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黨的二十大報告的突出亮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之上,直面中國未來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與機遇,高瞻遠矚、未雨綢繆地提出了許多關乎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戰(zhàn)略、大棋局??v觀這篇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通篇充滿了敢于斗爭的精神,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治黨治國的大智慧,飽含了中國共產黨人的人民情懷與天下情懷。
(一)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
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要求全黨在勝利面前保持清醒頭腦,在奪取全國政權后要經受住執(zhí)政的考驗。毛澤東同志指出:“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三個務必”,“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其中,第二個“務必”呼應毛澤東同志提出的“兩個務必”。黨的干部必須要牢記“三個務必”,筑牢初心使命,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保持斗爭的精神狀態(tài),不斷克服困難。
(二)新時代十年的“三件大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yè)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回想起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先驅們當時對未來中國的期望,今天大部分都實現了。1935年,方志敏于獄中寫下《可愛的中國》,其中提到“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在那樣一種艱苦歲月下,革命先烈依然對未來滿懷必勝信念。“朋友,我相信,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chuàng)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苦,智慧將代替了愚昧,友愛將代替了仇殺,生之快樂將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凄涼的荒地!這時,我們民族就可以無愧色的立在人類的面前,而生育我們的母親,也會最美麗地裝飾起來,與世界上各位母親平等的攜手了。”今天讀來,內心依舊無比激動。方志敏描繪的“可愛的中國”,今天已經成為現實。我們要珍惜現在,攜手奮進,為子孫后代打造更加可愛的中國。
(三)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有五個特征: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guī)模巨大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xié)調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現代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即“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fā)展,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進一步完善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與外延。
歷史上我們也曾經嘗試過其他現代化道路。19世紀中葉后,洋務運動向西方學習,企圖走西方現代化道路。1894年甲午戰(zhàn)爭失敗,標志洋務運動失敗。20世紀30年代,我們再次學習西方現代化,卻隨著日本全面侵華而再次失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逐步探索出一條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實踐已經充分證明,這條道路是正確的、符合中國實際的道路。我們在這條道路上成功實現跨越式發(fā)展。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