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稱巴方藏匿拉登
在這本書中,伯根還寫道拉登藏匿在巴基斯坦境內如此之久,為何該國情報部門卻一無所獲。據(jù)其了解,拉登其實一直和巴基斯坦情報部門的有關人士保持密切聯(lián)系,例如高級官員Lashkar-e-Taiba。2010年拉登的一名妻子被伊朗當局釋放后,“居然”能夠輕而易舉地回到阿伯塔巴德的藏匿點,這其中也暗藏“貓膩”。
由此,美國高層就行動方案爭論不休。最早,美國偏向轟炸的行動方案。這種方式會讓美軍的風險降到最小,最有可能擊斃居住在這座綜合體建筑里的所有居民,但同時也可能摧毀證明拉登潛伏在這座建筑里的任何證據(jù)。
另一種方案是動用直升機發(fā)起突襲,那種情況更復雜,難度更大,美軍傷亡風險也更高,但更有可能拿到拉登確實藏身在這座建筑里的證據(jù)。
【揭秘4】
成功擊斃拉登 幕后多為“女英雄”
在執(zhí)行捕殺拉登的行動中,兩名海豹突擊隊員開槍將拉登送往“地獄”。然而按照伯根披露的內容,真正將拉登置于死地的并非所謂的“無所不能的007式特工”,而是后方情報專家的縝密工作。其中不少情報人員還是女性,她們憑借細密的心思,悉心研究拉登的工作習慣、家人和親信,從中找到了拉登行蹤的蛛絲馬跡。
拉登信使成突破口
自“9·11事件”以來,美國一直在搜尋拉登,并有6次錯失良機,直到2002年中情局審問一名“基地”組織成員時,情況才出現(xiàn)轉機。
多年來,拉登一直依靠一名信使與外界保持聯(lián)系。2002年,中央情報局情報人員從一名關押在關塔那摩監(jiān)獄的“基地”組織成員口中獲悉了這名信使的化名。這名信使是“9·11事件”幕后策劃者Khalid Sheikh Mohammed的門徒,也是已被捕獲的“基地”組織三號頭目Abu Faraj al-Libbi的忠實助手。
2007年,情報專家獲悉信使的真名,之后用了兩年的時間跟蹤并對其進行分析。據(jù)媒體披露,這名信使通過電話與另一名被情報人員監(jiān)視的人交流信息,情報專家更加確信這名信使的重要性。2010年8月下旬,中情局終于跟蹤到這位信使到達其位于阿伯塔巴德的居住地。
隨后,中情局、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和國家安全局情報專家開始利用衛(wèi)星和其他監(jiān)視設備對這處建筑進行了密集的調查和研究,并每周向時任中情局局長帕內塔報告更新的情況。
中情局局長支持突襲
2010年12月,中情局情報分析專家對拉登藏身此處的可能性仍未達成一致。有專家認為情報準確性只有50%,但也有專家認為有80%。反恐中心的情報分析主管邁克爾·雷特表示,最好是等待出現(xiàn)可以證明拉登藏身阿伯塔巴德的更有力的證據(jù)出現(xiàn)。
而時任中情局局長帕內塔則堅稱,即使拉登現(xiàn)身的可能性只有50%,美國民眾也會支持展開行動。
2011年4月29日,奧巴馬與國家安全顧問湯姆·多尼倫,副顧問丹尼斯·麥克唐納、布倫蘭進行會談,最后敲定由美軍特種作戰(zhàn)司令部司令麥克雷文負責派出海豹突擊隊突襲阿伯塔巴德。
■ 人物
“基地”新掌門人扎瓦希里
“招兵買馬” 樹立威信
2011年6月16日,“基地”組織正式在網絡上發(fā)表聲明,宣布推舉二號人物艾曼·扎瓦希里擔任“基地”組織領導人,接替當年5月1日被擊斃的本·拉登。
曾有觀察人士指出,扎瓦希里缺乏“拉登般的魅力”,因此無法團結“基地”組織。正因如此,扎瓦希里掌權后,一方面暫時放棄大規(guī)??植酪u擊,另一方面致力于團結各分支和盟友,開始策劃區(qū)域性襲擊,樹立威信。
一年以來,扎瓦希里不斷吸收“新鮮血液”。2011年10月,扎瓦希里公開宣布,索馬里青年黨正式加入“基地”組織。青年黨是索馬里最大的反政府武裝。
據(jù)美國從拉登斃命寓所收繳的資料顯示,扎瓦希里曾在一份長篇文章中詳述了“基地”組織在美軍撤出阿富汗后的戰(zhàn)略。在其領導下,“基地”組織開始轉向鼓動地區(qū)盟友和分支繼續(xù)支持“圣戰(zhàn)”。
2012年2月,扎瓦希里在“基地”組織網站上發(fā)布視頻,鼓動敘利亞民眾燃起更多戰(zhàn)火,推翻巴沙爾政府,還呼吁土耳其、伊拉克等國家的穆斯林幫助敘利亞反對派趕巴沙爾下臺。
3月初,伊拉克總理馬利基表示:“過去,敘利亞覺得國內不存在恐怖主義問題,而如今,它處于恐怖主義問題的中心地帶。”
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
一戰(zhàn)成名 繼續(xù)反恐
2009年1月,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提名萊昂·帕內塔出任中情局局長。當時不少人認為帕內塔缺少情報部門或軍隊領導層任職經驗,質疑其能否勝任這一重任。然而,2011年5月1日正是他帶領的中情局準確分析出拉登行蹤的情報,并成功將其捕殺,帕內塔也因此一戰(zhàn)成名。
2011年4月27日,奧巴馬再次提名帕內塔接替6月底退休的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當年,7月1日,帕內塔以72歲“高齡”正式入主五角大樓,成為新一任國防部長。分析人士認為,新上任的帕內塔面臨一項重大挑戰(zhàn)仍然是“令其聲名大噪的反恐”。
過去一年來,帕內塔在反恐上繼續(xù)發(fā)揮雷厲風行的風格,不僅計劃效仿捕殺拉登的突襲模式斬殺“基地”組織其他領導人,從而徹底瓦解該組織;他還調整反恐戰(zhàn)略,將主要戰(zhàn)場轉向也門和索馬里,并采取高新技術,擴大使用無人機打擊恐怖分子的力度。
拉登家屬
歷經滄桑 “峰回路轉”
2011年5月1日,拉登在阿伯塔巴德市的藏匿點被擊斃后,美軍原本計劃將拉登的尸體及其家屬一同帶走。然而,由于一架執(zhí)行任務的黑鷹直升機損毀,美軍不得不將拉登家人留在了阿伯塔巴德。這些人包括拉登的三名遺孀、10個孩子和一名孫輩。
隨后,巴基斯坦安全部門將拉登家屬逮捕,以調查拉登長期藏匿于巴基斯坦境內的原因。此后,拉登一家一直被“軟禁”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的一處住所。據(jù)《中東報》報道,巴基斯坦原計劃將拉登的家屬遣送回各自的國家,但一直未實現(xiàn)。
據(jù)報道,拉登三名遺孀中,兩個妻子是沙特阿拉伯國籍,第三個妻子阿邁勒·阿卜杜勒·法塔赫則是也門人。
2012年4月,巴基斯坦內政部發(fā)表聲明稱,巴政府“依據(jù)法院命令,正式向拉登14名家庭成員下達驅逐令”。拉登的妻子和孩子將乘坐包機前往沙特。
此前,沙特一直未就拉登家屬遭驅逐一事表明立場。1994年,拉登曾“言語攻擊沙特王室”,沙特方面繼而吊銷了拉登及其兩名沙特籍妻子的護照。
不過,今年4月28日,沙特官員發(fā)表聲明稱,鑒于拉登家屬并未違反法律也未參與犯罪活動,政府同意在沙特的拉登家族的請求,為拉登遺孀及其子女回國提供方便。而拉登最小的妻子法塔赫也愿意帶著孩子留在沙特,沙特政府同意了法塔赫的選擇?! ?/p>
‘基地’組織的一個敵人是一些阿拉伯國家的領導人,另一個是美國。結論是,美國是我們的頭號目標。相比前者(阿拉伯國家領導人)的褻瀆神明,后者(美國)是異教徒……在現(xiàn)階段對敵戰(zhàn)爭中,美國比任何敵人對我們構成的威脅都大,所以,應當先斬去美國的頭顱,而后可以輕易折斷它的翅膀。
——被美軍繳獲的拉登信件
美國政府十分期望從被繳獲的拉登信件中找到兩個預想中的事情。一是‘基地’組織受到巴基斯坦政府支持,二是‘基地’組織獲得伊朗政府庇護。但本·拉登的這些資料中均無法佐證這兩個假設。——美國媒體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