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顯然是一項十分艱巨的歷史任務,那么它的第一道門坎在哪里?首先要解決的基礎性問題是什么?
今天我們回頭看我們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在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方面,我們已經(jīng)取得了很大成績,可以做很多很多方面的總結。但是,中國共產黨90年的歷史是非常艱巨的,其中有很多困難。衣俊卿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道門檻,就是馬列經(jīng)典著作的編譯事業(yè)。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傳統(tǒng)的民族,我們在文化模式、思維方式、語言上,開始同產生于歐洲的馬克思主義之間是有差距的,怎樣讓這樣一種最先進的理論轉化成我們能讀得懂,而且同中華民族的文化在這個背景下能生長起來的理論,就很重要。所以在這種意義上,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的編譯事業(yè)就非常重要。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翻譯事業(yè)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源頭活水。換一句話說,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中國化首先必須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文本的中國化。在這種意義上,而且這種經(jīng)典著作的編譯不是一蹴而就,一次性可以完成的。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的經(jīng)典著作文獻本身就非常浩瀚;另一方面,編譯事業(yè)也有一個不斷提高、不斷發(fā)展,隨著新資料、新文獻的出現(xiàn),隨著編譯水平的每一次提高,都會對我們理論創(chuàng)新提供重要的資源。所以在這種意義上我們把它叫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源頭活水。它同我們黨領導的偉大實踐中的實踐活水不斷地交匯,就成為我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chuàng)新的最重要的源泉。
回頭我們總結我們黨90年的歷史,能看到,我們黨有高度的理論自覺。中國共產黨選擇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的指導思想,而且知道這是很艱難的一件事情。從我們黨一成立開始,甚至在黨準備成立期間,就已經(jīng)把對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的翻譯、編譯、出版、傳播作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們可以稍稍用一點時間回顧一下這方面的歷史,來看在我們黨成立初期那么艱難的情況下,我們已經(jīng)有很多黨員和先進知識分子開始把一些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重要著作翻譯成中文。最重要的一個例子,大家知道,就是陳望道先生在1920年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的第一個翻譯版,它對我們共產黨成立都起到關鍵的作用。從那以后,無論是在國共合作期間,在大革命時期,還是在大革命失敗之后的白色恐怖時期,在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還是在我們的蘇區(qū),在任何一個時期,我們黨總是組織了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和黨員不斷地從事這種經(jīng)典著作的翻譯,而且其中很多很著名的比如李達、瞿秋白這些人,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