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錦詩
樊錦詩
女,漢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共黨員。1938年出生,現(xiàn)任敦煌研究院院長。
樊錦詩從北京大學畢業(yè)后,扎根戈壁沙漠40多年,潛心于敦煌石窟的考古研究,為敦煌莫高窟這一人類寶貴的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作出了杰出貢獻,被譽為“敦煌的女兒”。她提出了“莫高窟治沙工程”等13項文物保護工程,獨創(chuàng)了一套新型砂礫巖石窟崖體裂縫灌漿、風化崖面防風化加固的材料、工藝和技術,使莫高窟文物保護環(huán)境得到改善,本體病害和損毀得到遏制。她規(guī)劃出新世紀敦煌文物保護與利用的藍圖,首次提出了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敦煌壁畫、彩塑藝術永久保護和展陳利用的構想并付諸實施。她運用考古類型學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斷代,成為學術界公認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她積極開展文物保護領域的國際合作,成功解決了敦煌石窟研究和保護的有關難題。她牽頭起草的《敦煌莫高窟保護條例》成為甘肅省第一部為保護一處文化遺址作出的專項立法。她編寫的26卷大型叢書《敦煌石窟全集》集中展示了敦煌石窟百年研究的成果。她是中共十三大代表,被授予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全國先進工作者,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