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所謂”新派武俠小說”既然并無多少可言,為什么會有那么多讀者喜歡呢?難道這回群眾的眼睛真是塑料的?其實,群眾的眼睛并沒有錯。因為他們是 以看武俠小說的眼光去看的。武俠小說什么的干活?依我看就是一種可以躺在床上”打”的麻將。除可供消遣休閑外,”打”得好,還多少有些益智健腦的作用,就 象麻將是”平面太極拳”一樣。
從這個角度看,金庸的小說確實好。也就是說,按照武俠小說的標(biāo)準(zhǔn),他確實做到了”最好”?!∥鋫b小說是一種大眾文化,大眾文化并不要求”新”(前衛(wèi)藝術(shù)和先鋒文學(xué)才把”新”看得特別重要),只要求”好”。這個”好”,就是好看,新不新的無所謂。就象公共汽車, 走的都是老線路,只要上車的人不同,就是一風(fēng)景。如果要弄點新花樣出來,也是為了好看。好萊塢電影也沒多少新東西,英雄救美的老套一演再演。但它做得好, 精致,好看,上車的人一個個都很漂亮,大家也就喜歡。大眾文化只有一條道德底線。那就是揚善懲惡?;蛘哒f,惡有惡報,善有善報。除此之外,隨你折騰好了。
金庸小說的生產(chǎn)頗有些象好萊塢,完全是對準(zhǔn)受眾的口味來的。你要刺激嗎?有!你要安慰嗎?有!你要血腥嗎?有!你要笑話嗎?有!甚至連溫馨浪漫,瀟 灑風(fēng)流,憂郁傷感他都有,一應(yīng)俱全,聽?wèi){諸位各取所需好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為熱血青年準(zhǔn)備的。一見鐘情,生死不渝,是為多情少女準(zhǔn)備的。鉤心斗 角,爾虞我詐,是為陰謀家準(zhǔn)備的。琴棋書畫,佛理禪機則是為文化人準(zhǔn)備的。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找到自己想看的東西。當(dāng)然大家都喊好。
何況他書中的英雄人物又是多么可愛??!無論男俠或女俠,都既俠義果敢,又溫柔多情,既武藝高強,又風(fēng)流倜儻。正所謂”一個是溫柔美嬋娟,一個是翩翩美少年”。這樣的可心人兒,怎不叫人愛煞?
在這一點上,金庸和金庸們完全與時代合拍。我在<中國的男人和女人>的一書里說過,中國舊小說舊戲劇里的男性人物形象是不健全的:白面書生太柔弱, 江湖好漢太粗魯,忠臣孝子又太虛偽?!〗鹩购徒鹩箓円哉媲榇涮搨危詣傆聣哑浣罟?,以儒雅去其野蠻,等于重塑了中國男子漢形象,正好滿足了這個”偉哥時 代”的需求。
讀者并沒有看走眼。
三、緣木求魚
看走了眼的是個別批評家。
這些批評家的錯誤在于他們只有一個標(biāo)準(zhǔn)一個立場。全然不管對象屬于哪個范疇。他們不知道金庸瓊瑤的小說是他們以前讀的那些經(jīng)典名著滿不是一回事,根 本就不能拿同一把尺子來量。所以,覺得金庸的小說不錯的,不知道好在哪里。認(rèn)為金庸小說很壞的,也說不出壞在何方。因為他們以前學(xué)的那一套文藝?yán)碚撊还?用。結(jié)果,他們就只好指鹿為馬,甚至還要緣木求魚。
說起來,批評家也有批評家的難處。
在許多批評家看來,一部好作品,是應(yīng)該有意義和品位的。同時,他們也不得不(哪怕是硬著頭皮)承認(rèn),盡管有時候真理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里,但一個作家招 人喜歡,總不好說他不是好作家,他的作品不是好作品?!〗鹩弓偓幍男≌f既然有那么多讀者,就應(yīng)該說是好作品。也就應(yīng)該是有意義和品位的。從邏輯上講,這并 沒有錯。
問題在于金庸瓊瑤的小說不是作品而是產(chǎn)品?;蛘哒f,是”市場的文學(xué)”。一九九四年,我在一篇叫做<市場的文學(xué)__通俗文學(xué)再認(rèn)識>的文章里 說過,”通俗文學(xué)”這個概念似是而非的,把文學(xué)分為”俗”與”純”則不倫不類。在我看來文學(xué)只有兩種,即”市場的”和”非市場的”,非市場的文學(xué)可以完全 按照藝術(shù)規(guī)律去寫作,市場的文學(xué)則只能按照市場的規(guī)律來運作。由于文學(xué)市場講究的是規(guī)模效益,因此它必須滿足大眾的需求,有沒有意義和品位倒不要緊?!〗?庸和瓊瑤就懂這個道理,他們一個神魂顛倒一個天花亂墜,一個滿足了純情少女,一個滿足了熱血青年,而且都滿足了”情”的需要,而且都有”現(xiàn)代感”,所以我 說金庸和瓊瑤是一對寶貝。
批評家犯錯誤,金庸自己也犯糊涂。
不知是受了批評家的誤導(dǎo)呢,還是金庸自己別有所圖,他特愛往自己的小說上貼膏藥。其中包治百病的一貼叫”愛國主義”,還有一貼祖?zhèn)髅胤骄褪?rdquo;替天行 道”了。誠如王朔所言,中國的舊武俠小說差不多都有同一特征,那就是在弘法的幌子下誨淫誨盜,以道德的名義濫殺無辜。好象只要有那么一點兩點”正當(dāng)理 由”,就可以蠻不講理,就可以橫行霸道,就可以動用私刑,就可以開刀問斬。同樣,但凡要謀人身家,害人性命,也一定要說些冠冕堂皇的官話套話屁話,還要說 得振振有辭。這正是中國舊文化中最惡劣的成分__虛偽!金庸為這種虛偽張目,只能暴露他自己的虛偽。你為什么就不能老老實實的承認(rèn)自己在干什么,非得弄塊 遮羞布呢?
其實,只要稍微動點腦筋也能想明白:如果金庸式的愛國主義也能管用,那打鬼子還用得著咱們英勇的八路軍?有”刀槍不入”的義和團(tuán)就好。而且,依此類推,還不難發(fā)展出”酒吧愛國主義””桑拿愛國主義””床上愛國主義”,那才真叫”曲線救國”吶!
金庸千不該萬不該,就是不該往所謂的”雅”文學(xué)上靠,總想弄出點有意義,價值,微言大義,哲學(xué)思想什么的來。就象漢儒們硬要說<關(guān)雎>里有”后妃之 德”一樣。其實這叫指鹿為馬,也叫緣木求魚。與提高品位無關(guān)。不可否認(rèn),金庸的新武俠小說比起舊武俠小說來,品位格調(diào)是要高得多。這是金庸的文學(xué)修養(yǎng)尤其 是文字功夫所使然。與他貼的那些標(biāo)簽沒關(guān)系。反倒是,也如王朔所言,扯淡扯出個大原則來,實在讓人犯惡心。
老話說,干什么吆喝什么,別老是瞅著別人碗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誰也不能包打天下。武俠小說就是武俠小說,它就是”成年人的游戲”,就是給人 看著玩的,其作用大約與香煙同。這沒什么不好,也沒什么丟人,干嗎非得把”吸煙”說成是”吸氧”?如果這香煙里摻了大麻卻還要說是加了人參,那就簡直是混 帳了!
相比之下,古龍就 清醒得多也誠實得多。實在得多也可愛得多。他寫書是為了”換酒喝”(也換女人),我們讀他的書是為了”找樂子”(不找女人)。誰也不當(dāng)回事,結(jié)果反倒是個 事。所以,古龍的小說里有真東西,金庸的小說里其實也有真東西,卻被他弄假了。這真是金庸不如古龍的地方:他太假正經(jīng)了!
所以,當(dāng)他遭遇王朔時,他就算是碰到了對頭。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