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構成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深化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研究,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提供學理支撐。
——編 者
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制度保障
劇錦文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我國經濟制度體系中具有基礎性決定性地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fā)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了到2035年的階段性改革目標,提出“七個聚焦”的分領域改革目標,其中包括“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刻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于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把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巨大優(yōu)勢更好轉化為經濟治理效能。
黨和人民的偉大創(chuàng)造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規(guī)定了我國經濟關系的基本原則,明確人們在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中的地位及相互關系,確保經濟制度的社會主義屬性。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帶領人民完成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上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建立起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促進了生產力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認識不斷深化。黨的十四大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黨的十六大在論述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時,提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fā)展公有制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黨的十七大、黨的十八大重申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兩個毫不動搖”。這些認識和實踐為新時代我們黨深化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認識奠定了堅實基礎。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這是在理論和實踐上對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和內涵的新發(fā)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這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出的一次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內在統(tǒng)一整體。其中,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反映了生產資料的歸屬關系,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對分配方式和資源配置方式起著決定性作用;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反映了生產方式、生產成果的分配,是所有制結構在收入分配領域的實現,由生產力狀況、所有制結構決定,同時對所有制結構及其實現方式具有重要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體現所有制結構、分配方式和資源配置方式,以所有制結構為前提和基礎,對所有制結構及其實現形式也有重要影響。將這三部分共同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構成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為構建更加有效管用、邏輯貫通、銜接匹配的經濟制度體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具有顯著優(yōu)勢和效能
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理論上是科學的,在實踐上是成功的。它既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相適應,同時能夠積極主動隨著生產力發(fā)展而不斷完善,推動生產力實現更大發(fā)展。改革開放后特別是新時代以來,我國經濟發(fā)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經濟發(fā)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國家這么大、人口這么多,又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把經濟社會發(fā)展搞上去,就要各方面齊心協(xié)力來干,眾人拾柴火焰高。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應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符合我國基本國情,既有利于促進公有制經濟發(fā)展,為國家建設、國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更大貢獻,又有利于調動各種所有制經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各種所有制經濟的比較優(yōu)勢,有效激發(fā)市場活力、促進市場競爭和創(chuàng)新,推動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優(yōu)勢互補、協(xié)同發(fā)展的良好局面。
實現效率和公平有機統(tǒng)一。馬克思主義認為,分配關系本質上和生產關系是同一的,是生產關系的另一面。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體現在分配上就要求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是公有制為主體在分配上的體現,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既承認物質利益原則和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又有利于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多種分配方式并存,體現了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要求。勞動、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在生產力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這些生產要素屬于不同的所有者,只有允許和鼓勵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才能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有利于促進效率與公平的有機統(tǒng)一,充分利用并保障各種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并獲得相應收益,釋放發(fā)展?jié)摿Α?/p>
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隨著實踐發(fā)展,我們黨在資源配置方式方面破除了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相對立的思想教條,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多種形式必然形成多種分配方式,這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健全奠定了基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fā)展和完善,又推動所有制結構和分配制度進一步鞏固與發(fā)展。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進一步激發(fā)全社會創(chuàng)造力和市場活力。事實證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夠有效防范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弊端,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fā)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圍繞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深化研究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的關鍵時期。只有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我國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才能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經濟制度保障。學習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要加強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研究,為進一步彰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優(yōu)勢和效能提供學理支撐。
比如,深入研究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三個主要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助力更好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深入研究相關重要經濟制度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配套銜接、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有效實現形式等問題,把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巨大優(yōu)勢更好轉化為經濟治理效能;圍繞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深入研究如何完善有利于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體制機制、塑造發(fā)展新動能新優(yōu)勢、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構建全國統(tǒng)一大市場、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等,助力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好激發(fā)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chuàng)新活力。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