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喬·迪科·德拉?! ?br>
1913年3月7日于克拉科夫
親愛的同志:
您1913年2月28日的來信[270]已收到,我得趕忙通知您,我準(zhǔn)備付給您300法郎的工作報酬。
我們可以接受您提出的第1頁上的行文——(“雖然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各派之間簽訂的那些協(xié)議并不能構(gòu)成法律文件,但是為了公正起見,我們將迅速予以研究”等等)。
?。?)就是說,這一點已取得一致意見?! ?br>
?。?)伊格納季耶娃女士的信將全文附在結(jié)論上?,F(xiàn)隨函附上您要的一封信,這信證明,伊格納季耶娃女士確是向布爾什維克贈款的人?! ?br>
剩下的問題只是如何使伊格納季耶娃女士的這封信與您的結(jié)論的下面一段話相一致:
“鑒于從未有人對列寧作為布爾什維克代表的全權(quán)提出異議ˉ∨ˉ[注:這個符號和下一個符號是列寧在手稿中標(biāo)上的。——俄文版編者注],并鑒于這筆錢的最初所有權(quán)屬布爾什維克這一事實從未有人提出異議……”
我們提議,第一,應(yīng)補充ˉ∨ˉ“……其證據(jù)就是梅林先生、考茨基先生和蔡特金女士給列寧(烏里揚諾夫)先生的信件……”
——和第二,應(yīng)勾掉最后一句[要知道,您自己在上面就說過:“對所有權(quán)提出過異議這一點沒有什么意義”??梢?,是有人提出過異議,然而這個事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正是列寧是原持有者這一點已得到證明。],——改用伊格納季耶娃女士的信,使措辭(大致)能作如下理解:
“所有三位仲裁人——梅林先生、考茨基先生和蔡特金女士給列寧(烏里揚諾夫)先生的信件雄辯地證明,從未有人對列寧作為布爾什維克代表的全權(quán)向他提出過異議。至于這筆錢的最初所有權(quán),此頁背面的信可以證明,這筆錢為布爾什維克所有是不容提出異議的?! ?br>
已故的施米特先生臨終時囑咐將此款贈給布爾什維克。他的妹妹伊格納季耶娃女士實現(xiàn)了已故兄長的遺愿。伊格納季耶娃女士的信是這樣寫的:
……全文……
有鑒于此,我們看不出有任何根據(jù)能妨礙將這筆錢歸還烏里揚諾夫(列寧)先生?!薄 ?br>
?。?)至于結(jié)尾部分,我們接受您的建議,即以下面的方法來表述第1條附加說明:“1910年1月協(xié)議沒有法律效力”?! ?br>
至于第2和第3條附加說明,我們還沒有形成條文。但我們期望,您能很順利地同加米涅夫同志(巴黎(XIV)羅利街11號 羅森費爾德先生)就這種具有次要意義的條文完全取得一致意見。
我同時將這封信的抄件寄給羅森費爾德先生,中央委員會已委托他付給您300法郎的工作報酬,并收受由您簽署的結(jié)論以及交給您保管的文件?! ?br>
親愛的同志,請接受我的社會主義的敬禮!
尼·列寧(弗·烏里揚諾夫)
1913年3月7日于克拉科夫
親愛的同志:
茲證明因布爾什維克那筆錢給您寫信的伊格納季耶娃女士,她的娘家姓正是施米特,她是臨終時囑咐把自己的財產(chǎn)贈給布爾什維克的那位已故施米特先生的妹妹。所以,實現(xiàn)了已故兄長的遺愿的伊格納季耶娃女士正是布爾什維克的贈款人。她比任何人都能更好地證明這筆有爭議的錢的最初所有權(quán)事實上屬于誰?! ?br>
親愛的同志,請接受我的社會主義的敬禮!
弗拉·烏里揚諾夫(尼·列寧)
原文是法文
譯自《列寧文集》俄文版第38卷第82—84頁
【注釋】
[270]喬·迪科·德拉埃律師在1913年2月28日給列寧的信中表示,他贊同列寧在向克·蔡特金索回錢款一案中的做法,并愿提供幫助。他要求把伊·巴·伊格納季耶娃(施米特)的信寄去,并書面證明伊格納季耶娃就是給布爾什維克贈款的人。他還建議修改一下結(jié)論第1頁和結(jié)尾部分的第1、2、3條的措辭,同時要求立即付給他酬金。——255。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