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5日,德國社會民主黨安葬了自己最老一輩領袖之一的保爾·辛格爾。柏林全體勞動居民有幾十萬人響應黨的號召,參加了送葬游行,悼念這位把自己的全部力量、自己的整個一生獻給了工人階級解放事業(yè)的人。300萬人口的柏林,從來沒有這樣多的人聚集在一起:不下100萬人參加或觀看了送葬游行。這個世界從來沒有一個權勢顯赫的人物有幸舉行過這樣的葬禮。為了護送某個國王的靈柩或者某個因殘殺國內外敵人而聞名的將軍的靈柩,可以命令幾萬名士兵列隊街道兩旁,但是,如果在成百萬的勞動群眾的心里沒有熱愛自己的領袖的感情,沒有熱愛他們自己反對政府和資產階級壓迫的革命斗爭事業(yè)的感情,是不能把偌大一個城市的居民發(fā)動起來的?! ?br>
保爾·辛格爾本人是資產階級的一員,他出身于商人家庭,當了相當長時間的富有的廠主。他在從事政治活動的初期參加了資產階級民主派。但是,辛格爾不同于許多資產階級民主派和自由派,這些人因工人運動取得勝利就驚恐害怕,很快忘卻了自己對自由的熱愛,而辛格爾則是一個熱情、真誠、徹底和無畏的民主派。資產階級民主派的動搖、怯懦和背叛沒有使他迷惑,反而引起了他的反抗,使他更加堅信:只有革命工人階級的政黨才能把爭取自由的偉大斗爭進行到底?! ?br>
在上世紀60年代,德國自由派資產階級怯懦地離開了德國正在發(fā)展的革命,同地主政府搞交易,同國王的無限權力搞調和,而這個時候,辛格爾卻堅定地轉向了社會主義。在1870年,整個資產階級沉醉于對法國的勝利,廣大人民群眾迷戀于卑鄙的、仇恨人類的、“自由派的”民族主義和沙文主義的說教,而這個時候,辛格爾卻在反對強占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的抗議書上簽了名。在1878年,資產階級幫助反動的地主的(德國人叫作“容克的”)大臣俾斯麥執(zhí)行反社會黨人非常法,解散工會,封閉工人報紙,千百次瘋狂地迫害覺悟的無產階級,而這個時候,辛格爾卻最終地加入了社會民主黨?! ?br>
從那時起,辛格爾的生活經歷就同德國社會民主工黨的歷史不可分割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了。他全心全意地獻身于艱巨的革命建設事業(yè)。他把自己的全部力量、全部財產、全部杰出的組織才能、全部從事實際工作和領導工作的才干都獻給了黨。在出身于資產階級的人當中,經歷過自由派的漫長的歷史,經歷過資產階級政客的叛變、怯懦、同政府勾結、阿諛逢迎的歷史,沒有因此變得軟弱、墮落,而是從中得到鍛煉,成為徹底革命家的,為數不多,可以說為數甚少,辛格爾就是其中的一個。這種出身于資產階級而參加社會主義運動的人是少有的,而無產階級如果想鍛煉出一個能夠推翻現(xiàn)代資產階級奴役制度的工人政黨,應當信賴的就正是這些少有的、經過長期斗爭考驗的人。辛格爾無情地反對德國工人政黨隊伍中的機會主義,他直到逝世前始終堅定不移地忠于革命的社會民主黨的不調和政策?! ?br>
辛格爾既不是理論家,也不是政論家,也不是出色的演說家。他首先是和主要是實行非常法時期的秘密黨的實踐家和組織者,在這項法令廢除后,是柏林市議會議員和國會議員。這位實踐家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處理細小的、日常的、國會技術性的以及各種各樣“事務性”工作上,但他的偉大之處,卻在于他并沒有完全陷入細小事務,沒有屈從于極端平常、極端庸俗的傾向,即沒有借口這種所謂“事務性”工作或“正常”工作而回避尖銳的原則斗爭。相反,畢生獻身于這一工作的辛格爾,每當出現(xiàn)關于工人階級革命政黨的根本性質、這個政黨的最終目的、同資產階級建立聯(lián)盟(聯(lián)合)、向君主制讓步等等問題的時候,他總是站在同機會主義各種表現(xiàn)進行最堅定最堅決斗爭的前列。在實行反社會黨人非常法期間,辛格爾同恩格斯、李卜克內西和倍倍爾一起,進行了兩條戰(zhàn)線的斗爭:既反對否認議會斗爭的半無政府主義者“青年派”,又反對溫和的“頑固不化的合法派”。后來,辛格爾同修正主義者也進行了同樣堅決的斗爭?! ?br>
資產階級對他的仇恨不共戴天。仇恨辛格爾的資產階級分子(德國的自由派和我國的立憲民主黨人)幸災樂禍地說,隨著他的去世,德國社會民主黨的“英雄”時期的,即領導人對革命具有非常強烈的鮮明的直接的信心并堅持原則的革命政策的時期的最后幾個代表人物中的一個進入了墳墓。這些自由派說,代替辛格爾的將是一些溫和謹慎的領導人——“修正主義者”,將是一些要求不高的愛打小算盤的人物。當然,工人政黨的發(fā)展往往把許多機會主義者吸引到自己隊伍中來。當然,在我們這個時代,出身于資產階級的人帶給無產階級的多半是畏縮不前、思想狹隘或愛說空話,而不是堅定的革命信念。但是,敵人不要高興得太早!無論是德國還是其他國家的工人群眾,現(xiàn)在都愈來愈團結成為一支革命大軍;這支大軍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顯示自己的力量,因為無論在德國還是在其他國家,革命都在發(fā)展?! ?br>
老一輩的革命領袖逝世,年輕的革命無產階級大軍在成長壯大。
載于1911年2月8日(21日)《工人報》第3號
譯自《列寧全集》俄文第5版第20卷第143—146頁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