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工人報刊的歷史(1914年4月22日〔5月5日〕)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俄國工人報刊的歷史(1914年4月22日〔5月5日〕)

  俄國工人報刊的歷史(1914年4月22日〔5月5日〕)

  俄國工人報刊的歷史同民主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因此,只有知道了解放運動的各個主要階段,才能真正地懂得,工人報刊的準備和產(chǎn)生為什么經(jīng)歷了這樣的道路而不是任何其他的道路。

  俄國解放運動經(jīng)歷了三個主要階段,這與曾給過該運動以深刻影響的俄國社會的三個主要階級是相適應的,這三個主要階段就是:(1)貴族時期,大約從1825年到1861年;(2)平民知識分子或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時期,大致上從1861年到1895年;(3)無產(chǎn)階級時期,從1895年到現(xiàn)在。

  貴族時期最杰出的活動家是十二月黨人[62]和赫爾岑。在當時農(nóng)奴制的條件下,根本談不到工人階級從整個無權的、“低下的”、“卑微的”農(nóng)奴群眾中劃分出來。當時以赫爾岑的《鐘聲》雜志[63]為首的未經(jīng)書報檢查的一般民主主義報刊,是工人報刊(無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或社會民主主義報刊)的先驅。

  正象十二月黨人喚醒了赫爾岑那樣,赫爾岑和他的《鐘聲》雜志也促進了平民知識分子的覺醒。所謂平民知識分子就是受過教育的自由派和民主派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他們不是出身于貴族,而是出身于公務員、小市民、商人、農(nóng)民。維·格·別林斯基是早在農(nóng)奴制時代出現(xiàn)的、我國解放運動中平民知識分子完全取代貴族的先驅者。他那封總結了自己文學活動的著名的《給果戈理的信》[64],是未經(jīng)書報檢查的民主主義報刊發(fā)表的、直到今天仍具有巨大現(xiàn)實意義的優(yōu)秀作品之一。

  在農(nóng)奴制崩潰的時候,出現(xiàn)了平民知識分子,他們是整個解放運動的,特別是未經(jīng)書報檢查的民主主義報刊的來自群眾的主要活動家。民粹主義成了符合平民知識分子觀點的占主導地位的思潮。民粹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潮流,始終未能同右的自由主義和左的無政府主義劃清界限。但是,繼赫爾岑之后發(fā)展了民粹主義觀點的車爾尼雪夫斯基,比赫爾岑更前進了一大步。車爾尼雪夫斯基是徹底得多的、更有戰(zhàn)斗性的民主主義者。他的著作散發(fā)著階級斗爭的氣息。他毅然決然地實行了揭露自由派叛變行為的路線,這條路線至今仍為立憲民主黨人和取消派所痛恨。盡管他具有空想社會主義的思想,但是他畢竟是一位資本主義的異常深刻的批判者。

  在19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有好多富有戰(zhàn)斗性的民主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內(nèi)容的未經(jīng)書報檢查的報刊作品,已經(jīng)開始深入到“群眾”中去。在那個時代的活動家當中,最著名的有工人彼得·阿列克謝耶夫、斯捷潘·哈爾圖林等等。但是無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的支流還未能從總的民粹主義的洪流中分離出來。只有在俄國馬克思主義流派(“勞動解放社”[65],1883年成立)在思想上確立之后,同社會民主黨有聯(lián)系的工人運動開始不斷發(fā)生之后(1895—1896年的彼得堡罷工),它才可能分離出來。

  在談論俄國工人報刊真正開始出現(xiàn)的這個時代以前,我們先引用一個能夠顯著地表明上述三個歷史時期的運動之間階級差別的材料。這是一個說明各種等級和行業(yè)(即各個階級)的人在國事犯(政治犯)中所占比重的材料[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3卷《各等級和階級在解放運動中的作用》一文?!幷咦。在100個政治犯中間:


  

 

貴族

小市民和農(nóng)民

農(nóng)民

工人

知識分子

1827年-1846年

76

23

?

?

?

1884年-1890年

30.6

46.6

7.1

15.1

73.2

1901年-1903年

10.7

80.9

9.0

46.1

36.7

1905年-1908年

9.1

87.7

24.2

47.4

28.4

  在貴族時期,即農(nóng)奴制時期(1827—1846年),絕大多數(shù)(76%)“政治犯”是占人口極少數(shù)的貴族。在民粹主義時期即平民知識分子時期(1884—1890年;可惜沒有60年代和70年代的類似材料),貴族退到次要地位,但是仍然占著很大的百分比(30.6%)。參加民主運動的絕大多數(shù)(73.2%)是知識分子。

  1901—1903年時期,正是第一份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報紙——舊《火星報》[66]時期,在運動完全民主化(貴族占10.7%,“非特權者”占80.9%)的情況下,工人(46.1%)超過了知識分子(36.7%)。我們要預先指出:在第一個群眾運動時期(1905—1908年)所發(fā)生的變動,只是農(nóng)民(24.2%對9.0%)取代了知識分子(28.4%對36.7%)。

  俄國社會民主黨的奠基者是1883年在國外誕生的“勞動解放社”。它在國外未經(jīng)書報檢查而印行的著作,首次系統(tǒng)地敘述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并得出了各項實際結論,正如全世界的經(jīng)驗所表明的,只有馬克思主義思想才能正確地說明工人運動的實質和它的任務。1885年在彼得堡出版了社會民主黨的《工人報》[67],當然是未經(jīng)書報檢查的,可是只出版了兩期。這恐怕是1883—1895年這12年中在俄國創(chuàng)辦社會民主黨工人報刊的唯一的一次嘗試。沒有群眾性的工人運動,工人報刊就不可能廣泛地發(fā)展起來。

  從1895—1896年起,從著名的彼得堡罷工時期起,開始了有社會民主黨參加的群眾性工人運動。只有這個時期才真正是俄國工人報刊出現(xiàn)的時期。當時工人的主要出版物是未經(jīng)書報檢查的傳單,其中大部分不是鉛印而是用膠版印制的,是為了進行“經(jīng)濟的”(也有非經(jīng)濟的)鼓動而寫的,也就是說,傳單敘述了各工廠和各工業(yè)部門工人的疾苦和要求。自然,如果沒有先進工人最積極地參加編寫和散發(fā),這種出版物是不可能有的。在當時參加活動的彼得堡工人中,可以舉出瓦西里·安德列耶維奇·舍爾古諾夫(他后來因雙目失明,不能象以前一樣積極地活動)以及熱情的“火星派分子”(1900—1903)和“布爾什維克”(1903—1905)伊萬·瓦西里耶維奇·巴布什金(他在1905年底或1906年初因參加西伯利亞起義而遭槍殺)。

  傳單是由社會民主黨團體、小組和組織印發(fā)的,從1895年底起,它們大部分都開始采用“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xié)會”[68]這個名稱。1898年,各地社會民主黨組織的代表大會便創(chuàng)立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69]。

  繼傳單之后,開始出現(xiàn)了未經(jīng)書報檢查的工人報紙,例如1897年在圣彼得堡出版的《圣彼得堡工人小報》[70]以及在同一地方出版、不久就遷到國外去的《工人思想報》[71]。各地的社會民主黨報紙,從這時起直至革命爆發(fā)時為止,幾乎始終都是未經(jīng)書報檢查的,——當然,報紙經(jīng)常遭到破壞,但是它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全俄各地出現(xiàn)。

  那一個時期的,即20年前的全部工人傳單和社會民主黨報紙,是現(xiàn)在的工人報刊的直接的先驅:所刊登的同樣是“揭發(fā)”工廠情況的文章,同樣是“經(jīng)濟”斗爭的新聞,同樣是從馬克思主義和徹底的民主主義立場對工人運動的任務所作的原則性說明,——而且同樣有工人報刊中的兩個主要派別,即馬克思主義派和機會主義派。

  有一個很值得注意的事實直到現(xiàn)在還遠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這個事實就是:俄國群眾性的工人運動一誕生(1895—1896年),就立刻劃分成馬克思主義派和機會主義派,雖然這種劃分的形式、外貌等等不斷變化,但其實質從1894年一直到1914年卻始終不變。很明顯,這種特定的劃分以及社會民主黨人的內(nèi)部斗爭,是有著深刻的社會根源即階級根源的。

  上面提到的《工人思想報》代表當時的機會主義流派,即所謂“經(jīng)濟主義”。這一派在1894—1895年各地工人運動活動家進行論戰(zhàn)的時候就已經(jīng)顯露了出來。從1896年起,俄國工人的覺醒在國外引起了社會民主黨出版物的大繁榮,可是國外“經(jīng)濟派”的出現(xiàn)和團結,到了1900年春天(也就是在《火星報》創(chuàng)刊以前,《火星報》創(chuàng)刊號是在1900年底出版的)便以分裂而告終。

  1894—1914年這20年工人報刊的歷史,也就是俄羅斯馬克思主義運動和俄羅斯(更正確些說是俄國)社會民主黨的兩個派別的歷史。為了了解俄國工人報刊的歷史,不僅要知道各種機關刊物的名稱,名稱并不能給現(xiàn)在的讀者說明什么問題,只會使他們誤入迷途,而更重要的是了解社會民主黨各派的內(nèi)容、性質和思想路線。

  “經(jīng)濟派”的主要機關報刊是《工人思想報》(1897—1900)和《工人事業(yè)》雜志[72](1898—1901)?!豆と耸聵I(yè)》雜志的領導者是波·克里切夫斯基(后來投到工團主義者那邊去了)、亞·馬爾丁諾夫(著名的孟什維克,現(xiàn)在是取消派分子)和阿基莫夫(目前是在一切重要問題上都同取消派意見一致的“獨立社會民主黨人”)。反對經(jīng)濟派的起先只有普列漢諾夫和整個“勞動解放社”(《工作者》文集[73]等),后來是《火星報》(從1900年到1903年8月,即到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74]召開時為止)?!敖?jīng)濟主義”的實質是什么呢?

  “經(jīng)濟派”口頭上非常積極地維護工人運動的群眾性和工人的獨立性,堅持“經(jīng)濟”鼓動具有頭等意義,向政治鼓動過渡要適度或慢慢來。讀者可以看到,這正是取消派現(xiàn)在拿來炫耀的那一套慣用的漂亮話。行動上,“經(jīng)濟派”推行的是自由派的工人政策,當時“經(jīng)濟派”的領袖之一謝·尼·普羅柯波維奇先生曾經(jīng)簡潔地表述了這種政策的實質:“經(jīng)濟斗爭——歸工人,政治斗爭——歸自由派?!弊顣吆肮と说莫毩⑿院腿罕娺\動的“經(jīng)濟派”,事實上是工人運動中的一個機會主義的、小市民-知識分子的一翼。

  在1901—1903年,100個國事犯中覺悟工人已經(jīng)占46個,知識分子只占37個。這時絕大多數(shù)覺悟工人都站到舊《火星報》方面來反對機會主義。《火星報》在三年(1901—1903)的活動中,根據(jù)徹底的馬克思主義,既制定了社會民主黨的綱領,也制定了社會民主黨的策略原則,還提出了把工人的經(jīng)濟斗爭和政治斗爭結合起來的形式。在革命前的年代里,工人報刊在《火星報》周圍并在它的思想領導下有了巨大的增長。俄國各地未經(jīng)書報檢查的傳單和未經(jīng)批準的印刷所非常多,而且迅速地增加著。

  由于在1903年《火星報》完全戰(zhàn)勝了“經(jīng)濟主義”,無產(chǎn)階級的徹底的策略完全戰(zhàn)勝了機會主義的知識分子的策略,又有更多的社會民主黨的“同路人”涌進它的隊伍,而機會主義也就在火星主義的土壤上,作為它的一部分,以“孟什維主義”的形式復活了。

  孟什維克是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1903年8月)上形成的,由“火星派”少數(shù)派(由此就有了孟什維主義這個名稱)以及一切反對《火星報》的機會主義者組成?!懊鲜簿S克”又退回到“經(jīng)濟主義”上去,當然形式有所更新;以亞·馬爾丁諾夫為首的所有留在運動中的“經(jīng)濟派分子”都加入了“孟什維克”的隊伍。

  從1903年11月起由改組后的編輯部出版的新《火星報》[75]就成了“孟什維克”的主要機關報。當時狂熱的孟什維克托洛茨基曾經(jīng)直言不諱地宣稱:“在舊《火星報》和新《火星報》之間橫著一道鴻溝?!薄肚斑M報》[76]和《無產(chǎn)者報》[77](1905年)則是“布爾什維克”的主要機關報,他們一直捍衛(wèi)與舊“火星報”相一致的徹底馬克思主義的策略。

  1905—1907年革命這幾年,從是否真正聯(lián)系群眾和是否代表無產(chǎn)階級群眾的策略的角度考驗了社會民主黨和工人報刊中的兩個主要派別,即孟什維克派和布爾什維克派。如果先進工人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活動沒有為公開的社會民主黨報刊打下基礎,就不可能在1905年秋天一下子出現(xiàn)這種報刊。如果說1905年、1906年、1907年公開的社會民主黨報刊是兩種流派、兩種派別的報刊,那只能用那個時代工人運動中的小資產(chǎn)階級路線和無產(chǎn)階級路線的差異來解釋。

  在三個高潮時期,三個比較“自由”的時期,都出現(xiàn)了公開的工人報刊:1905年秋天(布爾什維克的《新生活報》[78],孟什維克的《開端報》[79]——這里我們只舉出許多機關報刊中的主要報刊),1906年春天(布爾什維克的《浪潮報》、《回聲報》[80]等,孟什維克的《人民杜馬報》[81]等),以及1907年春天。

  不久前,爾·馬爾托夫自己用幾句話說明了孟什維克在這個時代的策略的實質,他說:“除了協(xié)助資產(chǎn)階級自由主義民主派設法把有產(chǎn)階級中的反動派排擠出國家政權,孟什維克看不到無產(chǎn)階級還能有什么其他參與這次危機的有效方式,但是無產(chǎn)階級在進行協(xié)助的時候,應當保持完整的政治獨立性?!保ㄒ婔敯徒鸬摹稌指攀觥返?卷第772頁)這種“協(xié)助”自由派的策略,事實上就等于讓工人依賴自由派,事實上這就是自由派的工人政策。反之,布爾什維克的策略是保證無產(chǎn)階級在資產(chǎn)階級危機中的獨立性,努力使危機發(fā)展到頂點,揭露自由派的叛變行為,教育和團結小資產(chǎn)階級(特別是農(nóng)村小資產(chǎn)階級)來反擊這種叛變行為。

  大家知道,這幾年(1905—1907)工人群眾是跟著布爾什維克走的,就連孟什維克自己以及今天的取消派,如柯爾佐夫、列維茨基等都不止一次地承認過這一點。布爾什維主義表現(xiàn)了運動的無產(chǎn)階級實質,孟什維主義剛代表了運動中的機會主義的、小市民-知識分子的一翼。

  我們不可能在這里更詳細地剖析工人報刊中兩派的策略的內(nèi)容和意義。我們只能限于準確地弄清基本事實,確定歷史發(fā)展的主要路線。

  俄國工人報刊差不多有一個世紀的歷史,起先是準備階段的歷史,也就是說不是工人運動的、不是無產(chǎn)階級運動的歷史,而是“一般民主的”即資產(chǎn)階級民主解放運動的歷史,然后才是它本身的20年無產(chǎn)階級運動、無產(chǎn)階級民主運動或社會民主運動的歷史。

  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無產(chǎn)階級運動都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下子”就以純粹的階級形態(tài)誕生,象密納發(fā)從丘必特的腦袋里鉆出來那樣[82],一出世就一切齊備。無產(chǎn)階級的階級運動只有經(jīng)過先進工人、所有覺悟工人自己的長期斗爭和艱苦工作,才能去掉小資產(chǎn)階級的各式各樣的雜質、局限性、狹隘性和各種病態(tài),從而鞏固起來。工人階級同小資產(chǎn)階級生活在一起,小資產(chǎn)階級因破產(chǎn)而不斷向無產(chǎn)階級隊伍輸送新成員。俄國是資本主義國家中小資產(chǎn)階級最多、小市民最多的國家,它直到現(xiàn)在還處于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時代。而這個時代,例如對英國來說,是指17世紀,對法國來說是指18世紀和19世紀上半葉。

  目前正承擔起創(chuàng)辦、鞏固、發(fā)展工人報刊這項與自己血肉相關的事業(yè)的覺悟工人,不會忘記俄國馬克思主義運動和社會民主黨報刊20年的歷史。

  工人運動的那些神經(jīng)衰弱的知識分子朋友,竭力躲避社會民主黨的內(nèi)部斗爭,并且到處叫喊和號召要避免內(nèi)部斗爭,他們是給工人運動幫倒忙。他們都是些善良的然而是空虛的人,他們的叫喊也都是空虛的。

  先進工人只有研究了馬克思主義同機會主義斗爭的歷史,認真地和詳細地了解獨立的無產(chǎn)階級民主派從小資產(chǎn)階級的小市民中分化出來的過程,才能最終地鞏固自己的覺悟和自己的工人報刊。

  載于1914年4月22日《工人日報》第1號

  譯自《列寧全集》俄文第5版第25卷第93—101頁

  【注釋】

  [62]十二月黨人是俄國貴族革命家,因領導1825年12月14日的彼得堡衛(wèi)戍部隊武裝起義而得名。在起義前,十二月黨人建立了三個秘密團體:1821年成立的由尼·米·穆拉維約夫領導的、總部設在彼得堡的北方協(xié)會;同年在烏克蘭第二集團軍駐防區(qū)成立的由帕·伊·佩斯捷利領導的南方協(xié)會;1823年成立的由安·伊·和彼·伊·波里索夫兄弟領導的斯拉夫人聯(lián)合會。這三個團體的綱領都要求廢除農(nóng)奴制和限制沙皇專制。但是十二月黨人害怕發(fā)生廣泛的人民起義,因而企圖通過沒有人民群眾參加的軍事政變來實現(xiàn)自己的要求。1825年12月14日(26日),在向新沙皇尼古拉一世宣誓的當天上午,北方協(xié)會成員率領約3000名同情十二月黨人的士兵開進彼得堡參議院廣場。他們計劃用武力阻止參議院和國務會議向新沙皇宣誓,并迫使參議員簽署告俄國人民的革命宣言,宣布推翻政府、廢除農(nóng)奴制、取消兵役義務、實現(xiàn)公民自由和召開立憲會議。但十二月黨人的計劃未能實現(xiàn),因為尼古拉一世還在黎明以前,就使參議院和國務會議舉行了宣誓。尼古拉一世并把忠于他的軍隊調(diào)到廣場,包圍了起義者,下令發(fā)射霰彈。當天傍晚起義被鎮(zhèn)壓了下去。據(jù)政府發(fā)表的顯系縮小了的數(shù)字,在參議院廣場有70多名“叛亂者”被打死。南方協(xié)會成員領導的切爾尼戈夫團于1825年12月29日在烏克蘭舉行起義,也于1826年1月3日被沙皇軍隊鎮(zhèn)壓下去。

  沙皇政府殘酷懲處起義者,十二月黨人的著名領導者佩斯捷利、謝·伊·穆拉維約夫·阿波斯托爾、孔·費·雷列耶夫、米·巴·別斯圖熱夫-留明和彼·格·卡霍夫斯基于1826年7月13日被絞死,121名十二月黨人被流放西伯利亞,數(shù)百名軍官和4000名士兵被捕并受到懲罰。十二月黨人起義對后來的俄國革命運動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列寧在《紀念赫爾岑》,一文(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1卷)中評價了十二月黨人的革命活動?!?8。

  [63]《鐘聲》雜志(《Колокол》)是亞·伊·赫爾岑和尼·普·奧格遼夫在國外(1857—1865年在倫敦、1865—1867年在日內(nèi)瓦)出版的俄國革命刊物,最初為月刊,后來為不定期刊,共出了245期。該刊印數(shù)達2500份,在俄國國內(nèi)傳播甚廣?!剁娐暋烦呛諣栣蛫W格遼夫的文章外,還刊載各種材料和消息,報道俄國人民的生活狀況和社會斗爭,揭露沙皇當局的秘密計劃和營私舞弊行為。在1859—1861年俄國革命形勢發(fā)展時期,來自俄國國內(nèi)的通訊數(shù)量激增,每月達到幾百篇。尼·亞·杜勃羅留波夫、米·拉·米哈伊洛夫、尼·伊·吳亭等擔任過它的記者,伊·謝·阿克薩科夫、尤·費·薩馬林、伊·謝·屠格涅夫等為它供過稿?!剁娐暋纷畛蹼A段的綱領以赫爾岑創(chuàng)立的俄國農(nóng)民社會主義理論為基礎,極力鼓吹解放農(nóng)民,提出廢除書報檢查制度和肉刑等民主主義要求。但它也有自由主義傾向,對沙皇抱有幻想。1861年農(nóng)民改革以后,《鐘聲》便堅決站到革命民主派一邊,登載赫爾岑和奧格遼夫尖銳譴責農(nóng)民改革的文章以及俄國地下革命組織的傳單、文件等。《鐘聲》編輯部協(xié)助創(chuàng)立了土地和自由社,積極支持1863—1864年的波蘭起義,從而與自由派最終決裂。列寧在《紀念赫爾岑》一文中對《鐘聲》作了評論(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1卷)?!?8。

  [64]《給果戈理的信》是維·格·別林斯基于1847年7月寫的,1855年由亞·伊·赫爾岑第一次發(fā)表在《北極星》雜志上。——99。

  [65]勞動解放社是俄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團體,由格·瓦·普列漢諾夫和維·伊·有蘇利奇、帕·波·阿克雪里羅得、列·格·捷依奇、瓦·尼·伊格納托夫于1883年8月在日內(nèi)瓦建立。勞動解放社把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的許多重要著作譯成俄文,在國外出版后秘密運到俄國,這對馬克思主義在俄國的傳播起了巨大的作用。普列漢諾夫當時寫的《社會主義和政治斗爭》、《我們的意見分歧》、《論一元論歷史觀之發(fā)展》等著作有力地批判了民粹主義,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分析了俄國社會的現(xiàn)實和俄國革命的一些基本問題。普列漢諾夫起草的勞動解放社的兩個綱領草案——1883年的《社會民主主義的勞動解放社綱領》和1885年的《俄國社會民主黨人的綱領草案》,對于俄國社會民主黨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后一個綱領草案的理論部分包含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綱領的基本成分。勞動解放社在團結俄國社會民主黨的力量方面也做了許多工作。它還積極參加社會民主黨人的國際活動,和德、法、英等國的社會民主黨都有接觸。勞動解放社以普列漢諾夫為代表對伯恩施坦主義進行了積極的斗爭,在反對俄國的經(jīng)濟派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恩格斯曾給予勞動解放社的活動以高度評價(參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301頁)。列寧認為勞動解放社的歷史意義在于它從理論上為俄國社會民主黨奠定了基礎,向著工人運動邁出了第一步;勞動解放社的主要缺點是:它沒有和工人運動結合起來,它的成員對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特點缺乏具體分析,對建立不同于第二國際各黨的新型政黨的特殊任務缺乏認識等。勞動解放社于1903年8月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宣布解散?!?9。

  [66]《火星報》(《Искра》)是第一個全俄馬克思主義的秘密報紙,由列寧創(chuàng)辦。創(chuàng)刊號于1900年12月在萊比錫出版,以后各號的出版地點是慕尼黑、倫敦(1902年7月起)和日內(nèi)瓦(1903年春起)。參加《火星報》編輯部的有:列寧、格·瓦·普列漢諾夫、爾·馬爾托夫、亞·尼·波特列索夫、帕·波·阿克雪里羅得和維·伊·查蘇利奇。編輯部的秘書起初是因·格·斯米多維奇-列曼,1901年4月起由娜·康·克魯普斯卡婭擔任。列寧實際上是《火星報》的主編和領導者。他在《火星報》上發(fā)表了許多文章,闡述有關黨的建設和俄國無產(chǎn)階級的階級斗爭的基本問題,并評論國際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火星報》在國外出版后,秘密運往俄國翻印和傳播?!痘鹦菆蟆烦闪藞F結黨的力量、聚集和培養(yǎng)黨的干部的中心。在俄國許多城市成立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列寧火星派的小組和委員會。1902年1月在薩馬拉舉行了火星派代表大會,建立了《火星報》俄國組織常設局。

  《火星報》在建立俄國馬克思主義政黨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在列寧的倡議和親自參加下,《火星報》編輯部制訂了黨綱草案,籌備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這次代表大會宣布《火星報》為黨的中央機關報。

  根據(jù)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的決議,《火星報》編輯部改由列寧、普列漢諾夫、馬爾托夫三人組成。但是馬爾托夫堅持保留原來的六人編輯部,拒絕參加新的編輯部,因此《火星報》第46—51號是由列寧和普列漢諾夫二人編輯的。后來普列漢諾夫轉到了孟什維主義的立場上,要求把原來的編輯都吸收進編輯部,列寧不同意這樣做,于1903年10月19日(11月1日)退出了編輯部。從第52號起,《火星報》變成了孟什維克的機關報。人們稱這以前的《火星報》為舊《火星報》,而把孟什維克的《火星報》稱為新《火星報》?!?00。

  [67]《工人報》(《Рабочий》)是俄國最早的社會民主主義的秘密報紙,1885年由布拉戈耶夫小組以“俄國社會民主主義者黨”的名義在彼得堡出版,共出了兩號。報紙的組織者是季·布拉戈耶夫。該報第2號刊登了格·瓦·普列漢諾夫的《俄國工人的當前任務》一文。該報流傳于彼得堡、莫斯科、敖德薩、基輔、哈爾科夫、喀山、薩馬拉等地?!?00。

  [68]彼得堡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xié)會是列寧于1895年11月創(chuàng)立的,由彼得堡的約20個馬克思主義工人小組聯(lián)合而成,1895年12月定名為“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xié)會”。協(xié)會是俄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的萌芽,實行集中制,有嚴格的紀律。它的領導機構是中心小組,成員有10多人,其中5人(列寧、格·馬·克爾日扎諾夫斯基、瓦·瓦·斯塔爾科夫,阿·亞·瓦涅耶夫和爾·馬爾托夫)組成領導核心。協(xié)會分設3個區(qū)小組。中心小組和區(qū)小組通過組織員同70多個工廠保持聯(lián)系。各工廠有收集情況和傳播書刊的組織員,大的工廠則建立工人小組。協(xié)會在俄國第一次實現(xiàn)了社會主義和工人運動的結合,完成了從小組內(nèi)的馬克思主義宣傳到群眾性政治鼓動的轉變。協(xié)會領導了1895年和1896年彼得堡工人的罷工,印發(fā)了供工人閱讀的傳單和小冊子,并曾籌備出版工人政治報紙《工人事業(yè)報》。協(xié)會對俄國社會民主主義運動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有好幾個城市的社會民主黨組織以它為榜樣,把馬克思主義小組統(tǒng)一成為全市性的“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xié)會”。

  協(xié)會一成立就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1895年12月8日(20日)夜間,沙皇政府逮捕了包括列寧在內(nèi)的協(xié)會領導人和工作人員共57人。但是,協(xié)會并沒有因此而停止活動,它組成了新的領導核心(米·亞·西爾文、斯·伊·拉德琴柯、雅·馬·利亞霍夫斯基和馬爾托夫)。列寧在獄中繼續(xù)指導協(xié)會的工作。1896年1月沙皇政府再次逮捕協(xié)會會員后,協(xié)會仍領導了1896年5—6月的彼得堡紡織工人大罷工。1896年8月協(xié)會會員又有30人被捕。接二連三的打擊使協(xié)會的領導成分發(fā)生了變化。從1898年下半年起,協(xié)會為經(jīng)濟派(由原來協(xié)會中的“青年派”演變而成)所掌握。協(xié)會的一些沒有被捕的老會員繼承協(xié)會的傳統(tǒng),參加了1898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101。

  [69]指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一次代表大會。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于1898年3月1—3日(13—15日)在明斯克秘密舉行。倡議召開這次代表大會的是列寧領導的彼得堡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xié)會;早在1895年12月列寧就在獄中草擬了黨綱草案,并提出了召開代表大會的主張。由于彼得堡等地的組織遭到警察破壞,這次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主要由基輔的社會民主黨組織擔任。出席代表大會的有6個組織的9名代表:彼得堡、莫斯科、基輔和葉卡捷琳諾斯拉夫的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xié)會的代表各1名,基輔《工人報》小組的代表2名,崩得的代表3名。大會通過了把各地斗爭協(xié)會和崩得合并為統(tǒng)一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決議。在民族問題上,大會承認每個民族有自決權。大會選出了由彼得堡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xié)會代表斯·伊·拉德琴柯、基輔《工人報》代表波·李·埃杰爾曼和崩得代表阿·約·克列梅爾三人組成的中央委員會。《工人報》被承認為黨的正式機關報。中央委員會在會后以大會名義發(fā)表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宣言》,把爭取政治自由列為首要任務,并把它和將來反對資本主義的斗爭聯(lián)系起來。國外俄國社會民主黨人聯(lián)合會被宣布為黨的國外代表機關。這次大會沒有制定出黨綱和黨章,也沒有形成中央的統(tǒng)一領導,而且大會閉幕后不久大多數(shù)代表和中央委員遭逮捕,所以統(tǒng)一的黨實際上沒有建立起來。——101。

  [70]《圣彼得堡工人小報》《С.-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Рабочий Листок》)是彼得堡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xié)會的秘密報紙,共出過兩號:第1號于1897年2月(報上印的是1月)在俄國油印出版,共印300—400份;第2號于同年9月在日內(nèi)瓦鉛印出版。該報提出要把工人階級的經(jīng)濟斗爭同廣泛的政治要求結合起來,并強調(diào)必須建立工人政黨。——101。

  [71]《工人思想報》(《Рабочая Мысль》)是俄國經(jīng)濟派的報紙,1897年10月—1902年12月先后在彼得堡、柏林、華沙和日內(nèi)瓦等地出版,共出了16號。頭幾號由“獨立工人小組”發(fā)行,從第5號起成為彼得堡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xié)會的機關報。參加該報編輯部的有尼·尼·洛霍夫-奧爾欣、康·米·塔赫塔廖夫、弗·巴·伊萬申、阿·亞·雅庫波娃等人。該報號召工人階級為爭取狹隘經(jīng)濟利益而斗爭。它把經(jīng)濟斗爭同政治斗爭對立起來,認為政治斗爭不在無產(chǎn)階級任務之內(nèi),反對建立馬克思主義的無產(chǎn)階級政黨,主張成立工聯(lián)主義的合法組織。列寧在《俄國社會民主黨中的倒退傾向》和《怎么辦?》(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4卷第209—238頁和第6卷第1—183頁)等著作中批判了《工人思想報》的觀點?!?01。

  [72]《工人事業(yè)》雜志(《Рабочее Дело》)是俄國社會民主黨內(nèi)機會主義派別經(jīng)濟派的不定期刊物,國外俄國社會民主黨人聯(lián)合會機關刊物,1899年4月—1902年2月在日內(nèi)瓦出版,共出了12期(9冊)。它的編輯部設在巴黎,擔任編輯的有波·尼·克里切夫斯基、帕·費·捷普洛夫、弗·巴·伊萬申和亞·馬爾丁諾夫。該雜志支持所謂“批評自由”這一伯恩施坦主義口號,在俄國社會民主黨的策略和組織問題上持機會主義立場。列寧在《怎么辦?》(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6卷第1—183頁)一書中批判了《工人事業(yè)》雜志的觀點?!?02。

  [73]《工作者》文集(《Работник》)是國外俄國社會民主黨人聯(lián)合會的不定期刊物,由勞動解放社編輯,1895—1899年在日內(nèi)瓦出版,讀者對象為馬克思主義工人小組成員。列寧是出版這個文集的發(fā)起人。1895年5月,他在瑞士國格·瓦·普列漢諾夫、帕·波·阿克雪里羅得以及勞動解放社的其他成員商談了出版這個文集的問題。1895年9月回國以后,他又多方設法為這個文集提供物質支援和組織稿件。這個文集一共出了6期(3冊),另外出了《〈工作者〉小報》10期(第9—10期合刊是經(jīng)濟派編輯的)?!?03。

  [74]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于1903年7月17日(30日)—8月10日(23日)先后在布魯塞爾和倫敦舉行。代表大會是《火星報》籌備的。列寧為代表大會起草了一系列文件,并詳細擬定了代表大會的議程和議事規(guī)程。

  出席代表大會的有43名有表決權的代表,他們代表著26個組織(勞動解放社、“火星報”組織、崩得的中央委員會和國外委員會,俄國革命社會民主黨人國外同盟、國外俄國社會民主黨人聯(lián)合會以及俄國社會民主黨的20個地方委員會和聯(lián)合會),共有51票(有些代表有兩票)。出席代表大會的有發(fā)言權的代表共14名。代表大會的成分不一,其中有《火星報》的擁護者,也有《火星報》的反對者以及不堅定的動搖分子。

  列寧被選入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持了多次會議,幾乎就所有問題發(fā)了言。他還是綱領委員會、章程委員會和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的委員。

  代表大會要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是批準黨綱、黨章以及選舉黨的中央領導機關。列寧及其擁護者在大會上同機會主義分子作了堅決的斗爭。代表大會否決了機會主義分子要按照西歐各國社會民主黨的綱領的精神來修改《火星報》編輯部制定的綱領草案的一切企圖。大會先逐條討論和通過黨綱草案,然后由全體代表一致通過了整個綱領(有1票棄權)。在討論黨章時,會上就建黨的組織原則問題展開了尖銳的斗爭。由于得到反火星派和“泥潭派”(中派)的支持,爾·馬爾托夫提出的為不堅定分子入黨大開方便之門的黨章第1條條文,以微弱的多數(shù)票為大會所通過。但是代表大會還是基本上批準了列寧制定的黨章。

  大會票數(shù)的劃分起初是:火星派33票,“泥潭派”(中派)10票,反火星派8票(3名工人事業(yè)派分子和5名崩得分子)。在徹底的火星派(列寧派)和“溫和的”火星派(馬爾托夫派)之間發(fā)生分裂后,徹底的火星派暫時處于少數(shù)地位。但是,8月5日(18日)7名反火星派分子(2名工人事業(yè)派分子和5名崩得分子)因不同意代表大會的決議而退出了大會。在選舉中央機關時,得到反火星派分子和“泥潭派”的支持的馬爾托夫派(共7人)成為少數(shù)派,共有20票(馬爾托夫派9票,“泥潭派”10票,反火星派1票),而團結在列寧周圍的20名徹底的火星派分子成為多數(shù)派,共有24票。列寧及其擁護者在選舉中得到了勝利。從此,列寧及其擁護者被稱為布爾什維克(俄語多數(shù)派一詞的音譯),而機會主義分子則被稱為孟什維克(俄語少數(shù)派一詞的音譯)。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列寧說:“布爾什維主義作為一種政治思潮,作為一個政黨而存在,是從1903年開始的。”(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39卷第4頁)——103。

  [75]新《火星報》是指被孟什維克篡奪了的《火星報》。1903年10月19日(11月1日)列寧退出《火星報》編輯部以后,該報第52號由格·瓦·普列漢諾夫一人編輯。1903年11月13日(26日),普列漢諾夫把原來的編輯全部增補進編輯部以后,《火星報》由普列漢諾夫、爾·馬爾托夫、帕·波·阿克雪里羅得、維·伊·查蘇利奇和亞·尼·波特列索夫編輯。1905年5月第100號以后,普列漢諾夫退出了編輯部。1905年10月,《火星報》???,最后一號是第112號?!?04。

  [76]《前進報》(《Вперёд》)是第一個布爾什維克報紙,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多數(shù)派委員會常務局的機關報(周報),1904年12月22日(1905年1月4日)—1905年5月5日(18日)在日內(nèi)瓦出版,共出了18號。列寧是該報的領導者,《前進報》這一名稱也是他提出的。該報編輯部的成員是列寧、瓦·瓦·沃羅夫斯基、米·斯·奧里明斯基和阿·瓦·盧那察爾斯基。娜·康·克魯普斯卡婭任編輯部秘書,負責全部通信工作。列寧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分裂簡況》一文中寫道:“《前進報》的方針就是舊《火星報》的方針?!肚斑M報》為了捍衛(wèi)舊《火星報》,正在同新《火星報》進行堅決的斗爭?!保ㄒ姟读袑幦返?版第9卷第217頁)《前進報》發(fā)表過列寧的40多篇文章。而評論1905年1月9日事件和俄國革命開始的第4、5兩號報紙,幾乎完全是列寧編寫的?!肚斑M報》創(chuàng)刊后,很快就博得了各地方委員會的同情,被承認為它們的機關報。《前進報》在反對孟什維克、創(chuàng)建新型政黨、籌備召開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三次代表大會方面起了卓越作用。第三次代表大會決定委托中央委員會創(chuàng)辦名為《無產(chǎn)者報》的新的中央機關報,《前進報》因此停辦?!?04。

  [77]《無產(chǎn)者報》(《Пролетарий》)是布爾什維克的秘密報紙,是根據(jù)黨的第三次代表大會決定創(chuàng)辦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機關報(周報)。1905年5月14日(27日)—11月12日(25日)在日內(nèi)瓦出版,共出了26號。根據(jù)1905年4月27日(5月10日)黨的中央全會的決定,列寧被任命為《無產(chǎn)者報》的責任編輯,編委會的委員有瓦·瓦·沃羅夫斯基:阿·瓦·盧那察爾斯基和米·斯·奧里明斯基。參加編輯工作的有:娜·康·克魯普斯卡婭、維·米·韋利奇金娜、維·阿·卡爾賓斯基、尼·費·納西莫維奇、伊·阿·泰奧多羅維奇、莉·亞·福季耶娃等。弗·德·邦契-布魯耶維奇、謝·伊·古謝夫和安·伊·烏里揚諾娃-葉利扎羅娃負責為編輯部收集地方通訊??唆斊账箍▼I和福季耶娃負責編輯部同地方黨組織和讀者的通信聯(lián)系?!稛o產(chǎn)者報》繼續(xù)執(zhí)行《火星報》的路線,并保持同《前進報》的繼承關系?!稛o產(chǎn)者報》發(fā)表了大約90篇列寧的文章和短評,印發(fā)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三次代表大會的材料。該報的發(fā)行量達1萬份。1905年11月初列寧回俄國后不久停刊,報紙的最后兩號是沃羅夫斯基編輯的?!?04。

  [78]《新生活報》(《Новая Жизнь》)是俄國布爾什維克的第一個合法報紙,實際上是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中央機關報。1905年10月27日(11月9日)—12月3日(16日)在彼得堡出版。從1905年11月第9號起,該報由列寧直接領導。參加編輯部的有:列寧、弗·亞·巴扎羅夫、亞·亞·波格丹諾夫、瓦·瓦·沃羅夫斯基、米·斯·奧里明斯基、阿·瓦·盧那察爾斯基和彼·彼·魯勉采夫。馬·高爾基參加了《新生活報》的工作,并且在物質上給予了很大的幫助。《新生活報》發(fā)表過列寧的14篇文章。該報遭到沙皇政府當局多次迫害,在28號中有15號被沒收。1905年12月2日(15日)該報被政府當局封閉。最后一號即第28號是秘密出版的。——104。

  [79]《開端報》(《Начало》)是俄國孟什維克的合法報紙(日報),1905年11月13日(26日)—12月2日(15日)在彼得堡出版,共出了16號。該報由達·馬·赫爾岑施坦和С.H.薩爾蒂科夫擔任編輯兼出版者。參加該報工作的有爾·馬爾托夫、亞·尼·波特列索夫,帕·波·阿克雪里羅得、費·伊·唐恩、列·格·捷依奇和尼·伊·約爾丹斯基等?!?04。

  [80]《浪潮報》(《волна》)是布爾什維克的合法報紙(日報),1906年4月26日(5月9日)—5月24日(6月6日)在彼得堡出版,共出了25號。該報從第9號起實際上是由列寧領導。參加編輯工作的有瓦·瓦·沃羅夫斯基和米·斯·奧里明斯基,撰稿人有阿·瓦·盧那察爾斯基、伊·伊·斯克沃爾佐夫斯捷潘諾夫等。該報刊登過27篇列寧的文章和短評,其中有不少篇是作為社論發(fā)表的。《浪潮報》屢遭沙皇政府的迫害。5月26日(6月8日)起,布爾什維克出版了合法日報《前進報》以代替《浪潮報》。

  《回聲報》(《эхо》)是俄國布爾什維克的合法報紙(日報),1906年6月22日(7月5日)—7月7日(20日)接替被政府查封的《前進報》在彼得堡出版。該報的編輯實際上是列寧,撰稿人有阿·瓦·盧那察爾斯基、米·斯·奧里明斯基和瓦·瓦·沃羅夫斯基等。該報刊登過列寧的20多篇文章。該報不斷遭到政府的迫害,已出14號中有12號被沒收。1906年7月10日被查封?!?04。

  [81]《人民杜馬報》(《Народная Дума》)是俄國孟什維克的報紙(日報),1907年3月7日(20日)—4月4日(17日)代替被查封的《俄國生活報》在彼得堡出版,共出了21號。——105。

  [82]密納發(fā)是羅馬神話中的智慧女神,相當于希臘神話中的雅典娜;丘必特是羅馬神話中的最高天神,相當于希臘神話中的宙斯。據(jù)古羅馬神話故事,密納發(fā)從丘必特腦袋里一生出來,就身著盔甲,手執(zhí)長矛,全副武裝。后來,人們常用“象密納發(fā)從丘必特腦袋里鉆出來一樣”比喻某人或某事從一開始就完美無缺?!?06。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