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中心工作 提供司法保障 維護公平正義 展現司法擔當
市政協委員分組討論“兩院”工作報告
1月16日下午,在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分組討論中,政協委員們熱議“兩院”工作報告。實習記者 金瑤攝
本報記者 張宇 徐慧瑤
1月16日,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舉行分組討論,委員們熱議市高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兩份報告,案例鮮活,數據翔實,讓司法可視可感可知。”來自社科界別的市政協委員、房山區(qū)人民法院河北法庭庭長劉寧說,“報告中提到,2024年,法院商事案件的平均結案時間從112.9天減少到80.2天,檢察機關辦理涉各類市場主體案件8426件……這些數據詮釋了法院和檢察機關服務營造法治營商環(huán)境的司法實踐,體現了司法為民的理念。”
來自民建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市政協副秘書長蘇健說:“我對市檢院工作報告中提到的‘保障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依法懲治虛假訴訟等違法犯罪行為’等內容印象深刻。建議進一步完善誠信法治機制,加強誠信建設頂層設計;完善守信激勵機制,鼓勵全社會共同參與;完善信用監(jiān)管機制,深化重點行業(yè)領域信用監(jiān)管效能,加大失信懲戒力度,樹立守信社會風尚。”
來自工會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市總工會副主席(兼)劉軍長期關注靈活用工和新業(yè)態(tài)勞動者的權益保護議題。劉軍說,從報告可以看出,2024年,市高院、市檢院為靈活就業(yè)和新業(yè)態(tài)勞動者、進城務工人員合法權益司法保障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報告提到“在涉外賣騎手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中,依法認定外賣騎手實際投保人的法律地位”“為101名‘快遞小哥’及時辦理工傷保險”等,“為這些工作點贊!”劉軍說。
市高院工作報告中提到,要依法保障京津冀協同發(fā)展,提升司法協同水平。2024年,三地開展跨域立案、聯合調解、委托執(zhí)行等3.1萬次,成果豐碩。來自社科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北京市方橋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趙一凡說,希望不斷深化三地司法協同,創(chuàng)新黨建聯建、跨域合作、協同執(zhí)法等機制,護航區(qū)域高質量發(fā)展,滿足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新期盼。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