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圪Y本論]
第二冊
資本的流通過程[1]
寫于1868年底—1870年中
第一次發(fā)表
原文是德文
[0a]第二冊[注:在手稿中,在《目錄》的上方馬克思寫了《第一章。資本流通》?!幷咦
目錄[2]
第一章。資本的循環(huán)(第1—33頁)[注:括號里是作者標明的手稿的頁碼?!幷咦
?。?)流通的三種形態(tài)
?。ǎ幔┴泿刨Y本流通的形態(tài)。資本的形態(tài)變化。貨幣資本。生產(chǎn)資本。商品資本
?。ǎ猓┥a(chǎn)資本流通的形態(tài)
(c)商品資本流通的形態(tài)
?。ǎ洌┭h(huán)的三種形式
?。?)流通時間
?。?)流通費用
?。ǎ幔暮唵瘟魍ㄐ问街挟a(chǎn)生的費用
?。ǎ猓┰诹魍ū旧砝镞M行的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生的費用
?。é粒﹥涞男纬?br> ?。é拢┻\輸費用。(補償費用和其他費用)
第二章。資本的周轉(zhuǎn)(第34—129頁)
?。?)周轉(zhuǎn)的一般規(guī)定。周轉(zhuǎn)時間和周轉(zhuǎn)次數(shù)
?。?)形成資本周轉(zhuǎn)中的差別的各種情況
(a)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從固定資本產(chǎn)生的周轉(zhuǎn)周期
(b)勞動期間長度的差別
?。ǎ悖┥a(chǎn)時間和勞動時間之間的區(qū)別
(d)從生產(chǎn)過程的特殊方法產(chǎn)生的周轉(zhuǎn)周期
?。ǎ澹┝魍〞r間的差別
(3)流動(可變和不變)資本一般的周轉(zhuǎn)規(guī)律
?。?)可變資本的周轉(zhuǎn)和年剩余價值率
?。?)積累。從剩余價值實現(xiàn)為貨幣的觀點出發(fā)研究貨幣流通
第三章(見背面)
第三章。流通過程和再生產(chǎn)過程的現(xiàn)實條件
(1)從社會的觀點來考察的可變資本、不變資本和剩余價值(第130—141頁)
?。?簡單再生產(chǎn)(第141— 頁)
?。ǎ幔┎灰载泿帕魍槊浇榈那樾危ǖ?41—158頁)
?。ǎ猓┮载泿帕魍槊浇榈那樾?br> ?。?規(guī)模擴大的再生產(chǎn)。積累
(a)沒有貨幣流通的情形
?。ǎ猓┮载泿帕魍槊浇榈那樾?br> ?。?)
注釋:
[1]馬克思的這一著作是《資本論》第二卷的草稿之一,系首次發(fā)表。它標明為《第Ⅱ稿》。在這一著作的扉頁上恩格斯注明:“大約完成于1870年。”
關(guān)于馬克思寫作《第Ⅱ稿》的時間缺乏準確的資料。但是,它很可能是在1868年底到1870年中這一段時間里寫成的。在這一草稿里,馬克思第二次打算系統(tǒng)地闡述資本流通理論的基本問題。
制定資本流通理論和完整地敘述這一理論的第一個草稿,是《第Ⅰ稿》。它是馬克思在準備《資本論》第一卷(他最初打算在這一卷中既包括第一冊也包括第二冊)的過程中寫成的,看來馬克思寫作的時間是在1865年上半年。《第Ⅰ稿》首次發(fā)表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上。
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版出版前,馬克思繼續(xù)研究資本的流通問題,并且從1865年下半年到1867年8月還寫了兩個手稿。其中之一是《第Ⅲ稿》,它的主要內(nèi)容是資產(chǎn)階級經(jīng)濟學著作的提要并附有引自較早期的筆記本中的摘錄和某些評注。下一個手稿是《第Ⅳ稿》,它是“第二卷第一篇和第二篇前幾章的已經(jīng)可以付印的修訂稿”(《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4卷第7頁)。在這段時期,還寫了一個幾頁的片斷。在這個片斷中馬克思已開始了《第Ⅳ稿》的修改工作,這個片斷沒有編號(也和10至12年以前寫的一些其他片斷一樣)。
發(fā)表在本卷上的這個《第Ⅱ稿》在1870年完成以后,寫作長時間中斷,主要是馬克思的健康情況不佳造成的。只是在1877年,他才有可能重新開始《資本論》第二卷的寫作,在1881年以前他又寫了一系列篇幅不同的手稿。其中多數(shù)是該卷開頭部分(主要是第一篇)的草稿,而最后一個手稿是對《第Ⅱ稿》第三章所作的修改稿。
把《第Ⅱ稿》的正文和恩格斯編輯的《資本論》第二卷正文加以比較分析,并且仔細地考慮恩格斯關(guān)于在準備出版第二卷時如何利用原稿的說明,就可以看出第二卷的第二篇幾乎完全和本手稿第二章相同,而恩格斯編輯時所做的修改是特別謹慎的:他“只是盡可能逐字地抄錄下來……僅僅改動了馬克思自己也會改動的地方,只是在絕對必要而且意思不會引起懷疑的地方,才加進幾句解釋性的話和承上啟下的字句”(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4卷第3頁)。這樣,在第二卷第二篇里恩格斯除利用《第Ⅱ稿》以外,只利用了其它草稿的某些頁。因此,這一手稿的第二章沒有發(fā)表在本卷中。本手稿第一章和第三章的材料,恩格斯利用得很少。這兩章在很多方面與《資本論》第二卷的最后定稿不同,因而具有獨立的科學價值,所以全部發(fā)表。
《第Ⅱ稿》是按原稿譯成俄文的。在整理正文的時候改正了明顯的筆誤,在腳注里標明和指出了恩格斯在《資本論》第二卷中采用的所有段落,現(xiàn)在的俄譯文比《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的俄譯文更準確了,中譯文則是根據(jù)俄譯文翻譯的。
為了讀者方便起見,正文分成了若干部分,在許多情況下由編者加上了標題。編者加的標題、在翻譯正文時必須做的說明(在不需要專門加注釋的場合)、馬克思提到的已出版的著作的有關(guān)材料,都放在方括號里。方括號里的阿拉伯數(shù)字表示手稿中作者編的頁碼。因此,正文本身中原有的方括號改用花括號來代替。
在正文里,根據(jù)馬克思的提示,個別段落作了某些挪動。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在該段的開頭,而且在末尾也標上了手稿的頁碼。
把手稿翻譯成俄文的工作是很復雜的任務(wù)。手稿的正文,特別是第三章,文字上未經(jīng)加工,有些地方,馬克思的思想只有一個大致的輪廓,所以敘述帶有提要的性質(zhì)。手稿是用德文寫的,但是常常遇到英文、法文、拉丁文的語句,有的地方馬克思完全使用英文或法文。在翻譯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到這些特點,力求完全表達作者的風格、術(shù)語和馬克思所考察的問題的實質(zhì)。——第3頁。
[2]第二冊的《目錄》看來是馬克思早在寫作《第Ⅱ稿》第三章的過程中就已寫成的。作這種揣測的根據(jù),是在這個《目錄》中第三章的頁碼沒有寫完(見本卷第6頁)。從第三章的計劃草稿中可以看出,馬克思曾打算研究社會資本的擴大再生產(chǎn)問題。但是這個打算沒有實現(xiàn)。在許多情況下《目錄》中的標題和手稿正文中作者寫的標題在措詞上是有差別的,這反映出為使論點更加明確和周密,為使研究結(jié)果的邏輯結(jié)構(gòu)和敘述形式更加完善,曾進行了細致的工作。——第5頁。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0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