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帝國主義的筆記[1]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關于帝國主義的筆記[1]

  (1915—1916年)
  筆記
  “α”
  (“阿耳法”)
  目錄
  筆記α,第1—48頁
  最新的經濟著作
  目錄:
  1—3[注:列寧筆記的手稿頁碼?!砦陌婢幷咦。舒爾采-格弗尼茨著作的結尾部分(《社會經濟》摘錄)
  +31—35(福格爾施泰因)。
  4。論同“泥潭派”的斗爭一文的草稿。((簡評考茨基主義。))
  5。參考書目。
  6。拉維斯泰因論巴爾干問題(《Die Neue Zeit》[注:《新時代》雜志?!幷咦,1913)。
  7—8。威納爾論魯爾采礦工業(yè)的集中(《Die Neue Zeit》,1913)。
  9。邁耶爾(投資)和參考書目。
  10?!?br>  11—12。利夫曼論法蘭克福的五金貿易。
  13—14。資產階級學者論同帝國主義的斗爭。(《從屬種族》。)
  15。莫里德——《公司及分公司》。
  16。參考書目。
  17。同上。
  18。施爾德爾?!禬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注:《世界經濟文匯》?!幷咦第5卷(不是他的文集)。
  19?!段覀兊难哉搱蟆氛洝?br>  20?!?br>  21。參考書目。
  22。股份公司的資本總額。
  23—28??怂固丶{:《強迫加入組織》。
  29。維也納《Arbeiter-Zeitung》[注:《工人報》?!幷咦論維也納的銀行。
  30?!禩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注:《美國學院年刊》?!幷咦。
  31—35?!渡鐣洕氛浀慕Y尾部分。
  36。——
  37。參考書目。
  38。施蒂利希:《貨幣銀行業(yè)》。
  +41—42。
  39—40。利夫曼:《卡特爾與托拉斯》。
  43—48?!渡鐣洕氛洝?舒爾采-格弗尼茨)
  +1—3
  和31—35
  參考書目:
  第5頁。      第21+32頁  第44頁。
  第9頁。      第37頁     第46頁。
  第17+16頁。  第38頁。   第48頁。
  論同“泥潭派”作斗爭的文章的草稿
  (簡評考茨基主義)[2]
  我們同“泥潭派”的斗爭。
  泥潭派=卡·考茨基、胡斯曼等人。
  區(qū)別普列漢諾犬、海德門、海涅和卡·考茨基、王德威爾得等人的意義。兩種“色彩”。
  用折中主義代替辯證法。“中庸”:把兩個極端“調和”起來,缺乏清楚、肯定、明確的結論,搖擺不定。
  實際上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在言論上卻調和和緩和這種矛盾。同機會主義和好。
  抹殺同機會主義在理論上和政治實踐上的鴻溝。
  背棄(背叛)《取得政權的道路》[3]的觀點和巴塞爾宣言[4]的革命實質(和革命策略)……
  區(qū)別“馬克思主義中派”(=獨立的政策、獨立的思想、獨立的理論)和“泥潭派”(=搖擺不定、毫無原則、“回轉器”(“Drehschei-be”)、風向儀)這兩個概念。
  官場的樂觀主義:事物的客觀進程……一切都一定會變好。
  {非法組織。軍隊工作。}
  “無產階級”和“一般”“階級斗爭”。
  {支持和發(fā)展群眾的行動。}
  “過程”
  參看馬爾托夫,他說社會主義“沒有希望”,假如……機會主義不可救藥!!![注:參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437頁?!幷咦
  “同泥潭派斗爭”的實質不應當是否定合法活動和爭取改革的斗爭,而應當是前面所說的承認革命活動。
  按新的、更深一層的界限來劃分,社會主義和工會運動有可能融合。
  議會活動及其另一種概念?!安缓戏ǖ淖h會活動”。
  參考書目
  蘇黎世州立圖書館中的一部分哲學書籍:
  吉德翁.斯皮克爾:《論自然科學和哲學的關系》(特別要對照一下康德的著作和朗格的《唯物主義史》),8開本,柏林,1874。
  黑格爾:《現(xiàn)象學》(博蘭德版,1907)。
  埃里希.考夫曼:《美國的對外實力和殖民威力》,萊比錫,1908
  (載于《國家法和國際法叢書》,第1編)。法學著作。
  帝國主義政策產生了美洲殖民地的問題。
  州立圖書館(蘇黎世)。
  《Journal asiatique》[注:《亞洲雜志》。——編者注](巴黎,1857—1913和第10類統(tǒng)計表。十第11類,第1、2卷。)
  《Giornale della società asiatica italiana》[注:《意大利亞洲學會會刊》?!幷咦,第1卷(1887)——第26卷(1913/4)。
  庫茲涅佐夫:《中亞不同文明和語言的斗爭》(學位論文),8開本,巴黎,1912。
  列曼-豪普特:《亞美尼亞》,8開本,柏林,1910。
  畢希勒:《剛果——利奧波德的國家》,蘇黎世,1912,1914。
  弗雷斯:《剛果河流域附屬國的國際地位及其瓜分情況》,1907。
  凱特·布魯索:《美國黑人的教育》,學位論文,巴黎,1904。(《美國教育問題論文報告集》。)
  《印度調查》。(1911。孟買,1911。)
  莫菲特:《加拿大的美國化》,學位論文,紐約,1907。
  帕圖葉:《美國帝國主義》(學位論文,第戎,1904)。
  愛·德特曼:《德國人所說的巴西繁榮》,1908。
  菱田政治:《日本作為強國的國際地位》,紐約,1905。
  勒弗夫爾:《鐵路是滲入中國南部的途徑》,學位論文,巴黎,1902。
  呂西埃:《大洋洲的瓜分》,學位論文,巴黎,1905。
  拉維斯泰因論巴爾干問題
  威·萬·拉維斯泰因:《巴爾干問題》,《Die Neue Zeit》[注:《新時代》雜志?!幷咦,1913
  (第31年卷,第1冊),1912.11.15。
  “這樣的聯(lián)盟”(包括土耳其在內的巴爾干國家聯(lián)盟)“就會有可能滿足這個在地理上連成一片的地區(qū)的文化需要,用無法克服的障礙來阻擋歐洲帝國主義和俄國這個世界強國的推進。對巴爾干問題的其他任何解決辦法都只能是暫時性的,不能在一個長時期內滿足居住在那里的一切種族和民族的利益?!?第228頁)
  “歐洲帝國主義和沙皇政府自然要竭盡全力來反對巴爾干國家的聯(lián)盟。無論過去和現(xiàn)在,它們共同注意的是如何加劇巴爾干國家人民和土耳其之間相互的仇視和紛爭,以便更容易地把這些地區(qū)當作殖民地來剝削。土耳其和巴爾干國家的政治家們是否會認識到他們的共同利益,是否會互相接近起來,結束這種毀滅性的戰(zhàn)爭呢?如果他們不這樣做,那就是為了歐洲資本主義和巴爾干各國王朝的利益而犧牲本國人民的利益?!?第229頁)
  威納爾論魯爾采礦工業(yè)的集中
  G.威納爾:《魯爾采礦工業(yè)的資本集中》,《Die Neue Zeit》,1913,第138頁(1912.10.25.)。
  魯爾區(qū):
  1)德意志銀行集團
  4個人在下面4家銀行中擔任經理和監(jiān)事的職位:
  (α)  德意志銀行……………………………所有4人
  (β)  埃森信用公司………………………其中的2人
  (γ)  埃森聯(lián)合銀行………………………″″″2人
  (δ)  貝爾格—馬爾克銀行………………………2人
  在這個銀行“勢力范圍”內的礦山:
  20個礦山——66233工人;1860萬噸(1907)
  72594工人;1930萬噸(1910)
  2)  德累斯頓銀行和沙夫豪森聯(lián)合銀行集團9個人在兩家銀行中擔任經理和監(jiān)事的職位。
  受這個集團支配的:
  7個礦山:……23269工人——598萬噸(1907)
  27965工人——720萬噸(1910)
  礦山?
  “Werke”[注:“工廠”。——編者注]或
  “Zechen”[注:“礦山”?!幷咦
  
  
  [注:總數(shù)?!幷咦
  “在魯爾采礦工業(yè)中,全體人民的利益同一小撮為數(shù)不到一百的資本家的利益發(fā)生著沖突?!?第144頁)
  這篇文章還談到了辛迪加是否會重新建立起來的問題。查這一時期的康拉德年鑒[5]的大事記(1912年10—12月份及其他月份)。
  邁耶爾(投資)和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阿·邁耶爾博士:《Neue Zǖrcher zeitung》[注:《新蘇黎世報》?!幷咦商業(yè)欄的編輯,《投資》。(蘇黎世,1912。)
  一個“實踐家”寫的小書:對資本家的勸告。
  股份公司的利潤統(tǒng)計第130—132頁。
  英國在1893/1902年建立了38928個公司。其中倒閉的有14538個=37%!!法國破產的公司約占10%(勒魯瓦-博利厄)。
  注意下列參考書目:
  威廉·蓋爾登:《交易所成功的秘密》,柏林。(社會民主黨人?)
  一位德國非職業(yè)的投機家談“自己的經驗”。第139頁:在交易所中獲利的人只是“極少數(shù)”。
  第149頁:靠差額來賺錢的50樁交易中的1樁。((舉了大量的關于欺騙等等的例子。))
  阿弗里卡努斯:《購買金礦股票作為投資手段》,萊比錫,第2版,1911。
  維·魯佩爾:《采礦工業(yè)有價證券的業(yè)務》,耶拿,1909。
  勒內·努埃爾:《股份公司》,巴黎,1911。
  ?J.施泰格爾?!度鹗繃鴥群蛧獾耐欣购涂ㄌ貭枴?,蘇黎世。
  赫·阿爾伯特:《德國歷年的利率(1895—1908)》。
  柯爾:《世界的金礦》,倫敦,1902。
  龔佩爾:《金礦有價證券的投機》(弗賴堡,1903)。
  泰·胡貝爾:《應當怎樣看平衡表?》(斯圖加特,1910)。
  羅伯特·施特恩:《商業(yè)平衡表》(萊比錫,1907)。
  亨·布羅西烏斯:《平衡表》(萊比錫,1906)。
  利夫曼論法蘭克福的五金貿易
  羅伯特·利夫曼:《法蘭克福五金貿易的國際組織》,《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注:《世界經濟文匯》?!幷咦,第1卷,耶拿,1913,第108頁及以下各頁。
  從梅爾頓的企業(yè)(英德家族)中產生了梅爾頓康采恩。
  “投入梅爾頓康采恩的資本(當然不包括它的那些后臺老板的私人財產)總共也許有2億多馬克。”(第121頁)
  “法蘭克福的五金貿易還包括其他一些很重要的公司,因此它的企業(yè),特別是梅爾頓康采恩的企業(yè)實際上遍布于全世界。”(第122頁)
  圖表(第120頁):[見第13頁?!幷咦
  城市名稱是我填的。
  在這里,商業(yè)資本(梅爾頓的)變成了生產資本。
  
  “現(xiàn)代批發(fā)商業(yè)的特點就是幾乎在一切批發(fā)商業(yè)部門中,它都在滲入生產領域?!?第111頁)
  除了電力工業(yè)(德國電氣總公司、美國通用電氣公司[6]等等)而外,據(jù)說“德國最具有國際性的企業(yè)部門”(109)就要數(shù)五金貿易了(特別是銅、鋅、鉛、貴金屬等的貿易——以法蘭克福為中心)。
  目前的首腦威廉·梅爾頓博士(多數(shù)公司的董事)在法蘭克福,他的父親亨利·R.梅爾頓在倫敦。
  所有這些公司和其他同類公司的主要區(qū)別,就是領導業(yè)務的資本家們現(xiàn)在還直接(第119頁)參與各商業(yè)企業(yè)和生產企業(yè)。他們用公眾的資本來“補充”自己的資本。
  當然,他們所“參與”的“公司”數(shù)目要比圖表中列出的多得多。
  資產階級學者論同帝國主義的斗爭
  注意  資產階級學者論同帝國主義的斗爭。
  《民族和從屬種族》。
  關于1910年6月28—30日在威斯敏斯特卡克斯頓廳舉行的代表會議的報告,倫敦,1911(Ⅻ十178頁)。
  評論載于《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注:《世界經濟文匯》?!幷咦,第2卷,第193頁,署名赫·耶·尼布爾(海牙)。評論的作者指出,這份報告收入了“受異族統(tǒng)治的各國人民的”代表的簡短發(fā)言,他們代表“埃及人、印度人、摩洛哥人、格魯吉亞人、非洲的黑人部落、南美的印第安人,以及歐洲的一些民族,如愛爾蘭人和波蘭人等”(第194頁)。
  “據(jù)稱,必須同帝國主義作斗爭;統(tǒng)治國應當承認從屬民族的獨立權;國際法庭應當監(jiān)督大國同弱小民族訂立的條約的履行。除了表示這些天真的愿望以外,代表會議并沒有繼續(xù)前進。我們看不出他們對下面這個真理有絲毫的了解:帝國主義同目前形式的資本主義有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所以同帝國主義作直接的斗爭是沒有希望的,除非僅限于反對某些特別可惡的過火現(xiàn)象?!?第195頁)[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422頁?!幷咦
  值得指出的是,一些資產階級“帝國主義者”在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中也在考察殖民地(至少是那些非德屬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注:同上,第421頁。——編者注]。
  譬如第3卷第2冊
  印度的風潮和抗議運動(第230頁)
  對印度人的移民入境限制在納塔爾(非洲)引起了同樣的事件(230—1)。
  第4卷第1冊第130頁——荷屬印度的要求自治的運動[注:同上?!幷咦。
  莫里德:《公司及分公司》
  皮埃爾·莫里德:《法國國內和國外的公司及大批分公司》,巴黎,1913(阿爾坎)。(書評載于《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第4卷,第1冊,第286頁。)
  分公司
  英國…………………497公司和20644
  德國…………………14453″″″34464  (其中31799個是小鋪或商店)
  職員人數(shù)       926369———473077
  法國               ?         12000
  50000個職員和工人
  12500萬法郎的工資
  ———“商業(yè)中所出現(xiàn)的集中過程也和工廠工業(yè)中的情況一樣”(第286頁)。
  參考書目
  藏于博物館
  注意:《The Edinburgh Review》[注:《愛丁堡評論》。一一編者注]
  1915年10月:
  《工廠和戰(zhàn)爭》。
  【一篇論述工人階級對戰(zhàn)爭及其經濟后果(工人狀況的改善;失業(yè)現(xiàn)象的減少等等)的態(tài)度的很有意思的文章】
  《The Atlantic monthly》[注:《大西洋月刊》。一一編者注],1916年,似乎是6月號,懷特:《戰(zhàn)后的另一個世界》。
  注意:《Schmoller's Jahrbuch》[注:《施穆勒年鑒》?!幷咦,第37年卷。馬爾克斯論德國國內和國外的證券發(fā)行的統(tǒng)計。
  ?阿爾賓·蓋爾:《Jahrbuch der Weltgeschichte》[注:《世界歷史年鑒》?!幷咦,1913—14年卷,萊比錫,1914。(《Karl Prochaska's Illustrierte Jahr-bǖcher》[注:《卡爾·普羅哈斯卡插圖年鑒》?!幷咦。)
  【這不是文件匯編,也不是參考書,而是對一年情況的生動概述。】
  [查·肯·]霍布森:《資本輸出》,倫敦,1914。
  [約·阿·霍布森]:《帝國主義》。
  ″″″″″:《南非戰(zhàn)爭》。
  巴洛德:《統(tǒng)計原理》,柏林,1913。
  伊施哈尼安:《高加索各民族的民族成分……》,1914(共81頁)。
  泰羅(1914年德文版)。
  迪特里希:《企業(yè)的組織》。
  伊利:《壟斷組織和托拉斯》。
  詹克斯。載于《Schmoller's Jahrbuh》或另外一本經濟雜志。康拉德的《Jahrbǖcher fǖr Nationalokonomie und Statistik》[注:《國民經濟和統(tǒng)計年鑒》?!幷咦。
  ((第三類,第1卷))
  哈爾姆斯。
  阿加德:《大銀行與世界市場》,1914。
  里塞爾:《大銀行》,1906。
  馬克羅斯蒂:《托拉斯》,1910。
  沙德韋爾:《英國、德國和美國》,柏林,1908。
  耶德爾斯:《大銀行與工業(yè)的關系》,《Schmoller's Forschun-gen》[注:《施穆勒叢書》?!幷咦,第24卷,萊比錫,1905。
  施爾德爾。
  萊維:《壟斷組織和托拉斯》。
  契爾施基。
  利夫曼:《卡特爾與托拉斯》。
  福格爾施泰因:《資本主義組織形式》。
  施爾德爾。《世界經濟文匯》第5卷
  齊格蒙德·施爾德爾:《世界大戰(zhàn)的世界經濟前提》?!禬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注:《世界經濟文匯》。——編者注],第5卷(I)(第1—22頁)。
  一篇很好的概論(當然,有親德傾向)。
  其他國家紛紛實行保護主義,使19—20世紀的英國不得不轉向戰(zhàn)爭計劃。
  奧地利。它對巴爾干的野心。
  值得注意的是:1908/9年(正當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被兼并的時候),塞爾維亞有人主張對奧匈帝國作戰(zhàn),其理由是:如果我們戰(zhàn)勝了,我們就會使塞爾維亞人脫離奧匈帝國。如果我們戰(zhàn)敗了,塞爾維亞將被劃入奧匈帝國的關稅范圍。這樣也好。反正我們沒有什么可喪失的(第11頁)。
  說俄國>“首先是”“軍事官僚統(tǒng)治階級私人經濟的利益”(12)。例外:對達達尼爾海峽的野心。
  在法國,人們對1911年11月4日關于摩洛哥—剛果的協(xié)定表示不滿。
  比利時只有依靠英國才能保持自己的剛果,法國根據(jù)1895年2月5日的條約獲得了在剛果“優(yōu)先購買的權利”(第16頁)。
  日本力圖統(tǒng)治中國。
  1913年以前的土耳其“與其說是世界政治的主體,不如說是世界政治的客體”(19)。
  葡萄牙依附于英國。
  西班牙獲得了(1912年11月27日同法國簽訂的條約)摩洛哥北部的一塊土地(法國反對,英國贊成)。西班牙在1898—1914這16年中大踏步地前進了。
  《我們的言論報》摘錄
  《我們的言論報》№11(1915.2.10)。
  扎列夫斯基的文章《論民族問題》。贊同§9。[7]引證了《火星報》№44:
  “……但是,無條件地承認爭取民族自決的自由的斗爭,這絲毫也不意味著我們必須支持任何民族自決的要求。社會民主黨作為無產階級的政黨,其真正的主要的任務不是促進各民族的自決,而是促進每個民族中的無產階級的自決?!盵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7卷第218頁?!幷咦№82(1915.5.6)。社論:《帝國主義和民族思想》。
  反對愛爾威?!俺嗦懵愕拿褡逅枷胧欠磩拥??!?0世紀=帝國主義的世紀;19世紀是民族主義的世紀。
  №116(1915.6.17)《卡·考茨基論普列漢諾夫》
  和№117(15.6.18)(摘錄保加利亞的雜志)。
  和№118(6.19)  №130(1915.7.3)H.托洛茨基的
  《民族和經濟》+№135(7.9)
  №170(1915.8.21)爾·馬爾托夫反對《社會民主黨人報》
  和171         22(關于失敗)。
  172(     ……24)
  №192(1915.9.16)馬爾丁諾夫論“歐洲聯(lián)邦”。
  №209(1915.10.8)H.托洛茨基論齊美爾瓦爾德。
  參考書目
  錄自州立圖書館(蘇黎世)。
  注意:阿特蘭蒂庫斯:《社會國家的生產和消費》,1898??即幕男蜓浴?br>  亨利·德馬雷斯特·勞埃德:《與公共福利相對立的財富》,紐約,1901。
  ?《Statistisches Jahrbuch das Deutsche Reich》[注:《德意志帝國統(tǒng)計年鑒》?!幷咦(1915)。
  施蒂利希:《大工業(yè)企業(yè)的政治經濟研究》,第1卷和第2卷,1904和1906。
  《Bulletin de l'institut international de statistique》[注:《國際統(tǒng)計研究所公報》。——編者注](第1—19卷)。
  克拉克:《澳大拉西亞的工人運動》,1906。
  安德列·利埃斯:《社會問題》,巴黎,1895。
  格倫采爾:《論卡特爾》,1902。
  鮑姆加滕和梅斯勒尼:《卡特爾》,1906。
  尤拉舍克:《世界經濟概論》。
  諾伊曼-施帕拉爾特:“評論”,1879/80……1883/4年卷。
  昆坦斯:《農業(yè)機器對生產和勞動的影響》,1904,(學位論文。)
  約·普倫格:《從貼現(xiàn)政策到統(tǒng)治金融市場》,1913。
  舒爾采-格弗尼茨:《不列顛帝國主義》,1906。
  ?埃米爾·布雷齊加爾:《德國經濟危機的征兆》,柏林,1913(1.80馬克)
  預測1913/4年的危機
  伯恩哈特·梅倫斯:《法國大信用機關的產生和發(fā)展》,1911。
  利西斯:《論反對法國的金融寡頭》,1908。
  安德列·利埃斯:《幾個金融家的傳略》,1909。
  特斯蒂斯:《利西斯著作的真相》,1908。
  ?!ぬ├铮骸斗▏慕洕M步》。
  皮埃爾·博丹:《沖動》。
  莫里斯·施沃布:《搏斗之前(商業(yè)戰(zhàn)爭)》,巴黎,1904。
  魯·克勞斯:《俄國的銀行》,1908(《Schmoller's Forschungen》[注:《施穆勒叢書》?!幷咦,第131編)。
  門托爾·布尼亞蒂安博士:《經濟危機和過度資本化》,慕尼黑,1908。
  ?!ぬ├铮骸稓W洲和美國。一般統(tǒng)計》,巴黎,1899。
  凱爾蒂:《非洲的瓜分》,1895。
  注意:O.施瓦爾茨:《列強的財政體制》(格申版叢書),兩卷本,萊比錫,1909。
  注意  【關于70年代至1900年這一時期發(fā)展情況的值得注意的表格。注意】《社會經濟概論》,蒂賓根,1914年及以后各年。
  股份公司的資本總額
  “它們”操縱著多少資本?
  《Bank-Archiv》[注:《銀行文匯》?!幷咦,第13年卷。1914.6.15。
  《1907/8—1911/12年間德國股份公司的業(yè)務總結》……
  1911/2………股份公司的數(shù)目——    4712
  股份公司的股份資本………      1488000萬馬克
  實際準備金…………………       351500″″″
  收入………………………         147000″″″
  支付股息的公司數(shù)目………         3481
  股息總額……………………       122000萬馬克=8.39%
  資本的增長額:
  從1907到1912(5年)
  =+276600萬馬克(票面價值)
  +334600″″″(按行情)
  超過票面價值    +57900″″″(!!)
  克斯特納:《強迫加入組織》
  弗里茨·克斯特納博士:《強迫加入組織》。
  《卡特爾與局外人斗爭情形的研究》,柏林,1912。
  作者系統(tǒng)地考察了卡特爾與“局外人”的沖突和卡特爾內部的沖突以及“斗爭”的手段:
  (1)剝奪原料……
  (2)用同盟方法剝奪勞動力……
  (3)剝奪運輸……
  (4)″″銷路……
  (5)用排他性條件來固定買主。
  (6)有計劃地壓低價格
  (7)剝奪信貸……
  (8)宣布抵制[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41—342頁?!幷咦
  【摘自《卡特爾調查》(1903—06年共5卷)及其他】
  一大堆例子。極其詳盡地議論國家和法律的作用……
  “萊茵—威斯特伐利亞煤業(yè)辛迪加在1893年成立時,集中了該地區(qū)總采煤量的86.7%……到1910年則達到95.4%(第11頁)……[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38—339頁?!幷咦  美國鋼鐵托拉斯在1911年集中了生鐵產量的45%……”(其他一些例子:98%—85%,等等)
  “加入卡特爾的問題在單個企業(yè)看來,是一件需要考慮贏利才能決定的生意上的事情。和卡特爾的一般作用一樣,單個企業(yè)采取這一步驟的意義主要也表現(xiàn)在蕭條時期??ㄌ貭柣顒拥谋厝唤Y果是限制銷路,這種限制對于單個企業(yè)具有不同的意義,這一點就成了卡特爾和局外人沖突的主要原因。特別是那些有發(fā)展能力的企業(yè)對這種限制更是難以忍受,因此它們的反抗也最強烈……”(第25—26頁)
  “……要知道這兩個概念<卡特爾和托拉斯>的區(qū)別表現(xiàn)在所有權方面:卡特爾有各式各樣的所有者,托拉斯則只有一個所有者”(第53頁和引證利夫曼的話)。
  “我們不止一次地看到,——這可以看作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由于卡特爾化能夠獲利,新的企業(yè)主和新的資本就被吸引到這個工業(yè)部門來了?!?57)譬如鉀業(yè)辛迪加提高價格的結果就是這樣:
  在1879年有4個企業(yè)
  ″1898″″13個
  ″1909″″52個(第57頁)
  議定對于局外人提高價格的條件,有時則是降低他們應得的回扣(第73頁)……
  圖書聯(lián)合交易所禁止售書給“按傾銷價格出售的商人”(84)。
  “除用排他性條件來固定買主(這在以后還要談到)而外,剝奪原料也應當看作是強迫加入卡特爾的最重要手段之一……”(91)
  ……輸出獎金……(107)
  建立“商人的附屬組織……”(109)
  (煤——煤油……)
  壓低價格……  汽油工業(yè)降低了價格,從40馬克降低到20—22馬克(118)——在上西里西亞,酒精的價格降低到49.5馬克(在布雷斯勞,價格是62.2馬克)……
  拒絕信貸:鳳凰公司拒絕同鋼廠聯(lián)盟合并。該公司的經理反對合并。銀行收買了股票——剝奪了輸出獎金——由股東大會通過合并!!(第124—5頁)
  同卡特爾內部各成員所締結的合同……(罰金;以仲裁法庭代替一般法庭)……
  最好的監(jiān)督手段——“統(tǒng)一的銷售組織……”(153)
  “耶德爾斯(他的書上第87頁)斷言在德國不可能再建立獨立的大銀行,這話無疑是對的。”(第168頁)
  “甚至在純粹經濟的活動方面,也在發(fā)生某種轉變,原先意義上的商業(yè)活動轉變?yōu)橥稒C組織者的活動。獲得最大成就的,不是最善于根據(jù)自己的技術和商業(yè)經驗來判斷購買者需要,找到并且可以說是‘開發(fā)’潛在需求的商人,而是那些善于預先估計到,或者哪怕只是嗅到組織上的發(fā)展,嗅到某些企業(yè)與銀行可能發(fā)生某種聯(lián)系的投機天才?!?第241頁)[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42頁?!幷咦
  “大企業(yè)的領導人隨?都能夠招雇一些精明能干的律師為自己服務,如果他們自己不善于料理純粹商業(yè)性的業(yè)務,他們可以找一些十分內行的商人來幫忙。大家知道,在大企業(yè)的總公司工作的,有一批同企業(yè)本身毫無關系的人員,甚至包括為公司進行經濟宣傳的政治經濟學博士?!?第242頁)
  “在此以前,卡特爾的組成,通常會引起價格和收入的變動,給重工業(yè)或原料工業(yè)帶來好處,使加工工業(yè)蒙受損失。由卡特爾的組成引起的價格長期上漲,至今還只出現(xiàn)在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方面,特別是煤、鐵和鉀堿等方面,而在成品方面則從來沒有過。隨之而來的收益的增加,同樣也只限于生產生產資料的工業(yè)。對此還要作一點補充:原料(而不是半成品)加工工業(yè)不僅因組成卡特爾而獲得高額利潤,使那些進一步加工半成品的工業(yè)受到損失,而且它還取得了對這一工業(yè)的一定的統(tǒng)治關系,這是自由競爭時代所沒有的?!?第254頁)[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42—343頁?!幷咦
  卡特爾并不總是引起集中(它可以“拯救”加入卡特爾的小企業(yè)),但是它經常引起“資本的強化”(274)……加強資本雄厚的企業(yè)的作用(272和274)。
  在研究卡特爾的作用問題時,不應當忘記下面兩種組織的差別:一種是所謂消費者的組織(這就是社會主義,第282頁),即生產成品的工業(yè)組織,另一種是原料工業(yè)組織:
  “愈來愈多的工業(yè)部門依附于原料生產的這種現(xiàn)狀,表面上看來同它<即消費者團體等等>有某些相似之處,實際上卻完全相反。”(第282頁)((利夫曼經常忘記這種差別——注釋,第282頁。))
  “現(xiàn)在人們在爭論:卡特爾是否引起了工人狀況的改善(有些人肯定,有些人否定),卡特爾是否體現(xiàn)了合作制和民主制的原則”((契爾施基!!作者反對他:注釋,第285頁))“或者,對德國來說,由于重心移到了敵視工會組織的重工業(yè)方面,卡特爾是否證實它的反民主立場……”(285)
  維也納《工人報》論維也納的銀行
  維也納《Arbeiter-Zeitung》[注:《工人報》。一一編者注],1916(1916.4.11),№101。
  關于銀行的數(shù)字(8家大銀行:信用公司;聯(lián)合銀行;交通銀行;尼奧貼現(xiàn)公司;聯(lián)營銀行;土地信用公司;美爾庫爾十普通存款銀行)。
  資本——65740萬克朗
  準備金——38320″″″
  104060
  他人資金   483380″″″
  純利     8140″″″
  存款增加額(與1914年相比)   106790
  《美國學院年刊》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Social Science》[注:《美國政治和社會科學學院年刊》。——編者注],第57—59卷(1915)
  (包括幾個單行本十書目等等。第59卷(1915年,5月):《美國工業(yè)的潛力》,文集。)
  {回頭還要看}
  美國工資總結[8]
  1/10——1000美元和>(第115頁)
  2/10——750—1000美元
  7/10——<  750″″
  順便參考一下威廉·S.基斯的文章:《銀行分行和我國的對外貿易》(第301頁)。
  “英國在外國辦理業(yè)務的40家銀行擁有1325個分行;在南美,5家德國銀行有40個分行,5家英國銀行有70個分行……  最近25年來,英德兩國在阿根廷、巴西和烏拉圭投資約40億美元,從而支配了這3個國家全部貿易的46%?!盵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80頁?!幷咦((接著談到紐約也想占據(jù)這塊地盤的野心和企圖……))
  對美國在戰(zhàn)爭情況下擴大同南美的貿易等等的“可能性”問題的專門分析。
  第331頁(在另一篇文章中)……“據(jù)喬治·佩什先生在《The Statist》[注:《統(tǒng)計學家報》?!幷咦上發(fā)表的最近一篇年度評論的計算,英、德、法、比、荷5個世界債權國向比較不發(fā)達的國家輸出的資本總額是400多億美元……”[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80頁?!幷咦
  {2000億法郎400億美元}
  {=1600億馬克}
  {參看本筆記第2頁[注:見本卷第47—48貝?!幷咦}
  在另一篇論述“南美的市場”的文章中寫道:“另一個主要因素,也是美國同南美的貿易額增長的一切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由美國貸款,向建筑業(yè)和有關企業(yè)投資。向南美某個國家輸出資本的國家接到大批建筑材料、鐵路建筑材料等等的訂貨,并且大量承包當?shù)卣e辦的公共建筑。英國向阿根廷的鐵路和銀行投資、貸款給阿根廷等事實,極好地證實了這一事實……”(314)
  110個公司擁有的資本=73億美元,股東=626984。
  另有1910年“有價證券和證券交易所”的情況。美國的有價證券總額=345億美元,(除去重復的數(shù)字,大約)=244億美元,而全部財富=1071億美元。
  參考書目
  摘自洛桑的圖書目錄(洛桑州立圖書館)。續(xù)1902年。
  德沙內爾:《人民和資產階級》,巴黎,1881。
  戈丹:《勞動共和國和議會改革》,巴黎,1889。
  萊·拉勒芒:《革命和貧民》,巴黎,1898。
  沙·雷諾:《罷工史》,巴黎,1887。
  尤·斯凱勒:《美國的外交》,紐約,1886。
  約奧里:《尼德蘭殖民地概論》,列日,1883。
  索·羅杰斯:《價格史》,共6卷。
  馬爾霍爾:《1850年以來的價格史》,倫敦,1885?!兑詰?zhàn)爭對付戰(zhàn)爭》。(文集。)
  稻垣滿次郎:《日本和太平洋》,1890。
  斯威夫特:《帝國主義和自由》,洛杉磯,1899。
  維阿拉特:《新舊大陸的政治生活》,第7年(1912/3)及以前各年。
  保爾·費埃爾:《19世紀政治史》,巴黎,1914,共2卷。
  卡米耶·瓦洛:《土地和國家(社會地理)》,巴黎,1911。
  勒卡龐蒂埃:《國際貿易》,巴黎,1908。
  ″″″″″《海上貿易和商船》,巴黎,1910。
  圣萊昂·馬?。骸犊ㄌ貭柡屯欣埂?,巴黎,1909。
  奇澤姆:《商業(yè)地理指南》,倫敦,1911。
  ??藸柼兀骸渡虡I(yè)地理概論》,共2卷。萊比錫,1905。
  賴希倫:《法德在瑞士的競爭》,1908[也一定在伯爾尼?]。
  拉法洛維希:《金融市場》,1911/2((第21年))。
  萬德爾·勒夫:《對世界和平的渴求》,1916。鹿特丹,1915。
  委員會:《印度的鼠疫(1899—1900)》,第4卷和第5卷,結束語。
  阿弗內爾:《最近700年來的農民和工人》,巴黎,1907。
  ″″″″《最近700年來的富豪》,巴黎,1909。
  法布爾:《亞洲的競爭》(和歐洲的工人),巴黎,尼姆,1896。
  朗哈爾德:《瑞士的無政府主義運動》,柏林,1903。
  最新參考書目:
  埃爾甘:《機器排擠工人》,《Technik und Wirtschaft》[注:《技術和經濟》。——編者注],第4年卷,第10編。
  卡梅雷爾:《發(fā)展技術的方針》,同上,第3年卷十《Schriften des Vereins fur Sozialpolitik》[注:《社會政治協(xié)會學報》。——編者注],第132卷。
  格倫采爾:《工業(yè)主義的勝利》,1911。
  拉特瑙:見第32頁[注:見本卷第52頁。——編者注]。
  埃爾甘:《對國民經濟學說中機器問題的研究》,1911。
  曼施泰特:《資本主義對機器的使用》,1905。
  A.里德勒爾:《論技術在歷史上和在將來的作用》,柏林,1910。
  厄希爾霍澤爾:《從前和現(xiàn)在的技術工作》,柏林,1906。
  E.賴爾:《動力。從經濟、技術等方面來研究國家威力的增長》,萊比錫,1908。
  諾伊豪斯:《大規(guī)模生產的技術前提》,《Technik und Wirt-schaft》,1910(第3年卷)。
  馬·格拉:《論機器的運用》,巴黎,1911。
  萬·米特:《20世紀的技術》,1911/12。
  F.馬塔雷:《勞動資料:機器……》,1913。
  勒瓦瑟爾:《手工勞動同機器勞動的比較》,1900。
  施蒂利希:《貨幣銀行業(yè)》
  奧斯卡爾·施蒂利希博士《貨幣銀行業(yè)》,柏林,1907。
  極其通俗的東西。
  第95頁。銀行家尤利烏斯·胡克:《貨幣問題和社會問題》(第5版),1903。第143頁:“沒有任何一種銀行業(yè)務能夠獲得像發(fā)行業(yè)務那么高的利潤[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70頁。——編者注]。發(fā)行證券的貼水比什么都高……關于發(fā)行工業(yè)股票的貼水,人們企圖拿發(fā)行費用,拿利潤率可望提高這兩點來解釋,但是這種貼水從經濟上來看,基本上是一種不應有的利潤,根據(jù)《Der Deutsche Oekonomist》[注:《德國經濟學家》雜志?!幷咦的材料,這種貼水的每年平均如下:
  {蒲魯東分子傻瓜,銀行家反對貨幣}
  1895——38.6%
  1896——36.1
  1897——66.7
  1898——67.7
  這個材料在桑巴特的著作中更完全。《19世紀的德國國民經濟》(1909年第2版),第526頁,附錄8
  在1891—1900年的10年間,僅靠發(fā)行德國工業(yè)證券‘賺到’的錢就有10億以上?!盵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70頁?!幷咦
  第138頁:“整理……股票進行統(tǒng)一清理,它的票面價值日益下降。這種股份資本下降的典型例子就是貼現(xiàn)公司所建立的多特蒙特聯(lián)合公司。我在拙著《大工業(yè)企業(yè)的政治經濟研究》第1卷(萊比錫,1904)中,詳細地考察了這家銀行的不幸產兒的金融史。在30年中,由于多次降低股票價值,結果這個公司的帳簿上消失了7300多萬馬克?,F(xiàn)在,這個公司原先的股東們手里的股票價值的5%了“?。。?38)[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71頁。——編者注]
  往來帳是對工業(yè)施加影響的一種手段。
  {注意 好例子}
  “至于銀行對它的往來關系的影響大到什么程度,德累斯頓銀行于1901年11月19日給西北德—中德水泥辛迪加管理處寫的一封信可以說明,這封信是我從《Kuxenzeitung》[注:《礦業(yè)股票報》?!幷咦上抄下來的,信中寫道:'茲閱貴處本月18日在《Reichsanzeiger》[注:《帝國新聞報》?!幷咦上登載的通知,我們不得不考慮到貴辛迪加定于本月30日召開的全體大會,可能通過一些改革貴企業(yè)而為敝行所不能接受的決議。因此我們深感遺憾,不得不停發(fā)貴辛迪加所享有的貸款。我們請貴辛迪加停止向敝行提出貸款的要求,并敬請貴辛迪加于本月底以前歸還應付給敝行的款額。但如此次大會不通過敝行不能接受的決議,并向敝行提出將來也不通過這種決議的相應保證,敝行仍愿就給予貴辛迪加以新的貸款問題舉行談判?!盵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59頁?!幷咦(146—147)
  {好例子}
  “……在我們的大銀行里,有相當多的職員每天無非是計算往來帳目的利息。久而久之,他們在這方面的技術已經達到了高度熟練的程度……  他們是資本制服個人、把個人變成機器的例證……”(148)
  {好例子}
  “‘任何銀行都是交易所'——這是一句現(xiàn)代的名言。銀行愈大,銀行業(yè)的集中愈有進展,這句名言所包含的真理也愈多?!?169)[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54頁?!幷咦
  “貝列拉兄弟<動產信用公司的創(chuàng)辦人>想通過女兒銀行……在金融方面把各國人民聯(lián)結起來,并用這種辦法來促進世界和平……”(180)
  {哈哈?。?參看卡·考茨基)}
  “銀行資本的”“業(yè)務范圍”
  70年代——德國的鐵路(在70年代末收歸國有)
  80年代——萊茵—威斯特伐利亞的重工業(yè)
  90年代——電力工業(yè)(和機器制造業(yè))。
  “1906年,柏林4家D字銀行[注:這四家銀行的原文名稱都是以字母D開頭的?!幷咦(德意志銀行、貼現(xiàn)公司、德累斯頓銀行、達姆施塔特銀行)簽訂了一項協(xié)定,根據(jù)這項協(xié)定的規(guī)定,它們互相保證不錄用正在這四家銀行中的任何一家供職而沒有被解雇的職員!”(203)由于職員們的反對,不得不對這項協(xié)定作了“重大的<
  >修改?!?
  )((在哪些方面?怎樣修改的
  
  ))
  {對職員的態(tài)度}
  完
  注意:哈·威瑟斯:《英國的貨幣和信貸》,1911。
  菲力波維奇
  桑巴特
  《社會經濟概論》(畢歇爾、舒爾采-格弗尼茨等人)。
  利夫曼:《卡特爾與托拉斯》
  教授羅·利夫曼博士:《卡特爾與托拉斯以及國民經濟組織今后的發(fā)展》,第2版,斯圖加特,1910。法學和國家學叢書。
  一本對材料作了很好概述的通俗讀物。觀點卻是愚蠢的、自滿的、洋洋得意的資產者辯護士的觀點。
  取材還不錯,當然是從辯護士的觀點來取舍的。
  注意:第161頁:
  “德國曾經實行過很多非<
  ?>壟斷性的合并……  火藥工業(y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與早先的許多例子完全不同)。還在70年代時,19個火藥工廠就合并成了一個股份公司。后來在1890年,它又同自己的一個勁敵合并為一個股份公司:科隆—羅特威爾聯(lián)合火藥工廠。這個大股份公司隨后不僅同其他一些火藥工廠組成了卡特爾,并且還同上面提到的那個代那買特炸藥工廠托拉斯組成了卡特爾。這樣就組成了一個德國所有炸藥廠的最新式的緊密同盟,后來這些炸藥廠與法美兩國用同樣的方法組織起來的代那買特炸藥工廠一起,可以說是共同瓜分了整個世界。”(第161頁)[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87頁。——編者注]
  {瓜分世界}
  德國的工業(yè)卡特爾在1905年有385個(實際上還要多些:第25頁)[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38頁。——編者注]。
  里塞爾(第137頁)在引證這個統(tǒng)計時,又作了一個補充:“‘直接’參加這些卡特爾的企業(yè)約有12000個”。里塞爾:《德國大銀行及其集中》,第3版,耶拿,1910。
  國際卡特爾(有德國參加的)接近100個(第30頁:在1897年共有將近40個)[注:同上,第338頁。——編者注]。
  鉀堿工業(yè)。
  第一個卡特爾      1879:    4個企業(yè)
  價格上漲          1898:    10個企業(yè)
  “制鉀的狂熱”:    1901——21個企業(yè)
  1909——52個
  (“有些破產了”)。
  美國鋼鐵托拉斯(在1908年有165211個工人)在1907年有210180個工人(16100萬美元的工資)、17000萬美元的純利、110000萬美元的資本(第124頁)。
  德國最大的采礦工業(yè)企業(yè)蓋爾森基興礦業(yè)公司在1908年有1705個職員+44343個工人(7050萬馬克的工資)。
  (第135頁。)施瓦布在1902年(1902.6.17)建立了一個造船公司,資本7090萬美元,其中2000萬美元是施瓦布的。后來這個公司破產了,公眾遭到了掠奪!
  (173及其他各頁。)“交織”、“參與”(散見各處)、“不存在孤立狀態(tài)”(第155頁)——這就是利夫曼為了回避(和模糊)馬克思的“社會化”[9]概念所使用的一些“字眼”。
  ((利夫曼著作摘完))
  《社會經濟概論》摘錄
  《社會經濟概論》,作者為S.阿爾特曼……卡·畢歇爾和其他許多人。
  第5篇,第2部分:《銀行》(舒爾采-格弗尼茨和雅費),蒂賓根,1915。
 ?、瘢鏍柌?格弗尼茨:《德國信用銀行》(1—190)。
  Ⅱ.埃德加爾·雅費:《英國、美國和法國的銀行業(yè)》(191—231)。
  (象一本教科書,在各節(jié)中,廢話和“分類法”居多。)
  也有可取之處?!暗蹏髁x”精神貫串于全書。
  第53頁:在1914年,柏林8大銀行握有的
  股份資本——         124500萬馬克
  其中德意志銀行       25000
  貼現(xiàn)公司             30000
  德累斯頓銀行         20000
  準備金……………………………………43200
  167700
  他人資金…………………………………  532800
  (“全部資本”)………………………  700500
  第140頁:營業(yè)范圍:“貨幣貿易和信用貿易”。
  1882    1907
  機構……………………………     5879    13971
  從業(yè)人員………………………   21633   66275
  (其中婦女)………………………   244     3089
  在1907年有3個企業(yè)各有1000以上職員
  德意志銀行在1912年有6137個職員
  德累斯頓銀行在1912年有4638個職員
  參看第11頁:在1907年,德國有14000個“銀行機構”,其中有4000個是輔助機構……
  第145頁:“……大銀行成了在經濟上統(tǒng)一德意志帝國的最重要的手段……”
  “如果領導德國銀行的責任歸根到底是落在十來個人身上,那么現(xiàn)在他們的活動對于人民福利說來,就比大多數(shù)國務大臣的活動還要重要?!?145—146)[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438頁?!幷咦
  {“十來個人”}
  “但是果真如此,那我國民族生存的利益就要求產生新的精神類型的銀行掌權者,在他對利潤的抽象<哈哈!>追求中浸透了對國家政治的因而也是對國民經濟的種種考慮……
  如果把我們所看到的那些趨勢的發(fā)展情況徹底想一番,那么結果就會是:一國的貨幣資本匯集在銀行手里;銀行又互相聯(lián)合為卡特爾;一國尋找投資場所的資本都化為有價證券。到那時就會實現(xiàn)圣西門的天才預言:‘現(xiàn)在生產的無政府狀態(tài)是同經濟關系的發(fā)展缺乏統(tǒng)一的調節(jié)這個事實相適應的,這種狀態(tài)應當被有組織的生產所代替。指揮生產的將不是那些彼此隔離、互不依賴、不知道人們經濟要求的企業(yè)家;這種事情將由某種社會機構來辦理。有可能從更高的角度去觀察廣闊的社會經濟領域的中央管理委員會,將把這種社會經濟調節(jié)得有利于全社會,把生產資料交給適當?shù)娜诉\用,尤其是將設法使生產和消費經常處于協(xié)調的狀態(tài)。現(xiàn)在有一種機構已經把某種組織經濟工作的活動包括在自己的任務以內了,這種機構就是銀行?!覀儸F(xiàn)在還遠遠沒有實現(xiàn)圣西門的這些預言,但是我們已經走在實現(xiàn)這一預言的道路上:這是和馬克思本人所設想的馬克思主義不同的馬克思主義,不過只是形式上不同!”(146)[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438—439頁?!幷咦
  {圣西門也是馬克思主義!!!}
  “當然,象英國那樣靠政治實力進行投資,例如對蘇伊士運河的投資(英國在1876年用400萬英鎊購買的股票,現(xiàn)在竟值3000萬英鎊),德國現(xiàn)在還辦不到……”(159—160)
  {好例子!(真叫人羨慕)400和3000}
  第164頁上引證了伊·伊·列文:《德國在俄國的資本》,圣彼得堡,1914。
  “銀行的國民經濟職能就是管埋人民財產,這一點已經討論得很多了。<引自蘭斯堡在1908年《Die Bank》[注:《銀行》雜志。——編者注]雜志上發(fā)表的一篇文章>在目前,信用經濟愈發(fā)展,流到銀行選定的企業(yè)家那里去的資本,在資本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就愈大?,F(xiàn)在銀行不僅為每年的儲蓄開辟渠道,而且也為以前積累下來的(處于不斷更新過程中的)資本總額開辟渠道。首先回想一下‘他人資金’大量增長的情形。在1891年底,德國股份銀行中的這種資金為128000萬馬克;到1906年底已達630500萬馬克;現(xiàn)在估計約有100億馬克。
  {注意100億50億}
  1913年底,單是柏林9家大銀行就有51億馬克[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47頁。——編者注]。但與此同時,銀行成了證券業(yè)中更大的資本運動的流通渠道。因而銀行盡管有極好的愿望也可能犯錯誤;它們可能把幾十億資金投錯了方向,以致在某種情況下?lián)p失凈盡。現(xiàn)在幾家大銀行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左右我國的經濟發(fā)展。這樣,它們對股東們所負的私人經濟的責任就變成為對國家整體所負的國民經濟的責任。實際上它們把資本納入了商業(yè)和工業(yè)的軌道,而且首先是納入大的重工業(yè)企業(yè),其次是納入地產(從前是貴族的莊園,現(xiàn)在是大城市中的出租的房產)。因此,德國的煉鐵工業(yè)和大城市獲得了急劇的發(fā)展,前者僅次于美國,后者甚至在趕上美國這個樣板……”(第12頁)
  第27頁:“1908年底的他人資金(債權人的資金和存款):信用銀行有825000萬馬克,儲金局有150億馬克,互貸協(xié)會有30億馬克?!?2625000萬馬克?!?br>  “私人銀行'的數(shù)目在增加(1892年有2180家;1902年有2564家;1912年計有3500家),作用在降低。”(第16頁)
  舒爾采-格弗尼茨的全書處處(passim)都是興高采烈的德國帝國主義的調子,洋洋得意的蠢豬的調子!!!!
  第35頁:1870——31家銀行有  37600萬馬克資本
  1872——139″″″″111200″″″″″
 ?。?873)——73  由于危機而損失了43200萬
  {危機的說明!}
  國家銀行的轉帳和結算周轉額(單位10億馬克)
  1891           1901             1913
  98.7          196.6           452.8
  其中現(xiàn)金支付周轉額
  24.3(=24.7%)29.7(=15.1%)43.3(=9.6%)
  “……1909年,法蘭西銀行貼現(xiàn)的票額100法郎以下的票據(jù)共750萬張,而德國國家銀行貼現(xiàn)的票額100馬克以下的票據(jù)卻只有70萬張。”(第54頁)
  銀行業(yè)的“民主化”[10]?。“延偷聡容^一下,英國有一英鎊一張的股票,在德國最低是1000馬克(第111頁)[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64頁?!幷咦。貼現(xiàn)票據(jù)的平均票面額:德國是2066馬克(國家銀行);法國是683法郎(法蘭西銀行)。
  “馮·西門子先生于1900年6月7日在帝國國會中聲稱,一英鎊的股票是不列顛帝國主義的基礎?!?第110。頁)[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64頁?!幷咦
  “英國這個工業(yè)國比德國更少依靠信貸,更多依靠自己的資本?!?55)
  “英國作為國際支付中介人每年在承兌方面所獲得的傭金目前似乎仍達8000萬馬克。據(jù)說,歐洲的海外貿易,每年通過英國支付的款額有60億馬克。”(83)
  第100頁:§標題:《是銀行統(tǒng)治交易所嗎?》——這有些夸大,但是“它的<銀行的>影響是廣泛的……”
  {“十分有組織”}
  “從前,在70年代,象年輕人那樣放蕩的交易所利用股票有利可圖的機會,開辟了德國的工業(yè)化時代,而現(xiàn)在銀行和工業(yè)已經能‘獨立應付’了。我國大銀行對交易所的統(tǒng)治(同證券授受展期交易有關,但不僅僅與此有關)正表明德國是一個十分有組織的工業(yè)國。如果說這樣就縮小了自動起作用的經濟規(guī)律的作用范圍,而大大擴大了通過銀行進行有意識的調節(jié)的范圍,那么少數(shù)領導人在國民經濟方面所負的責任也就因此而大大加重了?!保?01)[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54頁?!幷咦
 ?。ㄒC)阿·勒文施坦:《符騰堡信用銀行制度史及其同大工業(yè)的關系史》……《Archiv fǖr Sozialwissenschaft》[注:《社會科學文庫》?!幷咦。增刊第5期,蒂賓根,1912。
  證券發(fā)行(第104頁):
  國內有價證券
  1909    1910    1911
  德國及其殖民地            3.2    2.5    2.2
  英同″″″″″            1.9    3.1    1.8
  法國……………           1.4    0.7    0.6
  我的計算
  ∑÷3=
  7.9÷3=2.6
  6.8÷3=2.3
  2.7÷3=0.9
  外國有價證券
  1909    1910    1911
  德國及其殖民地     0.3    0.5    0.5
  英國″″″″″     1.8    2.3    2.0
  法國″″″″″     2.0    3.8    3.1
  我的計算
  ∑÷3=                        ∑∑
  1.3÷3=0.4              3.0(單位十億馬克)
  6.1÷3=2.0              4.3(單位十億馬克)
  8.9÷3=2.9              3.8(單位十億馬克)
  德國的證券發(fā)行(根據(jù)兌換價值)
  單位十億馬克
  公共貸款
 ?。▏覀?nbsp;   農業(yè)貸            國內有   外國有
  券和市     抵押    工商業(yè)   價證券   價證券
  政債券)   貸款)   貸款    總額     總額
  [1886—1890]   1.8      1.2    1.3     4.3     2.3
  [1891—1895]   1.8      2.2    0.8     4.8     1.5
  [1896—1900]   1.7      1.9    4.3     8.2     2.4
  [1901—1905]   3.3      2.3    2.6     8.3     2.1
  [1906—1910]   6.0      2.6    4.8    12.6     1.5
  作者總結起來說:
  “證券發(fā)行的統(tǒng)計最清楚地表明了德國國民經濟的國家社會主義色彩和工業(yè)主義色彩?!?104)
  德國“普魯士鐵路系統(tǒng)”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企業(yè)……”(104)
  1911年普魯士股份公司的情況:
  (單位百萬馬克)
  投入的資本                         年利
  公司   票面    兌換    %         單位   占票面   占兌換
  數(shù)目   價值    價值  (行情)     百萬   價值的   價值的
  馬克     %       %
  890    8821   15696  177.9%     952    10.8%   6.1%
  {177.9%}
  {157—88=69億}
  “……主張發(fā)行小額股票的人首先認為,這種股票可以使工人參加工業(yè),從社會政治觀點看來,這是把工人的利益同企業(yè)主的利益結合起來的最好辦法,也是使工人以現(xiàn)代形式分享利潤的最好辦法。”(第110—111頁)——(關于一英鎊的股票)
  在論“有價證券的投機”的一節(jié)(第111頁及以下各頁)中,壞蛋舒爾采-格弗尼茨不是去揭露銀行的投機活動((參看《Die Bank》[注:《銀行》?!幷咦雜志,埃施韋格等人)),而是用一些空話來支吾搪塞:“如果我國的銀行都成了投機公司……那就是……德國國民經濟的破產……”(112)((“如果”))……挽回我國“實業(yè)界”的“體面”,而且我國的銀行職員被禁止在別家銀行進行投機活動(在大城市里,這當然是容易對付的!!)……而銀行經理呢?要知道他們都是一些“知道底細的人”(“Wissenden”)!!這里靠法律也無濟于事,必須“加強商人的榮譽感,使他們更加意識到自己的身分……”(113)
  {空話和謊言!!}
  “1909年年底,柏林9家大銀行及其附屬銀行,支配著113億馬克,即約占德國銀行資本總額的83%。德意志銀行及其附屬銀行支配著約30億馬克,與普魯士國有鐵路管理局同為舊大陸上資本聚集最多、而且分權程度很高的企業(yè)……”(137)[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47頁?!幷咦
  {9家銀行占總數(shù)的83%!!}
  銀行之間的協(xié)定:達姆施塔特銀行想同柏林市就“有利地使用”泰姆佩爾霍夫區(qū)問題締結一項協(xié)定,利潤為10%。后來德意志銀行締結這項協(xié)定時,達姆施塔特銀行已經參加它的集團了!!(第139頁)“……這樣的銀行團自然傾向于達成價格協(xié)定……”
  {傾向于建立銀行卡特爾}
  {(1913)}
  “1913年夏季締結的'一般協(xié)定'所涉及的范圍極其廣泛,因此實行之后,在銀行業(yè)務方面就很難再談什么自由競爭了……”(139)
  {25個人監(jiān)督……}
  “譬如貼現(xiàn)公司有一個25人組成的常設的總部,負責監(jiān)督業(yè)務的帳目和手續(xù)?!?143)
  {銀行和軍隊!!}
  “普魯士—德國的兵役制訓練人們有紀律地集體勞動,從而為大企業(yè),特別是銀行業(yè),做了重要的準備工作。即使從政治上考慮這種制度已經沒有必要,那么,為了提高經營強度,把它當作資本主義大企業(yè)的預備學校,還是應當實行的……”(144—145)
  “在30年前,不屬于'工人'體力勞動范圍以內的經濟工作,9/10都是由自由競爭的企業(yè)家來做的。現(xiàn)在,這種經濟上的腦力工作9/10都是由職員們來擔任了。在這一發(fā)展中處于領先地位的是銀行業(yè)(151)[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55頁。——編者注]。在大銀行企業(yè)中,職員就是一切,甚至經理也不過是本機關的‘仆役’……”
  ……《Frankfurter Zeitung》[注:《法蘭克福報》?!幷咦(1914.5.2)就貼現(xiàn)公司和沙夫豪森聯(lián)合銀行合并一事發(fā)表了如下的評語:
  “隨著銀行的日益集中,只能向愈來愈少的機構請求大宗貸款了,這就使大工業(yè)更加依賴于少數(shù)幾個銀行集團。在工業(yè)同金融界聯(lián)系密切的情況下,需要銀行資本的那些工業(yè)公司活動的自由受到了限制。因此,大工業(yè)帶著錯綜復雜的感情看待銀行的日益托拉斯化<聯(lián)合成或轉變?yōu)橥欣?gt;;的確,我們已經多次看到各大銀行康采恩之間開始達成某種限制競爭的協(xié)議?!?第155頁)[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56頁?!幷咦
  154—5:問題:誰更加依賴誰?是銀行更加依靠工業(yè)呢,還是相反……
  維武羅夫斯基:《德國銀行的集中對危機的影響》(“弗賴堡學位論文”),柏林,1911。
  弗爾克爾:《德國大工業(yè)的聯(lián)合形式和分占利潤的形式》,萊比錫,1909((《Schmoller's Jahrbuch》[注:《施穆勒年鑒》?!幷咦,第33卷,第4編))。
  第10章:《國外投資》。
  “要使我國的銀行能夠把流到它手中的資本轉入國外投資的軌道,從主顧方面來說,必須有相應的私人經營的前提。主要的刺激因素就是要使這樣的投資比國內投資的利潤率更高;在國內,資本財富日益增加,利率不斷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銀行首先力求從那些資本少而原料多的國家獲得證券發(fā)行利潤,因為這種利潤通常總比國內高……”(158)
  注意【參看前面第44頁,摘自第159—160頁的一段引文[注:見本卷第39頁?!幷咦】注意
  {700 350 200}
  “根據(jù)國外投資的數(shù)字估計,英國的投資額有700億,法國有350億(1910),而德國在1913年才有200億馬克?!?160)
  舒爾采-格弗尼茨在引用一些事實來證明“輸出的附帶條件”,證明工業(yè)從國外投資中所得到的好處,還說法國也在利用這一點:
  “因此法國這個食利國現(xiàn)在正在經歷著第二次的工業(yè)繁榮”。它于1910年發(fā)行土耳其債券時提出了這樣的條件:土耳其對任何一國的訂貨都不能超過法國……(第163頁)。
  {很能說明問題!!!}
  “現(xiàn)在德國是一個典型的‘在國外經營的企業(yè)主’,而法國正在形成一個食利國,英國也有這種苗頭。……如果說現(xiàn)在的世界具有盎格魯撒克遜的面貌,那我國銀行所做的卻是靠鐵路、礦山、種植園、運河及灌溉工程等等,使這種面貌具有德意志精神的特征……”(164)
  (注意:第1頁,注釋:“寫于戰(zhàn)前”。)
  在第10章中。
  C.《對國外投資的政治估價》。
  “資本輸出是實現(xiàn)對外政策的目的的一種手段,而對外政策又決定著資本輸出能否獲得成功。
  (a)法、英、德三國都是債權國。英國和法國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強國是政治銀行家。那里,國家和銀行界二位一體。譬如,法國政府和里昂信貸銀行就是這樣。愛德華七世和厄·卡斯爾[11]爵士的友誼也是這樣。法國想在政治賭博中贏得頭彩,把幾十億的金錢壓在俄國這一張牌上。俄國拿到了法國的錢,竟以政治債主的身分出現(xiàn)于遠東(中國、波斯)。作為債主的法國,緊緊地抓住西班牙和意大利,使它們在阿爾赫西拉斯象債戶那樣為法國效勞。法國曾經打算貸款給科蘇特內閣而拒絕貸款給屈恩伯爵,要貸款,就要‘以退出三國同盟作為條件’。英國這個政治債權國把不列顛世界帝國重新聯(lián)合了起來,所以它不怕自己的統(tǒng)一公債的行情受到壓力。宗主國對發(fā)行殖民地國家債券給予充分保障,使得象納塔爾這樣半開發(fā)的新地區(qū)竟能享受到比早就獲得鞏固的堂堂普魯士更為優(yōu)惠的貸款,雖然普魯士有大量鐵路、國有土地等財富。這種信貸聯(lián)系是‘各種利益的結合’,而這種結合的力量也許比張伯倫的優(yōu)惠關稅在任何時候所能具有的力量更為強大。不列顛債權國越出帝國內部聯(lián)系的范圍,使日本成為自己的政治藩屬,使阿根廷處于殖民地的附屬地位,使葡萄牙受到公開的債務奴役。葡屬非洲那些佩金絳帶的總督不過是不列顛的傀儡而已……”(165)
  “……總額<德國在俄國的資本總額>估計有30億。如果注意到使我國銀行獲得高額利潤的正是俄國的有價證券,那就會了解,為什么我國的銀行要偏愛這個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債務國?!?166)
  “毫無疑問,世界上至今還沒有被作為殖民地加以瓜分的那些半文明的國家,在爭取政治獨立和經濟獨立時,無論從哪一個歐洲強國都不可能得到象德國這樣無私的援助。中國、波斯、土耳其都知道德國沒有任何領土野心。”(167)
  {妙論!!!妙論!!}
  “……國內敵視自由思想的環(huán)境,也有礙世界政治思想深入人心。我們離實現(xiàn)‘imperium etlibertas'[注:“帝國和自由”?!幷咦這一口號還遠得很,而盎格魯撒克遜人(從克倫威爾到羅得斯)所取得的那些豐功偉績,都應歸功于這一口號!”(168)
  {帝國主義和民主制}
  {妙論!}
  {(也要注意)}
  收買廣大小資產階級階層和無產階級上層分子的方法更加巧妙,更加狡猾了
  “德國在國外的銀行到處遇到早已在那里建立起來的英國‘國外銀行’的競爭,這些銀行即使在今天,無論就業(yè)務范圍或股份資本數(shù)量來說,也都遠遠超過德國銀行……”(173)
  “……我們希望更清醒地來承認這樣一個事實:我們登上舞臺已經晚了。德國國外銀行的活動很象一個渴望有所作為的青年的極有前途的活動,但是世界上大部分地方已被那些幸運的人所占有,這位青年人已經無法插足了。在不列顛這個世界帝國(法國和俄國就根本不用說了)內,簡直找不到一個德國的銀行機構,然而卻硬說,不列顛人控制全世界是為了一切人的利益。德國國外銀行體系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下述政治任務解決得如何:即開放世界上尚未被人占領的地區(qū),復興穆斯林世界,在非洲建立德意志殖民帝國……”(174)
  {妙論!!!注意}
  該書第2部分是雅費的著作,對英美和法國的銀行業(yè)作了枯燥無味的概述。毫無價值。
  《社會經濟概論》第6篇:《工業(yè)、采礦業(yè)、建筑業(yè)》,蒂賓根,1914。
  很多參考書目(參看第37頁[注:見本卷第29—31頁?!幷咦)。
  關于大工業(yè)的一些統(tǒng)計數(shù)字,見有格的筆記[注:指筆記“μ。見本卷第516—517頁?!幷咦。
  摘自該書第34頁和第143頁,1882年和1907年的工業(yè)
  摘自莫·魯·魏爾曼的文章:《現(xiàn)代工業(yè)技術》
  引證庫·拉特瑙的著作:《資本和產品的增加對德國機器制造業(yè)生產費用的影響》,1906。
  例子如下:
  (水泵)
  水泵的型號
  產值約增加      A        B          C
  50%           197      880      1593馬克
  162      738      1345
  打字機(第157頁)
  生產    100架    價格=200馬克
  ″″     500″    ″″  160
  ″″    1000″    ″″  140
  ″″    2000″    ″″  125
  德國工業(yè)股票的發(fā)行情況{根據(jù)《Frankfur—ter zeitung》[注:《法蘭克福報》?!幷咦和《政治學詞典》)((“發(fā)行業(yè)”))
  1903——19530萬  開始高漲
  1904——26760″  ″″″″
  1905——49250″  高漲
  1906——62430″  高漲頂點
  1907——24020″  危機
  1908——32670″  (開始恢復)
  {高漲與危機對比}
  根據(jù)貝爾的統(tǒng)計材料,美國鞋的消費量如下(第175頁):
  1880——平均每個居民2.5雙
  1905——″″″″″″3.12″
  摘自泰·福格爾施泰因的文章:《資本主義工業(yè)的金融組織和壟斷組織的形成》。
  “從1873年5月9日這一天到現(xiàn)在已經有10年了,用舍恩蘭克的夸張說法,這一天是卡特爾產生的日子,是經濟高漲的喪鐘敲響的日子,也是弗·克萊因韋希特發(fā)表他那關于卡特爾的著作的日子?!保?16)
  卡特爾歷史片斷:
  “我們可以從1860年以前的時代里舉出資本主義壟斷組織的個別例子;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現(xiàn)在極常見的那些形式的萌芽;但是這一切無疑還是卡特爾的史前時期?,F(xiàn)代壟斷組織的真正開始,最早也不過是19世紀60年代的事。壟斷組織的第一個大發(fā)展時期,是從19世紀70年代國際性的工業(yè)蕭條開始,一直延續(xù)到19世紀90年代初期?!?222)
  “如果從歐洲范圍來看,60年代和70年代是自由競爭發(fā)展的頂點。當時,英國建成了它的那種舊式資本主義組織。在德國,這種組織同手工業(yè)和家庭工業(yè)展開了堅決的斗爭,開始建立自己的存在形式?!?同上)
  “大轉變是從1873年的崩潰時期,確切些說,是從崩潰后的蕭條時期開始的;這次蕭條在歐洲經濟史上持續(xù)了22年,只是在80年代初稍有間斷,并在1889年左右出現(xiàn)過異常猛烈然而為時甚短的高漲……”(222)
  “……在1889—1890年短促的高漲期間,人們大力組織卡特爾來利用行情。輕率的政策使價格比沒有卡特爾時提高得更快更厲害,結果所有這些卡特爾差不多全都不光彩地埋葬在‘崩潰這座墳墓’里了。后來又經過了5年不景氣和價格低落的時期,但是這時籠罩在工業(yè)界的已經不是從前那種情緒了。人們已經不把蕭條看成什么當然的事情,而認為它不過是有利的新行情到來之前的一種間歇。
  于是卡特爾運動進入了第二個時期??ㄌ貭栆呀洸皇菚簳r的現(xiàn)象,而成了全部經濟生活的基礎之一。它占領一個又一個的工業(yè)部門,而首先是占領原料加工部門。早在19世紀90年代初,在組織焦炭辛迪加(后來的煤業(yè)辛迪加就是仿照它建立的)時,卡特爾就創(chuàng)造了后來基本上再沒有發(fā)展的組織卡特爾的技術。19世紀末的巨大高漲和1900—1903年的危機,至少在采礦和鋼鐵工業(yè)方面,都是第一次完全在卡特爾的標志下發(fā)生的。當時人們還覺得這是一種新現(xiàn)象,而現(xiàn)在社會上則普遍認為,經濟生活的重大方面通常不受自由競爭的支配,是一種不言而喻的事情了……”(224)[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36—337頁?!幷咦
  {卡特爾的第二個時期}{注意}
  卡特爾的形式:
  (a)規(guī)定發(fā)貨條件(銷售條件、期限、支付款額等等……)的卡特爾
  (b)規(guī)定銷售地區(qū)的卡特爾
  (c)規(guī)定產量的卡特爾
  (d)規(guī)定價格的卡特爾
  (e)分配利潤的卡特爾
  辛迪加是統(tǒng)一的銷售組織(Verkaufsstelle)
  托拉斯是全部企業(yè)的所有權
  統(tǒng)一的和絕對的權力
  看一下康特
  林登貝格
  賽烏
  施特勒
  施蒂利希
  瓦爾紹埃爾
  維貝爾
  注釋:
  [1]《關于帝國主義的筆記》是列寧研究帝國主義問題時所作的筆記的匯編,其中包括寫作《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的全部準備材料。
  列寧很早就注意到了資本主義發(fā)展中的新現(xiàn)象。他在1895—1913年寫的一系列著作中揭示和分析了帝國主義時代的某些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以后,列寧著手對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壟斷階段進行全面的研究。由于革命斗爭的需要,他從1915年中起,特別加緊了這方面的研究工作,開始編參考書目、擬大綱、作摘錄、寫札記。1916年初,列寧應彼得堡孤帆出版社之約,開始撰寫《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2月上半月,他從伯爾尼移居蘇黎世。在那里,他繼續(xù)收集和整理有關材料,除充分利用蘇黎世州立圖書館的豐富資料外,還從其他城市借閱了一些參考書籍。列寧在準備寫作的整個過程中共作了15本筆記,分別用希臘文字母編了號(從“阿耳法”到“奧米克隆”),此外還作了《“布雷斯福德”筆記》和整理了其他材料。列寧寫完《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并于1916年7月初把手稿寄往出版社以后,仍然繼續(xù)收集有關帝國主義問題的材料?!丁鞍8駹柟颉惫P記》和《關于波斯材料的筆記》等就是在這個時期作的。
  《關于帝國主義的筆記》收載了上述共20本筆記,此外還收了列寧在1912—1916年期間所作的有關這個問題的單獨札記。筆記都是用有關著作和報刊的原文摘記的。這些材料最初以原文和俄譯文對照的形式,分別發(fā)表在1933—1938年出版的《列寧文集》第22、27、28、29、30、31卷。《筆記“δ”(“迭爾塔”)》因發(fā)現(xiàn)較晚,直到1938年才譯成俄文,在《無產階級革命》雜志第9期上首次發(fā)表。1939年蘇聯(lián)將上述全部材料(原文摘錄均譯成俄文)用《關于帝國主義的筆記》這個書名編成單行本出版。《列寧全集》俄文第4版和第5版收入此書時,基本上未作變動,只分別對1912—1916年期間的單獨札記部分作過增刪。
  列寧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以及其他著作中引用過《關于帝國主義的筆記》的地方,本卷中分別加了腳注,以便讀者了解列寧是如何利用筆記中的材料寫作的?!?。
  [2]這篇論同“泥潭派”作斗爭的文章,看來沒有寫成?!?。
  [3]《取得政權的道路》是卡·考茨基寫的,1909年在柏林出版。列寧在《國家與革命》第6章中說該書是“考茨基最后的也是最好的一部反對機會主義者的著作”(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31卷第106頁)?!?。
  [4]巴塞爾宣言即1912年11月24—25日在瑞士巴塞爾舉行的國際社會黨非常代表大會一致通過的《國際局勢和社會民主黨反對戰(zhàn)爭危險的統(tǒng)一行動》決議。宣言譴責了各國資產階級政府的備戰(zhàn)活動,揭露了即將到來的戰(zhàn)爭的帝國主義性質,號召各國人民起來反對帝國主義戰(zhàn)爭。宣言斥責了帝國主義的擴張政策,號召各國人民為反對一切壓迫小民族的行為和沙文主義的表現(xiàn)而斗爭。宣言寫進了1907年斯圖加特代表大會決議中列寧提出的基本論點:帝國主義戰(zhàn)爭一旦爆發(fā),社會黨人就應該利用戰(zhàn)爭所造成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來加速資本主義的崩潰,進行社會主義革命。——5。
  [5]康拉德年鑒是《國民經濟和統(tǒng)計年鑒》的別稱。
  《國民經濟和統(tǒng)計年鑒》(《Jahrbücher für National?konomie
  und Statistik》)是德國資產階級的經濟學雜志,1862年由布魯諾·希爾德布蘭德創(chuàng)辦,在耶拿出版,通常每年出兩期。1872—1890年由約翰奈斯·康拉德編輯出版(1872年起協(xié)助編輯,1878年正式出任編輯)。1891—1897年由威廉·萊克西斯編輯出版?!?1。
  [6]德國電氣總公司(也譯德國通用電氣公司)是德國電氣工業(yè)最大的壟斷組織,1883年成立。它同德國另一家電氣托拉斯西門子公司一起壟斷了德國電氣工業(y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在34個國家設有子公司和代辦處。戰(zhàn)后,它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境內的企業(yè)被收歸國有,在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的企業(yè)仍屬原資本家所有。1966年同無線電器材公司合并,改稱德國通用電氣—無線電器材公司;1985年改稱通用電氣公司。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是美國最大的電氣托拉斯,也是資本主義世界實力最強的壟斷組織之一。它成立于1892年,主要由摩根財團控制。產品范圍極廣,從家用電器直到發(fā)電機、電力機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是軍需品主要供應者之一。戰(zhàn)后又從事核武器、噴氣發(fā)動機的生產。在國外設有子公司。
  1907年電氣總公司和通用電氣公司簽訂了瓜分世界的協(xié)定(參看本卷第375—379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1922年,這一協(xié)定被恢復?!?4。
  [7]指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通過的黨綱的第9條。這一條宣布“國內各民族都有自決權”(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7卷第427頁和《蘇聯(lián)共產黨代表大會、代表會議和中央全會決議匯編》1964年人民出版社版第1分冊第38頁)?!?9。
  [8]下面是1913年美國工人的年工資數(shù)字,引自司各脫·尼爾林的《美國工資的相稱性》一文,見《美國政治和社會科學學院年刊》第59卷第115頁?!?8。
  [9]列寧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中,系統(tǒng)地論述了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的生產社會化問題,對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用來回避和模糊馬克思的社會化概念的所謂“交織”、“不存在孤立狀態(tài)”等說法,作了進一步分析和批判(參看《列寧全集》第2版第27卷第340、341—342、437—438頁)?!?7。
  [10]這里說的銀行業(yè)的“民主化”是指所謂股票所有權的“民主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根據(jù)一些國家發(fā)行小面額股票、部分勞動人民握有少量股票的情況得出結論說,所有權已分散,勞動人民變成了資本家。列寧對這種所謂資本“民主化”的理論的分析和批判,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6卷第269—270頁和第27卷第363—364頁?!?2。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