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外交思想是在中國外交轉型的重大時刻,也是世界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形成的關于中國對外關系和世界治理之中國方案的思想體系,其指涉視域異常博大、關注問題十分廣泛、國際倡議豐富多彩。而概念體系是理解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切入點。深入學習研究習近平外交思想,有必要重點分析其概念體系,并從概念間關系及功能辨析中漸次理解這一思想的完整含義。
科學把握習近平外交思想概念的層次性特征
參照國際學術界的概念多層次理論的做法,我們試圖對習近平外交思想概念體系作初步的層次性分析。其概念體系至少可以由三個層次的概念構成。
第一個層次為基礎概念。基礎概念是指習近平外交思想中全局性、統(tǒng)攝性、高度本質化的基本概念。使用這些基礎概念,能夠充分界定這一思想的本質屬性,能夠凸顯這一思想的靈魂和架構,能夠使這一思想聯(lián)通和對接國際關系基本理論、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等。我們初步認為,基礎概念體系至少包括以下概念,即習近平外交思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型國際關系、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球治理、新時代對外工作、和平發(fā)展道路等。這些基礎概念,使得習近平外交思想具有了區(qū)別于其他思想體系的質的規(guī)定性。
第二個層次為核心概念。核心概念是習近平外交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概念,它與“十個堅持”核心要義大致對應。目前學術界在論述習近平外交思想核心要義時常常使用的一些關鍵概念或理念,大致屬于核心概念的范疇。初步分析表明,至少有30個核心概念,包括“黨對對外工作集中統(tǒng)一領導”“新時代對外工作能力”“正確歷史觀、正確大局觀、正確角色觀”“中國夢、世界夢”“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戰(zhàn)略自信”“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一帶一路’國際倡議”“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全球伙伴關系(網絡)”“總體穩(wěn)定、均衡發(fā)展的大國關系框架”“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正確義利觀”“負責任大國作用”“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和建設”“公平正義的全球治理”“全球變革進程的參與者、推動者、引領者”“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真正的多邊主義”“文明交流、文明互鑒、文明共存”“全球治理人才培養(yǎng)”“國家核心利益”“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總體國家安全觀”“新發(fā)展格局”“中國外交獨特風范”等。
第三個層次為延伸概念。延伸概念是由基礎概念特別是核心概念延伸出來的、同時又能夠滿足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實踐的理論需求的概念工具。它與理論創(chuàng)新前沿和外交實踐前線緊密結合,體現(xiàn)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理論內涵豐富發(fā)展的成果,其數(shù)量也在不斷增長的進程之中。習近平外交思想被確定為對外工作指南以來,“十個堅持”核心要義中發(fā)展出一系列重要的概念,比如,全人類共同價值、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中國對外話語權、互利共贏的開放戰(zhàn)略、周邊命運共同體、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全球發(fā)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以及全球文明倡議等。
上述概念的層次性是明顯的,但又不是絕對的。不同層次的概念抽象程度不同,指涉范圍不同,其理論位階也不一樣。比如,“新時代對外工作”是基礎概念,“黨對對外工作集中統(tǒng)一領導”是核心概念,“外事工作領導體制機制”是延伸概念,三者之間有著明顯的上下屬概念關系。然而,概念的分類又是相對的,有若干概念既是基礎概念,又是核心概念,比如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型國際關系等概念,這是由這些概念兼具全局性和核心性的特殊屬性決定的。
正確理解習近平外交思想概念的相互關系
理論體系或思想體系的科學性之一表現(xiàn)在其擁有相對均衡、明晰的知識結構。要想較為準確地把握習近平外交思想,有必要進一步判明其概念間關系。初步研究表明,概念體系中的結構關系有三種,即上下屬關系、平行關系和交叉關系。
一是上下屬關系。上下屬關系是指基礎概念、核心概念和延伸概念就其理論淵源而形成的最初關系類型,這種關系較易判明;又比如,“對外工作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基礎概念,它是核心概念“中國外交獨特風范”的上屬概念,而“中國外交獨特風范”又是“立己達人的世界情懷”這個延伸概念的上屬概念。三個概念形成了清晰的上下屬關系。如果從三個概念形成的縱向結構加以理解,就可以準確地把握習近平外交思想第十個堅持核心要義的完整意思。
二是平行關系。平行關系是指在同一層次上不同的概念之間的關系類型。如果若干概念具有了平行關系的特征,那么,我們就更加容易地了解其相似的理論地位,也可以相應地尋找出其相互建構、相互定義的方面,從而幫助我們深入理解習近平外交思想。比如,“黨對對外工作集中統(tǒng)一領導”“總體國家安全觀”“新發(fā)展格局”是一組相互定義的具有平行關系的概念群。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傳統(tǒng)的國家安全與經濟社會等新的安全威脅相互糾纏,需要強有力的中央權威加以統(tǒng)籌協(xié)調。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有這樣的權威、能力與使命感,因此,堅持黨對對外工作集中統(tǒng)一領導是十分必要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是“黨對對外工作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觀念性體現(xiàn),“黨對對外工作集中統(tǒng)一領導”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制度性要求。與此同時,總體國家安全觀必然要求建設新安全格局,而新安全格局是為了更好地為“以國內大循環(huán)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相互促進的新發(fā)展格局”提供保障。新發(fā)展格局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密切相關,新發(fā)展理念與總體國家安全觀意義互構,而這都是在黨對對外工作集中統(tǒng)一領導下才能發(fā)生并得以實現(xiàn)。
三是交叉關系。交叉關系是指居于不同層次甚至同一層次的不同概念因表述需要,產生了部分意思重疊而形成的關系類型。習近平外交思想中的概念會因外交場合的表述需要,出現(xiàn)交替使用、相互印證、相輔相成的情景,這個時候就有更大的必要去理解這些概念的交叉關系及其意義。“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新的動蕩變革期”“戰(zhàn)略機遇期”這三個概念是習近平外交思想在時間維度上的支撐性概念,三者之間是交叉關系。當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都處于這三個概念所指涉的時間范圍。然而,它們之間具有意思上的重疊和差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外延要大于“世界新的動蕩變革期”,大變局是一種當下所處的歷史結構,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歷史方位;動蕩變革期則主要指代當前的外交時間定位,是大變局概念的進一步細化。“戰(zhàn)略機遇期”則是一種與動蕩變革期有著較多聯(lián)系的概念,強調“動蕩變革”的另一面則是“戰(zhàn)略機遇”,兩者在時間上有著部分重合,但“戰(zhàn)略機遇期”這個概念指涉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的中國外交時段,要明顯早于“動蕩變革期”概念。
深入辨析習近平外交思想概念的多重功能
習近平外交思想是政治話語與學術話語的高度統(tǒng)一,要完整地解讀習近平外交思想概念的含義,就不能不從這些概念所使用的具體語境及其擔負的功能中去辨析。換言之,如果不去從概念使用的國際政治和外交實踐的具體時空條件和功能角色中加以分析,就不能了解概念的真實內涵。我們不妨把這種方法叫作語義功能分析法。把握概念的多重功能,有助于增進對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解。
比如,“新型國際關系”概念有著多方面的理論功能,一是它具有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指引功能。新型國際關系不同于西方以霸權政治、冷戰(zhàn)思維、“贏者通吃”為主導的舊式國際關系,它強調“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并以之為原則內容來適應世界政治發(fā)展的新趨勢,提升中國外交的時代站位。二是它具有外交理論視野的拓展功能。它將國際關系理論納入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論面向,進而為從學理上更加深入理解習近平外交思想開辟了“當今世界國際關系理論的新境界”。三是它具有理論體系建設的鋪墊功能。有了新型國際關系,才有新型的大國關系、伙伴關系等,才有新型的國際體系范式的中國方案即人類命運共同體??梢赃@么說,新型國際關系概念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建構發(fā)揮了直接支撐的功能。
《習近平外交思想學習綱要》曾對“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個概念作了重要的闡述。如果我們作進一步的分析,就需要將新時代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融合起來加以解讀。面對風高浪急的世界局勢,習近平總書記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大統(tǒng)籌發(fā)展和安全的力度,加快構建新發(fā)展格局,指導了波瀾壯闊、敢于斗爭的新時代中國對外工作。
(作者系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