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強震中國外交內外兼修 詮釋“外交為民”理念
3月11日,日本發(fā)生里氏9.0級大地震,罕見海嘯襲擊,嚴重核泄漏,日本正遭受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危機。災難發(fā)生后,中國官方和民間層面迅速啟動各種援助。
震后七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前往日本駐華使館吊唁地震遇難者,引發(fā)廣泛關注。日本媒體分析稱,這是中日外交史上,中國國家元首第一次前往日本使館吊唁逝者,宣示著中國內政外交政策和理念的演進。
日本首相菅直人4月11日在《人民日報》刊登題為《紐帶》的文字廣告,對中國援助賑災表示感謝。此外,日本輿論界也贊嘆中國在大災面前,再一次樹立良好大國形象。
此次地震救援中,中國外交注重“外”的同時也注重“內”,可謂內外兼修。華人客座教授葉謙指出,中國外交部門從政治外交走向公民外交,從外交為國走向外交為民,是執(zhí)政為民、以人為本理念的生動體現(xiàn)。
日媒一項調查也顯示,100%旅日僑胞認同此次“中國救助行動”詮釋了“外交為民”的理念,意味著中國外交正在進入民本時代。
今年外交看點頻仍
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在今年“兩會”期間答記者問時曾表示,今年的外交工作要做到開局良好、中盤走好、收官完好。
胡錦濤年初成功訪美,已實現(xiàn) “開局良好”。中美關系是中國大國外交的重要一環(huán)。奧巴馬就任總統(tǒng)以來,中美元首保持著高頻度接觸。此外,美國副總統(tǒng)拜登今年年中將訪華,此后適當時候,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也將訪美,這是今年中美關系重要看點。
今年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10周年,是中俄戰(zhàn)略協(xié)作伙伴關系建立15周年,胡錦濤主席將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俄駐華大使表示,這是兩國關系關鍵活動。
另外,即將于明年迎來邦交正?;闹腥贞P系也備受關注,媒體稱日本大地震為中日兩國關系改善提供了新契機。中國高層領導人不斷釋放善意和誠意之外,兩國外交部門近期也互動頻繁,中國外長楊潔篪3月19日在會見日本外相松本剛明時表示,中方愿推動中日戰(zhàn)略互惠關系持續(xù)深入向前發(fā)展。
除大國關系外,今年周邊關系也頗具看點。今年分別是是中國同巴基斯坦、老撾、文萊建交60周年、50周年和20周年,是中國同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0周年,也是中國同東盟、印度的“友好交流年”。屆時,中國將與各國舉行一系列活動。
此后大半年時間里,中國還將相繼迎來多個“多邊外交”平臺:上合組織成立10周年峰會、二十國集團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等多個峰會將逐一啟幕,中國都將會積極參與。
今年是新世紀第二個十年的開啟之年,也是“十二五”規(guī)劃的開局之年,中國正在致力于全方位地推進外交事業(yè),形成以首腦外交為統(tǒng)領,國別、區(qū)域和各領域外交相互促進,雙多邊結合,政經文互動的有力外交架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