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提綱見本卷第163—167頁。——編者注]
關于立憲會議的提綱:
1.立憲會議和10月25日革命:人民在11月12日還不可能知道。
2.立憲會議和爭取和平的斗爭:人民在11月12日還不可能對這一斗爭作出判斷,甚至不可能知道。
3.立憲會議和黨派(比例制選舉)。
4.1917年12月6日農(nóng)民代表大會的分裂。
5.社會革命黨的分裂(1917年11月底)。
6.全俄鐵路工會執(zhí)行委員會和鐵路工人代表大會內(nèi)部的斗爭(12月10日和15日)
7.軍隊內(nèi)部的斗爭(群眾和集團軍委員會)。
(與4—7有關。)工人浪潮和蘇維埃浪潮(1917年10月25日以前):在11月12日以前,總共18天時間就準備好了名單。
軍隊跟著行動(1917年11月的軍隊代表大會)。
農(nóng)民跟著行動(1917年12月7日的全俄農(nóng)民第二次代表大會)。
8.立憲會議和蘇維埃政權。群眾的先鋒隊和全體群眾。
9.立憲會議和國內(nèi)戰(zhàn)爭(立憲民主黨人和卡列金分子的武裝暴動)。
10.總結=并非人為安息日而生。
11.(革命)高漲的浪潮和立憲會議的選舉不是同時發(fā)生的。
12.改選權。
選舉和民主制。罷免權。
13.盲目選舉:在人民還不知道斗爭的真正對象時。
(與12有關。)
14.立憲會議和黨綱。
綱領同1917年10—12月對比:
有立憲會議的共和國高于有預備議會的共和國。
蘇維埃共和國高于有立憲會議的共和國。
完全的社會主義共和國高于蘇維埃共和國。
共產(chǎn)主義社會高于社會主義共和國。
載于1957年《蘇共歷史問題》雜志第3期
譯自《列寧全集》俄文第5版第35卷第426—427頁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