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Ⅰ—Ⅳ
經濟學手稿
?。?857—1858年)
上冊
巴師夏和凱里
前言………………………………………………………………………………………3—10
第十四章:論工資………………………………………………………………………11—17
導言
Ⅰ.生產、消費、分配、交換(流通)………………………………………………18—50
1.生產………………………………………………………………………………………18
2.生產與分配、交換、消費的一般關系…………………………………………………25
?。╝)[生產和消費]………………………………………………………………………27
?。╞)[生產和分配]………………………………………………………………………32
?。╟)最后,交換和流通……………………………………………………………………36
3.政治經濟學的方法………………………………………………………………………37
4.生產。生產資料和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和交往關系。國家形式和意識形式同生產關系和交往關系的關系。法的關系。家庭關系……………………………………………………47
政治經濟學批判
(1857—1858年草稿)
?。凼指迩鞍氩糠郑?br> ?、颍泿耪隆?3—189
?。郏ˋ)蒲魯東主義的“勞動貨幣”概念是站不住腳的。貨幣是產品的商品形式的發(fā)展的必然結果]…………………………………………………………………………………………53
?。郏?)蒲魯東主義者不了解生產、分配和流通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生產關系的首要作用]…………………………………………………………………………………………………53
?。郏╝)蒲魯東主義者達里蒙的幻想:把貨幣流通和信貸錯誤地等同起來,并且夸大銀行在調節(jié)貨幣市場中的作用]………………………………………………………………………53
?。郏╞)用金銀的特權地位錯誤地解釋危機。關于銀行券兌換金銀的問題。對銀行和貨幣進行改革不可能使資產階級生產關系發(fā)生革命]………………………………………………68
?。郏?)蒲魯東的流通理論同他的錯誤的價值理論的聯系。貨幣的產生是交換發(fā)展的必然結果]……………………………………………………………………………………………77
[(a)蒲魯東主義者的幻想:通過實行“勞動貨幣”能夠消除資產階級社會的弊?。荨?7
?。郏é粒皠趧迂泿拧蓖瑒趧由a率的提高不相容]……………………………………77
?。郏é拢皠趧迂泿拧蓖唐穬r值和商品價格之間的實際差別不相容]………………80
[(b)在交換過程中產品轉化為商品,商品價值轉化為貨幣]……………………84
?。郏╟)產品的商品形式所固有的矛盾和以商品形式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在貨幣上的發(fā)展。危機的可能性]………………………………………………………91
[(d)“勞動貨幣”同產品的商品形式不相容]………………………………………98
[(3)既不同于資本主義前的各社會形態(tài)又不同于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的資產階級社會的一般特征]……………………………………………………………………………………102
?。郏?)資產階級社會條件下社會關系的物化]…………………………………………106
[(5)價值的貨幣形式因交換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資產階級社會中生產的社會性和共產主義制度下生產的社會性的區(qū)別]…………………………………………………………………112
?。郏?)貴金屬作為貨幣關系的承擔者]…………………………………………………121
?。╝)金銀和其他金屬的比較……………………………………………………………122
?。╞)各種金屬之間價值比例的變動……………………………………………………127
?。郏˙)商品流通和貨幣流通]…………………………………………………………133
?。郏?)商品流通和貨幣流通是相互制約的]……………………………………………133
[(2)貨幣在商品流通和貨幣流通中的三種基本職能和三者之間出現的矛盾]………………………………………………………………………………………………135
?。╝)[貨幣作為價值尺度]………………………………………………………………135
?。╞)[貨幣作為流通手段]………………………………………………………………142
(c)貨幣作為財富的物質代表(貨幣積累)……………………………………………152
?。郏é粒╆P于交換價值和價格的關系問題。貨幣作為價值尺度和作為流通手段這兩種職能之間的矛盾]…………………………………………………………………………………152
[(β)貨幣在作為財富的物質代表的職能上超出簡單流通的范圍。貨幣作為目的本身。貨幣作為支付手段。向作為資本的貨幣過渡]…………………………………………………166
?。邰螅葙Y本章………………………………………………………………………190—520
[第一篇]資本的生產過程…………………………………………………………190—382
?。郏ˋ)]貨幣轉化為資本……………………………………………………………………190
[(1)資產階級社會生產關系體系中的簡單商品流通。資產階級的平等和資產階級的自由]………………………………………………………………………………………………190
?。郏?)資本作為資產階級社會占統治地位的關系]………………………………………204
[(3)從商品的簡單流通過渡到資本主義生產]…………………………………………213
[(a)]流通和來自流通的交換價值是資本的前提………………………………………213
[(b)]來自流通的交換價值作為流通的前提,通過勞動在流通中保存自己并使自己增殖…………………………………………………………………………………………………219
[(4)]資本和勞動相交換的兩個不同過程………………………………………………230
?。郏╝)引言]………………………………………………………………………………230
[(b)資本的研究結構問題。資本和現代土地所有權。從土地所有權過渡到雇傭勞動。市場]……………………………………………………………………………………………232
?。郏╟)]資本和勞動能力的交換……………………………………………………………240
?。郏╠)]包括在資本中的勞動過程…………………………………………………………255
?。郏˙)]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262
?。郏?)]勞動轉化為資本…………………………………………………………………262
?。郏?)價值自行增殖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必要條件]……………………………………270
[(3)剩余勞動是剩余價值的源泉。資本的歷史使命]………………………………282
?。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史中關于剩余價值的產生問題。資產階級財富作為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之間的媒介]………………………………………………………………………288
?。郏?)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對剩余價值量的影響。相對剩余價值的增長隨著勞動生產力的提高而降低]……………………………………………………………………………………298
?。郏–)]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307
?。郏?)]關于資本價值的增加。[李嘉圖在這一問題上的錯誤和模糊認識]………………………………………………………………………………………………307
?。郏?)]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322
?。郏╝)不變資本的價值在生產過程中的保存]……………………………………………322
?。郏╞)不變資本的使用價值通過新的活勞動而得到保存]………………………………329
?。郏?)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關系]………………………………………………………337
[(a)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對利潤率的形成所起的不同作用]………………………337
[(b)利潤率和剩余價值率]……………………………………………………………344
[(c)資本不變部分同資本可變部分相比的相對增長是勞動生產率增長的表現]…361
[(4)資本的二重傾向:擴大所使用的活勞動和縮小必要勞動]………………………373
?。鄣诙葙Y本的流通過程…………………………………………………………383—520
?。郏ˋ)資本在其流通過程中的再生產和積累]…………………………………………383
?。郏?)]資本從生產過程過渡到流通過程。[所使用資本的價值保存過程、資本的價值增殖過程和生產出來的產品的價值實現過程之間的統一和矛盾]……………………………383
[(2)資本力圖無限制地發(fā)展生產力。]資本主義生產的界限。生產過剩……………390
?。郏?)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否認生產過剩。蒲魯東為說明生產過剩所作的不成功的嘗試。]工人怎么會在他購買的商品價格中既支付了利潤等等,又得到了自己的必要工資………411
[(4)資本主義的積累過程]……………………………………………………………422
?。郏╝)剩余勞動轉化為資本是資本主義積累的特點]…………………………………422
[(b)一般利潤率的形成和它對工人工資的影響。剩余價值在資本家之間進行的交換中得到實現]………………………………………………………………………………………424
?。郏╟)資本主義積累的比例。資本在危機時期的價值喪失]…………………………437
?。郏╠)作為貨幣的資本所表現出的貨幣的各種職能?!百Y本一般”是經濟范疇]……442
[(e)剩余資本的形成。資本主義生產的條件轉化為雇傭勞動本身的結果。勞動和資本的關系的再生產]………………………………………………………………………………446
[(5)]資本的原始積累……………………………………………………………………456
?。郏╝)資本的歷史前提和這些前提同已經存在的資本主義生產的關系]……………456
?。郏╞)個人服務是生產性雇傭勞動的對立面]……………………………………………463
?。郏˙)]資本主義生產以前的各種形式……………………………………………………470
?。郏?)個人占有勞動客觀條件的自然的和經濟的前提。公社的各種形式]……………470
?。郏╝)勞動的個人對其勞動的自然條件的原始所有制]…………………………………470
?。郏╞)亞細亞的所有制形式]………………………………………………………………472
?。郏╟)古代的所有制形式]…………………………………………………………………474
?。郏╠)日耳曼的所有制形式,它同亞細亞的和古代的所有制形式的區(qū)別]……………477
?。郏╡)公社制的生產關系的局限性。在古代世界中、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和在共產主義下的財富]…………………………………………………………………………………………482
?。郏╢)蒲魯東對財產的起源問題的糊涂看法。財產的產生的真正前提。奴隸制和農奴制]………………………………………………………………………………………………487
?。郏╣)公社和以公社為基礎的所有制解體的原因]…………………………………493
[(2)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的歷史過程]……………………………………………498
?。郏╝)勞動者對勞動的客觀條件的資本主義前的關系的各種形式的解體]…………498
?。郏╞)勞動客觀條件與勞動本身的分離。資本的原始形成]……………………………504
注釋…………………………………………………………………………………523—555
人名索引……………………………………………………………………………556—563
本卷中引用和提到的著作索引……………………………………………………564—572
————
插圖
包含《導言》的稿本M的封面………………………………………………………………19
《政治經濟學批判》手稿第Ⅶ本封面………………………………………………………55
《政治經濟學批判》手稿第Ⅳ本第24頁…………………………………………………405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