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報記者 李祺瑤 攝/本報記者 潘之望
2月28日,雷鋒曾輔導過的學生陳雅娟拿著當年和雷鋒的合影,向海淀區(qū)楓丹實驗小學的孩子們講述雷鋒的故事,激勵學生們從小樹立理想,踐行雷鋒精神。
1971年,陳雅娟(左一)重回母校雷鋒中學,和雷鋒班的孩子們交流,雷鋒精神一代代傳承。
在雷鋒犧牲后,陳雅娟(左)繼承他的遺志,把尊老的美德傳遞下去,繼續(xù)照顧幫助烈士家屬張士霞(右),直至老人102歲去世。
1998年3月,雷鋒精神永恒展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現(xiàn)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陳雅娟(中)作為嘉賓分享雷鋒的故事。
陳雅娟拿著的老照片拍攝于1962年,雷鋒正在給她和同學們講述節(jié)約箱的故事。
陳雅娟將自己的著作《雷鋒輔導我一生》贈予楓丹實驗小學師生。
在楓丹實驗小學剛剛揭幕的雷鋒塑像前,陳雅娟拉著孩子們的手激動回憶起那些與校外輔導員雷鋒一起學習的日子。
在雷鋒精神指引下,楓丹實驗小學學生定期開展志愿服務,用勞動為城市添彩。
“這個戴紅領巾的小姑娘是我,旁邊穿軍裝的就是雷鋒叔叔。”2月28日,海淀區(qū)楓丹實驗小學教室里,75歲的陳雅娟老人拿出一張她和輔導員雷鋒的合影,向孩子們娓娓講述自己眼中的雷鋒。她說:“每當懷念雷鋒叔叔或遇到困難,我就會拿出這張照片,他曾經(jīng)對我的教誨給了我前進的動力??梢哉f,雷鋒輔導我一生。”
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雷鋒的場景,陳雅娟記憶猶新。“雷鋒叔叔個子不高,臉圓圓的,眼睛很小,還是單眼皮,笑起來就快瞇成一條縫。”那一年,陳雅娟就讀于遼寧省撫順市望花區(qū)本溪路小學(現(xiàn)撫順市雷鋒中學),當她和同學得知雷鋒所在的部隊駐地就在學校旁,便萌生了讓雷鋒做校外輔導員的想法。得到學校大隊輔導員的支持后,陳雅娟就和同學一起拿著介紹信前往部隊,她回憶:“那時,雷鋒已經(jīng)是一所小學的校外輔導員,在部隊里又任班長,平時工作很忙,在我們的極力爭取下,部隊首長最終同意,雷鋒同志和他的幾名戰(zhàn)友就這樣成了我們的校外輔導員。”
在聘請輔導員大會上,陳雅娟親手給雷鋒戴上了紅領巾。此后近一年時間,雷鋒多次來校給他們作輔導報告、講英雄故事、參加隊日活動。1962年,雷鋒因公犧牲后,她默默地下定決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完成輔導員未完成的事,一步一步踐行著雷鋒精神。雷鋒的言傳身教,讓她努力學習,1968年光榮入伍,成為一名女兵,參軍20年,她先后當過話務員、炊事員、飼養(yǎng)員……但無論怎么忙碌,她都沒有忘記擠出時間來學習。之后,轉業(yè)、退休,不論身份如何轉變,最讓她引以自豪的仍是“雷鋒輔導過的學生”。“現(xiàn)在只要有人邀請我去講雷鋒故事,不管路途多遠,不論時間多緊,我都會接受,我愿意當雷鋒精神的種子,給每一個人講雷鋒故事。”她說。
這場紀念“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fā)表60周年主題教育活動中,陳雅娟和雷鋒生前戰(zhàn)友代表姚德奇,雷鋒同年代的戰(zhàn)友張貴,雷鋒輔導過的學生代表韓頌東、趙連發(fā)一同被聘為楓丹實驗小學的校外輔導員。今后,他們將走進課堂,在學校開展系列活動,讓學雷鋒活動融入日常。
雖已年逾古稀,幾位老人仍神采奕奕,他們與雷鋒的故事,讓學生們意猶未盡。“陳奶奶在回憶時,我看到她的臉頰都在顫動,自己也特別感動。”六年級學生潘若菡說,“今后我要學習雷鋒叔叔克己奉公、助人為樂的精神,學習他的螺絲釘精神,在學習和生活中有擠勁兒和鉆勁兒,努力幫助身邊有困難的同學,做雷鋒精神的傳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