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定一(1906——1996年),江蘇無錫人。作為中國共產黨在宣傳思想戰(zhàn)線的杰出領導人,陸定一在長達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為黨的宣傳思想和教育文化事業(yè)傾注了全部心血,其新聞思想奠定了中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理論基礎,為新聞學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
實事求是:指出新聞的本源是事實
20世紀40年代,中國新聞界曾圍繞新聞是否有階級性展開過爭論。部分理論家認為,新聞必然體現(xiàn)階級立場,無產階級新聞與資產階級新聞存在本質區(qū)別。陸定一則堅定地從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出發(fā),指出,“新聞的本源乃是物質的東西,乃是事實”。這一論斷猶如黑夜中的明燈,明確了新聞的客觀屬性,反對將新聞與某種“性質”混為一談。
1943年,他在《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中明確提出:新聞就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這一定義簡潔凝練、內涵準確,明確指出新聞的核心是“事實”,而“報道”則是對事實的呈現(xiàn),在當時眾說紛紜的定義中脫穎而出,至今仍被新聞界廣泛認可。這一定義的提出,從理論上明確了新聞的本質,為新聞學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清晰的起點;從實踐上為新聞工作者提供了明確的指導,使他們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新聞報道的方向和重點。
“我們宣傳的都是真實的事實。”新聞工作者必須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使新聞報道既真實又生動。陸定一反對在新聞報道中弄虛作假、夸大其詞,認為這是對黨和人民的極大不負責任。與此同時,他進一步闡釋了新聞應如何做到真實,提出了新聞必須具備的五個要素,即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因,還強調了實事求是、調查研究在新聞采編工作中的重要性。
調查研究:新聞工作者要走好群眾路線
“從群眾中來,是第一個實事求是;到群眾中去,是第二個實事求是。”陸定一深受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影響,主張新聞工作者必須做到“對黨對人民完全誠實”,必須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以確保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1942年,陸定一出任延安《解放日報》總編輯,根據(jù)黨中央的指示進行改版工作。其間,他特別強調調查研究的重要性,要求新聞工作者走出窯洞,到群眾中去,不能坐在辦公室里閉門造車,而要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的需求和期望。這種對調查研究的重視,不僅提高了新聞報道的質量,也增強了新聞工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陸定一參與了許多重要的新聞報道。有一次,他帶領記者們深入農村調查農民的生活狀況,走訪了許多農戶,與農民們促膝長談,了解他們的生活困難和需求。通過這次調查,陸定一和記者們寫出了許多生動感人的新聞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這些報道不僅真實地反映了農民的生活狀況,也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jù)。陸定一提出,“只有為人民服務的報紙,與人民有密切聯(lián)系的報紙,才能得到真實的新聞”,“我們新聞工作者,必須時刻勉勵自己,做人民的公仆”。改版后的《解放日報》緊密配合整風運動,宣傳黨的政策,充分發(fā)揮了聯(lián)系黨和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除了在新聞學方面,陸定一在教育學領域也始終堅持群眾路線。他主張教育絕不能脫離實際,而應緊密圍繞國家發(fā)展的需求以及人民群眾的期望,靈活調整教育方針與政策。尊重教育規(guī)律、遵循人才成長規(guī)律是教育工作的基石,要真正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內心需求,做到因材施教。
與時俱進:理論要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
陸定一倡導理論必須與時俱進,他反對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僵化為刻板的信條,主張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創(chuàng)新。理論創(chuàng)新賦予了理論持久的生命力,使其能夠緊跟時代步伐,不斷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新聞學理論并非一成不變的教條,需要在時代的浪潮中不斷更新與完善。在《解放日報》改版期間,陸定一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新聞理論觀點,如“新聞必須真實反映情況”“新聞必須為人民服務”等。這些觀點不僅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內涵,也為新聞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他還強調新聞學理論必須與實踐緊密結合,認為理論只有在實踐中得到檢驗,才能真正發(fā)揮其指導作用。因此,新聞工作者必須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豐富和發(fā)展新聞學理論。這種理論與實踐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觀點,為新聞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1956年,陸定一代表黨中央作《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報告,強調文學藝術和科學研究工作中要有獨立思考和辯論的自由,有創(chuàng)作和批評的自由,有發(fā)表自己意見、堅持自己意見和保留自己意見的自由,提倡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學術論爭。這一報告的發(fā)表,在文藝和學術界產生了深遠影響,極大地激發(fā)了知識分子的創(chuàng)造力。這種對時代脈搏的敏銳把握和對創(chuàng)新精神的倡導,使陸定一的思想始終保持著前瞻性和指導性。
古稀之年的陸定一展現(xiàn)出令人敬佩的反思勇氣,他毫不避諱地指出當時宣傳工作中存在一些形式主義的問題,還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糾正宣傳的形式主義要不搞口號,不搞運動,而要用實惠、細致的方式來解決。”這種勇于反思、敢于糾錯的精神,為后人樹立了理論工作者應有的品格典范。
陸定一對新聞學的貢獻不僅在于理論建構,更在于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了一套中國自己的新聞學方法論。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虛假新聞、淺層報道、形式主義文風等問題依然不同程度存在。重溫陸定一的治學理念,有助于我們回歸新聞的本質——真實、深入、為人民服務。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