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院系調整工作,有效地培養(yǎng)國家建設干部
2011-09-30 13:25
我要評論
字號:
一九五二年全國高等學校以華北和華東兩區(qū)為重點的院系調整工作,現已基本完成,這是新中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這是為實現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于改革學制的決定》而對舊的高等教育制度、教學組織所采取的重大改行的步驟,也是使我國高等教育服從祖國需要、有效地培養(yǎng)國家建設人才的重大措施。它具體地表現了新民主主義教育的正確方向。我們必須用最大的努力,認真地把這個工作做好。
舊中國的高等教育制度基本上是為帝國主義和反動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產物。院校的設置是盲目的,是嚴重地脫離實際的。因此,院系重復、人力物力分散,教學效果很低。加以課程內容廣泛籠統(tǒng),只能培養(yǎng)出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所謂“通才”。這種“通才”教育的結果,在舊中國就表現為“學非所用”、“用非所學”,今天新中國正在向著工業(yè)化的道路迅速邁進,我們需要大量的合格的各種專門人才,尤其是工業(yè)建設的專門人才。而現在的高等學校無論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遠遠不能滿足今后國家建設的需要。因此,如果不對舊的教育制度、舊的高等教育設置加以徹底的調整和根本的改革,就不能使我們國家的各種建設事業(yè)順利前進。
今天的院系調整工作,是在學校的政治改革和教師的思想改造已經取得重大勝利的基礎上進行的。兩年以前,在全國高等教育會議上即曾提出了調整院系的問題,但是兩年來這一工作很少進展。這主要是因為許多教師在思想上還嚴重地存在著崇拜英美資產階級、宗派主義、本位主義、個人主義的觀點,沒有確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因此就不能很好地貫徹執(zhí)行新民主主義的教育方針。自從去年毛主席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號召知識分子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運動和今年經過“三反”和思想改造運動以后,各校教師進一步肅清了封建、買辦、法西斯思想,批判了資產階級思想,樹立和加強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這樣,就有條件與可能把院系調整工作做好了。
這次全國院系調整的總方針是:以培養(yǎng)工業(yè)建設人才和師資為重點,發(fā)展專門學院與??茖W校,整頓和加強綜合性大學,逐步創(chuàng)辦函授學校和夜大學,并在機構上為大量吸收工農成分入高等學校準備條件。根據這個方針,原有的高等學校經過調整后,分別成為綜合性大學、專門學院與??茖W校,今后即可按照各校的性質和任務,朝著確定的方向發(fā)展。這就改變了原有大學一般化與盲目設校的不合理現象。
專業(yè)的設置是院系調整與課程改革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舊的高等教育制度的傳統(tǒng)是從設系出發(fā),根據系擬訂課程,所設課程龐雜籠統(tǒng),不可能培養(yǎng)出切合實際需要的專門人才來。在這次院系調整中則是從實際需要出發(fā),即根據國家建設的需要,為了培養(yǎng)某種專門人才而設某種專業(yè),根據專業(yè)擬訂教學計劃,每種專業(yè)明確規(guī)定培養(yǎng)何種專門人才,幾種性質相近的專業(yè)合組成系,成為一個教學行政單位。這樣就使我們高等學校培養(yǎng)某種專門人才的目的性更加明確,并從制度上把它固定下來,克服過去高等教育脫離實際、系科重復、浪費人力物力的混亂現象。
在當前高等教育的改革工作中,我們必須充分地學習蘇聯的先進經驗。蘇聯各種專業(yè)的教學計劃和教材,基本上對我們是適用的。它是真正科學的和密切聯系實際的。至于與中國實際結合的問題,則可以在今后教學實踐中逐漸求得解決。在院系調整工作中,各校教師認真地學習了蘇聯的教學制度與經驗,并翻譯了蘇聯高等學校各種專業(yè)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這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就會加強教學的實際效果,并有助于我國科學水平的提高。
人事的調配是院系調整工作中的重要問題,也是每個教師所最關心的問題。在舊中國根本談不到教師的統(tǒng)一和合理的調配。新中國成立三年以來,在高等學校中,除了主要行政負責人由政府任命外,一般教師仍為聘任的自由職業(yè)者,也未能做到有計劃的調配。這次院系調整,從專業(yè)、系科、院校的設置以至人事的調配,都是在統(tǒng)一計劃下進行的。北京參加院系調整的各校教師,除了隨著專業(yè)系科的設置調到新的院校工作外,調到外區(qū)和離開原工作崗位到其他學校或機關的教師,一致表示服從組織分配與調動。這是新中國高等教育配合國家建設走向計劃化的一個重大的成就。這種成就首先反映了教師們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覺悟已有很大的提高;其次是由于正確地執(zhí)行了下述的調配原則,即:(一)師資調配應該根據教學計劃中的課程,而不是因人設課;(二)根據地區(qū)和部門的需要,在全國范圍內作適當的調劑;(三)調動中有困難者應盡可能予以照顧;(四)調整后一時難以工作者,留校學習,薪金照發(fā)。根據這些原則進行醞釀和協商,然后將人事調配方案定下來,這樣就得到全體教師的擁護和接受。
總之,這次全國高等教育的院系調整工作是有重大的收獲的。但就今后國家大規(guī)模經濟與文化建設的需要,和今后高等教育的發(fā)展來看,這種成就和收獲還僅僅是高等教育徹底改革的一個開端。許多繁重的工作,如教材的編譯,教學方法的改進,師資的培養(yǎng)與提高等等問題,還需要全國教育工作者繼續(xù)以最大的努力來完成。同時,也只有做好這些工作,全國高等教育才能最好地為國家培養(yǎng)足夠的建設人才,完成自己的光榮任務。
責任編輯:孟慶闖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