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給鄂豫皖省委的指示信
2011-09-30 13:11
我要評論
字號:
鄂豫皖省委:
親愛的同志們!
中央聽了成仿吾同志的報告后,對鄂豫皖蘇區(qū)這一時期斗爭的總結與你們今后的任務,有如下之指示:
自前年四方面軍西去后,省委再組織了我們的武裝力量,創(chuàng)造了紅軍廿五軍和廿八軍,并領導著這些軍隊與廣大工農勞苦群眾,為保衛(wèi)鄂豫皖蘇區(qū),與敵人作了最艱苦的斗爭。正由于這種堅持不屈的英勇奮斗,才使國民黨軍閥對鄂豫皖蘇區(qū)兇惡殘酷的進攻和摧殘,遭受了極大的阻礙和困難,蘇區(qū)得以支持了一個較長的時期,并沒有象階級敵人所豫計的那樣容易和順利來“蕩平”這個區(qū)域,在這個區(qū)域中來恢復他們的反動統(tǒng)治;但我們若冷靜的來估計斗爭的形勢,則我們不能不說經過了去年一年的困苦奮斗,最后,鄂豫皖蘇區(qū)是受到了暫時的失敗。
在四次“圍剿”前一時期鄂豫皖蘇區(qū)和四方面軍領導上的錯誤,中央在去年三月十五日的指示信〔1〕上已詳細指出。四方面軍西去后,省委在困難的環(huán)境中堅定不動搖的領導是完全必要而且值得贊揚的;但指出這一點并不能絲毫減輕我們對于省委領導上的錯誤的批評。四方面軍西去時,當時敵人對鄂豫皖蘇區(qū)的進攻雖已部分的達到了他的目的,但基本蘇區(qū)大部分仍然保存著,正如中央指示信(去年三月十五日的)上所指出的,省委當時的基本戰(zhàn)斗任務在“集中我們軍事的及一切黨的群眾的力量,來首先恢復和鞏固以黃麻為中心的鄂東北蘇區(qū)”,然而省委并沒有了解和執(zhí)行這一任務。省委由于反對四方面軍的西逃,而走到了另一極端:“死守”“與土地共存亡”的傾向,這樣自然不能恢復與鞏固蘇區(qū),而且正是在這種傾向底下,輕視敵人的進攻,在劉鎮(zhèn)華進行五次“圍剿”的積極進攻面前,還空談些“一般的客觀順利條件”來代替實際的戰(zhàn)爭的動員和組織工作,沒有去積極領導群眾的斗爭,沒有堅決執(zhí)行一切為著戰(zhàn)爭為著前線上的勝利的列寧的路線,沒有以最大力量以一切可能去強固紅軍,紅軍中的政治工作薄弱萬分,尤其是不能活潑的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集中主力去擊破敵人的弱點,而仍然襲用“兜圈子”的戰(zhàn)略,分散江軍的力量,認為“反對退卻逃跑”便應死守不動,一些正確的關于紅軍轉移地區(qū)的意見,都被指為“退卻逃跑”而反對,結果是陷紅軍于敵人重圍中困守硬碰,蘇區(qū)既困守不住,紅軍亦日見削弱。
跟著這種錯誤,黨內的思想斗爭和自我批評極端的缺乏,即在省委方面,雖然常常在某些問題上有著不同的意見,但我們的同志沒有能堅決站在黨的路線上開展布爾塞維克的思想斗爭和自我批評,“黨內和平”的空氣彌漫著,地方黨部的組織極不健全,支部生活的呆板沒有生趣更是難以容忍,新的活潑的具體領導完全缺乏,官僚主義的現象嚴重的存在著,這一切都使黨的生活和工作陷于不經常的狀態(tài),特別是由于不相信群眾,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夸大反革命的力量,走到了肅反中心論的錯誤,甚至以肅反代替了思想斗爭和自我批評,在黨內及群眾中部分的造成了恐慌現象,大大的妨礙了革命戰(zhàn)爭和一切工作的順利進行;而同時反革命卻正利用著我們這種錯誤,施行種種的陰謀和破壞,這一錯誤,給我們的損害和惡果,明顯的擺在面前。
由于上述的錯誤,使得鄂豫皖蘇區(qū)受到了暫時的失敗,認為暫時失敗的原因是由于群眾不好,或是由于敵人力量過分強大,或是由于鄂豫皖蘇區(qū)的地位逼近京漢路與武漢,必然引起敵人以最大的力量來進攻,終是難以鞏固等等,一切這些觀點,都與黨的路線是不相同的,都是庸俗的機會主義觀點,不肅清這種機會主義觀點,是無法來體會和了解中國蘇維埃運動歷史上這一痛苦的血的教訓的。
清醒的估計了目前的形勢與過去這一時期的教訓,可以明白的看到:再固執(zhí)著“死守”的方針,是只有犧牲我們的干部,犧牲我們的活力,必至完全葬送我們的事業(yè),沒有問題的,這不是革命對于我們的要求,而這恰恰是階級敵人的希望,在新的形勢面前,需要新的改變。省委當前的任務,在于保全我們的活力,保全我們的隊伍,去創(chuàng)造新的蘇區(qū),新的根據地,整理,鍛煉,和強固我們的力量,創(chuàng)造新的主力紅軍,同時,廣大開展游擊戰(zhàn)爭,為恢復原有蘇區(qū)而斗爭。這是在目前形勢下,唯一正確的路線,毋須乎再解釋這不是退卻逃跑;一切認為這是退卻逃跑的人,實際上是曲解黨的路線,要把我們現存的力量完全淹沒于敵人的血手之下。
關于新的地區(qū)的選擇,原則上應注意下列的條件:(一)敵人力量比較薄弱,(二)群眾中革命的影響較大或者群眾比較容易為我們爭取者;(三)地勢有利于我們防御和作戰(zhàn),糧食和一般物質條件較豐優(yōu)的。應根據這一原則及中革軍委的軍事指示,以及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形勢,去作適當的決定和行動。
在執(zhí)行創(chuàng)造新的根據地這一任務上,應在迅速澈底解決新區(qū)土地問題,深入階級斗爭,嚴厲鎮(zhèn)壓一切反革命活動的基礎上,提高和組織群眾的積極性與覺悟程度,動員他們最積極的參加革命戰(zhàn)爭,一切為著戰(zhàn)爭的勝利,在戰(zhàn)爭的勝利中,去深入赤化工作,鞏固蘇維埃政權,造成可靠的根據地。這里必須執(zhí)行明確的階級路線,堅決與一切非階級的路線與脫離群眾的現象斗爭,特別在肅反斗爭上,須澈底糾正你們過去的錯誤。對于工人經濟斗爭保護工人利益與工會工作之忽視消極,不能容許一分鐘的繼續(xù),必須把這一工作列在黨的議事日程的前面,從激進的改善工人階級的生活上去動員工人最積極的參加革命戰(zhàn)爭及紅軍和蘇維埃的建設,強固無產階級的領導。黨須加強對青年團及各種群眾組織的領導,使這些組織成為黨與廣大群眾聯系的橋梁,經過他們,把黨的每一個口號,在群眾中實現起來。借口戰(zhàn)爭緊張而把一切組織取消成立獨一的領導機關(戰(zhàn)時工作委員會),這是立三路線的復活,這是荒謬絕倫的錯誤,須堅決反對。
為著創(chuàng)造新的根據地,省委首先應集中一切力量,創(chuàng)造新的主力紅軍,廿五軍廿八軍一年來的斗爭,的確表現了他們的英勇,但他們還沒有成為有堅強戰(zhàn)斗力的正規(guī)的紅軍。第一等的任務,在于加強紅軍中黨與工人的骨干,確立政治委員制度,加強其中的政治工作,糾正“民主化”的現象,提高軍事技術,充分的補充和擴大,從這些具體的工作上,將現有的廿五軍廿八軍組織和鍛煉成為堅強的無敵的紅軍。在領導戰(zhàn)爭上,須清楚的估計到中國國內戰(zhàn)爭的特點和幾年來血戰(zhàn)的經驗,活潑的運用新的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澈底肅清過去“兜園子”的戰(zhàn)略和一切壞的遺留。為著集中和統(tǒng)一指揮,應在省委領導之下,設立軍事委員會,同時,在原有蘇區(qū),應劃分幾個作戰(zhàn)分區(qū),指揮地方武裝游擊隊,發(fā)展游擊戰(zhàn)爭,各個分區(qū)受軍事委員會指揮,但在隔絕難于聯絡的情況下,各分區(qū)應能獨立作戰(zhàn)。
為著執(zhí)行這些首要的緊迫的任務,必須進行關于黨的路線之廣大的解釋工作,開展黨內的思想斗爭和自我批評。目前正是鄂豫皖蘇區(qū)受了暫時的失敗,正是巨大的轉變的關頭,新的任務和新的困難同時擺在面前,黨內不堅定的一些分子必然要發(fā)生機會主義的動搖,在失敗面前垂頭喪氣,對困難投降屈服,而走到悲觀失望,消極退卻,必須集中火力反對這種右傾機會主義,同時,那些“死守”拼命的情緒,已經給了我們的事業(yè)以極大危害,亦須同樣的堅決反對,開展這一斗爭,深入下層,深入支部,向全黨同志深切指出這些機會主義觀點的實質,指出黨的路線之唯一正確性,深切指出當前的形勢與黨的任務,堅定每個黨員的意志和勝利信心,為著黨的路線堅決斗爭,并在這一基礎上廣大開展布爾塞維克的自我批評,澈底揭發(fā)與肅清過去的錯誤。任何“黨內和平”與壓制自我批評的觀點,是極端有害于黨的,而一切不負責任的“自殺批評”以及嘲怨的現象,與布爾什維克的自我批評是完全相反的,同樣是黨和革命的危害,都須堅決的防止和肅清。只有在真正開展黨內思想斗爭和自我批評的條件下,黨才能堅固的團結一致,為著當前的光榮的事業(yè)和任務而斗爭。
中央認為為了保證領導的澈底轉變,必須改造省委的組織,中央決定新省委由〔2〕等同志組織之。中央責成新省委立即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改變各地黨的領導組織和成份,保證各地工作的必要的轉變。
目前國際和國內的形勢,正是有利于中國的革命,在黨的正確領導之下,紅軍和廣大工農勞苦群眾的英勇戰(zhàn)斗,已經獲得了粉碎敵人五次“圍剿”的第一步勝利,現在正集中一切力量,進行澈底粉碎敵人五次“圍剿”的殘酷決戰(zhàn),更偉大更光榮的勝利,就在前面。在這種形勢之下,中央完全相信在新省委的領導之下,鄂豫皖的黨必能給我們的要求和指示,以布爾什維克回答,我們等候著這種光輝的回答。最后,并向我們艱苦斗爭著的同志們致布爾塞維克的敬禮!
中共中央
二月十二日(1934)
根據中央檔案原抄件刊印
注釋
〔1〕指1933年3月15日《中央致鄂豫皖蘇區(qū)黨省委信》。
〔2〕此處原稿空白,未列名單。
責任編輯:孟慶闖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