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快過年了,我們來給您送點年貨。”麥麥提敏·麥提圖爾蓀帶著家人給李鵬送來滿滿一后備箱禮物,牛腿、土雞、蔬菜、水果,“今年我們還來和您一起過年。”
麥麥提敏·麥提圖爾蓀(左二)帶著一家人來給李鵬老人送年貨。麥麥塔烏拉.麥提薩比爾攝
“好好好,今年還一起過春節(jié)。”
這是李鵬老人在阿日希村過的第十六個春節(jié)。
這些年,每到春節(jié)李鵬都會和村民們一起宰殺牲畜,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大家一邊吃,一邊唱歌跳舞,熱熱鬧鬧地過年。
李鵬查看清洗加工后的紅棗。人民網(wǎng)記者 陳新輝攝
年過七旬的李鵬曾任新疆阿克蘇地區(qū)、塔城地區(qū)行政公署副專員。2009年退休后,他拿出畢生積蓄,來到和田地區(qū)策勒縣的阿日希村,帶領(lǐng)村民在沙漠里建成了3000畝林果園,成立了策勒縣智慧果業(yè)農(nóng)民專業(yè)合作社。
“剛來的時候,大家聽說我要在沙漠里種紅棗,都覺得我腦子里進沙子了。可我就想在最艱苦的地方做點對老百姓有點幫助,對社會有點意義的事。”李鵬笑呵呵地說,“現(xiàn)在,大家都相信沙漠也能生‘金’,搶著承包沙地。”
被沙漠包圍的策勒縣縣城因風沙侵蝕先后三次搬遷,而阿日希村就緊挨著“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處于“3號風口”最前沿,過去是“倒上水都長不出莊稼的地方”。
2010年春天,李鵬平整了幾百畝沙地,栽下棗樹苗??蓷棙涿缭韵潞蟛坏揭粋€月,就被風沙掩埋。
“先種防風林,形成規(guī)模后再種棗樹。”李鵬優(yōu)化了方案。
2014年,防風林初見規(guī)模,李鵬帶著村民們再次種下棗樹苗。
一棵一棵一畝一畝地植綠。
如今,阿日希村3000畝的沙地已被5萬余株防風林、80余萬株特色林果覆蓋,筑成了一道牢固的綠色屏障。
村里的紅棗送到加工廠,分級、清洗、挑選、包裝,圖為李鵬查看紅棗加工生產(chǎn)線。人民網(wǎng)記者 陳新輝攝
紅棗種得好,還要賣得出、銷得好。
2018年,李鵬帶領(lǐng)著村民在棗園旁建了一座萬噸紅棗初級加工廠,村里的棗送到這里,分級、清洗、挑選、包裝,再拿出去賣,價錢一下子提高許多。
加工線上清洗的紅棗。人民網(wǎng)記者 陳新輝攝
“2024年,我們自己的紅棗產(chǎn)量有600多噸,目前已全部銷售完畢。”李鵬說,“加工廠還幫周邊的村民加工了600多噸紅棗,我也幫著他們對接客戶,希望大家的紅棗都賣個好價錢。”
村民們在加工廠掛起了紅燈籠,迎接春節(jié)。麥麥塔烏拉.麥提薩比爾攝
展望新的一年,李鵬有很多計劃:引進特色林果新品種、改良一批棗樹、向村民推廣科學種植技術(shù)、加大對紅棗加工設備的投入、創(chuàng)新研發(fā)更多紅棗深加工產(chǎn)品……
“塔克拉瑪干沙漠完成了鎖邊‘合龍’,但治沙用沙的路還長著哩。”李鵬說,“只要我還干得動,我就要為村民們多琢磨點路子,多做點實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