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辛迪加的論文的提綱[181]
1.價格上漲。掠奪?!傲T工”。哥盧比亞特尼科夫……
馬爾柯夫第二和自由派
2.歐洲(美國)和俄國的辛迪加(“世界現(xiàn)象”)
(a)生產(chǎn)的發(fā)展
(b)國內(nèi)市場。農(nóng)民的貧困
(c)工人的狀況。無權(quán)地位
(d)政治自由。
3.辛迪加和“官僚政治”。
4.石油辛迪加和糖業(yè)辛迪加與地主……(農(nóng)奴主-地主辛迪加)
5.辛迪加和烏拉爾……
6.官僚自由主義(或官僚自由主義觀點)(“蹂躪異族的社會主義”)
與階級斗爭。官場的死氣沉沉和生活。
7.小偷和小偷的連環(huán)保。
補7。資本主義和辛迪加。
8.手段:(1)開放國界
(2)2000萬用于修建煤礦區(qū)和石油區(qū)的工人住宅
(3)官辦的生產(chǎn)和監(jiān)督的民主條件
(5)(4)工會和政治自由
(4)(5)調(diào)查和公開委員會以及完全揭露。
美國的石油生產(chǎn)和價格
《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第211頁和第223頁[注:《美國統(tǒng)計匯編》第34卷,華盛頓,1912,№117,《礦物的生產(chǎn)。石油》。——編者注]?!赌觇b》,第681頁
1900
75752691美元÷63620529=1.19美元
2盧布38戈比÷8=29(30)戈比1普特
51700萬普特《年鑒》,第681頁
5170÷636=8.1普特1桶
{大概1桶有8普特多石油}
1907
1407÷166=8.5普特1桶
1908 151200萬普特÷17850=8.5普特1桶
1909 145500萬普特÷18300=(8)7.9普特1桶
1910
127896328美元÷209556048桶=
=0.61美元(原油)
61分1桶(=42加侖)
1加侖=61/42=1.4分
171400萬普特,《年鑒》,第681頁
1714÷209=8.1普特1桶
61分(約1盧布22戈比1桶)
122÷8=15戈比1普特
倍倍爾論德俄戰(zhàn)爭[182]
倍倍爾在1886年主張同俄國作戰(zhàn)。
《Die Neue Zeit》[注:《新時代》雜志?!幷咦雜志,1886(1886年11月)(第4年卷(№11)),第502—515頁,刊載了倍倍爾的文章:《德國、俄國和東方問題》。
文章宣傳德國對俄國和法國發(fā)動(所謂)“先發(fā)制人的”戰(zhàn)爭。
作者說,在1878年,“本來應當還走得更遠些”(第513頁,第1欄),也就是說,不僅應當抑制俄國的要求,而且應當使新成立的巴爾干國家掙脫俄國的支配并建立“巴爾干聯(lián)盟”(原文如此)。
“如果俄國拒絕滿足這些要求,那就應當用戰(zhàn)爭來回答,用戰(zhàn)爭使俄國的勢力整整幾十年起不了作用……”(513,第2欄)
1886年(或1885年),即在亞歷山大大公回到保加利亞以后(大概是在1885年9月18日的保加利亞革命之后),塞爾維亞人和羅馬尼亞人都害怕俄國的加強,當時就應當把巴爾干國家組成一個“得到德國和奧匈帝國支持的獨立的”巴爾干“國家聯(lián)盟”。
{他說,德國全國,德國各階級都對德國的對外政策不滿:511,第2欄}
“如果俄國在當時敢于宣戰(zhàn),那德國就會比任何時候都更加一致地起來反對俄國,并且同奧地利、同巴爾干國家,也許還同土耳其結(jié)成聯(lián)盟,就能夠穩(wěn)操勝券地同俄法作戰(zhàn),而這場戰(zhàn)爭德國在以后反正得進行,但那時可能會——甚至顯然會——在不利得多的條件下進行?!?513,第2欄)
{黑體是倍倍爾用的}
《新時代》雜志,1912—1913
庫爾特·維登費爾德:《萊茵—威斯特伐利亞煤業(yè)辛迪加》,波恩,1912。
(科隆工商業(yè)博物館,《現(xiàn)代經(jīng)濟制度》,第1編。)
《Die Neue Zeit》[注:《新時代》雜志。——編者注]評論(Sp.),1913,第2卷,第946頁。
同上,關(guān)于群眾性罷工的爭論(許多文章)和羅莎·盧森堡?!鞍牍俜叫浴薄?br> 同上,關(guān)于軍備法案。
《Die Neue Zeit》,1912,1。
考茨基同希法亭關(guān)于貨幣的論戰(zhàn)(同上,瓦爾加和希法亭)。
考茨基《群眾的行動》……
胡埃的《摩洛哥與德國對礦石的需要》一文證明,德國完全不需要礦源((“根本不缺乏礦石”)),它的礦源比誰都豐富,“花在赫雷羅人起義上面的數(shù)百萬”本來應當用來改善采礦業(yè)等等。
希法亭《關(guān)于聯(lián)合制的理論》:關(guān)于馬克思在《理論》中的錯誤和關(guān)于聯(lián)合制的意見。
恩·科拉迪尼:《意大利的民族主義》
恩里科·科拉迪尼:《意大利的民族主義》,米蘭,1914。
戰(zhàn)前寫的。在《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一文中(1914年1月14日),有小民族的帝國主義者的有趣的說法。法國和英國=擁有3000和4000億資本的銀行(第162頁)。財閥民族(法國、英國、德國)之所以“有和平主義情緒”(原文如此!)(哈哈!)“主要是因為它們是財閥民族”(188),而無產(chǎn)階級民族(意大利)同土耳其斗爭,也就是同財閥民族斗爭(原文如此!!哈哈!)。他說,帝國主義是當代的現(xiàn)象,但這種現(xiàn)象把民族分成為財閥民族和無產(chǎn)階級民族;“這就是世界上的意大利民族的社會主義”(156)。
這本糟糕透了的書,其內(nèi)容的全部精華就是:別的民族掠奪了很多?!吧鐣髁x”就是要使我們這個弱小貧窮的民族趕上或者說努力趕上掠奪了很多的民族,使我們也能多掠奪一些!!
尼蒂:《在意大利的外國資本》
在《Revue d’économie politique》[注:《政治經(jīng)濟學評論》雜志。——編者注](1915,№4,7—8月)上載有對弗蘭契斯科·尼蒂的《在意大利的外國資本》一書(共156頁)的評論。他說,總共只有5億(
),其中
比利時……18200萬
法國………14800
英國………11000
瑞士………4600
德國………2800
∑=50400(我加的)
{有問題,是不是少了一些?同佩什和哈爾姆斯的[183]核對一下}
羅·利夫曼:《戰(zhàn)爭是不是使我們接近社會主義?》
教授羅伯特·利夫曼博士:《戰(zhàn)爭是不是使我們接近社會主義?”
(《德國的戰(zhàn)爭》№56,恩·耶克版,斯圖加特—柏林,1915。)
作者反對那種認為戰(zhàn)爭使我們接近社會主義的觀點(雅費等人)。稅收、壟斷、面包配給制——他說,所有這一切同社會主義毫無共同之處(他說,共產(chǎn)主義=調(diào)節(jié)消費,社會主義=廢除私有制)。
都是些極其庸俗的反對社會主義的道理。當然,贊成“改良”,贊成“緩和階級矛盾”等。
他說,一般說來,社會主義是“夢想”(39),“幻想”(37),“極有害的國際主義”(社會民主黨人)——(37)……
他說,人們指責德國社會民主黨人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而“一點也沒有聽到”(37)(原文如此!)“指責”法國和英國的社會黨人。
“德國社會民主黨的行為……值得尊敬……”(37)
{夸獎社會民主黨人!}
“……消滅現(xiàn)代的經(jīng)濟制度,這在國際范圍內(nèi)是不可能的,在一國范圍內(nèi)則會帶來害處……”(39)“其他國家的工人對現(xiàn)實考慮得較多,并不想在實踐中對此進行試驗”(同上)(他說,特別是英國的工人,第38頁)……
{其他國家的工人不想社會主義}
……他說,讓法國去“試驗”社會主義吧(39——40)……
“很難說德國社會民主黨的黨員對社會主義的理想實際上還忠實到什么程度,很難說這個黨不僅僅是一個主張在民主基礎上進行社會改良的黨……”(40)他說,我的意見“僅僅是主張修正主義派別在社會主義運動內(nèi)部所主張的那種東西”(40)……
{是社會民主黨人,還是“改良主義者”?}
{我贊成修正主義!!}
“如果能使社會民主黨明確地放棄這一理想,或者至少聲明它暫時不去維護實現(xiàn)這一理想的措施,那對于戰(zhàn)后進行共同的政治工作來說倒是非常合乎心愿的,換句話說,如果德國社會民主黨內(nèi)以此為目的的修正主義運動能得到普遍的承認,那么,對于戰(zhàn)后社會民主黨的立場就不會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了……”(41)
《康拉德年鑒》,1915,第2編,8月
《Conrad's Jahrbücher》[注:《康拉德年鑒》?!幷咦,1915,第2編,8月(第214—6頁)。
迪爾關(guān)于丹麥1915年5月10日的法律的短評。戰(zhàn)爭所得稅。對一切超額收入(1912—15年以后)征收10%的稅。
(不單是戰(zhàn)爭所得,而是任何一種超額收入。)
(納稅人如果能證明超額收入的任何一部分都不是由于戰(zhàn)爭而獲得的,則可以免稅。)
注意[關(guān)于一般在帝國主義制度下的改良的問題。]
《社會政治協(xié)會學報》
《Schriften des Vereins für Sozialpolitik》[注:《社會政治協(xié)會學報》?!幷咦,第145卷,Ⅲ。(見反面)[注:見本卷第840頁。——編者注]
卡爾·馮·梯什卡博士:《19世紀西歐的工資和生活費用》(萊比錫,1914)。
法國和英國的資料的最詳盡的匯編,西班牙、比利時和德國的資料簡編。計算的結(jié)果是英國的情況最好??傆嫳?是我簡化的):
指數(shù):1900=100。實際工資的相對變動。
年份 英國 普魯士 南德 法國 西班牙 比利時
1870 53.8 57.8 (1875:93.0) 69.0 51.0
1885 68.2 56.1 90.9 74.5 (1890:89.5) 78.6
1900 1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910 92.2 82.9 99.5 106.0 102.0 1905年
86.5
他說,英國由于實行自由貿(mào)易吃物價昂貴的苦最少(第289頁及其他地方)。
英國較早成為“工業(yè)國”(第101頁),它的物價較能適應,完全轉(zhuǎn)上了這一基礎。
(94——如果拿“加權(quán)”平均數(shù)來看,即考慮到報酬低的職業(yè)的增加較多,則工資的增加是比較少的。這是指德國機械工業(yè)中的26個行會而言。)
但整個著作也都是如此。
第145卷:《大城市的生活資料費用》(Ⅰ—Ⅳ)。
關(guān)于漢堡的一篇很詳盡的(145,Ⅳ,1915)著作(1890—),價格和收支、消費、住宅等,與倫敦比較。
《Schriften des Vereins für Sozialpolitik》。
第140卷,Ⅱ,《城市的牛奶供應》(1914)。
有關(guān)于個別牛奶場的零碎的資料(乳牛頭數(shù);產(chǎn)量等等)。
牛奶的“工廠自銷”和公開銷售的發(fā)展;啤酒被排擠(不發(fā)達而且稀少)。
關(guān)于物價的詳細材料。
第140卷,Ⅴ,《德國牛奶的社會供應》(1914)。
漢斯·赫斯:《物理學各門類中的電子》,《Himmel und Erde》[注:《天與地》雜志?!幷咦,1915,3月(№3)。(第27年卷,第3編)
總結(jié)電子理論成就的一次有意義的嘗試
《社會帝國主義和左派激進主義》
《Bremer Bürger-Zeitung》[注:《不來梅市民報》?!幷咦,1915,№291(12.13.)
社論:《社會帝國主義和左派激進主義》……“它[左派激進主義]是德國激進主義中在爭取普魯士選舉權(quán)運動時期和在1910—1913年關(guān)于裁軍問題的辯論中形成的一個派別……”
“……他企圖把帝國主義描繪成一種可以用另一種和平的形式來代替的資本主義擴張形式……”
屬于這些左派的有“羅莎·盧森堡、潘涅庫克、拉狄克、塔爾海默、蔡特金等人”……
“……左派激進派對英國曼徹斯特派的對外政策的思想殘余進行了尖銳的斗爭……”
左派激進派和社會帝國主義者相一致的是認為“世界進入了帝國主義時代”……
“……在左派激進派看來,甚至民兵制也不是在帝國主義時代能消除帝國主義擴張趨向的工具;他們主張民兵制,僅僅是希望實行了這種制度,人民群眾的反帝趨向會達到成熟,而社會帝國主義者卻利用這次戰(zhàn)爭所提供的、但只能在與戰(zhàn)爭所捍衛(wèi)的政策相矛盾的情況下才能實現(xiàn)的每一個支持民兵制的理由來作為使社會民主黨軍國主義化的誘餌?!?br>

[注:《關(guān)于工業(yè)區(qū)的軍事筆記》?!幷咦

?!だ翣枺骸墩撁褡鍏f(xié)定》
威廉·?!だ翣柌┦浚骸墩撁褡鍏f(xié)定》,蘇黎世,1915(《Schriften fur schweizerische Art und Kunst》[注:《瑞士風格和藝術(shù)文集》?!幷咦,26)。(國立圖書館。)
“在1870年以前,德國同法國的人口比例是9比8;現(xiàn)在是13比8。近40年來法國的采煤量增加了大約一倍,德國增加了大約三倍,因此目前德國同法國的采煤量的比例是6比1。在生鐵產(chǎn)量方面,兩國在40年以前大致處于同一水平?,F(xiàn)在德國已超過法國大約兩倍?!?第15頁)
{8∶8;13∶8}
{3∶1;6∶1}
{1∶1;3∶1}
((400x∶200y=6∶1;400x=1200y;1x=3y))
阿·布·哈特:《門羅主義》
阿·布·哈特:《門羅主義》,波士頓,1916。
似乎是一本不無價值的美國對外政策史。
書目。
第373頁:“反帝國主義者”失敗了,1898。
303—4:1823—1915年的美國國家發(fā)展表(很值得注意)。(美國帝國主義的發(fā)展等)
314:“在民族生活中最驚人的變化——就是大聯(lián)合組織的成立。聯(lián)合不僅在銀行、企業(yè)和鐵路中進行,而且也在大國之間進行?!毕乱皇兰o將有五個大國出現(xiàn):大不列顛、德國、俄國、中國和美國(!!)……
保護關(guān)系和“勢力”(和金融利益!332)的增長。美國在中美!——332——
“保護關(guān)系的一定的政策?!?335)
359:羅蘭·格林·阿舍爾:《泛美主義。關(guān)于美國同歐洲的戰(zhàn)勝者之間的不可避免的沖突的預言》,紐約,1915(第419頁)。
作者痛斥他,但自己卻為了“保護美國的資本”(369)而捍衛(wèi)“保護制度的”……“學說”(369)!!
∑∑(402)主張軍國主義!!(注意)(特別是§5)——特別(!!!)反對德國和日本(403)。注意
歐·菲力波維奇:《壟斷組織》
歐·馮·菲力波維奇:《壟斷組織……》[184]
在美國(1912)——180名公司的老板及其經(jīng)理(18家銀行的)在134家公司中占有746個經(jīng)理席位,這些公司擁有資本∑2532500萬美元(=1013億馬克)?!斑@大概等于美國全部國民財富的三分之一?!?第159頁)
{180人(家?) 250億美元}
電氣總公司。資本(1912)=37800萬馬克。它的監(jiān)事會有32名監(jiān)事,他們在各種企業(yè)中大約占有500個經(jīng)理席位。
《日內(nèi)瓦日報》,1916年4月18日
《Journal de Genève》[注:《日內(nèi)瓦日報》?!幷咦,1916.4.18。
據(jù)來自羅馬的消息說,國際農(nóng)業(yè)研究所發(fā)表了世界谷類作物產(chǎn)量的統(tǒng)計數(shù)字:
單位百 1915和 1914和 最近五年平均產(chǎn)量的%
萬公制擔 1915/6 14/15
?。?nbsp; %
小麥………………1161 119 116.4
黑麥………………462 106.6 103.5
燕麥………………706 114 108.7
玉蜀黍……………996 105.2 109.3
大米………………638 167.2 113.7
大麥………………323 105.9 99.2
各國鉀的消費
維也納《Arbeiter-Zeitung》[注:《工人報》?!幷咦,1916.4.22,第6版。
……根據(jù)鉀業(yè)辛迪加的資料,近年來奧匈帝國和德國用作肥料的鉀的消費量每平方公里可耕地為(單位公斤):
1900 1910 1913
奧地利 12.4 64.3 114.2
匈牙利 0.5 6.1 19.8
德國 334.4 025.1 1529.3
《社會科學和社會政治學文庫》
注意《Archiv für Sozialwissenschaft und Sozialpolitik》[注:《社會科學和社會政治學文庫》?!幷咦,1916(1916年8月4日)(第42卷,第1編)。
文章:——ρ.《1915年的工會運動……》
《工會的思想體系》一章……
改良主義和激進主義不能概括的兩種派別?!禟orrespondenz-blatt》[注:《通訊》雜志?!幷咦與《Sozialistische Monatshefte》[注:《社會主義月刊》?!幷咦相符。
“相反,只有少數(shù)工會雜志明顯地反映了不同的、比較激進的觀點。這些多半是以非熟練工人或女工為主的工會出版的刊物……”(325)
“……因為一些老的大的工會的刊物完全站在多數(shù)人一邊,其余的則謹慎得多。就我們所見,明確地說贊成少數(shù)派的觀點和策略的意見是沒有的……”(327)
作者在談到五金工會時指出,理事會贊成大多數(shù)人,這個行業(yè)的工資較高(330),召去的人較少[注:指服兵役?!幷咦,這是一個老的很大的工會,“它一向是溫和觀點的支柱”,1915年6月30日的全體大會……提出了對理事會的間接的委婉的指責:“這個提案的通過無論如何是表明了,在會員群眾中占統(tǒng)治地位的觀點和情緒是與領導不同的……”(332)
在上層當中正在形成一個“小資產(chǎn)階層”(335)……
《Korrespondenzblatt》(1915.4.17)說同帝國主義斗爭是和破壞機器一樣地荒謬。
而它卻指責法國和英國工會組織中的多數(shù)派(和它本身所代表的一樣),這引起了資產(chǎn)階級作者的惡毒的指摘:
“因此,不能說,德國整個右派已經(jīng)完全不再去理解激進的工人政策了?!?338)
作者承認,其實多數(shù)派已經(jīng)不是社會主義者了(第340頁及其他各處)。
洛伊特納:《俄國的民族帝國主義》
《Die Neue Rundschau》[注:《新評論》雜志?!幷咦((1915年5月))
K.洛伊特納:《俄國的民族帝國主義》
第590頁:——關(guān)于普列漢諾夫,說他“轉(zhuǎn)入了戰(zhàn)爭陣營”。
“……連俄國最極端的激進派不久也會了解到迫切需要進入公海的自由出??凇?br> “不僅俄國沙皇……而且俄國民族……抱著侵略和征服的傳統(tǒng)愿望站在我們的邊境上?!?br> “大俄羅斯人在帝國的邊界所保衛(wèi)的不是本民族的生存、獨立和不可侵犯性,而是他們對4000萬非大俄羅斯人的統(tǒng)治……”
《工人報》的《關(guān)于帝國主義和民族壓迫的提綱》的摘要[185]
?、瘢?1)帝國主義的定義(經(jīng)濟的)。
邊界的改變。
“民族國家”。不是唯一的形式(過去)
(在一定的條件下+多民族的國家)殖民地和軍稅
兼并——民族壓迫的加劇。
(2)(違背工人階級的利益)……
(特別是被壓迫民族的)
(復仇)
(3)反對兼并和民族壓迫(堅決斗爭(energisch bek?mpfen))
(社會主義不需要殖民地)
反對帶有兼并的和約
(4)反對用暴力維持統(tǒng)治的斗爭在于
(1)拒絕保衛(wèi)祖國……
(2)揭穿(Denunzierung)民族壓迫
(3)同對付民族運動的精神暴力作斗爭
(5)要按照工人階級的利益來改造帝國主義是不可能的
要使帝國主義不進行民族壓迫是不可能的只有社會主義……斗爭應該是革命的,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不是自決,而是共同決定不作任何拖延,不抱任何幻想。
Ⅱ.(1)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不可能有民族自由
(2)自決要以無階級社會為前提
以民族獨立為前提
空想
(3)在綱領中不應該有空想
“引起不能實現(xiàn)的對資本主義適應能力的希望”
“民族改良主義的”
需要……
明確的、毫不掩飾的社會主義。
(4)不需要這種所謂的“權(quán)利”……
小資產(chǎn)階級民主派思想的殘余……
論考茨基主義的文章的提綱
《Vorbote》[注:《先驅(qū)》雜志。——編者注]№1
論考茨基主義: [186]
《共產(chǎn)黨人》
1.帝國主義的定義。(δ9[注:見本卷第285—286頁。——編者注])
補3。1912年論帝國主義已失去意義。(o15[注:同上,第666—667頁?!幷咦)
5.戰(zhàn)爭的性質(zhì)(《共產(chǎn)黨人》)
2.貿(mào)易政策(自由貿(mào)易)(《共產(chǎn)黨人》)
4.同帝國主義的斗爭(和“部分資本家贊成”)。
8.兼并……
倫納之流,庫諾之流……
倫施
《人民論壇報》[187]
7.和平:“大家都贊成”(專題報告)……
3.超帝國主義論
9.莫尼托爾和考茨基[188]
10.1915年11月26日考茨基反對上街游行示威
11.開姆尼茨《Volksstimme》[注:《人民呼聲報》?!幷咦論同考茨基之流的統(tǒng)一(參看恩斯特·海爾曼,載于《Die Glocke》[注:《鐘聲》雜志?!幷咦)
6.否認目前的危機同機會主義的聯(lián)系(卡·考茨基1915.5.28)(《共產(chǎn)黨人》)
對待戰(zhàn)爭的態(tài)度(在下列各年以前的):
社會革命 1902年 1902
取得政權(quán)的道路 1909年 1905
1905(o 33[注:見本卷第697—699頁?!幷咦) 1908
1910(o 15[注:同上,第666—667頁?!幷咦) 1910
1912[189]
呂勒與《Vorw?rts》[注:《前進報》?!幷咦
{革命同戰(zhàn)爭有聯(lián)系。}
{裁軍和歐洲聯(lián)邦。}
A.經(jīng)濟和基本的階級對比關(guān)系(1—4)
B.政治(5—8)
C.黨內(nèi)的“泥潭派”(9—12)
D.俄國的考茨基分子
阿克雪里羅得
馬爾托夫
齊赫澤和斯柯別列夫
供翻譯的
(1)克梅雷爾
(2)吉爾布雷思:《對動作的研究》
(3)霍布森:《帝國主義》
文章片段
目前德國社會民主黨人中間有些教條主義的、歪曲馬克思主義的人對目前德國的兼并采取漫不經(jīng)心的態(tài)度,恩格斯在1893年說的一段話可以表明他同這種態(tài)度相去有多遠:
“我們不應忘記,俾斯麥的27年統(tǒng)治使德國受到——不是沒有根據(jù)的——全世界的憎恨。吞并丹麥的北石勒蘇益格,不遵守以及最后用欺騙辦法廢除布拉格和約中有關(guān)丹麥人的條款,吞并阿爾薩斯-洛林,卑鄙地迫害普魯士的波蘭人——所有這些與恢復‘國家統(tǒng)一’毫無共同之處?!?《歐洲能否裁軍?》,紐倫堡,1893,第27頁)[190]根據(jù)1866年8月23日的布拉格條約,奧地利把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讓給了普魯士,條件是:如果石勒蘇益格北部地區(qū)的居民在自由投票時贊成同丹麥聯(lián)合,那就要把該地區(qū)居民劃歸丹麥。1878年10月11日德國同奧地利簽訂的維也納條約用欺騙辦法廢除了這一條。15年后,到1893年,恩格斯還沒有忘記這種騙局,并且痛斥這種騙局,強調(diào)指出了建立德國人的國家統(tǒng)一同對依附德國人的民族采取一系列強制的和欺騙性的壓迫措施之間的差別……[注:手稿到此中斷。——俄文版編者注]
《國民飲食狀況。群眾飲食狀況》
《國民飲食狀況。群眾飲食狀況》,柏林,1916。
(勞動者福利中央聯(lián)合會叢刊。1915年10月28日)。
第27頁(摘自魯布納教授的“報告”):
現(xiàn)將英國各階級間分配情況的材料摘引如下:
《巴塞爾前進報》
《瑞士的國外投資》
《Basler Vorwärts》[注:《巴塞爾前進報》?!幷咦1917年1月26日:
《瑞士的國外投資》。
伯爾尼大學政治經(jīng)濟學研究班(賴歇斯貝格教授主持的)報告匯編。
阿爾弗勒德·費舍的報告:
“瑞士的債務與它的國外投資有因果關(guān)系。債務共計15億法郎,其中10億是欠法國的?!?br> “只能大致確定瑞士的國外投資總額。估計總額在25億法郎和45億法郎之間。由此可見,瑞士肯定是個債權(quán)國,因為它的國外投資比它的國外債務高出將近一倍?!?br>
圖書目錄
?、?br> L.F.霍夫曼:《日暮途窮的英國》(《La Patrie Egyptienne》[注:《埃及祖國報》?!幷咦出版。)日內(nèi)瓦,1914。
((印章:埃及愛國者俱樂部。1914.3,日內(nèi)瓦 韋松內(nèi)街3號。))
“《La Patrie Egyptienne》出版的這本小冊子免費發(fā)給所有愿意索取的人。需者可向管理處索取,日內(nèi)瓦 韋松內(nèi)街3號。”
穆罕默德·法赫米:《埃及問題真相》(日內(nèi)瓦,1913)(《1912年給第十九屆和平大會的報告書》)。
J.戈爾德施泰因博士:《德國建筑業(yè)中的工人和企業(yè)主》,萊比錫,1913。(《蘇黎世國民經(jīng)濟研究》,第5編。)
教授W.許內(nèi)瓦德爾博士:《歐洲大戰(zhàn)的歷史前提》,溫特圖爾,1915(小冊子——看來是一本寫得很平庸的概論性的東西,很短,很膚淺)。
?、?br> “伊斯蘭教進步”協(xié)會。
富斯特里大廈,日內(nèi)瓦。
他們的出版物《Bulletin de la société…》[注:《……協(xié)會公報》?!幷咦。第3年卷,№1和2,1915年6—7月。
《不能忘記》。
英國人在埃及的歷史一頁。1915年5月。署名M.M.里法特博士。
敘述埃及人因揍了幾名開槍打鴿子并打傷一名婦女的英國軍官而于1906年6月26日被判刑和殺頭的事。
小冊子:《對英國的判決》,柏林,1915.5.2。M.M.里法特博士作序。
輯錄了從1882年一直到1914年12月7日合并(兼并)為止,英國就埃及問題所許的諾言和所發(fā)表的聲明。
?、骩191]
貝利烏斯:《英國人和法國人的有色人種幫手》,柏林,1915。
布蘭特:《在東亞的33年。一個外交家的回憶錄》,共3卷,萊比錫,1901。
科爾納:《瑞士的煙草壟斷》,洛桑,1914。
戴維斯:《英國和德國的財政》,倫敦,1915。
艾爾-哈迪-阿卜杜拉:《法國軍隊中的伊斯蘭教》,君士坦丁堡,1915。
《印度的忠誠》(印度一個民族政黨出版),同上,法文版。
弗蘭克:《冰川時代人們的假想的語言》,萊比錫,1911。
格林:《印度》,共2卷,1911。
《格魯吉亞和目前的戰(zhàn)爭》,1915。
基利阿尼:《德英經(jīng)濟矛盾》。
洛伊埃:《殖民地生活寫照》,1903。
邁倫:《歐洲大戰(zhàn)時期我們在中國的機會》,芝加哥,1915。
尼漢斯:《現(xiàn)代各民族的改造和基督教爭奪世界統(tǒng)治權(quán)》,伯爾尼,191?。
彼得:《法國長篇小說的發(fā)展》,1913。
里法特:(關(guān)于埃及反英斗爭問題)。
《英國在印度的統(tǒng)治受到譴責》,倫敦,1915。
舍里夫:《突尼斯人及其他。對法國統(tǒng)治的抗議》。原文如此!柏林,1916。
魯特曼:《現(xiàn)代心理學的主要成果》。
西韋金:《現(xiàn)代經(jīng)濟史基礎》,1915。
菲埃托爾:《德語語音詞典》。
齊庫爾施:《俄國的巴爾干政策》,1915。
Ⅳ
(1)莫·萊爾:《德國帝國主義》,巴黎,1908(?)[注:此書不是在1908年出版,而是在1902年出版。見本卷第217頁。——編者注]3.50法郎。
(2)貝拉爾:《法國和威廉二世》(3.50法郎)?
〃〃〃《摩洛哥的沖突》(4法郎)
〃〃〃《蘇丹,伊斯蘭教……》,巴格達(4法郎)。
同一作者:《亞洲的暴動》,巴黎,1904。
(3)喬·布隆代:《德國人民的工商業(yè)的高漲》,巴黎,1900。
〃 〃〃〃《法國和世界市場》,巴黎,1901。
勒魯瓦-博利厄:《亞洲的復興》,1900。
〃〃〃〃〃〃《新盎格魯撒克遜人協(xié)會》。
?、?br> S.A.里夫:《競爭的代價》(共617頁),紐約,1906(2美元)
(麥克盧爾、菲力浦斯公司)。(“關(guān)于競爭過程造成的損失的研究,和關(guān)于社會主義改革的建議”。)
《The Economist》[注:《經(jīng)濟學家》雜志?!幷咦,1915.12.25。
英國人論德國化學工業(yè)的優(yōu)勢。
《經(jīng)濟學和法學書目》,1906(1)及以后各年,1908(3),1909—1912(第4—8卷)。
?、?br> 約翰·阿·霍布森。
《關(guān)于最低綱領各條的報告集》,共2卷(《建立持久和平的中央組織》),海牙,1916。
?、?br> 波勒:《軍事歷史叢書》。
維蒂希:《革命的世紀》,共2冊,蘇黎世,1875。
達爾克:《戰(zhàn)爭通史》(共2卷),巴黎,1758。
穆里埃:《商業(yè)戰(zhàn)爭(1486—1850)》,巴黎,1863。
弗·埃爾拉赫:《弱小民族反對強大軍隊的解放戰(zhàn)爭》,伯爾尼,1868。
施圖德尼茨和勒德利希:《不同期和同期的評論》。
哥利岑?
祖特爾:《理查·阿芬那留斯的哲學》,1910。(學位論文。)
?、?br> 蓋爾 政治評論和
埃格爾哈夫 歷史紀事(一年的)
羅洛夫:《Europäischer Geschichtskalender》[注:《歐洲歷史紀事》雜志?!幷咦((?))。
蘇黎世州立圖書館索書卡
阿什利:《英國的經(jīng)濟組織》,1914。
貝爾扎:《在血泊中》,華沙,1906。
比爾曼:《文克布萊希(馬爾洛)》,共2卷。
比特曼:《工人收支和物價昂貴》,1914。
布瓦西埃:《圣西門》。
《Bolletino Storico della Svizzera Italiana》[注:《瑞士意語區(qū)史料通報》。——編者注],1—23年卷(1879—1901)。
布雷斯尼茨·馮·西達科夫:《尼古拉二世帝國秘史》,共5卷。
《給左爾格的信》,斯圖加特,1906。
保爾·布申:《1860年前英國和它的殖民地之間的貿(mào)易政治關(guān)系的發(fā)展》,附1826—1900年殖民地貿(mào)易一覽表,斯圖加特,1902。
卡內(nèi)基:《國際和平宣傳基金》,1911和1912年鑒。
多扎:《印象和見聞》,1914。
德爾·韋克基奧:《戰(zhàn)爭奇觀》,薩薩里,1909。
?!さ埋R雷:《殖民地組織和聯(lián)邦;法蘭西和它的殖民地聯(lián)邦》,學位論文,巴黎,1899。
《瑞士民主派還是國際社會主義》,弗勞恩菲爾德,1892。
《瑞士聯(lián)邦銀行報告書》,1863—1913。
德托:《社會主義和法國議會》,學位論文,巴黎,1903。
迪特里希:《企業(yè)的組織》,1914。
《美國的職業(yè)教育》,1900。
埃格爾哈夫:《現(xiàn)代史》,1913。弗·烏里揚諾夫。1916年8月4日。10月底。
埃格爾哈夫:《現(xiàn)代史》,1908。9月25日借出。州立圖書館9月18日借出。弗·烏里揚諾夫。1916年10月4日。10月底。
埃倫貝格:《豪富(富格爾—路特希爾德—克虜伯)》,1905,共2卷。
恩格斯:《家庭……的起源》。
埃爾梅爾斯:《法國的殖民貿(mào)易政策》,柏林,1910。
《瑞士的工廠統(tǒng)計》,1911。
弗雷斯:《剛果河流域附屬國的國際地位》,學位論文,卡爾卡松,1904。
弗里曼:《比較政策》,倫敦,1873。
恩斯特·弗里德里希:《世界貿(mào)易和世界關(guān)系地理》,1911。
弗羅貝爾:《論目前英德法存款銀行的動向》(學位論文),1903。
加爾:《現(xiàn)代報刊事業(yè)的經(jīng)濟基礎》,1912。
加佐:《英國帝國主義??ㄈR爾—西利—張伯倫》(學位論文),1903。
《Deutscher Geschichtskalender》[注:《德國歷史紀事》雜志?!幷咦,1813年卷。
吉貝爾:《對鉀堿工業(yè)的撥款》,1912。
日羅:《殖民原則》,第2版,巴黎,1904。
戈埃斯:《印度的大城市》,1910。
《中世紀史和近代史手冊》(邁訥克等),1903及以后各年。((只是幾篇專題論文,看來什么也沒有))
埃爾芒:《1848年的匈牙利革命:民族,它們的斗爭和它們的要求;俄國的干涉和波蘭的干涉》,學位論文,1901。
威·G.赫茨:《英國向外國人征收所得稅》,斯圖加特,1910。
赫特納:《英國的世界霸權(quán)和戰(zhàn)爭》。
海德:《德國雪茄和紙煙工業(yè)技術(shù)發(fā)展的國民經(jīng)濟意義》,斯圖加特,1910。
希爾施:《零售商業(yè)的分支企業(yè)》,1916。
弗蘭克·希契科克:論述美國對外貿(mào)易的幾本小冊子。
赫尼格爾:《德國軍事的經(jīng)濟意義》,萊比錫,1913。
霍利切爾:《歷史的規(guī)律。對唯物主義歷史觀的批判》,學位論文,1901。
霍爾斯蒂:《戰(zhàn)爭同國家起源的關(guān)系》,學位論文,1913。
奧諾雷:《橫貫撒哈拉的鐵路和法國人滲入非洲》,學位論文,1901。
《在爭取俄國自由的斗爭中》,1906。
愛·雅科布:《合作社的國民經(jīng)濟理論》,1913。
《Journal asiatique》[注:《亞洲雜志》?!幷咦,(1)第10期目錄,(2)第11期。
《俄國反猶太暴行》,共2卷,1910。
神戶正雄:《日本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1914。
考茨基:《議會制》,斯圖加特,1893。
凱澤爾:《鋼筋混凝土建筑的發(fā)展和成就》(講演),達姆施塔特,1911。
金德曼:《強制和自由。各族人民生活中的普遍因素》,耶拿,1901。
木下伊太郎:《日本商業(yè)的過去和現(xiàn)在》,學位論文,1902。
威·克萊:《克虜伯所擁有的。社會政治問題隨筆》,1899。
戈·科赫:《1794年的雅各賓國家》,柏林,1904。
朗格:《大戰(zhàn)文獻》,1915。
朗之萬:《論向法國和外國交易所證券征收的印花稅》,學位論文,1900。
列曼:《亞美尼亞的過去和現(xiàn)在》,1910。
拉德洛:《英國的勞動階級》,1868。
馬克思:《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1896。
南森:《西伯利亞》,1914。
諾斯蒂茨:《英國工人階級的奮起》,耶拿,1900。
奧斯特里德爾:《壟斷還是競爭》,1903。
《La Paix par le Droit》[注:《正義的和平》雜志。——編者注],第21年(1911)。
佩茨和德恩:《英國的霸權(quán)。Ⅰ.大陸封鎖時代紀要》,萊比錫,1912。
佩茨:《論最新貿(mào)易政策問題》,維也納,1895。
佩斯爾:《最低工資》,1914。
《波蘭和瑞士人民》。作者是瑞士人,波蘭起義的目擊者。1863。
《Politisches Jahrbuch》[注:《政治年鑒》?!幷咦,最近兩年。
波利:《論俄國革命》。
普拉多:《俄國的死路》,1907。
威·拉帕爾:《瑞士現(xiàn)代民主制產(chǎn)生的經(jīng)濟因素》。
《論文集》(馬丁)。
《拉脫維亞革命》。
里德:《公共企業(yè)的組織和管理》,1914。
斯克爾頓:《社會主義。批判的分析》,學位論文,劍橋,1911。
《現(xiàn)代國家史》?(第1—28卷),萊比錫,1858。
《Staatsarchiv》[注:《國家檔案》雜志?!幷咦,索引78—93,最后一年1914。
施特拉塞爾:《資本主義和戰(zhàn)爭法》。(補編№11。)
施特羅:《德國政治文獻中的1801—3年法英關(guān)系》(=歷史評論,第121編),1914。
施特魯普:《俄國和中國的沖突》,1911。
于貝斯貝格爾:《近二百年來俄國的東方政策》,第1卷,1913。
烏爾曼:《德俄的木材交易》,學位論文,1913。
于里:《法國的罷工及其結(jié)局》,學位論文,1902。
泰奧多爾·費特爾:《約翰·拉斯金和威·莫里斯,技術(shù)的反對者和擁護者》,弗勞恩費爾德,1912。
(瓦爾茨-艾登本茨)《政變還是改良》,共3冊。
懷特:《我的外交生涯片段》,1906。
揚曼:《豪富的經(jīng)濟原因》,學位論文,1909。
《Zeitschrift für schweizerische Statistik》[注:《瑞士統(tǒng)計雜志》?!幷咦。
西利亞庫斯:《革命的俄國》,1905。
載于1936年和1937年《列寧文集》俄文版第29卷和第30卷
譯自《列寧全集》俄文第5版第28卷第711—740頁
注釋:
[181]論文提綱寫于1912年或1913年,關(guān)于辛迪加的論文顯然沒有寫成。
提綱和下一篇文獻寫在同一張紙上?!?31。
[182]奧·倍倍爾的文章《德國、俄國和東方問題》載于1886年《新時代》雜志第4年卷第11期。1914年10月中旬列寧在伯爾尼(或日內(nèi)瓦)聽了崩得分子弗·科索夫斯基(M.я.列文松)的一次專題報告,其中談到了倍倍爾的這篇文章的觀點(見《列寧文集》俄文版第14卷第132頁)。此后列寧閱讀了上述倍倍爾的文章,作了以下的摘錄?!?33。
[183]指喬·佩什在1911年1月《皇家統(tǒng)計學會雜志》第74卷第2冊上發(fā)表的文章《大不列顛在各殖民地和國外的投資》和伯·哈爾姆斯的著作《世界經(jīng)濟問題》(見本卷第432—434頁和第312—321頁)。——836。
[184]歐·菲力波維奇的文章《壟斷組織和壟斷政策》,載于卡爾·格律恩貝格1916年出版的《社會主義和工人運動歷史文匯》第6卷第157—174頁。——847。
[185]以《工人報》編輯部的名義發(fā)表的《關(guān)于帝國主義和民族壓迫的提綱》是卡·伯·拉狄克寫的,載于1916年4月齊美爾瓦爾德左派用德文出版的馬克思主義雜志《先驅(qū)》第2期。列寧是根據(jù)該雜志的原文作摘要的。1916年7月,列寧在《關(guān)于自決問題的爭論總結(jié)》一文中批評了這個提綱的錯誤觀點(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8卷第16—57頁)。
《工人報(《Gazeta Robotnicza》)是波蘭王國和立陶宛社會民主黨華沙委員會的秘密機關(guān)報,1906年5—10月先后在克拉科夫和蘇黎世出版,由亨·多姆斯基(卡緬斯基)主編,出了14號以后???。1912年波蘭社會民主黨分裂后,出現(xiàn)了兩個華沙委員會。兩個委員會所辦的機關(guān)報都叫《工人報》,一家是由在華沙的總執(zhí)行委員會的擁護者辦的,出了4號,另一家是由在克拉科夫的反對派華沙委員會辦的,出了11號(最后兩號是作為波蘭王國和立陶宛社會民主黨邊疆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機關(guān)報在蘇黎世出版的)。這里提到的《工人報》是指后者。波蘭王國和立陶宛社會民主黨兩派合并后,《工人報》在1918年8月還出了1號?!?51。
[186]列寧擬在這里援引自己發(fā)表在《先驅(qū)》雜志和《共產(chǎn)黨人》雜志上的兩篇文章:一篇是《機會主義與第二國際的破產(chǎn)》,載于1916年1月《先驅(qū)》雜志第1期(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117—130頁);另一篇是《第二國際的破產(chǎn)》,載于1915年《共產(chǎn)黨人》雜志第1—2期合刊(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6卷第223—277頁)。——852。
[187]指奧地利社會沙文主義者弗·奧斯特爾利茨在1915年7月21日《人民論壇報》第29號上發(fā)表的《好的意大利人和壞的德國人》一文。
《人民論壇報》(《Volkstribüne》)是站在齊美爾瓦爾德右派立場上的奧地利“國際主義者”的報紙,1891—1919年在維也納出版?!?53。
[188]指德國社會民主黨內(nèi)的一個機會主義者用“莫尼托爾”這一筆名在1915年4月《普魯士年鑒》第4期上發(fā)表的《社會民主黨和世界戰(zhàn)爭》一文和卡·考茨基在1915年11月26日《新時代》雜志第9期上發(fā)表的《黨團和黨》一文。列寧在《機會主義與第二國際的破產(chǎn)》一文中將這兩篇文章作了比較(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124—125頁)。
提綱第10條指的也是上述考茨基的文章?!?53。
[189]指卡·考茨基的下列著作:《社會革命》(1902年),《愛國主義、戰(zhàn)爭和社會民主黨》(1905年),《民族性和國際性》(1908年),《哥本哈根代表大會》(1910年),《再談裁軍》(1912年)?!?53。
[190]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433—467頁(見本卷第555—559頁)?!?55。
[191]列寧是根據(jù)《蘇黎世圖書館新增圖書目錄》(第20年卷,1916年,第1編1-3月)編成這一部分書目的。——858。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