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10月31日以前)
[5] 18.把個人勞動投入閑置的(沒有任何人利用、沒有預先規(guī)定給任何人,由國家直接掌握的)土地,以便為農業(yè)生產的需要長期使用土地,這是開墾荒地。但在安排墾荒工作時,必須事先獲得地方土地機構的允許……
[9] 42.只有在使用雇傭勞動的農莊肯定保留自己的勞動制度,也就是說,只有在一切有勞動能力的農莊莊員在自己的農莊中和雇傭工人平等地勞動的情況下,才能容許雇傭勞動……
[13] 70.自由選擇使用土地方法的權利也擴大到在農民份地和贖買地上、以及在原屬地主所有但根據土地機構或蘇維埃代表大會決定分配給居民耕種的土地上成立的農業(yè)集體。
{協作社
}
譯自《列寧文集》俄文版第40卷
第482頁
注釋:
[231]《俄羅斯社會主義聯邦蘇維埃共和國土地法典》草案經農業(yè)人民委員部部務委員會批準后由農業(yè)人民委員部送給了列寧。列寧的批注就寫在草案上。
《法典》于1922年10月30日在第九屆全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第四次常會上被批準。法典中列寧加上著重標記的那句話改寫為:“安排墾荒工作的辦法和允許進行墾荒的地區(qū),由農業(yè)人良委員部特別指示規(guī)定之。”
列寧在10月31日全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會議上的發(fā)言中談到土地法典的意義時強調指出:“土地問題,即如何安排絕大多數居民——農民的生活問題,是我們的根本問題?!?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43卷第245頁)——47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