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民主派和資產(chǎn)階級民主派》一文材料[169]
(1905年1月11日〔24日〕以前)
1
工人民主派和資產(chǎn)階級民主派
2.歷史概況。舊《火星報》:“共同斗爭”。
3.代表大會的兩個決議。對它們作簡要評述。
4.斯塔羅韋爾[亞·尼·波特列索夫][注:方括號內(nèi)的文字是俄文版編者加的。——編者注]的錯誤的發(fā)展。新《火星報》的立場。第77號;第79號;“計劃”。
6.吹捧知識分子,美化資產(chǎn)階級民主派,言行不一。——這就是斯塔羅韋爾立場的結局和可能的結果。
追求協(xié)議——事實上達成協(xié)議。
7.立場的錯誤性:
(1)階級分析是不完全的(參看第77號)
(2)不正確地強調(diào)知識分子(解放派和社會革命黨人?)
補2:吹捧知識分子:“運動神經(jīng)”
(3)不靈活性和不徹底性
附于3內(nèi):=混亂=
(4)事實上——“驚恐”等等。
追求協(xié)議
1.運動神經(jīng)
2.民主派的真正呼聲
3.美化法國和意大利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派
4.驚恐
譯自《列寧文集》俄文版第5卷第65—66頁
2
關于同自由派的協(xié)議
(1)順便說一下,《火星報》與《前進報》之間的爭論問題,在于是否需要達成有條件的或無條件的協(xié)議——《火星報》在給各黨組織的第二封信里就是這樣說的。
(2)為了弄清這一問題,我們要提示一下,雙方都是容許達成協(xié)議的。實際上區(qū)別何在呢?
(3)按《火星報》的觀點,無條件的協(xié)議就是把無產(chǎn)階級的利益出賣給資產(chǎn)階級。
可見(a)《火星報》指靠的是條件。
(β)《火星報》忘記了無產(chǎn)階級還要同資產(chǎn)階級進行斗爭。
(4)按《火星報》的看法,資產(chǎn)階級是一種力量(這是對的)。
不可能同地方自治人士達成協(xié)議(“蝎子鞭”)
(“他們不承認普選權”)。
要同極左的即激進的知識分子達成協(xié)議。
(5)但是知識分子是軟弱無力的,資產(chǎn)階級的行為并不取決于他們??!
這就是《火星報》的主要的糊涂思想。
(6)我們認為,協(xié)議是需要的。但是協(xié)議的實質(zhì)不是口頭上的條件,不是有關未來的交易,也不是對資產(chǎn)階級的指望(我們不相信任何指望),——而是實際參 加斗爭(游行示威、起義、選舉等等)。我們幫助他們,并不是因為指望他們履行條件,而是因為要利用有利時機以打擊敵人(時機是有利的,因為連地方自治人士 也起來反對敵人,反對沙皇制度了),是因為比起反動的專制制度來,我們寧愿選擇進步的資產(chǎn)階級。
(7)能不能說我們準備達成無條件的“協(xié)議”呢?
不能,因為我們的條件是要實際參加斗爭。
新《火星報》的條件是答應支持普選權、支持工人(“=站在社會民主派一邊”)等等。
(8)當資產(chǎn)階級民主派哪怕是為微小的進步而斗爭的時候,我們總是支持他們的。
當資產(chǎn)階級民主派答應爭取相當大的進步的時候,《火星報》總是支持他們的。
這兩種策略哪一種符合無產(chǎn)階級的利益呢?
#引用第二封信。
載于1926年《列寧文集》俄文版第5卷
譯自《列寧全集》俄文第5版第9卷第398—399頁
3
社會民主派與自由派
0.題目——概略地介紹。
無政府主義-民粹派和社會民主派對待“資產(chǎn)階級”自由的態(tài)度。
1.俄國的自由派運動。
(貴族的:十二月黨人)。地方自治的。60年代及其后。
(摘自《曙光》第61、62、63、66、73、79頁的引文。)
地方自治運動的性質(zhì)和社會民主黨人(與舊式的革命者不同)對它的態(tài)度。
2.舊《火星報》的態(tài)度,
同經(jīng)濟派的爭論?!对趺崔k?》第69—71、72頁。《火星報》第8、16、18號。
3.爾·恩·斯·先生的自由派運動的新階段。
《曙光》的文章,從第88頁起?!豆と怂枷雸蟆飞蠣?middot;姆·的文章,第94—95、95—96頁,注意第98—99頁。
《解放》。
《火星報》第23號和第26號。
4.黨的代表大會。兩個決議。
對兩個決議,特別是對斯塔羅韋爾的決議的詳細分析。
不是斗爭的機關報,而是交易的機關報。
《解放》第59期第150頁=信念,范例:“君主制下的自由”比革命更有利。
第58期第129頁——“俄國知識分子的良心”[170]
同上——“同民主立憲主義妥協(xié)是君主制的存亡問題”。
第58期第130頁——Nome關于“矛盾性”等等的評論?!督夥拧?“鏡子”)[171]。“自由民主”黨。
編者的答復:落后了。
第58期第136頁——給特魯別茨科伊的信。
第57期,解放派的宣言:人民“將過富裕的生活”,第120頁。
第60期第183頁——“能否說服尼古拉二世”。
第56期第83頁:“極端的革命派喪失了與廣大社會人士的緊密的精神聯(lián)系……”
《新時報》:“反動派的杠桿”。
6.無產(chǎn)階級對地方自治認識的支持。應該表現(xiàn)在哪里?在中央、在核心達成協(xié)議,還是同政府斗爭?起義。
譯自《列寧文集》俄文版第5卷第67—69頁
【注釋】
[169]這份材料包括的三個文獻,是列寧為寫《工人民主派和資產(chǎn)階級民主派》一文(見本卷第165—174頁)而擬的大綱、提綱和要點。其中第二個文獻《關于同自由派的協(xié)議》的內(nèi)容在上述文章的第3、4、5段中得到了充分發(fā)揮。——370。
[170]這里摘引的是《解放》雜志第58期第129頁署名“編者”的社論中的一句話:“俄國知識分子的良心永遠不會容忍政治特權。”——375。
[171]摘自《解放》雜志第58期第130頁Nome《論當前問題》一文中的一句話:“《解放》雜志不是羅盤,而只是一面鏡子。”——375。
[172]這條說的是1904年11月6—9日(19—22日)在彼得堡舉行的地方自治人士代表大會。列寧把這個代表大會的決定稱作“新的‘請求書’”。為了分析代表大會選出的常務局,列寧在方框內(nèi)記下了載有涉及該局個別成員材料的報刊期數(shù)。——376。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