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特征,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提供了自立的性格底氣
中華民族具有胸懷天下、崇尚集體、自強不息、開放包容的文化特征。
一是胸懷天下,勇毅進取。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四周天然屏障,孕育了中華民族胸懷天下、兼濟萬物蒼生的民族氣質。
二是崇尚集體,忠誠擔當。中國自然地理環(huán)境優(yōu)越,但也面臨著洪水、干旱等自然災害的考驗。為克服一系列自然災害,中華民族養(yǎng)成了崇尚集體主義的精神。
三是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為了民族的生存而自主創(chuàng)新,貫穿了整個中國歷史,如水稻的發(fā)明、中醫(yī)中藥、國家治理、生態(tài)文明等。
四是開放包容,友好和善,合作共贏。為了民族的生存和天下和諧,中華民族開放包容、友好和善,如引進了紅薯解決了民生問題,為人口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
因此,從上述四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正是由中華民族自立自強的民族性格所決定的。未來,我們還要繼續(xù)保持這種獨立自主、胸懷天下、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
(三)近現代現代化由被動到主動的歷程,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提供了自強的經驗勇氣
第一,不知近現代世界文明的范圍和水平都在發(fā)生變化,先進和落后格局正在轉變。隨著地理大發(fā)現,世界逐步進入工業(yè)文明時代,東西方文明開始碰撞。文明間的隔絕使古代中國失去了辨別先進和落后的能力。待被迫開放后,仁人志士們終于發(fā)現自己的文明已經落后了。
第二,被動的現代化。中國從不知先進的工業(yè)文明,到被迫開放并認識到落后,開始了艱難痛苦的被動現代化進程。但是,在發(fā)展上,洋務運動始終操縱在帝國主義手里;在制度上,君主制根深蒂固;在思想上,崇洋媚外盛行。
第三,主動的現代化。新中國成立后,當代中國擺脫了被動現代化的局面,開啟了主動的現代化。現代化的主動權掌握在中華民族自己手里,根據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指導思想和經驗,我國走出了一條既不同于蘇聯(lián)、又不同于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
這就是近現代中國從被動現代化到主動現代化的歷史過程,也正是這樣一個歷史過程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提供了極大的勇氣。未來,我們要繼續(xù)堅持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始終選擇適合自己發(fā)展的道路。
(四)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提供了自勝的范例
第一,新時代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為中國式現代化必將得以實現提供了成功事例。在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進程中,全國上下萬眾一心、齊心勠力,終于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充分說明中國式現代化必將成功。
第二,中國式現代化有了新的指導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必然成功的最大保障。
第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zhàn)略安排已經形成。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zhàn)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目前,“十四五”規(guī)劃已經制定完成,并且得以順利執(zhí)行,說明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有了堅實保障。從上述總結的四個方面來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順理成章、理所應當的,也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