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馬克思寫于1833—1837年左右
原文是德文
人生
一瞬間一瞬間在逝去,
它們的賬單是短短的,
它們不斷帶走的東西,
不會重新返回到這里。
生命——是腐朽塌崩,
而死亡則是永生;
我們意愿的產(chǎn)生,
則全是需要促成。
在所有人的面前,
都擺著消滅死亡:
它將使思想、激情
化為烏有夢一場。
神靈對你的事業(yè)
不斷在嘲笑指摘,
人人都掙扎為著
空洞事精疲力竭。
有什么?只有心灰意懶——
一切都是惡,在這世上,
而心猿意馬,衷心不安——
就是“幸福事已成既往”。
夢寐以求的是萬千心愿,
而追求的目的卻怪可憐,
全部的生活是一瞬即逝,
同樣是激情的戰(zhàn)斗一場。
說偉大,是自己夸耀,
可是心靈卻很渺小,
自己感到不勝慚愧——
人的命運(yùn)就這樣妙。
卡爾·馬克思
查理大帝[168]
“美”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切,
對人的心靈最親熱,
全都被黑暗掩蓋住,
被野蠻手粗暴毀滅。
毀掉一切:偉大希臘詩人曾為之歌唱,
他的心緒曾為之感到無限鼓舞歡暢,
毀掉一切:他從火中搶救出來的一切,
那年代已經(jīng)是早逝去了的遠(yuǎn)古洪荒。
毀掉一切:狄摩西尼悲憤滿腔
去進(jìn)行描寫刻劃的那個場面,
當(dāng)年很多人來到集會場,而他
卻使驕傲的菲力浦感到羞慚。
破壞文物的野蠻人親手毀棄
所有一切偉大而美好的東西,
一切有力地征服心靈的事物,
和繆斯的魔環(huán)給他們的奇跡。
查理大帝把有力的權(quán)標(biāo)一揮,
就使繆斯重又復(fù)活,死起生回,
于是“美”也變得更加和諧勻稱,
他使文藝又獲得了活命之水。
那個寒冷野蠻的國度的風(fēng)俗,
他使它變得溫和,靠的是教育,
而平民之家,也處處都有權(quán)利,
那兒人們牢牢地捍衛(wèi)著法律。
他的南征北戰(zhàn),到處血流成河,
得到的勝利,意義比征戰(zhàn)更多,
雖說勝利引起了不幸與苦楚,
雖說它們靠英雄之手去巧奪。
一種喜悅之情,一種欽佩
提示我們:他已給予人類
一個啟蒙的美麗的花冠,
這是他奪自野蠻的時代。
在那遍地繁榮的國土的歷史里,
他將不會被遺忘,仍活在人心底,
歷史將給他編一頂不朽的桂冠,
不讓時代的風(fēng)暴把他一卷而去。
卡爾·馬克思1833年
注釋:
[167]馬克思的姐姐索菲婭的筆記本里除了馬克思的詩外,還有其他作者的詩,以及索菲婭自己作的筆記和她的朋友、相識的人寫給她的東西。除了馬克思的《人生》和《查理大帝》這兩首詩外(它們在馬克思的幾本詩冊以及索菲婭的紀(jì)念冊中都沒有見到過),在索菲婭的筆記本中還有九首在她的紀(jì)念冊中也有的馬克思的詩。其中《兩重天》和《凄慘的女郎》這兩首也包括在《愛之書》第一部中,而敘事詩《凄慘的女郎》也被收入獻(xiàn)給父親的詩冊。其余七首詩是:《萊茵河女神》,《盲女》,《父親誕辰獻(xiàn)詩》,《結(jié)尾詩》(在索菲婭的紀(jì)念冊中稱為《詩成之后》),《席勒·十四行詩二首》,《歌德·十四行詩二首》,《女兒》。
從索菲婭的筆記本里可以看出馬克思早在中學(xué)時代就開始寫詩了。在筆記本里,《查理大帝》一詩注明的日期是1833年??赡荞R克思早就開始寫詩,可是他的這些習(xí)作沒有保留下來?!?09頁。
[168]馬克思在這首詩中描繪的查理大帝的形象,無疑受到了特利爾中學(xué)校長、在馬克思所在的班級上教過歷史的約翰·胡果·維滕巴赫的影響。維滕巴赫寫了一系列歷史研究文章,強(qiáng)調(diào)查理大帝在發(fā)展教育和喚起人們注意古代文化方面的功績(所謂“卡羅林王朝復(fù)興”)。——第812頁。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