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者不同于無政府主義者,承認爭取改良的斗爭,即承認爭取改善勞動者境況的斗爭,盡管這種改善仍然不觸動統(tǒng)治階級手中的政權。但與此同時,馬克思 主義者又最堅決地反對改良主義者,反對他們直接或間接地用改良來限制工人階級的意向和活動。改良主義是資產(chǎn)階級對工人的欺騙,只要存在著資本的統(tǒng)治,盡管 有某些改善,工人總還是雇傭奴隸。
自由派資產(chǎn)階級總是一只手搞改良,另一只手又收回這些改良,使之化為烏有,利用這些改良來 奴役工人,把工人分成一個個集團,使勞動者永遠當雇傭奴隸。因此,改良主義,即使是非常真誠的改良主義,實際上變成了資產(chǎn)階級腐蝕和削弱工人的工具。各國 經(jīng)驗證明,工人相信改良主義者,總是上當受騙。
相反,如果工人掌握了馬克思的學說,即認識到只要資本的統(tǒng)治地位保持不變,雇 傭奴隸制就不可避免,那么他們就不會上資產(chǎn)階級任何改良的當。工人們懂得了在保持資本主義的條件下改良既不可能是牢靠的,也不可能是認真的,他們就會為爭 取改善自己的狀況而斗爭,并且利用這種改善來繼續(xù)為反對雇傭奴隸制進行更加頑強的斗爭。改良主義者竭力用小恩小惠來分化和欺騙工人,使他們放棄他們的階級 斗爭。工人們認識了改良主義的欺騙性,就會利用改良來發(fā)展和擴大自己的階級斗爭。
改良主義者對工人影響愈厲害,工人就愈軟弱無力,就愈依附于資產(chǎn)階級,資產(chǎn)階級就愈容易利用各種詭計把改良化為烏有。工人運動愈獨立愈深入,目標愈廣泛,愈擺脫改良主義狹隘性的束縛,工人鞏固和利用某些改善就愈有成效。
改良主義者各國都有,因為資產(chǎn)階級到處都在想方設法腐蝕工人,使他們甘心當奴隸,不想消滅奴隸制。在俄國,改良主義者就是取消派,他們否定我們的過去, 以便用關于新的、公開的、合法的黨的幻想來麻痹工人。不久前,迫于《北方真理報》[1]的壓力[注: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3卷第394—395頁。 ——編者注],彼得堡的取消派不得不出來為他們搞改良主義作辯解。為了把這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弄個一清二楚,應該把他們的議論仔細剖析一下。
彼得堡的取消派寫道:我們不是改良主義者,因為我們沒有說過改良就是一切,最終目的微不足道這樣的話;我們是說,運動在朝著最終目的發(fā)展;我們是說,通過爭取改良的斗爭完全實現(xiàn)提出的任務。
我們就來看看,這種辯解是否符合真實情況。
第一個事實:取消派分子謝多夫綜合了所有取消派分子的意見,他寫道,馬克思主義者提出的“三條鯨魚”[2]中,有兩條目前不宜用來鼓動。他保留了八小時 工作制這一條,因為這一條從理論上講是可以作為一項改良實現(xiàn)的。他取消或棄置一旁的恰恰是超出改良范圍的東西??梢?,他墮入了最明顯的機會主義,執(zhí)行的恰 恰是以最終目的微不足道這一公式為內容的政策。把“最終目的”(雖然是關于民主主義的)棄置一旁,使之遠離鼓動工作,這就是改良
第二個事實:取消派轟動一時的八月(去年)代表會議[3]也是把非改良主義的要求棄置一旁,使之遠離(視為特殊情況)而不是靠近鼓動工作,處于鼓動工作的正中心。
第三個事實:取消派否定和輕視“原有的東西”,不要原有的東西,因此只限于搞改良主義。當前,改良主義同背棄“原有的東西”有明顯的聯(lián)系。
第四個事實:工人的經(jīng)濟運動只要同超出改良主義范圍的口號一掛鉤,就會使取消派發(fā)火,就會遭到他們的攻擊(什么“狂熱”、“白費勁”等等)。
那么我們得出什么結論呢?取消派口頭上否認原則上的改良主義,實際上卻全面實行改良主義。他們一方面要我們相信,改良對他們來說決不就是一切,而另一方面,對馬克思主義者在實踐中任何超出改良主義范圍的做法,取消派不是進行攻擊,就是加以藐視。
與此同時,工人運動各個領域的事態(tài)都向我們表明,馬克思主義者在實際利用改良和為爭取改良而進行的斗爭中,不但沒有落在后面,反而明顯地走在前列。就拿 工人選民團的杜馬選舉——代表們在杜馬內外的行動、工人報紙的創(chuàng)辦、保險改革的利用、最大的工會冶金工會的建立等等來說,你們到處都可以看到,在鼓動、組 織、爭取改良和利用改良這一直接的、當前的和“日常的”工作方面,馬克思主義者工人都勝過取消派。
馬克思主義者不倦地進行工 作,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爭取改良和利用改良,同時,無論在宣傳、鼓動,還是在群眾經(jīng)濟活動等等方面,任何超出改良主義范圍的做法他們都不橫加指責,而 是予以支持,關切地加以發(fā)展。而背離馬克思主義的取消派,卻攻擊馬思主義者整體[4]的存在,破壞馬克思主義的紀律,宣揚改良主義,宣揚自由派的工人政 策,這只能瓦解工人運動。
此外,不要忘記,在俄國,改良主義還有一種特殊表現(xiàn)形式,就是把現(xiàn)代俄國和現(xiàn)代歐洲的政治形勢的根 本條件混為一談。在自由派看來,這樣做是合理的,因為自由派相信并宣揚“謝天謝地,我們立憲了”。自由派反映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他們堅決認為10月17日 [5]以后,任何超出改良主義范圍的民主措施,都是喪失理智、犯罪、作惡的行為,等等。
但是,我國取消派實際上堅持的正是這 些資產(chǎn)階級階級觀點,他們不斷系統(tǒng)地把“公開的黨”和“爭取合法性的斗爭”等等“搬到”(以書面形式)俄國。換句話說,他們同自由派一樣,也鼓吹把歐洲憲 制搬到俄國而不經(jīng)過那條曾經(jīng)使西歐確立憲制并使之經(jīng)過幾代人有時甚至經(jīng)過幾個世紀得到鞏固的獨特道路。取消派和自由派就像俗話所說的,又想洗毛皮,又不讓 毛皮下水。
在歐洲,改良主義實際上就是不要馬克思主義,用資產(chǎn)階級的“社會政策”取代馬克思主義。我國取消派的改良主義不僅有這種表現(xiàn),它還破壞馬克思主義的組織,拒絕實現(xiàn)工人階級的民主任務而代之以自由派的工人政策。
載于1913年9月12日《勞動真理報》第2號
譯自《列寧全集》俄文第5版第24卷第1—4頁
【注釋】
[1]《北方真理報》是《真理報》在1913年8月1日(14日)—9月7日(20日)期間使用的名稱。
《真理報》用這個名稱共出了31號?!墩胬韴蟆罚ā锭抱猝学缨乍选罚┦嵌韲紶柺簿S克的合法報紙(日報),根據(jù)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六次(布拉格)全國代 表會議的決定創(chuàng)辦,1912年4月22日(5月5日)起在彼得堡出版?!墩胬韴蟆肥侨罕娦缘墓と藞蠹?,擁有大批工人通訊員和工人作者,靠工人自愿捐款出 版,同時也是布爾什維克黨的實際上的機關報?!墩胬韴蟆肪庉嫴窟€擔負著黨的很大一部分組織工作,如約見基層組織的代表,匯集各工廠黨的工作的情況,轉發(fā)黨 的指示等。在不同時期參加《真理報》編輯部工作的有斯大林、雅·米·斯維爾德洛夫、尼·尼·巴圖林、維·米·莫洛托夫、米·斯·奧里明斯基、康·斯·葉列 梅耶夫、米·伊·加里寧、尼·伊·波德沃伊斯基、馬·亞·薩韋利耶夫、尼·阿·斯克雷普尼克、馬·康·穆拉諾夫等。第四屆國家杜馬的布爾什維克代表積極參 加了《真理報》的工作。列寧在國外領導《真理報》,他籌建編輯部:確定辦報方針,組織撰稿力量,并經(jīng)常給編輯部以工作指示。1912—1914年,《真理 報》刊登了300多篇列寧的文章。
《真理報》經(jīng)常受到沙皇政府的迫害。1912—1914年出版的總共645號報紙中,就有 190號受到種種阻撓和壓制。報紙被封8次,每次都變換名稱繼續(xù)出版。1913年先后改稱《工人真理報》、《北方真理報》、《勞動真理報》、《擁護真理 報》;1914年相繼改稱《無產(chǎn)階級真理報》、《真理之路報》、《工人日報》、《勞動的真理報》。1914年7月8日,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沙皇政府 下令禁止《真理報》出版。
1917年二月革命后,《真理報》于3月5日(18日)復刊,成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委員會和彼 得堡委員會的機關報。列寧于4月3日(16日)回到俄國,5日(18日)就加入了編輯部,直接領導報紙工作。1917年七月事變中,《真理報》編輯部于7 月5日(18日)被士官生搗毀。7—10月,該報不斷受到資產(chǎn)階級臨時政府的迫害,先后改稱《〈真理報〉小報》、《無產(chǎn)者報》、《工人日報》、《工人之路 報》。1917年10月27日(11月9日),《真理報》恢復原名,繼續(xù)作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委員會的機關報出版。1918年3月16日起,《真理 報》改在莫斯科出版。——[2]。
[2]三條鯨魚意即三大支柱或三個要點,出典于關于開天辟地的俄國民間傳說:地球是由三條鯨魚的脊背支撐著的。布爾什維克常在合法報刊和公開集會上以“三條鯨魚”暗指建立民主共和國、沒收地主全部土地、實行八小時工作制這三個基本革命口號。——[2]。
[3]指1912年8月12—20日(8月25日—9月2日)在維也納召開的取消派代表會議。在代表會議上成立了反黨的八月聯(lián)盟,倡議者是列·達·托洛 茨基。出席這次代表會議的代表共29名,其中有表決權的代表18名:彼得堡“中央發(fā)起小組”2名,崩得4名,高加索區(qū)域委員會4名,拉脫維亞邊疆區(qū)社會民 主黨中央4名,莫斯科調和派小組1名,塞瓦斯托波爾、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和黑海艦隊水兵組織各1名;有發(fā)言權的代表11名:組織委員會代表2名,維也納《真 理報》代表1名,《社會民主黨人呼聲報》代表1名,《涅瓦呼聲報》代表1名,莫斯科取消派小組代表1名,波蘭社會黨—“左派”代表4名和以個人身分參加的 尤·拉林。29人中只有3人來自俄國國內,其余都是同地方工作沒有直接聯(lián)系的僑民。普列漢諾夫派——孟什維克護黨派拒絕出席這一會議。前進派代表出席后很 快就退出了。代表會議通過的綱領沒有提出成立民主共和國和沒收地主土地的口號,沒有提出民族自決權的要求,而僅僅提出了憲法改革、全權杜馬、修訂土地立 法、結社自由、“民族文化自治”等自由派的要求。八月聯(lián)盟還號召取消秘密的革命黨。代表會議選出了試圖與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央委員會抗衡的組織委員會,但 它在俄國國內只得到少數(shù)取消派小組、《光線報》和孟什維克七人團的承認。八月聯(lián)盟成立后只經(jīng)過一年多的時間就瓦解了。關于八月聯(lián)盟的瓦解,可參看《“八 月”聯(lián)盟的瓦解》、《“八月聯(lián)盟”的空架子被戳穿了》、《論高喊統(tǒng)一實則破壞統(tǒng)一的行為》等文(見《列寧全集》第2版第25卷第2—4、30—33、 194—216頁)。——[3]。
[4]馬克思主義者整體是為應付沙皇政府的書報檢查而使用的替代語,意即俄國社會民主工黨。——[4]。
[5]指1905年10月17日(30日)沙皇尼古拉二世迫于革命運動高漲的形勢而頒布《關于完善國家制度》的宣言一事。宣言是由被任命為大臣會議主席 的謝·尤·維特起草的,其主要內容是許諾“賜予”居民以“公民自由的堅實基礎”,即人身不可侵犯和信仰、言論、集會、結社等自由;“視可能”吸收被剝奪選 舉權的階層的居民(主要是工人和城市知識分子)參加國家杜馬選舉;承認國家杜馬是立法機關,任何法律不經(jīng)它的同意不能生效。宣言頒布后,沙皇政府又相應采 取以下措施:實行最高執(zhí)行權力集中化;將德·費·特列波夫免職,由彼·尼·杜爾諾沃代替亞·格·布里根任內務大臣;宣布大赦政治犯;廢除對報刊的預先檢 查;制定新的選舉法。在把革命運動鎮(zhèn)壓下去以后,沙皇政府很快就背棄了自己在宣言中宣布的諾言。——[4]。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