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達的德國社會民主黨報紙《哥達人民小報》于1月9日登載了一篇題為《警察保護下的社會民主黨國會黨團的政策》的文章。
這家被置于軍事當局的這種令人愉快的監(jiān)護之下的報紙寫道:“我們哥達的書報預檢機關頭兩天進行的檢查極其清楚地表明,當局特別關心的是禁止我們隊伍內部 對社會民主黨黨團的政策進行不恰當?shù)呐u。書報檢查的目的是保持社會民主黨的‘黨內和平’,或者換句話說,是保持一個‘統(tǒng)一的’、‘團結的’和強大的德國 社會民主黨。社會民主黨受到政府的保護,——這實在是我們‘偉大的’時代、德意志民族復興時代的國內政治中的一件大事。
我們 的社會民主黨國會黨團中的政治家們,幾個星期以來一直在大力宣揚自己的觀點。在幾個很大的黨組織里,他們遭到了激烈的反對。他們的宣傳沒有能使工人擁護那 些投票贊成軍事?lián)芸畹娜?,而是適得其反。因此,軍事當局才去設法幫助他們,時而禁止書報出版,時而取消集會自由。在我們哥達幫助社會民主黨黨團的是戰(zhàn)時書 報檢查,而在漢堡則是人所共知的禁止集會。”
在伯爾尼出版的一家瑞士社會民主黨報紙[162]引用了上面這些話,指出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好幾家報紙已經接受書報預檢機關的檢查,并且補充說:
“這樣一來,很快就不會有任何東西妨礙德國報刊的一致了。如果有誰試圖破壞這種一致,軍事專政就會根據維護黨內和平的‘社會民主黨人’的直接或間接的告發(fā),迅速而堅決地加以制止。”
機會主義的社會民主黨報紙確實在直接和間接地告發(fā)激進的報紙!
所以,事實證明,我們在《社會民主黨人報》第36號上所寫的是完全正確的,當時我們寫道:“機會主義者是敵視無產階級革命的資產階級分子。……在危機時 期,他們立刻就成為聯(lián)合起來的整個資產階級的……公開同盟者。”[注:見本卷第116頁。——編者注]統(tǒng)一,作為目前社會民主黨的口號,意味著同機會主義 者統(tǒng)一,服從機會主義者(或者是服從他們同資產階級的聯(lián)盟)。這是一個實際上在幫助警察和反動分子而對工人運動危害極大的口號。
附帶提一下最近(用德文)出版的博爾夏特的一本出色的小冊子《1914年8月4日以前和以后》。該書的副標題是《德國社會民主黨是否背棄了自己?》。作 者回答說,是的,是背棄了自己。他指出,“八四”政策和8月4日以前黨的聲明是完全背道而馳的。1914年8月4日以前,德國(和其他國家的)社會民主黨 人說:我們將不惜任何犧牲,要以戰(zhàn)爭反對戰(zhàn)爭。而1914年9月28日中央委員奧托·布勞恩卻談到創(chuàng)辦合法報紙已花費了2000萬資金,雇用了11000 個職員。幾萬個被合法主義腐蝕的領導人、工會官員和特權工人瓦解了社會民主主義無產階級的百萬大軍。
由此應當?shù)贸鲆粋€再明顯 不過的教訓:必須堅決同沙文主義和機會主義決裂。而空話連篇的社會革命黨清談家(尤·加爾德寧及其同伙)卻在空話連篇的巴黎的《思想報》上背棄馬克思主義 而鼓吹小資產階級思想!他們忘記了政治經濟學的起碼常識,忘記了世界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只會產生出一個革命階級即無產階級。他們也忘記了憲章運動、1848年 六月起義[163]、巴黎公社和1905年十月和十二月事件[164]。工人在走向世界革命的過程中,必然會遭到許多失敗,犯許多錯誤,受到許多挫折,暴 露出許多弱點,但是他們一直在朝著這一目標前進。只有瞎子才看不到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影響是1914年國際蒙受恥辱和遭到破產的主要的和根 本的原因。而花言巧語的加爾德寧們及其同伙卻想用這樣一種辦法來醫(yī)治社會主義,即讓它完全脫離它唯一的社會歷史基礎——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用庸俗的知識 分子民粹主義的白水完全沖淡馬克思主義。不是奮力工作,使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同機會主義完全決裂,而是要把這個運動同羅普申們和切爾諾夫們這類機會主義者結 合起來,這些人前天是投擲炸彈的自由派,昨天是叛變的自由派,而今天已經被資產階級關于“勞動”原則的甜言蜜語弄得神魂顛倒??!加爾德寧們并不比休特古姆 們好些,社會革命黨人并不比取消派好些,難怪他們在專門貫徹社會民主黨人和社會革命黨人實行聯(lián)合的綱領的《同時代人》雜志[165]上如此親熱地擁抱在一 起了。
載于1915年3月3日《社會民主黨人報》第39號
譯自《列寧全集》俄文第5版第26卷第155—157頁
【注釋】
[162]指《伯爾尼哨兵報》。1915年1月13日該報第9號《黨訊》欄摘引了《哥達人民小報》的文章。——[157]。
[163]指1848年6月23—26日巴黎無產階級的起義。參加這次起義的有4萬多人,共構筑了600多個街壘。起義者提出的總口號是“社會共和國萬 歲!”起義者同五倍于己的敵人浴血奮戰(zhàn),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并遭到殘酷鎮(zhèn)壓。六月起義是歐洲1848—1849年革命發(fā)展的最高點,是“無產階級和資產 階級之間的第一次偉大的國內戰(zhàn)爭”(《列寧全集》第2版第36卷第292頁)。——[159]。
[164]指俄國第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期間的1905年十月全俄政治罷工和十二月武裝起義。
十月全俄政治罷工是這次革命的最重要階段之一。參加罷工的人數(shù)達200萬以上。在各大城市,工廠、交通運輸部門、發(fā)電廠、郵電系統(tǒng)、機關、商店、學校都 停止了工作。十月罷工的口號是:推翻專制制度、積極抵制布里根杜馬、召集立憲會議和建立民主共和國。十月罷工掃除了布里根杜馬,迫使沙皇于10月17日 (30日)頒布了允諾給予“公民自由”和召開“立法”杜馬的宣言。罷工顯示了無產階級運動的力量和聲勢,推動了農村和軍隊中革命斗爭的展開。在十月罷工 中,彼得格勒及其他一些城市出現(xiàn)了工人代表蘇維埃。十月罷工是十二月武裝起義的序幕。關于十月罷工,參看列寧《全俄政治罷工》一文(見《列寧全集》第2版 第12卷第1—4頁)。
十二月武裝起義是俄國第一次革命的最高點。1905年12月5日(18日),布爾什維克莫斯科市代表 會議表達工人的意志,決定宣布總罷工并隨即開始武裝斗爭。次日,布爾什維克領導的莫斯科蘇維埃全體會議,通過了同樣的決議。12月7日(20日),政治總 罷工開始。12月10日(23日)罷工轉為武裝起義。起義的中心是普列斯尼亞區(qū)、莫斯科河南岸區(qū)、羅戈日-西蒙諾沃區(qū)和喀山鐵路區(qū)。武裝斗爭持續(xù)了9天, 莫斯科工人奮不顧身地進行戰(zhàn)斗。但由于起義者缺乏武裝斗爭的經驗、武器不足、同軍隊的聯(lián)系不夠、打防御戰(zhàn)而沒有打進攻戰(zhàn)以及起義一開始布爾什維克莫斯科委 員會的領導人員就遭逮捕等原因,莫斯科起義終于在沙皇政府從其他城市調來軍隊進行鎮(zhèn)壓之后遭到失敗。1905年12月—1906年1月,繼莫斯科之后俄國 還有許多城市和地區(qū)舉行了武裝起義。這些零星分散的起義也都遭到了沙皇政府的殘酷鎮(zhèn)壓。關于十二月武裝起義,參看列寧《莫斯科起義的教訓》一文(見《列寧 全集》第2版第13卷第365—372頁)。——[159]。
[165]《同時代人》雜志(《современник》)是 俄國文學、政治、科學、歷史和藝術刊物,1911—1915年在彼得堡出版,原為月刊,1914年起改為半月刊。聚集在雜志周圍的有孟什維克取消派、社會 革命黨人、人民社會黨人和自由派左翼。1913年以前該雜志的實際編輯是亞·瓦·阿姆菲捷阿特羅夫,以后是尼·蘇漢諾夫(尼·尼·吉姆美爾)。撰稿人有 格·瓦·普列漢諾夫、葉·德·庫斯柯娃、費·伊·唐恩、爾·馬爾托夫、謝·尼·普羅柯波維奇、維·米·切爾諾夫等。該雜志同工人群眾沒有任何聯(lián)系。第一次 世界大戰(zhàn)期間,該雜志采取社會沙文主義的立場。——[159]。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