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關于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
我們的方針是,一要普及,二要提高,兩者不能偏廢。只普及不提高,科學文化不能很快進步;只提高不普及,也不能適應國家各方面的需要。社會主義建設需要有文化的勞動者,所有勞動者也都需要文化。教育普及了,群眾的科學文化水平提高了,發(fā)明創(chuàng)造就會多起來。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堅持“兩條腿走路”,做到在普及基礎上的提高和在提高指導下的普及。
──鄧小平:《辦教育一要普及二要提高》(1958年4月7日),《鄧小平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80頁
我們要繼續(xù)堅持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文藝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首先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方針,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fā)展,在藝術理論上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的自由討論。
──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1979年10月30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0頁
我國歷史悠久,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不同民族、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不同經歷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們,有多樣的生活習俗、文化傳統(tǒng)和藝術愛好。雄偉和細膩,嚴肅和詼諧,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夠使人們得到教育和啟發(fā),得到娛樂和美的享受,都應當在我們的文藝園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業(yè)績和普通人們的勞動、斗爭和悲歡離合,現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應當在文藝中得到反映。我國古代的和外國的文藝作品、表演藝術中一切進步的和優(yōu)秀的東西,都應當借鑒和學習。
──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1979年10月30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0頁
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
──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1979年10月30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1頁
作品的思想成就和藝術成就,應當由人民來評定。
──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1979年10月30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2頁
文藝是不可能脫離政治的。任何進步的、革命的文藝工作者都不能不考慮作品的社會影響,不能不考慮人民的利益、國家的利益、黨的利益。
──鄧小平:《目前的形勢和任務》(1980年1月16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6頁
我們要永遠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但是,這不是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可以不利于安定團結的大局。如果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可以不顧安定團結,那就是對于這個方針的誤解和濫用。我們實行的是社會主義民主,不是資本主義民主。所以,我們堅持安定團結,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雙百”方針,是完全一致的。
──鄧小平:《目前的形勢和任務》(1980年1月16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6頁
堅持“雙百”方針也離不開批評和自我批評。批評要采取民主的說理的態(tài)度,這是必要的,但是決不能把批評看成打棍子,這個問題一定要弄清楚,這關系到培養(yǎng)下一代人的問題。
──鄧小平:《關于思想戰(zhàn)線上的問題的談話》(1981年7月17日),《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2頁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鄧小平:《為景山學校題詞》(1983年10月1日),《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頁
我們要向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經營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對我們有益的知識和文化,閉關自守、故步自封是愚蠢的。但是,屬于文化領域的東西,一定要用馬克思主義對它們的思想內容和表現方法進行分析、鑒別和批判。
──鄧小平:《黨在組織戰(zhàn)線和思想戰(zhàn)線上的迫切任務》(1983年10月12日),《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4頁
思想文化教育衛(wèi)生部門,都要以社會效益為一切活動的唯一準則,它們所屬的企業(yè)也要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思想文化界要多出好的精神產品,要堅決制止壞產品的生產、進口和流傳。
──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1985年9月23日),《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5頁
要兩手抓,一手要抓改革開放,一手要抓嚴厲打擊經濟犯罪,包括抓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兩點論。
──鄧小平:《在接見首都戒嚴部隊軍以上干部時的講話》(1989年6月9日),《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頁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