果家長跟孩子說,今天我給你設計的這套方案,我給你選擇的這所學校,或者說我給你出的這個主意是不能更改的,你必須要執(zhí)行,孩子是不是會覺得很不舒服呢。一定是這樣的。結果導致4000多名員工罷工,那天原本全天候輪流播放的新聞不得已改成了間歇播放;原本應該是現(xiàn)場直播的節(jié)目,就改成了畫面。這對公司造成的影響不可估量。如果公司能在第一時間通過溝通有效地緩解這種不滿情緒,英國廣播公司就不會出現(xiàn)覆水難收的窘境了。
關于創(chuàng)建和諧氛圍,還有一個事例,周總理在接待外賓的時候曾經(jīng)遇到過這樣一段場景,當時飯桌上有一道特色菜,造型為中國漢字“卐””。在外賓看來這種造型好象是法西斯的一個標志。當時就有外賓感到不舒服,于是質(zhì)問工作人員,這是怎么搞的?我們受法西斯蹂躪這么多年,怎么還能有這種標志出來?周總理聽到質(zhì)疑后,來到餐桌前說,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接待外賓特有的形式,是象征吉祥如意的意思,不過如果你們對此深感不適的話,那也沒有什么關系。它不就是一個法西斯標志嗎?我們一起動筷子來把它消滅掉,不就可以了嗎?!瞬間,周總理就把迎賓酒宴的整個氛圍調(diào)整了過來。
情商有18種能力,但凡在社會上有所建樹的精英都是高情商的。但不是說18種情商樣樣皆高。戈爾曼總結到,一個人如果在情商能力的7個方面有獨到之處就非常出色了。因此,在18種情商能力里面,我挑選了7個方面與大家一起分享,如果你掌握好了將會感覺不一樣。
第一,移情。丹尼爾·戈爾曼說,人與動物的區(qū)別在于理性,人如果你失去理性就將退變?yōu)閯游?。人的欲望無限而資源有限,因此必須學會控制情緒。1960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位教授在斯坦福大學幼兒園針對4歲兒童做了一項“軟糖試驗”。就是老師進來后,發(fā)給每個孩子一塊軟糖,并告訴孩子們,20分鐘內(nèi)老師要出去,等老師回來以后如果你沒有吃軟糖,就獎勵給你一塊軟糖;如果你吃了,就不再拿到獎勵的軟糖了。這個試驗的目的就是要測試情緒控制對孩子未來成長的影響。試驗結束后,對于這些被測試的孩子,又進行了長達十幾年的跟蹤調(diào)查,結果是:在考大學前的摸底考試中,凡是當時就把那塊軟糖吃掉的,大約有三分之一這樣的群體,這樣的孩子語文平均成績是524分,數(shù)學平均成績是528分;沒有吃掉那塊軟糖的孩子也占三分之一,他們的語文平均成績是610分,數(shù)學平均成績是652分,兩項加在一起分數(shù)差值為210分。比照我們現(xiàn)實的家庭教育,要星星不給月亮,想吃冰棍給買冰棍,想吃八喜絕不給買伊利。家長對于孩子“要什么給什么”的教育方式,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因此使得孩子的成長受到不良影響。如果家長對情商有所認知的話,那么,在孩子培養(yǎng)的過程中,對于有利于孩子成長的正確需求,我們應該給以滿足;對于不利于孩子成長的需求,我們要適度控制,適度給予。
移情的另外一個方面是可以傳遞信息、傳遞情感。情感的傳遞涉及到愛,愛的頂級是感恩。感恩就是把別人對你的好處呈現(xiàn)出來,并回饋于人。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過春節(jié),孩子們都要收到壓歲錢,可是壓歲錢怎么花呢?有的,孩子自己支配壓歲錢;有的,家長幫助孩子把壓歲錢存起來,告訴孩子長大以后再花;還有的,壓歲錢用在孩子身上,可是歸家長支配使用,這是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大家想想收別人的壓歲錢是理所應當?shù)膯幔扛卸鞯姆戳x詞叫理所應當,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在他的思想觀念里面,別人給予他的任何好處全是理所應當?shù)摹.斈阏J為別人給予你的任何好處全是理所應當?shù)臅r候,你基本上就停止了前進的腳步。大約在一百年前沃特爾斯寫了一本名叫《失落的世紀致富經(jīng)典》的書,里面闡述了一個感恩定律,人可以沒有學歷,可以沒有其他更多的內(nèi)容,但是你只要懂得感恩,其他的品質(zhì)你都可以不具備,或者說要求的沒那么高,只要懂得感恩你就可以獲得財富。那么,我們從小教育孩子,別人給你壓歲錢是理所應當?shù)?,這孩子還能進步嗎?怎么辦?十幾年前,對于孩子的壓歲錢,我有這樣一種新嘗試。我問孩子,你收到的兩萬塊的壓歲錢,打算怎么花?。克f,我存起來自己花。當時我給孩子出主意說,我有一個使用壓歲錢的新想法,你可以借鑒一下嗎?孩子應聲道,您說。我說,如果拿出兩萬塊錢的20%回饋于給你壓歲錢的人,給你壓歲錢的人一定會感覺到壓歲錢給少了。不信你可以試一試。孩子借鑒了我的辦法,到第二年的時候,孩子收到的壓歲錢就翻番了。這就是別人給你好處的時候,你有所感知,然后回饋回去了。你花別人的錢,去做你自己的事情,還讓別人心理舒服,這叫借力。
第二,自信。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有自信,而這種自信不是盲目自大,是對事物有一個準確的把握,進而解決問題。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這種自信呢?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你首先要分析自己有沒有能力完成這件事情,當你確確實實認為自己有能力完成這件事情的時候,信心自動增強。自信心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從自然科學的角度分析,你的專業(yè)技能很強;二是從社會科學的角度分析,你的情商比較高,就是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你能夠贏得更多人的支持與幫助。自然科學方面的幫助是因為首先你有一個更好的創(chuàng)意、想法,人家認為你這個想法對并且確實有所突破,然后從各個方面給予你支持;從社會科學的角度來講,獲取幫助的來源是人品。就是不管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我只看重你的人品,你人品好,我就支持你。但是,現(xiàn)實中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過多強調(diào)的是業(yè)務方面你該怎么做,而忽略孩子人品的培養(yǎng)。如果家長在孩子品格的培養(yǎng)上不重視,那么,未來孩子的自信心一定會受到影響。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個小孩桌子那么高,從小面部麻痹,一個耳朵失聰,還口吃。為了矯正口吃,嘴里總含一塊小石子,一天由于嘴里含著的石子時間過長,用力過猛,嘴被磨破了,血順嘴就流了出來。媽媽看在眼里,疼在心中,將孩子摟在懷里說,孩子不用練了,媽媽一輩子陪著你??墒?,這孩子說,書上說任何一只美麗的蝴蝶都是通過自身努力,突破它的繭以后變成的,我要變成一只美麗的蝴蝶。由此,在這個孩子18歲的時候能夠流利地講話了。1993年他在競選加拿大總理時,高票當選,1997年繼續(xù)連任,是目前加拿大歷史上唯一一位連任兩屆的總理,他就是蝴蝶總理——讓·克雷蒂安。讓·克雷蒂安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自信,相信自己能夠練好,能夠?qū)W會流利地講話,懷揣著這種堅定的信念,繼而勤奮地練習,不斷地學習,最后他擁有了真的自信。他還有一個經(jīng)典的演講,那就是在投票魁北克獨立的前幾天的一段精采演講,演講精彩到什么程度?就是讓·克雷蒂安演講以后,幾天后選民對于魁北克是否獨立進行投票,最終投票的結果全按照讓·克雷蒂安的意向去做了,最終魁北克沒有獨立,魁北克與加拿大仍然是一個完整的國家。讓·克雷蒂安的自信心從哪兒來的?歸根結底來源于從小自信習慣的養(yǎng)成。
第三,誠實。每個家長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未來能夠成為行業(yè)的領軍人物。全球所有領導力專家在給“領導”定位時,幾乎70%的人把“誠實”放在第一位。那么,誠實與真實是什么關系呢?我在馬路上開著車,把別人的車給碰了,我沒下車,就跑了。甚至于我在停車場,人家車在那兒的時候,我給頂了一個坑,我一瞅旁邊沒人,跑。這種情況叫不誠實,但是這叫真實。真實是線索,是現(xiàn)象,解決的是認知問題;誠實是在真實的基礎上加上愛心。如果你把別人的車給撞了一個坑,留一個紙條說,我現(xiàn)在有急事,車上的坑是我撞的,我給您留一個電話,您在需要的時候找我,這叫誠實。因此,我提倡誠實而不是盲目的真實。
下面,我講一個關于路透社的故事。路透本身是一個人的名字,在他13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為了給母親分擔生活壓力,他去銀行打工。在風雨交加的一天,銀行安排他去某個地方找某人取三千塊現(xiàn)金。到了目的地,找到給錢的那人后,給錢的那人急著要走,于是急匆匆掏出一把錢塞給了路透。路透拿著錢回來后,發(fā)現(xiàn)多了三百塊錢。路透又返回到多收錢的地方,在那人家門口等著,一直等到很晚那人才回來。路透把多出的三百塊錢送到了主人的手中。這個人深受感動地說,就憑你的誠實,相信你未來一定能干成一番事業(yè)。之后,由于這個人的資助,路透搞了一個通訊網(wǎng),后來改成“路透社”。目前“路透社”成為全球四大通訊社之一。路透的經(jīng)歷告訴每一個人,不該你得的東西,不要拿。涉及到別人利益的時候,你一定要誠實,這對自己的成長有好處。
那么,誠實的品質(zhì)又是怎么培養(yǎng)出來的呢?是在誠實的環(huán)境中耳濡目染中培養(yǎng)出來的。我身邊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周末了三人斗地主,四人搓麻將,五人炸金花。玩牌的時候,單位領導打來電話想安排給你一個急活,領導問,你在哪兒呢?說,我在外面呢,您有什么事兒?領導說,你什么時候可以回單位?回答道,我在城里呢。領導只能說,那就算了。也許你的孩子現(xiàn)在就在旮旯那兒做作業(yè)呢,把你與領導的對話收到了自己的耳朵。心理打著小算盤想,一句瞎話就可以輕松了,還可以繼續(xù)打牌。于是,孩子學會了撒謊。一天孩子到姥姥家,姥姥家說,你干嘛呢?上小賣部幫姥姥買點醋。小孩不愿意去,于是佯稱自己在做作業(yè)。這就是成人行為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的影響。
第四,影響力。從品格的角度講,領導力就是影響力。我們總希望孩子未來能成事,請問你的孩子有影響力嗎?奧巴馬有一段精彩的演講,叫《父親的責任》。我們稱這個演講為魔術式的演講,全是最通俗的語言,而且讓你感覺到很舒服。另外,還有一個經(jīng)典的演講,那就是2010年在美國出現(xiàn)“槍擊事件”,六名學生遇難身亡。身為國家的總統(tǒng)的奧巴馬,在2500字的演講稿里面,50%以上的篇幅一一提到了六名遇難學生的名字,很有影響力。奧巴馬總統(tǒng)演講的影響力在于解決了一大批人心有所想的問題。
第五,適應性。我在公司面試一些大中專畢業(yè)生,還包括有重點高校的畢業(yè)生,有一個普遍現(xiàn)象是,當你問他為什么選擇這個公司?通常的回答是,能夠有發(fā)揮個人特長的發(fā)展空間,就是覺得要能夠適合自己。其中的問題是,你要找工作,憑什么要先適合你?你想過要適應別人了嗎?如果你想過要適應別人,那你是不是首先要從行為上改變自己。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在尋找工作時,同樣畢業(yè)要他不要你;想去的公司,公司不要你,不想去的公司被錄取了。怎么也想不明白。你想要去的公司沒有去成,說明你的情商能力有限。如果你的情商足夠的話,想去的公司一定能去。我有一位員工的孩子第二天要去銀行面試,得知后,我問這個孩子,你對那家銀行了解嗎?他說,沒什么了解。我說,你的優(yōu)勢是什么?他說,我學的是金融,僅此而已。我告訴他,你打開網(wǎng)站先了解一下這家銀行基本的價值觀是什么,因為一個企業(yè)的價值觀就是正確判斷事物的標準,那是企業(yè)考慮問題的智慧線。此外,還要了解一下這家銀行的愿景與使命。當面試官問你,為什么要選擇我們這家銀行?你告訴下面的信息,這家銀行是某年成立的,它的發(fā)展速度讓我能夠感知在同類銀行中它是最出色的。當然作為一名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我可能不是最出色的,但是看到這樣一個公司讓我感動,我也想與公司一起成長,也想做到最出色。這樣一席話,面試官能不要你嗎?!一般地,我們選擇一個公司有三個條件:有沒有培訓;工資薪水怎么樣;氛圍得好。這是三個不能回避的問題,問及這些問題,一般的公司都能接受。但是,同時你把剛才我說的想法與公司交流一下,那不要你才怪呢!因此,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有效溝通,溝通完了以后,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適應性。面對一些事情,我們總在說某某人非常幸運,又遇上好事兒了。我覺得,一個人幸運的前提是他有能力改變自己,他總遇到幸運的事兒是因為他有能力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過程就是情商提升的過程,也就是一個適應過程。
蝴蝶就是“適應”的典范。為了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續(xù),獲得更強的生命力,蝴蝶把自己的葉脈,輪廓變成與枯葉近乎是一模一樣,為此,去年我寫了一本名叫《蝴蝶知道答案》的書,里面涉及到很多優(yōu)秀的品質(zhì),諸如自信、感恩、夢想、胸懷,堅持和忍耐。當一個人有能力改變自己的時候,就說明這個人有胸懷。要用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改變不可以改變的事情,用智慧區(qū)別兩者的不同。
第六,人際關系。孩子走向社會以后要與不同的人進行溝通、交流、協(xié)作。處理好人際關于就成為社會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情。在人際關系里,主要講以一團隊合作與協(xié)作的問題。經(jīng)常我們說,大雁在遷徙的過程中排成“人”字,我說不是“人”字,是“V”型,是勝利的標志。大雁只有排成這樣,才能取得勝利。這是因為大雁飛行的路程很長,它們除了靠扇動翅膀飛行之外,也常利用上升氣流在天空中滑翔,使翅膀得到間斷地休息空隙,以節(jié)省自己的體力。當雁群飛行時,前面雁的翅膀在空中劃過,膀尖上會產(chǎn)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氣流,后邊的雁為了利用這股氣流,就緊跟在前雁膀尖的后面飛,這樣一個跟著一個,就排成了整齊的“V”型隊伍,由此效率可以提高70%。還有一個典型的現(xiàn)象,在一個交響樂團中,有一個總指揮,有許多樂器,諸如小提琴、鋼琴、大提琴、定音鼓等等,要演奏出和諧的篇章,就需要有團隊精神。團隊是期待每一個人成功的地方,是一個讓你能夠快速達成目標的組織。例如百米冠軍博爾特,他的百米速度為9.58秒。百米記錄也是這個國家創(chuàng)造的,37.10秒,是由四個人跑的,這四個人百米跑的平均成績是9.275秒。如果讓博爾特本人突破百米9.275秒,是件很難的事情。但是四個人形成一個團隊,進行合作就能做到。一般地,在聊天的時候問孩子,長大以后掙錢給誰花?若是奶奶問的,孩子說給奶奶花。這個孩子的基本思路就是,奶奶親我,我掙錢給奶奶花。表面上看,這沒什么問題,因為這孩子懂得感恩。但是我告訴你,一般地,有這種想法的孩子,長大后有大出息的不多。事實上,只有當你能夠幫助更多的人,關注更多的人,干出更大的事兒,創(chuàng)造更大財富的時候,才可能更好地幫助想幫助的人。依照我們通常的教育,孩子長大以后掙錢給誰花?給奶奶花,給媽花,這就導致了,孩子一門心思就想著掙錢,想掙錢的人往往掙不到錢。一個人只有在一個組織當中,才會有更多創(chuàng)造財富的機會。自己干是難上加難。
第七,樂觀。人在一生中會遇到很多坎坷和挫折,面對這些挫折與坎坷時,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愈挫愈勇,不同的對待方式會得到不同的結果。積極樂觀的人往往給自己正面的暗示,從而能夠更好地應付生活中的險境。那么,怎樣才能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呢?有一位名叫迪翁的演講大師,一次在美國演講的時候,突然收到家人來的電話說,孩子出了車禍,希望他馬上回家。這位演講大師就這么一個獨生女兒,聽到這個災難性的消息后,感到心情無比沉重,深感無法接受。于是,立即終止了這次行程?;氐郊液?,看到女兒這種狀況,演講大師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這時,女兒說話了,爸爸,您從小就教給我這樣一個觀點,每一個巨大災難之后,肯定會有一個巨大的幸福。作為演講大師的迪翁這時候被孩子的話驚醒了。這個小孩兒雖然雙腿截肢了,但是她還有一個成為壘球運動員的愿望。對于她的這種狀況,在打壘的時候,擊球是可以的。最終身殘志不殘的她還是成為了一名優(yōu)秀的壘球隊隊員??梢姡恳粋€人如果能夠樂觀對待人生,就會收獲樂觀的結果;如果處于悲觀的狀態(tài),你會得到悲觀的結果。樂觀的心態(tài)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很大幫助的。200多年以前,英國一個外交家在孩子高考失利的時候?qū)懥艘环庑牛珍浀揭槐久麨椤兑簧闹腋妗返臅锩?。我覺得那封信適合我們每一個家長,里面提到在每一環(huán)節(jié)、每一階段應該對孩子說些什么話,怎么去做,甚至于現(xiàn)在營銷學的很多內(nèi)容,我認為都是來自那封信。當孩子感覺沮喪、無助、無奈的時候,需要家長與孩子進行很好地溝通。這是孩子情商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
總之,你要培養(yǎng)孩子,給孩子錢是下策;給他能力是中策;給他一種觀念是上策。我們探討的情商問題,就屬于一種觀念,謝謝大家!
(根據(jù)宣講家網(wǎng)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jīng)許可,不得印刷、出版,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