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對于《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第七次擴大全體會議關于中國問題決議案》的解釋
2011-09-30 13:01
我要評論
字號:
以前中國革命發(fā)展的程度,未能將他的性質與內容,具體的在國際上表現(xiàn)出來;因此,以前國際會議關于中國問題的提案,不是抽象的指示一點東方民族運動的一般傾向,便是分析中國眼前較瑣屑的事象以及目前一些工作方針。最近(去年十二月),國際第三〔七〕次大會〔2〕所議決的中國問題提案,則不然了。自五卅運動中無產階級力量偉大的表現(xiàn)出來,又加以北伐勝利及南方工農運動有了普遍的發(fā)展,不但促起國際對于中國問題之注意,并且中國革命運動本身,已經發(fā)展到略略可以顯示他的性質與前途;因此,此次國際擴大會對于中國問題,抓住了要害,用快刀斬亂麻的手段撇開一切枝葉回題,大刀闊斧的說明了中國革命的根本性質,并且指出了中國革命的前途及整個的中國革命之一貫的方針與戰(zhàn)略。
在今日以前,我們有一個根本錯誤,乃死守著數(shù)千年以來形式邏輯頭腦的錯誤,即是我們自己頭腦中,把國民革命和無產階級革命之間劃了很大的“天然的不可以人力逾越的”一道鴻溝,以為今天只能做國民革命,無產階級革命至快也要到明天早晨,未到明天早晨六點鐘以前,我們必須自己挪〔綁〕著自己的手腳,仿佛多做一點便違反了革命鐵律。
把國民革命和無產階級革命截然劃分為毫不銜接的兩個時期,將要發(fā)生什么毛病呢?通常所謂國民革命,包含著很濃厚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意義,若死守著這個意義來做國民革命,并且以此自畫,對于一切有超過這個意義之必要與可能的企圖,都等待將來的下次的我們無產階級革命再來做。若照這樣的方針這樣的戰(zhàn)略來做國民革命,那末,我們的革命還在將來,現(xiàn)在只是參加或幫助他們資產階級的革命,則我們自第四次全國大會以來所高叫的國民革命中五產階級的領導地位,去年第二次擴大會議出來所高叫的和資產階級爭領導權,都成了好聽的一句空話;因為如果我們不能在實際上領導這個革命,他們或者要領導我們,并且還要領導我們斷送國民革命。
此次國際擴大會的決議案告訴我們:中國的革命前途,在客觀上不會是這樣,在主觀上更不應該是這樣。國際告訴我們:中國的國民革命,是在世界資本主義快崩壞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已開始發(fā)生的;他的性質是殖民地反帝國主義的革命,而不是純粹資產階級革命;革命的主要成分是無產階級及其所領導的農民和其他被壓迫的勞苦群眾,而不是富裕的資產階級;因此,中國國民革命前途之發(fā)展,得超過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由無產階級實際領導的國民革命成功,自然不必再造成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政治環(huán)境,而是要造成從資本主義過渡到非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之政治環(huán)境;即是不斷的努力,由現(xiàn)在的國民政府做到工人農民及其他被壓迫階級的民主獨裁制,集中鐵路、航業(yè)、礦山、大工業(yè),于國家機關支配之下,以行向社會主義。
國際這個提案,不是說現(xiàn)在的革命就是無產階級革命;不是說現(xiàn)在我們已經不需要國民革命,而立刻就要實現(xiàn)無產階級革命;不是說現(xiàn)在的國民革命完全是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也不是說完全沒有資產階級民主性;不是說我們離開國民黨,不必繼續(xù)和他們革命的合作;不是說已經不需要民族的聯(lián)合戰(zhàn)線,而由無產階級孤軍獨戰(zhàn);不是說要推翻國民政府,而就要實現(xiàn)無產階級獨裁制的蘇維埃;而是說要更擴大更強固由無產階級領導農民及一切被壓迫階級的民族革命聯(lián)合戰(zhàn)線,仍舊要和國民黨合作——和一部分急進的國民黨合作,仍舊在現(xiàn)有的國民政府政權之下,繼續(xù)發(fā)展國民革命,以達到革命的民主獨裁制,將國民革命發(fā)展到超越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以上,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從民族解放到工農解放,把國民革命和無產階級革命,看做整個的中國革命。在這整個的中國革命發(fā)展過程中。自不免有先后輕重的地象,而且我們的革命方針和戰(zhàn)略上,必須抓住這兩種革命的連鎖,使之一氣呵成,不能夠機械的將他畫為截然不相銜接的兩個時期。
在此次國際提案中,自然未曾說將來中國不會有第二次無產階級的革命,或不需有無產階級的革命;只是指示我們必須準備整個的中國革命能夠一氣呵成,而不可在主觀上注定了我們必須有第二次革命的運命,準備還有第二次革命,對于現(xiàn)在的革命遂以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自限,一步也不肯超越,一切都等待到第二次無產階級革命再說,這便是我們過去方針和戰(zhàn)略上根本錯誤。革命是活的,不象演劇和做影戲,必須演完這一幕才能開演那一幕。
這是此次國際中國問題提案的根本方針與戰(zhàn)略,這個根本方針與戰(zhàn)略決定了,其余若加入國民政府,若采用急進的農民政綱,若注意軍事工作,都是相因必至的問題,便不要再加以原則上的討論了。
* * * *
中央政治局已經過詳細討論與辯難之后,接受國際這個提案;并決定不必俟第五次全國大會之討論,一切政策及工作計劃,即須依據此提案的方針與戰(zhàn)略而進行。
各區(qū)委各地委各特支,接到國際此提案,即須召集負責同志詳細報告及討論,隨即分派負責同志到各支部討論。討論的重要點,首先決定贊否此次國際提案的根本方針與戰(zhàn)略,然后再討論幾個特殊問題:(一)關于中國革命非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二)民主獨裁制;(三)和民族資產階級爭領導權;(四〉農民政綱。這些問題,各級黨部討論的結果,都應有一決議案;每個同志如有疑義或意見,都可寫寄黨報登載,以便共同討論。甚至于第五次大會后,仍然要繼續(xù)討論。因為國際此提案之執(zhí)行,影響到我們黨的政治生命非常之大,不在乎盲目的一致接受,而是要全黨同志都能懂得此提案的全部意義。與其由盲目一致而到實際不一致,不如由意見不一致而得到實際一致!
根據一九三○年一月出版的《共產國際對中國革命決議案》刊印
注釋
〔1〕原件未標明時間。文中說:“最近(去年十二月)國際第三〔七〕次大會所議決的中國問題提案,則不然了?!宾那锇自凇吨袊锩兄疇幷搯栴}》(一九二七年二月)中說:“最近中央政治局又通告討論國際的議決案”,并引述了本文內容。據此判定,本文時間是一九二七年初。
〔2〕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第七次擴大全會的時間是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至十二月十六日。
責任編輯:孟慶闖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