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建設中,如果放松了對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些干部原來很好,就會在權和利的誘惑下面走向反面,脫離群眾。既然最大危險是這些種種原因造成的,那么我們解決這個問題也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李君如提出,要解決脫離群眾的危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制度設計安排。制度上就是使得任何的掌握權力的人都會受到一定的制約。比如,決策權、執(zhí)行權和監(jiān)督權,相對的分開。決策者、執(zhí)行者和監(jiān)督者,形成一個整體,相互制約。從制度上限制權力無限的膨脹。這就可以使權力按照它為人民謀利益的方向發(fā)展,而不是為自己謀私利的方向發(fā)展,有一個很好的制度設計。
其次,理想信念教育。就是中國幾千年封建專制影響,我們確實在中國要解決封建主義小生產者的思想影響問題,特別是現在由官本位形式表現出來的官僚主義、追求權力的。所以絲毫不能放松對黨員干部的教育。
再次,廉政文化建設。要有很好的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是什么?就是廉政文化的環(huán)境?,F在脫離群眾問題和干部腐敗的問題,不僅僅是干部或者掌握權力的人、某一種方面有權力的人會走向腐敗,而社會環(huán)境里面有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是什么呢?就是推動著一些干部走向腐敗的深淵。重慶有一個案子,就是文強,文強案子里面有一個很觸目驚心的事例,他錢多到了家里都放不下,轉到了魚塘里面藏起來。到法庭上審判文強的時候,文強矢口否認是受賄,他認為我沒有受賄,為什么呢?這都是我逢年過節(jié)他們送給我的錢,再就是現在社會很不好的一種文化,因為掌握權力的人掌握著很多資源,沒有權力的人為了獲得某一種資源給有權的人送錢,而形成了一種好象不送錢辦不成事,這是很糟糕的一種文化,可把它稱為腐敗文化。因為一旦社會上形成這種文化,它會推動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的滋生蔓延。這種文化環(huán)境形成當然是因為我前面講的兩個原因造成的,一個是權力本身有誘惑力,第二是掌權的人有封建小生產者的思想影響。他就會謀私利。第三是誘發(fā)了這種文化,再一個是出現了沒有錢辦不成事,或者沒有錢辦不成的事、送了錢才能辦成事這種腐敗文化。所以,中央對這個問題很重視,提出源頭上遏制腐敗的現象,解決脫離群眾的問題,這里包括要建設廉政文化。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