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立憲民主黨化的社會民主黨人的斗爭和黨的紀律(1906年11月23日〔12月6日〕)
容許同立憲民主黨結成聯(lián)盟,徹底暴露了孟什維克是工人政黨中機會主義一翼的面目。為了反對同立憲民主黨結成聯(lián)盟,我們正在開展而且必定要開展最廣泛、最 無情的思想斗爭。這個斗爭將會最好地教育和團結革命的無產階級群眾,他們在我們獨立的(不只是口頭上,而是實際上,即不同立憲民主黨結成聯(lián)盟)選舉運動中 將會獲得提高自己階級自覺的新材料。
于是產生一個問題:怎樣把這種無情的思想斗爭同無產階級政黨的紀律結合起來。這個問題應當直截了當地提出來,并且立即透徹地加以闡明,才不致在革命社會民主黨的實際政策中產生任何誤解和任何動搖。
我們先研究這個問題的原則方面,然后再研究大家直接關心的實際方面。
我們已經不止一次從原則上明確地談了我們對工人政黨的紀律的意義和紀律的概念的看法。行動一致,討論和批評自由——這就是我們明確的看法。只有這樣的紀 律才是先進階級民主主義政黨所應有的紀律。工人階級的力量在于組織。不組織群眾,無產階級就一事無成。組織起來的無產階級就無所不能。組織性就是行動一 致,就是實際活動一致。當然,任何行動和任何活動,只有它們是在前進而不是在后退,是從思想上團結無產階級,提高無產階級,而不是降低、腐蝕、削弱無產階 級,它們才是有價值的。沒有思想的組織性是毫無意義的,它實際上會把工人變成掌權的資產階級的可憐仆從。因此,沒有討論和批評的自由,無產階級就不承認行 動的一致。因此,覺悟工人始終不應當忘記,對原則的嚴重違反必定會使一切組織關系遭到破壞。
為了避免某些不求甚解的文人曲解 我的話,我將立即從一般地提出問題轉為具體地提出問題。社會民主黨人容許同立憲民主黨結成聯(lián)盟,這是不是要求組織關系的完全破壞,即實行分裂呢?我們認為 不是的,而且所有的布爾什維克也都認為不是的。第一,孟什維克才剛剛成批走上實際機會主義的道路,并不堅定,也不堅決。馬爾托夫寫的與容許同立憲民主黨結 成聯(lián)盟的切列萬寧脫離關系的聲明的墨跡未干,——這是在日內瓦尚未發(fā)出立憲民主黨口令[97]時寫的。第二,這是重要得多的原因,俄國無產階級當前斗爭的 客觀環(huán)境以不可阻擋之勢迫使人們采取明確的斷然措施。不管革命是大高漲(象我們想的那樣)還是大低落(象某些社會民主黨人想的那樣,不過他們怕說出來), ——在這兩種情況下,同立憲民主黨結成聯(lián)盟的策略都不可避免地會遭到破產,而且為時也不會太久。因此,我們不能象知識分子那樣神經質,我們現(xiàn)在一定要依靠 革命無產階級的堅毅精神,依靠無產階級健全的階級本能來維護黨的統(tǒng)一。最后,第三,在目前的選舉運動中,孟什維克和中央委員會主張結成聯(lián)盟的決定,實際上 束縛不了地方組織,也不能強制我們全黨推行這種同立憲民主黨結成聯(lián)盟的可恥策略。
現(xiàn)在就來具體地提出問題。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全國代表會議的決定究竟有多大約束力?中央委員會的指示有多大約束力?黨的地方組織能有多大的自治權?
這些問題如果代表會議本身沒解決,無疑會在我們黨內引起無休止的爭論。代表會議的全體代表都同意代表會議的決定是沒有約束力的,是誰也約束不了的,因為 代表會議是咨議性機構而不是決策機構。代表會議的代表不是民主選舉的,而是由中央委員會按自己指定的數目從自己指定的組織中選派的。因此,布爾什維克、拉 脫維亞社會民主黨人和波蘭社會民主黨人在代表會議上沒有花費時間去修飾孟什維克關于聯(lián)盟的決議,沒有制定妥協(xié)辦法(比如,既承認抵制是正確的,又容許同君 主派資產階級結成聯(lián)盟?。轻樹h相對地直接提出了選舉運動中的自己的綱領、自己的口號、自己的策略。在咨議性的代表會議上,布爾什維克的這種行動正是 絕對必要的。代表會議不應該代替代表大會,而應該為代表大會作準備,不應該解決問題,而應該更清楚明確地提出問題,不應該掩蓋和抹煞黨內斗爭,而應該指導 斗爭,使斗爭更嚴謹,更有思想性。
其次,代表會議的決定成了(經過某些修改)中央委員會的指示。中央委員會的指示是對全黨有約束力的。在這一問題上中央委員會的指示在什么范圍內有約束力呢?
不言而喻,在代表大會的決定的范圍內和在代表大會所承認的地方黨組織自治權的范圍內有約束力。如果代表會議沒有通過一項得到孟什維克、布爾什維克和中央 委員一致同意的伸縮性最小的決議,那么,關于這些范圍的爭論又可能是無休止的和無法解決的(因為統(tǒng)一代表大會的決議禁止在選舉運動中同資產階級政黨結成任 何聯(lián)盟)。在表決這個決議時不分派別,這是工人政黨的統(tǒng)一和有戰(zhàn)斗力的重要保證之一。
這個決議的原文如下:
“代表會議確認,在同一個組織范圍內,該組織的全體成員必須在中央委員會的總的指示范圍內執(zhí)行地方組織的主管機關所通過的一切有關選舉運動的決定,同 時,中央委員會可以禁止地方組織提出非清一色的社會民主黨的名單,但是不應當一定要地方組織提出非清一色的社會民主黨的名單。”[98]
我們加上了著重標記的字可以消除無休止的爭論,而且可以消除非我們所愿的危險沖突。中央委員會的總的指示不能超出容許同立憲民主黨結成聯(lián)盟的范圍。同 時,全體社會民主黨人不分派別都宣布了:同立憲民主黨結成聯(lián)盟畢竟是一樁不太體面的事情,因為我們都曾要求中央委員會禁止這種聯(lián)盟,而沒有要求它下令結成 這種聯(lián)盟。
結論是清楚的。擺在黨面前的有兩個綱領。一個是代表會議的18個代表即孟什維克和崩得分子的綱領。另一個是14個 代表即布爾什維克、波蘭社會民主黨人和拉脫維亞社會民主黨人的綱領。地方組織的主管機關可以隨意挑選、修改、補充乃至用新的綱領來代替這兩個綱領。主管機 關作出決定以后,我們全體黨員就要萬眾一心地行動起來。一個敖德薩的布爾什維克,要把寫有立憲民主黨人名字的選票投進票箱,哪怕這會使他感到厭惡。一個莫 斯科的孟什維克,要把只寫有社會民主黨人名字的選票投進票箱,哪怕他一心思念的是立憲民主黨人。
但是,選舉還不是明天就要舉行。讓所有革命的社會民主黨人更緊密地團結起來,展開最廣泛最無情的思想斗爭,反對同立憲民主黨結成阻礙革命、削弱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腐蝕群眾的公民意識的聯(lián)盟吧!
載于1906年11月23日《無產者報》第8號
譯自《列寧全集》俄文第5版第14卷第125—129頁
【注釋】
[97]指載于1906年10月31日(11月13日)《同志報》第101號的格·瓦·普列漢諾夫的《給覺悟工人的一封公開信》。列寧對這封信的評論,見《〈社會民主黨和選舉運動〉一文附言》(本卷第69—71頁)。——122。
[98]這個決議即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會議(“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通過的《關于各地的選舉運動的統(tǒng)一的決議》。文中用黑體排印的字句是列寧對孟什維克原決議案提出的修正。——124。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