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jié),京城傳統(tǒng)廟會全面恢復(fù),大家扶老攜幼、呼朋喚友趕廟會,各大廟會人潮涌動,熱氣騰騰。
“京都各廟,輒有市集,百貨充盈,游人紛沓,俗謂之逛廟。”廟會堪稱老北京一大民俗景觀,起源于遼,發(fā)展于元末明初,興盛于明清兩代,至今深受人們喜愛。每到新春,大家趕赴各處,觀看傳統(tǒng)曲藝,欣賞古籍年畫,品味茶湯炒肝。大小市集熙攘喧騰,大家吃起來、逛起來、玩起來、鬧起來,濃濃的年味里,流淌出的是對時節(jié)的感悟,對生活的理想,更有對家國安泰的共同祈愿。
中國人過年,過的是辭舊迎新的“時間之年”,也是底蘊深厚的“文化之年”。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描摹著欣欣向榮的新春圖景,蘊含著城市對文化傳統(tǒng)的守望傳承。從更深層次看,我們也需要并期待著這樣的“文化驛站”。隨著“鄉(xiāng)土中國”向“城市中國”急速行進,一年到頭大家行色匆匆、各自忙碌,而至年終歲尾,與親朋擇一處熱鬧一番,祝愿新年好運,獲得情感滋養(yǎng),更加清晰知曉“根在何處”。互相慰藉、互相鼓勵,這份沉甸甸的暖意,是“中國年”的深遠意義,也是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所在。
北京擁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既不缺文化資源,也不缺文化創(chuàng)意??v觀本市龍年新春各項活動,既有戲曲、園藝、絕活等民俗文化大放異彩,也有科技、國潮、文創(chuàng)等現(xiàn)代元素脫穎而出。傳承經(jīng)典活動,上新賀年形態(tài),解鎖更多過年玩法,文化張力與時代活力就能相得益彰。
“龍旂陽陽,和鈴央央”。讓我們繼續(xù)沉浸于新春文化盛宴,享受熱絡(luò)煙火,品味濃濃年味,共同迎接新一年的春暖花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