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戰(zhàn)友、學生和伴侶——宋慶齡,一名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一位偉大的女性。她始終高擎孫中山革命旗幟,團結(jié)不同階層及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愛國進步人士和群體,為民主革命、和平統(tǒng)一、振興中華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可以沒有我,不可以沒有你!”
3月的廣州,風散放著春天的氣息。越秀山上,英雄花怒放著火紅的忠誠。
老地圖顯示:半山腰上,曾有一座名為粵秀樓的小樓;山下中山紀念堂所在地,曾是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tǒng)的總統(tǒng)府。兩地之間,由一段木橋相連,人稱“天橋”。孫中山和妻子宋慶齡,棲居在粵秀樓上,每天通過“天橋”去總統(tǒng)府辦公。
然而,這一場景因一場叛亂而改變。廣東省社科院原院長張磊研究員講述,1922年5月,孫中山出師北伐,開展二次護法,很快攻下江西贛州。但這時,后方陳炯明的部隊卻離開原先駐守的粵桂邊境,急速向廣州一帶集結(jié)。
后方是否穩(wěn)固,關(guān)系前方軍心。6月1日,在前線督師的孫中山偕宋慶齡返回廣州,指望可以震懾陳軍,安寧人心。但他們哪里會想到,靜靜矗立在山腰上的粵秀樓,將迎來一場槍林彈雨!
從6月11日開始,陸續(xù)有消息傳來,指陳炯明將謀亂,但孫中山始終不信,認為即便陳炯明有陰謀,也不至于對他動刀動槍。時任孫中山衛(wèi)士隊長的馬湘曾回憶:“6月16日凌晨,1時許,粵秀樓上,已可聽到遠處有集合號音,不久,連部隊的嘈雜聲都能聽到了。”
臨近2時,正在臥房休息的宋慶齡,突然被丈夫叫醒,催她趕緊穿好衣服,一起趕往停在珠江上的軍艦。原來,孫中山接到一個可靠電話,告知陳軍將進攻粵秀樓。
“一起走?不!”宋慶齡瞬間作出決定,求丈夫先走:一來一起走,目標太大;二來她已有身孕,極可能成為丈夫拖累。但孫中山堅持一起走,宋慶齡再三懇請其先行撤離,她說:“中國可以沒有我,不可以沒有你!”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