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升沒希望,或覺待遇不如人,一段時間來,“不平衡”屢屢成為腐敗分子剖析“心路歷程”時講述的違法動因。
心理不平衡,皆源于“比”。其實,“比”并沒有錯,關鍵是比什么、與誰比。有的人比的不是工作水平、貢獻大小,而是比權位、比金錢、比享受。更可嘆的是,他們還要與為數寥寥的“大款”比。這般比法,豈能不出事?
“不平衡”最根本的,還是他們貪婪的私心、膨脹的欲望在作祟。托爾斯泰說:“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我們不諱言個人利益、不否認個人追求,但如果心中只有“自己”,必然會遠離應有的信仰,讓利益的天平失去平衡,因而損害公眾利益、觸犯法律法規(guī)。
“不平衡”時,不妨算算“經濟賬”、“法紀賬”、“良心賬”,看到自己得到過什么、會失去什么,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慎權、慎欲、慎微、慎交,才不會迷失政治與信仰的方向。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