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通告第三十七號——中央對國際二月八日訓令的決議
2011-09-30 13:04
我要評論
字號:
I、現在政治局勢中之根本矛盾
一、國際二月八日來信是指示中國黨應針對著現時情形怎樣正確地運用六次大會和國際大會的正確路線于一切工作上。中央政治局認為這一指示(除關于農民問題的指示還沒到外)足以成為中國黨目前主要的工作方針。他一方面證明中央半年來關于政治原則及斗爭策略的指示和決定在根本上完全正確,另一方面更將中央對于政治上各種分析的缺點指出,這足以端正黨內馬克司主義的分析方法加強黨的正確領導。
二、依據國際的分析觀察中國現實環(huán)境,應更加認清外國帝國主義是中國一切政治經濟生活中真實的統治者。自中國大革命失敗后,尤其是國民黨打下北京后,外國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是日益加強;不但英日帝國主義勢力在南北有顯然的發(fā)展,便連美帝國主義在中國也有突飛的進步,甚至其所號召承認的關稅自主與修改條約也都是形式上公認中國某種主權,實際上則是加緊中國一層束縛,使中國更深入殖民地化的(更為帝國主義所奴隸所統洽的)過程。在這殖民地化的瓜分政策下,帝國主義相互間的矛盾正在加緊軍閥戰(zhàn)爭的制造,與聯系到世界大戰(zhàn)的準備,所以他們對付中國的戰(zhàn)線絕對不能鞏固,主要的是表現著美國與英日的競爭而都是一樣地要在中國取得更多的利益。然不應夸大這一競爭的意義甚至以為美帝〈國〉主義會幫助中國資本主義獨立的發(fā)展,或美國會永遠以和平侵略的方式來統治中國,這簡直是不明了帝國主義本質的妄談?;蛘吒普摰矫赖蹏髁x已經取得了南京政府的領導權,這更加不明了帝國主義相互間的爭奪必然要加緊戰(zhàn)爭的危機決不是從和平外交上可以得到,故美帝國主義用自由主義的假面具以達到統治中國的欺騙政策在群眾中實散布了一些幻想,因此,我們應對群眾指出無論任何帝國主義用什么方法來對付中國,其目的都是一樣地加緊對中國工農勞苦群眾的剝削和破壞中國的獨立。
三、中國資產階級自從背叛革命之后,再也不能而且不愿推翻帝國主義在華的統治了。雖然因著生產力的推進,表現民族資本與帝國主義殖民地化的發(fā)展矛盾,使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絕不能完全放棄自己的民族改良主義政綱,但當著這種矛盾沖突的過程中,中國資產階級只有妥協帝國主義,一步步地出賣民族獨立的利益:故民族改良主義的政綱便是妥協帝國主義的政綱也就是阻礙為中國獨立斗爭的政綱,他實具有十足的反革命性,中國資產階級企圖在帝國主義競爭或美帝國主義幫助之下取得民族資本獨立發(fā)展的幻想,正是改組派的理論根據。其實關稅增加只能相當地提高南京政府的收入用做戰(zhàn)爭的軍費,美國借款即使實現也是要投資于交通運輸事業(yè)好便利于外貨商場的擴大,并不能適合于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直接需要。固然客觀上在將來是要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相當發(fā)展的,但他的發(fā)展前途終不能脫離帝國主義的經濟控制與其所利用的封建勢力的束縛。并且,中國資產階級因為與土地關系的密切聯系使他更要加緊對農民直接的或間接的剝削,故他同樣不能施行農村的改良,甚至連二五減租的假面具最近也在浙江作最后一次的撕破。自然這決不是說民族資本發(fā)展的傾向與封建制度的剝削關系會沒有矛盾存在,而是說在中國的農村經濟與土地關系之下不但改良主義的方法不能解決中國的土地問題,便連小小的改良,中國資產階級也很難求得地主的讓步,所以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在反動的聯盟中進行奪取階級領導的斗爭是一顯明的事實,但我們不應夸大這一事實的意義,要認清無論封建半封建勢力和資產階級都是一樣不能統一中國不能使中國解放的。如認中國資產階級還有推翻封建勢力的能力和愿心,更是足以助長右傾觀念發(fā)展的極大錯誤。且中國資產階級的各部分又與各個帝國主義經濟上之共同利益,同樣又因其與土地關系的密切聯系,故使中國資產階級不能完全脫離其買辦性與地主性,使他對于帝國主義或封建階級不能采取一致的政策。
四、不過我們也應承認在現在的蔣桂戰(zhàn)爭以及未來的軍閥戰(zhàn)爭中,帝國主義的相互沖突固是這些戰(zhàn)爭的主要動力(不管他是直接的或間接的),軍閥搶奪地盤的爭斗固是這些戰(zhàn)爭的直接導火線,信確也反映著豪紳地主與民族資產階級的階級矛盾(便是過去的軍閥戰(zhàn)爭也同樣含有相當的階級矛盾在內),這三種矛盾的相互表現,使著中國統治階級內部的虛偽和平與表面統一亦不能有好長時期存在,戰(zhàn)爭乃成為統治階級內部必不可避免的最高度的矛盾表現,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愈加緊,中國的工農勞苦民眾的痛苦將愈加深。資本的進攻農村的剝削,捐稅的繁重,戰(zhàn)禍災荒的流行,在中國已經不是一時的偶然的天然的現象,這與帝國主義的積極侵略衣村經濟的崩潰有極密切的關系。所以國際的來信很明顯地指出“不僅中國資產階級民權革命的根本問題未曾解決,而且中國資產階級與國民黨政府所要解決的問題也未解決,……一切所謂中國走向基碼爾道路的發(fā)展,都是些無稽之談。中國社會所存在的基本矛盾,不僅沒有削弱,而且日益緊張必不可免地走向新的革命恐慌的過程,而且比以前更廣大更深入?!?br> 五、使中國從帝國主義的羈絆之中解放出來的任務與土地革命及肅清一切封建半封建殘余的問題有很密切的聯系。只有新的革命高潮到來與工農武裝暴動建立工農兵蘇維埃的政權才能實現這些任務,六次大會后工農群眾斗爭的形勢,尤其是大城市工入斗爭自去年“五三’以來,的確是逐漸復興的形勢。這不僅上海自郵務水電兩次罷工推動了最近三月來將近二百次的工人斗爭,發(fā)動了兩年來所未遇見的數千人紐念“五一”的盛舉,便在北方也由半年來大小數十次的工人斗爭醞釀到開灤五礦的怠工,在香港最近三月我們領導的工人斗爭有十六次,便在湖北,工人斗爭的情緒也絕不是低落,在滿洲過去三月中也還有八九起可以統計的工人斗爭。在鄉(xiāng)村農民斗爭并未停息,蘇維堆區(qū)域并未完全消失,朱毛的紅軍仍然在反動的統治區(qū)域存在。投身到農民暴動區(qū)域的兵變仍時時發(fā)生。過去反日運動的發(fā)展,客觀上亦確是表現廣大勞苦群眾反帝情緒的高漲。城市貧民對于苛捐雜稅的繁重和國民黨軍閥的統治已漸生不滿,這些都足以證明城市的工人斗爭正在開始復興;鄉(xiāng)村的土地革命運動也在逐漸開展,雖然這些現象不可以過分估量,但新的革命高潮的薄弱象征的確可以看見。便是黨的領導,在這半年來艱難困苦的工作環(huán)境中,的確已爭得了一些進步。如上海在郵務水電罷工以來,黨在工人群眾中的影響和領導的確較以前擴大(自然還有許多錯誤)。香港從和平發(fā)展的現象轉變到能發(fā)動和領導工人作小小的斗爭。北方從合法運動與隔離群眾兩極端的現象中逐漸地爭得在群眾斗爭〈中〉的相當影響。這雖是極少的進步,但確是我黨在這幾月來難苦斗爭犧牲許多同志戰(zhàn)勝許多困難得來的結果。這一結果是黨有可能去領導廣大群眾斗爭之不可忽視之基點。自然,在這些群眾斗爭中還有很大的弱點,如改良主義在群眾中的影響存在,群眾中失敗情緒與合法觀念并未減輕多少,黃色的群眾組織仍有增加,黨的領導力量薄弱以及黨與群眾脫離的現象還沒有多大改善,因此,如認革命高漸[潮]是馬上或很快地就要到來,很顯然地對于革命的急性病,中央政治局更堅決地指出,如果我們不能逐漸地克服這些弱點,則正在開始復興的工人斗爭必又要經挫折而延緩其進展,土地革命得不到城市工人階級的領導也必然要受著繼續(xù)不斷的挫折,黨的很少進步必又要遇到新的阻礙。故就理論上說來,當然不否認這一直接革命的形勢有延長幾年的可能。但是因此便以為中國將有長期的“和平的”發(fā)展而沒有中國社會所存在的各種基本矛盾的嚴重危機,這卻是很大的錯誤。黨必須糾正同志中間以這一種或那一種可能極端為出發(fā)點的分析方法,必須堅決地認定只有斗爭只要看我們爭取群眾的力量才能決定革命高潮到來的快慢行程。
II、黨的最近基本任務與策略問題
六、根據上述的政治形勢的分析和估量,根據半年來黨的工作經驗,證明六次全國大會爭取群眾準備暴動的路線與決議無疑地是正確適用,只是在執(zhí)行的程度上還沒見很大成效;其中最大的困難是黨內失敗情緒與渙散狀態(tài)之存在,無產階級干部分子之缺乏,黨沒有充分布爾什維克的經驗以及黨內不正確傾向之繼續(xù)發(fā)生,這都是需要黨以極大努力極難苦耐心的工作精神才能戰(zhàn)勝這些困難,故黨在爭取群眾于黨的周圍之總路線下,應特別認清深入產業(yè)工人群眾。發(fā)展群眾斗爭,鞏固黨,加強黨的組織與威信及其在群眾中的領導影響實是目前黨的最迫切的任務。
七、為實現這些任務,黨在策略上所特別遇到的困難便是黨內右傾思想的發(fā)展。這一右傾的危險絕不僅是繼續(xù)著黨內機會主義的殘余而復活,他更有現實環(huán)境之不可輕視的基礎。自從統治階級以白色恐怖的壓迫改良主義的欺騙從宣傳上組織上極力向群眾進攻以來,黨內反映著一部分群眾失敗情緒與不正確的觀念及小資產階級思想,于是和平發(fā)展合法運動的右傾思想便一天天地發(fā)展。在理論分析上是夸大資產階級的力量,錯認中國資產階級可以在美帝國主義的幫助之下取得反革命的領導權,對統治階級內部各種不可調和的根本矛盾予以忽視,對工農革命斗爭的開始復興與黨的力量存在(雖是很弱的)予以否認,甚至認統治階級已經走向穩(wěn)定或是革命高潮之來到將遙遙無期,于是表現在策略之觀點上便是和平發(fā)展合法運動,降低我們政治口號,接受資產階級的欺騙政策,在組織的觀點上便是黨內和平(這種觀念是要停止我黨對一切不正確傾向的斗爭,這是最危險的觀念)與放棄赤色工會中心組織的主張。同時黨在組織上無產階級基礎的削弱,干部分子停頓在智識分子成分上,黨員政治水平紅之低又都足以成為右傾思想發(fā)展的組織來源。固然我們在工農群眾中間的工作必須利這只是在非法的環(huán)境下需要一種新的工作方法來爭著實理黨的基本任務,決不是放棄我們原有的基本任務降低涉的合法存在。這后一見解根本是機會主義者的主張。這樣做,不僅要成為第三黨以至改組派的尾巴,并且還要推著群眾走入不可挽救的改良主義的陷坑。在最后,便要完成取消派的傾向與黨內以及群眾中間動搖猶豫恐懼消極的觀念相結合以至取消革命,取消黨,與共產主義的領導和組織立于完全相反的地位。當然這還不是說中國黨內右傾危險已經到了他的最后的形成,已經有了一個危險的派別,但依著他有可能的發(fā)展前途來看,黨必須站在正確的路紅上堅決地斗爭以克服目前黨內正在發(fā)展的右傾的特別危險。
八、但公公站在黨內克服這一右傾危險是不夠的,必須特別認清助長黨內右傾思想發(fā)展的客觀條件是改良主義的影響。統治階級國民黨除掉用屠殺政策外,還極力用一些改良欺騙的方法來擴大他在工農勞苦群眾中的影響。雖然改良主義在中國的經濟基礎很少發(fā)展可能,但資產階級絕不會放棄一切民主的民族的改良主義的欺騙宣傳,在社會上便要造成了對國民黨的幻想,以為國民黨還真要反對封建勢力,還真要為爭民族自由而反對帝國主義。這種幻想經過屢次的事實證明尤其是民眾痛苦的日益加深,固不會長期存在,然在目前群眾斗爭中還存在許多弱點,黨在群眾中的領導還薄弱的時期,他的影響的危險便不容忽視。最近半年來改組派的活躍(第三黨的群眾多跑向改組派方面),黃色工農會的增加,過去反日會在國民黨領導之下活動,都足以證明改良主義的影響在群眾中并未減輕。且不僅群眾,黨內至今猶存在著在國民黨下級黨部做事,受國民黨委派占領黃色工農會機關以至與改組派講聯合的等等現象,便可知改良主義影響與黨內右傾思想有如何密切的關系。所以“肅清一切的幻想,揭破國民黨政策的假面具,發(fā)動群眾反對國民黨的政策(尤其是改組派以至第三黨的欺騙政策),準備群眾推翻國民黨的統治”,實是現在時期中的第二個重要任務。
九、另一方面,黨內左傾危險自六次大會后雖逐漸失去了他發(fā)生的基礎,但假使以為左傾的錯誤已經完全肅清,那便等于容許這左傾的殘余在黨內存在,于黨的正確路線的執(zhí)行也同樣要有危害。在目前景嚴重的左傾危險是不愿意進行日常斗爭,不承認部分要求斗爭的必要,不愿意爭取公開的活動機會,不愿加入有群眾的黃色工會去爭取群眾,保留著些命令主義的精神,提出一些空自夸大的高調(目前實行的口號),幻想一些大的斗爭來到,這都足以使黨在群眾中的影〈響〉不僅不能加大,且將日益縮小,日益與群眾隔離。故國際指出消滅黨與廣大勞動群眾脫離的現象,取得群眾尤其是工人使其革命化,實是現時黨的第三個主要任務。不了解這一任務,便不能克服黨內左傾危險的殘余。
十、在中國反帝國主義斗爭必不可分離地要與工人階級日常生活的斗爭農民爭土地的斗爭密接,但這是就中國革命任務的關系言,并不是說在工作上除了工人斗爭農民斗爭要一般的關聯到反帝斗爭外便沒有丁反帝的本身工作。恰恰相反,在過去各大城市的反日運動客觀上證明了廣大群眾的反帝斗爭確有發(fā)動的極大可能。只是黨內存在著許多偏向如誤解無產階級的領導作用以為工人斗爭不起或是沒有形式上的赤色工會加入反帝運動便不能樹立起我們的影響,于是客觀上便成為忽視反帝運動,放棄反帝運動中的領導。這需要黨以極大努力領導群眾加入并組織各種反帝運動,使一部分資產階級國民黨所影響的反帝運動變成工農勞苦群眾之真正的反帝斗爭,使他同時又是反國民黨的運動。
十一、發(fā)動與領導群眾的日常斗爭已成為現時中國黨的經常任務。在困難的工作環(huán)境下,極艱苦耐心地向前工作。在群眾中很細心切實地提出各廠各業(yè)的部分的要求,做成目前黨的經常工作的主要口號。但這些日常斗爭的口號必須與黨的基本口號有正確的聯系,同時必須在日常斗爭中解釋工農武裝暴動建立蘇維埃政權的意義。且不僅在宣傳上便在實際斗爭中也必須注意到黨的策略路線是要盡可能地準備我黨以及廣大的工農勞苦群眾的力量以備實現革命高潮到來的任務和奪取政權的斗爭。因此,黨應特別注意每個共產黨員在一切群眾運動中的積極參加都應當是向著這一戰(zhàn)略的方向去做。
十二、農民運動的中心口號無疑地是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交由農民代表會議處理。但根據兩年來土地革命的經驗,鄉(xiāng)村階級斗爭的形勢,在策略上我們必須認定貧農是斗爭的中堅,中農是鞏固的同盟者,富農于中國國家封建制度殘余的剝削下,在相當的斗爭階段之中,我們還有吸引他參加反帝國主義軍閥地主豪紳的斗爭可能。但當著農民與他的主要敵人地主豪紳決戰(zhàn)的時候,富農中兼半地主或擁有多數雇農的分子必然是跑向反革命的方面,故同樣地不應放松農民對他們的階級斗爭?,F時全國的災荒現象尤其是北方的災荒仍然繼續(xù),在客觀上農村斗爭有極大發(fā)展的可能,只是在農民群眾中,北方的和平發(fā)展觀念與南方失敗落后的躲避情緒都很濃厚,黨必須堅決地發(fā)動農民群眾的日常斗爭,促進鄉(xiāng)村中階級分化,并以游擊戰(zhàn)爭重新團聚和發(fā)動廣大農民群眾到有組織的斗爭,走向建立蘇維埃深入土地革命的道路。自然這些斗爭要盡可能地得到城市工人階級的領導,要從斗爭中加緊農民的組織,從游擊戰(zhàn)爭擴大農民的武裝,以準備革命的最后勝利?,F時存在的蘇維埃區(qū)域與紅軍必須以黨與工農群眾為前提,必須與全國的勞動群眾斗爭聯系起來,使他日益擴大和發(fā)展。紅軍的行動必須與軍閥的土匪軍隊有根本的不同,他不應向農民派餉,不應向農民及當地勞苦民眾征收捐稅,必須做到使農民自愿地幫助紅軍并起來組織幫助紅軍的委員會。紅軍只應向豪紳地主派餉。只有在這種條件下,紅軍才能得到勞動群眾的擁護,才能成為新的革命高潮生長的一個動力。
十三、中國軍閥制度不僅在保持著半封建的關系上而存在而發(fā)展,并且帝國主義列強正維持著這一軍閥制度以加緊其進行瓜分中國的陰謀,故中國工農革命如得不到廣大兵士群眾的參加,如軍閥軍隊中廣大兵士群眾仍成為中國統治階級與帝國主義壓迫革命之最殘酷的工具,則中國革命便是發(fā)動起來,也將不能得到并保障最后的勝利。但中國大革命的震動與工農運動的高漲不是空過去的,尤其是兩年來農村經濟破產的急劇,災荒區(qū)域的擴大與土地革命的開展均足以加緊中國軍閥走向崩潰的過程。在這里,事實的表現便是對人民的剝剛已到敲筋吸髓的地步,對地盤的爭奪更加劇烈,戰(zhàn)爭的禍害更加擴大,軍隊的生活更加惡化,新軍閥克扣軍餉虐待士兵方法比舊軍閥還要殘酷;因此,軍隊的倒戈與士兵的嘩變以及整隊的士兵投轉到農民斗爭區(qū)域與紅軍方面的都時有所聞。所以反軍閥戰(zhàn)爭運動,破壞軍閥軍隊與爭取士兵群眾到革命方面來在中國革命中實有一般的重要的意義,應成為黨的經常的主要任務之一。六次大會以來,各級黨部對于士兵運動的工作有一般的忽視,黨應用極大努力糾正這一傾向,加緊動搖軍隊的宣傳,鼓動士兵群眾日常生活的斗爭以聯系和發(fā)展到士兵群眾投身于土地革命運動,同時應在士兵群眾中發(fā)展黨的秘密組織以樹立工作基礎,以奪取廣大的士兵群眾到黨的政治影響之下來。在帝國主義駐華的海陸軍中,黨一向缺乏有系統的破壞工作。根據上海暴動與漢口奪回英租界時的經驗,帝國主義駐華海陸軍的壓迫與在他們中間的士兵運動尤其是在印度安南士兵中的運動對于革命與反革命的決戰(zhàn)實占非常重要的位置,黨應一方在群眾中從事要求撤退帝國主義駐華海陸軍的運動,另一方應在這些士兵中間有經常的宣傳工作,以促其覺醒和自己要求撤退尤其要督促青年團加緊這一工作。
十四、在中國革命運動中,青年與婦女亦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國輕工業(yè)工人中,女工童工的激增,農村中青年農民斗爭情緒之易于發(fā)動,農婦在農村斗爭中的地位和影響,廣大士兵群眾中,青年士兵要占大多數,青年貧苦學生在革命斗爭中,尤其在反帝與爭民主自由的運動中還有他相當的作用,這些都指明黨在青年與婦女的運動中要有不斷的努力,不僅在工會農會以及一般城市貧民運動中,黨應將各種斗爭關聯到青年與婦女的利益,并應幫助與督促青年團在這一工作路線上爭取廣大的青年群眾到自己組織的周圍。過去青年團在青年群眾中,尤其是在青工群眾中工作的軟弱,婦女運動,尤其紡織女工運動一般的忽略,黨應負相當的疏忽責任。
Ⅲ、職工會工作
十五、國際信中說,若是黨現時在產業(yè)中,在工會中,在罷工運動中,能夠取得非常穩(wěn)固的地位,則在將來激烈的階級斗爭中,才會有鞏固的力量。這是黨在職工運動中的主要的工作方針?,F時各大城市的工人斗爭正在開始復興,但在這些斗爭的統計中,我黨能起領導作用的居最少數,甚至有些黨員雖處在工人群眾的領導地位,但失敗恐懼的情緒與新的策略的不了解和工作方法的缺乏常使他們表示出比群眾還落后的態(tài)度。大產業(yè)中我們影響之少,赤色工會常常是退縮秘密到黨的范圍以內。這些都證明黨在職工運動中,還沒有樹起他的中心工作,還沒有能針對著統治階級經過黃色工會擴大他影響造成他的基礎的企圖,給以嚴重的打擊,去建立我黨的自己工作路線。雖然在過去半年上海香港北方的多次斗爭中,黨已學得不少在工人群眾中如何爭取自己地位的策略和工作方法,但還須認清職工運動是黨的基本工作,應注意造成普及全黨尤其產業(yè)中的這一工作路線。
十六、赤色工會是我們組織工人群眾的基本任務。在這非法的環(huán)境中,自然要使赤色工會的工作非常困難,但工人群眾的斗爭組織決不應安于秘密狀態(tài)以與廣大的群眾隔離,故力爭赤色工會公開和領導各種合法與半合法的(社會的相當容許的,并非以國民黨登記的為標準)團體生長到赤色工會的組織,是我們目前工作的主要路線。不過赤色工會之公開存在與其他合法半合法團體在性質上的轉變均須由斗爭來爭得來決定,他與公開主義合法運動沒有一點聯系。因畏懼這種左傾錯誤,便因噎廢食的保持赤色工會單純的秘密狀態(tài),不去利用各種公開機會以發(fā)展工作,這很顯然的是另一極端的左傾錯誤。因此,黨不但要注意非黨的工人群眾團體中的工作,并要利用任何機會不拘任何形式創(chuàng)造非黨的工人組織,同時要盡量利用多少有點公開性和合法形式的群眾組織,團結廣大群眾,發(fā)動群眾斗爭,以加重赤色工會的作用。但對于有封建性或半封建性的群眾組織,我們只能利用加入的機會奪取群眾,組織赤色工會,決不應保存或助長其組織上的封建習慣或性質。
十七、假使我們否認改良主義在工人群眾中的影響,我們便會對黃色工會的估量有極大錯誤,事實上,黃色工會在現在的確已成為有群眾的組織。因此,凡在黃色工會有群眾有下層組織的工廠企業(yè)作坊之中,我們要有組織的加入黃色工會,進行反對國民黨代理人的斗爭,但不是做少數運動。我們在黃色工會中,要設法組織干部分子,其主要的工作應是:1.形成強有力的工人黨團;2.綜合工人的迫切要求;3.將這些要求與揭露國民黨及黃色領袖之欺騙政策聯系起來;4.要求黃色工會民主化(工會委員代表組長等由大會選舉等等)。使群眾贊助我們的政策,改變黃色工會,使之成為真正在我們領導之下的工會。然當著我們在黃色工會已取得多數而仍不能推翻黃色領袖和改變整個工會性質的[時],即應將在我們領導之下的多數群眾組織赤色工會。同時我們要在這些黃色組織中堅決的反對國際改良主義對于中國工人階級所施行的種種企圖。
十八、在反對黃色領袖,爭取工人直接利益,發(fā)展赤色工會影響的斗爭中,群眾的罷工,確有很重大的意義。在準備罷工與選擇罷工的時侯,我們應估計可以取得勝利的客觀條件,應盡可能的發(fā)動群眾的直接斗爭形勢(即是直接選舉代表,關車,關廠等等),在群眾的擁護下,成立直接指揮罷工的機關以脫離黃色領袖的影響。
凡是遇到工人群眾的罷工,尤其產業(yè)工人的罷工,黨應動員所屬地方的黨員全體集中力量來參加指導和援助這一罷工,以影名其他產業(yè)與工入群眾,因為這是黨爭得在群眾中的地位的最好機會。指揮罷工的機關在罷工后應盡可能的使他成為事實上的工廠委員會。不僅在罷工中,便在經常的小斗爭中,也要設法取得組織工廠委員會或定期的工人代表會議的機會;同時必須注意要盡可能的用各種方法組織工廠委員會性質的工人組織。在工人運動中要使工農聯合問題不僅得到宣傳上的聯系,并要與一切實際斗爭密接起來。
?、?、黨的組織問題與黨內生活
依據目前的全國組織狀況,可看出黨的弱點極多,主要的如黨的無產階級基礎削弱,上級組織有許多架空機關,巡視工作一般的缺乏,黨與群眾組織的關系不正確,這都是不能令人滿意的現象。但決不能因此便忽視黨的組織存在,否認在這些現象中的小小進步。假使這樣只有走入取消派的傾向,絲毫不能創(chuàng)造出無產階級長期耐苦的工作精神。故黨在組織上的正確路線,必須認定:(一)欲擴大黨的無產階級基礎,要首先深入到產業(yè)工人群眾中去,尋求積極而斗爭的分子吸收入黨,以改善黨員的質量。(二)支部是黨的基礎,群眾的核心,黨要以建立中心的產業(yè)支部創(chuàng)造支部生活并以試辦工廠小報為聯系黨與群眾關系發(fā)動群眾斗爭的主要武器。(三)地方黨部目前在組織上應以建立中心工作,實行黨內正確的民主化,造就工人干部,注意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和分配宣傳品的工作,指導黨員職業(yè)化為其中心工作。(四)上級黨部應多努力于政治及中心工作的指導,加緊巡視工作。(五)黨與工農群眾組織必須劃分,兩者中間不同的性質必須弄清,相互的關系必須有正確的規(guī)定。在這里我們更應深切的認識國際的指示:建立產業(yè)支部及其工作與加強黨的理論上武裝實成為目前組織上兩個不可忽視的任務。
二十、六次大會后黨內生活的確表現了一些新的精神(在六次大會正確路線之下工作的新精神),但因為有些同志對于決議案還不了解,致發(fā)生組織不正確的主張。有些同志主張黨內和平,有些同志主張極端民主化,破壞民主集中制的原則,有些同志發(fā)生組織的消極觀念?,F在秘密條件之下,所有的敵人——帝國主義,軍閥,國民黨,改組派,以及第三黨的領袖將我們包圍得異常嚴密,而黨內非無產階級意識又甚濃厚,我黨不獨應當注意政治路線的正確運用,還須注意黨內鐵的紀律的保障。各種不正確傾向對于黨的生存都有莫大關系。不執(zhí)行黨的決議就是削弱黨的戰(zhàn)斗力與黨的領導。鬧黨內糾紛就是妨礙黨的進步。否認黨的舊基礎,蔑視黨的組織力量,就是發(fā)展黨內取消主義的傾向。對于不正確傾向,沒有什么黨內和平,破壞黨的紀律,是布爾塞維克黨所絕不容許的。自然中央以及各級黨部每逢遇著不正確傾向發(fā)生時,在執(zhí)行紀律以前,必須很注意于審查這些傾向。
政治局為新中央執(zhí)行第六次大會的決議與國際訓令的時間雖然很短(僅只半年多),但已經將黨從散漫無組織的狀態(tài)下挽救出來了。在每一次領導工農運動之中,可以很顯明的看出黨的進步。中央只能在得到全黨共同努力的時候,才能很實際的執(zhí)行大會與國際的決議。也只有運用正確的政策,糾正一切政治上組織上策略上的錯誤與弱點,有系統的耐心的訓練黨的干部分子,尤其是工人同志,發(fā)動黨所有的力量去執(zhí)行黨的正確路線,黨才能執(zhí)行自己的革命任務,奪取群眾到革命方面來,領導他們達到勝利的暴動。
中央
一九二九年五月十五日
根據中央檔案原油印件刊印
責任編輯:孟慶闖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