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攜親帶友到京郊享受田園風光,品嘗農家飯菜,已成為京城百姓的休閑方式之一。伴隨著這一商機,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民俗接待在京郊悄然興起。到2008年底,京郊民俗接待戶已發(fā)展到2萬戶。而京郊第一個辦起民俗接待,敢吃“螃蟹”的人,卻是一位普通的農家婦女——懷柔區(qū)雁棲鎮(zhèn)官地村的單淑芝。從16年前只有接待幾個人的簡單床鋪,到今天蓋起寬敞明亮的兩層小樓,日接待能力百余人,可以說,單淑芝的發(fā)展經歷,是整個京郊民俗接待的一個縮影。
懷柔區(qū)雁棲鎮(zhèn)官地村,曾經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山村,交通閉塞,資源貧瘠。而如今這里卻是京郊著名的民俗旅游接待村。出京承高速一直往北行,繞過雁棲環(huán)島,便來到了神堂峪自然風景區(qū),官地村就是進入景區(qū)的第一個村子??吹疆嬛r艷牡丹、寫著00001號牌子的門口,就是熱情好客的單淑芝家。燙著波浪卷,穿著大紅艷麗的短襯衫,眼前的單淑芝已然不像一位農家婦女。在記者面前她侃侃而談,思維敏捷,透著精明、干練。聽單淑芝講故事,記者都覺得舒服、享受,也頗受啟發(fā)。
“開店的經驗是偷學來的”
說起為什么會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民俗接待戶。“一是為了擺脫苦日子,再者我性格要強,什么事都喜歡嘗個鮮?!眴问缰バχf。1981年,21歲的她從懷柔一個貧困山區(qū)嫁到官地村,可婆家生活也不比娘家好多少,全家5口人只能靠半斤豬肉過年,公公常年需要看病吃藥,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窮則思變。1993年,神堂峪旅游景區(qū)建成開放。一天,有游人叩開她家大門,問能不能住宿。腦袋靈活的單淑芝馬上意識到可以在家里辦個接待點,既方便了游客,自己不出門還能獲得收入。不少人聽說后笑話她逞能,可好強的單淑芝暗下決心:一定要把事情建成。
1993年“五一”前夕,單淑芝的家庭接待點開張了,一盤火炕和一張大床僅能接待9個人。
“我開店的經驗都是偷學來的。剛開始由于沒啥經驗可學,游客吃完、住完,問我多少錢,我說,你們估摸著給吧,有人給得多,有人給得少,一算賬連成本都不夠?!睘榱俗龊蒙?,單淑芝騎車到懷柔城里開的小飯館,點菜時偷偷地記下菜譜和菜價。她還到旅館去體驗人家周到的服務。經過半年的摸索,單淑芝終于入了門,一年下來掙了2000多元。
1994年春天,嘗到了甜頭的單淑芝決心把攤子鋪大。她借錢蓋起了東、西廂房。以后幾年間,她又先后投資45萬元把院子改建成四合院,新建了兩排平房和二層小閣樓,重新裝修了客房,置換家具,改造廚房,建成水沖式廁所,使接待床位增加到53張,可同時容納170人就餐。她還添置了電話、彩電和DVD、音響等設備。熱情周到的服務使單淑芝家游客回頭率達到90%以上。
“建合作社帶領村民共致富”
單淑芝的精明和堅持使她成為村里的“名人”,被北京市旅游局授予00001號民俗旅游接待戶的標牌。
單淑芝成功了,村里的很多姐妹也都想搞民俗接待。都說同行是冤家,可單淑芝認為沒有規(guī)模聚不了人氣。在她帶動下,只有50戶人家的官地村有40多戶人家辦起了民俗接待,年總收入達到100多萬元。單淑芝手把手、心貼心地傳授接待經驗,告訴她們怎樣疊床、怎樣做飯。
2004年11月,官地村被列為市級舊村改造試點單位。村民幾乎家家戶戶建起了兩層小樓,村外通向村里的7.4公里柏油路鋪油硬化;村里有了統一的24個垃圾收集點;還興建了健身公園、村級文化服務站和村衛(wèi)生室等。2005年8月,作為北京市第一個完成舊村改造的村莊,官地村正式“開村”。面貌一新的小山村迎來了新的發(fā)展契機。
可單淑芝也發(fā)現,村里民俗接待戶在發(fā)展中漸漸出現了不好的現象:為拉到游客,有的民俗戶不惜降低住宿價格,飯菜、服務質量也大打折扣;每到周末,大家都聚集到村口隨意拉客,特別影響形象。
“怎樣才能讓剛剛走上正軌的民俗接待良性發(fā)展?”2007年4月,單淑芝牽頭成立了“北京不夜谷農家樂合作社”。2008年又更名為“北京不夜谷官地種養(yǎng)殖合作社”,在懷柔區(qū)工商局正式注冊。合作社的宗旨是“振興民俗、幫扶姐妹、民主管理、自負盈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入會的22家民俗戶統一定價、統一住宿,還進行集體采購油、肉、床單等物品,一年一家能降低成本4500多元。合作社還經常組織大家學習禮儀接待,舉行美食大賽,讓姐妹們提高技藝。
村民劉淑蓮家住在坡地上,過去由于停車不方便,經常是門可羅雀;自從入會后,在合作社的幫助下,她家的游客多起來,生意逐漸好了起來。劉茂玲過去做紅燒栗子雞總是上色不好,參加了美食大賽后,她的做飯手藝大大提高。
“現在還有不少村民,還有外村的接待戶想入會。可現在合作社還是在嘗試階段,等發(fā)展成熟了,我再擴大規(guī)模,帶領更多人致富?!闭勂鹞磥淼陌l(fā)展,單淑芝說她眼下就是把合作社經營好。目前,她帶領社員們在村里100畝荒山上種植了3000多棵大棗、蟠桃、杏等?!懊袼捉哟惨蠙n次,未來幾年,希望游客們在我們這里不光能吃住,還能進行采摘娛樂?!?/P>
“上大專讓我開了眼界”
在單淑芝家的客廳一角,堆滿了她成名之后獲得的獎勵。“全國農村‘雙學雙比’女能手”、“京郊十大新聞人物”、“京郊十大女狀元”、“北京市農家女創(chuàng)業(yè)明星”、“北京市勞動模范”等等。對于這些榮譽,單淑芝顯得很淡然:“這些成績只是說明我的過去,要想有新的發(fā)展,我還得繼續(xù)學習?!?/P>
隨著自己經營規(guī)模的擴大和成立合作社,單淑芝越來越感覺到知識不夠用。2005年,單淑芝毅然在懷柔黨校報名參加經濟管理大專班。17門功課對于已經40多歲的她來說的確是不小的挑戰(zhàn)。她既不能耽誤自家生意,又要管理合作社,還要每周定期去上課。
單淑芝不服輸的性格讓她又跨過了一道坎。課堂內容消化不了,她就認真做筆記,下課趕緊問老師,回家堅持自學;每門功課作業(yè)她都認真完成,白天忙生意沒時間,晚上就熬夜學習。一年冬天她為了寫一篇作業(yè),連續(xù)一周每晚都熬到凌晨兩點,手都凍得發(fā)僵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8年7月單淑芝終于拿到了大專文憑,她感慨地說:“雖然很辛苦,但我從學習中也受益不少。我覺得自己想問題思路比以前清晰了,連性格也有不少變化,比過去沉穩(wěn)多了?!?/P>
單淑芝講了這樣一件事情。一次來她家住宿的游客喝得酩酊大醉,摔壞了7個凳子,損失有700多元。單淑芝的丈夫當時就想找客人理論??蓡问缰ブ浦棺≌煞?,跟客人說:“損壞點東西沒關系,只要你在大姐這玩得痛快就行。”醉酒客人感覺很內疚,當場拍板說:“大姐,我算是記住您這00001號了。您放心,今后我一定往您這兒多帶游客?!眱芍芎?,那位客人果然又來到單淑芝家,還帶來了28位客人。
“其實我當時也非常生氣。按我過去的脾氣和性格也要和客人理論一番。通過大專班學習,我真的認識到做生意要想長久不衰,與客人交朋友非常重要。這世上還是好人多,將心比心,我希望用誠意換來客人們的理解?!?/P>
到外鄉(xiāng)鎮(zhèn)講課,傳授經驗,也是單淑芝目前經常做的一件事。10多年的親身體會,再加上上大專班學到的理論知識,她的講課生動有趣,實效性強,受到了民俗戶的喜歡。目前,單淑芝幾乎走遍了懷柔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她也樂此不疲地為大家講課:“我愿意把我的經驗毫不保留地傳授給其他民俗戶,讓他們少走彎路,盡快走上致富路。”國慶前夕,單淑芝又作為北京市百姓宣講團成員,到城鄉(xiāng)各地宣講她的“傳奇”經歷。生動的講演贏得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目前,京郊民俗游經過二十多年的發(fā)展,已經形成了一定規(guī)模,也面臨著從數量擴張、粗放經營,到進入規(guī)范發(fā)展、品質提升的關鍵時期。據統計,截止到2008年底,北京市13個區(qū)縣50多個鄉(xiāng)鎮(zhèn)的344個村近2萬農戶開展了民俗旅游接待,一年接待游客2700多萬人次,旅游收入達19億元。
(本文來源:京郊日報 ) 09-04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